《质量》教案(精选12篇)
《质量》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物质的量”的粗浅介绍,重点是质量的单位何用天平来测量质量的问题。学生对于质量容易和生活中的重量混淆,教学中应当注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学习使用天平教学难点: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具和学具]
铁钉、铁块、木块、天平、砝码
[课前准备]
预习天平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学生回答
二、教学过程设计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观察实物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A.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三.思考与作业
学案、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四板书
第七章第一节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质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 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 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 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第一册质量守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 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 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 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
3、 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
四、 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 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数目不变
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
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 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
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师生讨论:
1、 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 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 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七、 迁移与应用
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八、 课后作业:
书:P94 习题1-3
《质量》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自制几种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纸板标尺(纸板背面粘有铁片),自制可在磁性黑板上移动的游码。
学生实验用具:体积相同的长方木块、铝块、铁块(长×宽×厚为4cm×3cm×1cm)、墨水瓶、水、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提问:实验室常用称质量的工具是什么?
讲述:这节课学习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每张桌面所放的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及一杯水的质量。
(板书: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器材”,并请学生将实验器材与桌面的实物对照检查。
二、复习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提问:(1)托盘天平主要有哪些部件构成?
(2)观察你所在实验小组的托盘天平,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别多大?
结合学生答题,教师用磁性黑板显示说明质量的单位克的符号:g.提问:a.各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多大?b.将游码放在磁性黑板上标尺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读数。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怎样调节?
三、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1.每个实验小组动手调节桌上的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
教师统计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将他们所在的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2.分别称出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称的结果填入作业本实验记录的表格内。教师巡视,将这步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表内。
请一个实验小组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学生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3.测1墨水瓶水的质量
提问:(1)用调好的天平怎样合理地测出1墨水瓶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
①用天平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1;
②将空墨水瓶灌满水后,用天平称出水和瓶的总质量m2;
③用m2―m1得这瓶水的质量。
提问:(2)为什么要先测空瓶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如先测瓶与水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空瓶的质量,由于瓶内还残留着水,测量的误差较大,因此先测空瓶质量较合理。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记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教师巡视,将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请一学生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4.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四、归纳小结
1.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用天平称质量小于天平最小刻度值的物体,可用“聚少成多,称多算少”的方法。
2.讨论课本习题1。
《质量》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三、教学用品
黑板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 "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教学内容。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
从各个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看,我尝试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
五、教学案例
1、引入主题
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
(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1纳米=10―9米
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2)学生活动:利用表格,计算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
B、一个原子的质量(g)1.674×10―242.656×10―231.993×10―23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3)学生探究活动二:完成表格中C/B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6.02 1023,从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复习。
(4)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物质的量"内容多少、深浅的实际情况,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对应的桥梁关系。
3、作业布置 略
六、教学反思
本内容属了解性质,但因内容枯燥而要上好很不易。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一点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本节课上,我认为主要将重心放在"为何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即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上,使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另外,在完成设计的表格后,引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就可以在此复习初中已涉及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可架起微粒数―物质的量―质量的桥梁关系。当然,很多老师会视本校实际情况,将物质的量作为一个专题,详细铺开,细细讲来,也未尝不可。
《质量》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品质和认真实验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教具
教师用:标尺模型。
学生用:托盘天平、墨水瓶(自备)、几个相同的硬币(自备)、盛有水的烧杯(100l)。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托盘天平的用途是什么?
2.测物体质量之前,应怎样调节托盘天平?
3.如图1是在用托盘天平称固体药品的质量。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并予纠正。(图中有三处错误)
4.为什么托盘天平的左盘要放物体,右盘要放砝码?
引导学生回答:有两个原因:第一,根据一般人的习惯是右手操作较方便,而砝码常需加减,所以右手用镊子将砝码轻放在右盘上较方便。第二,课本P7使用方法第3点中指出: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可见,托盘天平的构造决定了物体须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上。
5.用标尺模型做读数练习。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二)实验准备
阅读课本P80第二节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三)教师讲
1.实验时,要爱护仪器。如夹取砝码要用镊子,要轻取轻放等。测量时,态度认真,实事求是。仪器放置、操作过程要规范。
2.测量时,怎样才能既准确又快呢?
从两方面启发学生:第一,对被测物体的质量先要估测,减小夹取砝码的盲目性。第二,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时,或测物体质量使横梁平衡时,是否一定要使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才行;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两侧摆动的格数相同是否可行?请同学在实验中有意识的加以体会。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 视察、指导。着重检查以下几点:
1.爱护仪器的情况。包括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2.是否会调节托盘天平。
3.使用托盘天平是否正确、规范。
4.能否正确读出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能否将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正确的记在课本P80上。
(四)学生实验后的讨论
1.请两个实验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并简要探讨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2.讨论课本P80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88,习题第1题。
2.制作小天平。做法见书P87的小实验。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案二
5
《质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会正确读出所测物体的质量。
4、知道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5、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
实验器材
教师: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橡皮泥、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生: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
问题:什么叫质量?
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让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入大杯等。
问:上述例证中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演示;把冰块放到杯子中,让冰块在室温下熔化。
问: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列举:把课本从书店运到学校,把矿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到地球等。
问:上述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质量的单位
教师:同学们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吨、千克、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除了上述质量单位外,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毫克,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说明质量单位符号:吨(t)、千克(Kg)、克(g)、 毫克(mg)。
出示1千克砝码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它们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图2―12,了解国际千克原器及千克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介绍吨、千克、克、毫克这些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常用。例如: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人们平常生活中买米、卖菜等等常用千克,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作质量单位。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开头图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介绍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1t=1000kg=103kg 1kg=1000g=103g 1g=1000mg=103mg
练习,根据课本P103图表中数据,说一说地球质量约多少t?
1kg=10-3t
地球质量=6.0×1024kg=6.0×1024×10-3t=6.0×1021t
四、物体质量的测量
教师:人们到商店买粮、买菜、买水果等都要用秤称货物的质量,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人们也常常要用秤称物体的质量。商店里常用到的秤如课本第30页图2―13所示,有案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常用的是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课本第30页图2―14)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将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出示托盘天平及托盘天平的构造原理挂图。
教师介绍天平主要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秤盘(左盘放被称物体,右盘放砝码)、横梁、平衡螺母(用来调横梁平衡)、指针、分度盘(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时,或指针在中线附近小幅摆动,两边偏离中线的幅度相等时,天平平衡)、标尺、游码(能在标尺上移动,称量结果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天平底座。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调整时,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右旋动;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边旋动。
教师指出:天平调节横梁平衡后,不要改变天平的位置,更不要调换两个秤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的平衡。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教师指出:向右盘里加砝码时,应先估计左盘中物体质量的大小。然后由大到小地加减砝码,若加最小的砝码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右边,而减最小砝码时,指针指向分度盘左边,则不必加砝码了而应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4、读出右盘中硅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这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的内容。说一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练习:说一说图中标尺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克?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克?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多少克?
教师提示:游码的读数,是以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为准。
学生回答:图中标尺每一大格表示1g,每一小刻表示 g,游码所对的刻度是 个大格、 个小格、是 g。
教师: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使用时要明确使用注意事项,才能保护天平不致于损坏。
教师说明:天平的秤量一般都写在天平的铭牌上,使用天平时首先要看它的铭牌,弄清它的秤量,弄清仪器的性能和规格,按照要求正确地使用,是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遵守的,要注意养成这样的习惯。
学生实验:完成课文第32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1、物体中所含的物质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吨(t)、克(g)、毫克(mg)。
3、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物体质量前应调横梁平衡,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有盘中硅码的总质量及游码的读数,使用天平要明确注意事项,遵守操作规则。
六、布置作业
《质量》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天平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
演示动画并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一桶水和一杯水。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②它们哪个含有的物质多?那么对于一小车沙子和一卡车沙子,同样两者都是沙子,但所装沙子多少不同。
讲解:讲台、课桌、水、沙子在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都叫“物质”。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m)
演示动画:
(1)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不随物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质量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
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①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对照实物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②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零刻线在哪里?量程多大?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③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④天平的使用
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质量》教案 篇9
一、 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整个初中化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
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经历过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小组探究、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通过小学阶段科学的学习以及初中物理生物的学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会加强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并且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提高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形成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探寻科学规律,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从新课导入、新课的讲授、课堂小结以及布置课外作业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 新课导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
本节课我通过提出“生日蜡烛燃烧越来越短,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小了吗?”“将镁条燃烧后的物质收集起来称量,质量变大,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大吗?” 两个问题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因为一个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一个和学生之前所学知识有关,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问题能有一个思考,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 新课讲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节。在探究前我需要向学生再次明确探究内容,即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让学生心中有目标。
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第二部分是学生亲自实践阶段。
首先是第一部分演示实验,选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在做实验之前,强调观察的角度,主要是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不仅学习了探究过程,而且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
接下来是学生的探究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共分三组,首先进行的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以及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天枰平衡;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中有气泡冒出,天平平衡。这样通过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建构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接着进行非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共同分析讨论在非封闭体系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和其他实验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知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教师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并通过一道习题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生成” “质量总和”等字眼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深度的理解,为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反应现象打下基础。
在知道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我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能否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解释。
在学生讨论之后,我再向学生展示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模拟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拆分及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及原子的质量都是不变的,从而推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 巩固提高
在新课学习完成之后,我会选择几道典型的例题来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成果。
(四)小结作业
在这一部分我会和学生们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请同学们完成相关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质量》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体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质量单位较熟悉,对各种秤也有所见,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教学参考书要求2课时,我安排1课时讲授新课,1课时复习巩固训练,为以后学习密度及力学打好基础。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2、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中考撷要:
三年以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质量的考点比较多.对本节知识的考查,出现最多的题型是实验题,其次是填空与选择题.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是考查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讲授:地球上有高山、大海、空气,有树木、花草、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必需的物品。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这些物体尽管形态各异,但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既然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那组成物体的物质有没有多少之分呢?请看大屏幕: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引入质量概念
活动2【讲授】
一、质量
学生阅读教材108页,了解并掌握质量的概念、符号、单位及换算,阅读109页,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阅读后回答老师提问,同时老师播放课件,学生边看边回答。
活动3【讲授】
二、质量的测量
1、阅读109页“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
3、学生分组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报测量结果)
(1)分组测量各种硬币的质量;
(2)分组测量杯内盐水的质量。
活动4【讲授】
三、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过讨论111页想想议议,并实际用天平测量橡皮泥变形前后的质量;盐溶于水前后盐水的质量。得出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状态改变。根据举例及投影得出质量还不随物体位置及温度而改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所讲内容谈本节收获。
质量:
1、概念:
2、单位:
3、实验室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4、性质: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投影习题,学生回答。
1、请填出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_______。
(2)一头大象质量约为6_______。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4)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_______。
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调.在调节托盘天平时,若发现右盘高,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调。在测量时,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左侧则说明砝码放________了,在测量时若发现右盘高则应将_______
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平衡时,如右盘下沉,则应调节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
B.称量时,左盘放被侧物体,右盘放砝码
C.称量时,可用手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
D.称量完毕,将砝码及时放会砝码盒.
4.10千克冰融化成水,则水的质量( )
A.大于10千克
B.小于10千克
C.等于10千克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1.要称量一些化学药品粉末的质量,但是是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用天平不能直接称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称量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质量》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三、布置作业
课本“学到了什么”1.(1)、(2)。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质量》教案 篇12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 高康宁)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自制几种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纸板标尺(纸板背面粘有铁片),自制可在磁性黑板上移动的游码。
学生实验用具:体积相同的长方木块、铝块、铁块(长×宽×厚为4cm×3cm×1cm)、墨水瓶、水、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提问:实验室常用称质量的工具是什么?
讲述:这节课学习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每张桌面所放的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及一杯水的质量。
(板书:二、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器材”,并请学生将实验器材与桌面的实物对照检查。
二、复习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提问:(1)托盘天平主要有哪些部件构成?
(2)观察你所在实验小组的托盘天平,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别多大?
结合学生答题,教师用磁性黑板显示说明质量的单位克的符号: g.提问:a.各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多大?b.将游码放在磁性黑板上标尺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读数。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怎样调节?
三、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1.每个实验小组动手调节桌上的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
教师统计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将他们所在的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2.分别称出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的质量。
学生实际操作,将称的结果填入作业 本实验记录的表格内。教师巡视,将这步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表内。
请一个实验小组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学生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3.测1墨水瓶水的质量
提问:(1)用调好的天平怎样合理地测出1墨水瓶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①用天平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1;②将空墨水瓶灌满水后,用天平称出水和瓶的总质量m2;③用m2―m1得这瓶水的质量。
提问:(2)为什么要先测空瓶的质量?
学生讨论得:如先测瓶与水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空瓶的质量,由于瓶内还残留着水,测量的误差较大,因此先测空瓶质量较合理。
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记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教师巡视,将该步骤完成好的前五名组次记在黑板的表格内。
请一学生汇报称的结果,全班判断该结果是否合理。
4.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
四、归纳小结
1.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用天平称质量小于天平最小刻度值的物体,可用“聚少成多,称多算少”的方法。
2.讨论课本习题1。
注:文中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