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8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1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四)说明

  1.能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应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这实际上是说"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尽管这种说法不甚严谨,但比较通俗、易懂。

  2.关于动能,应讲明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推动物体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为容易讲清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并做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将弹性势能提到重力势能之前讲。

  3.势能应是物体系统(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应当是重锤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而重力势能表现它做功本领时,通常有一个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但在本节课中都不宜引入这些内容。只能让学生粗略地知道,举起的物体能够做功。

  4.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引入势能的相对性。只能统一地用地面做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5.小结中的问题(5),暗含着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目的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四)说明

  1.能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认识它比较困难。应紧扣教材,从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来认识能量。这实际上是说“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尽管这种说法不甚严谨,但比较通俗、易懂。

  2.关于动能,应讲明运动的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推动物体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为容易讲清弹性形变的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并做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将弹性势能提到重力势能之前讲。

  3.势能应是物体系统(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举高的重锤能够做功,应当是重锤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具有势能。而重力势能表现它做功本领时,通常有一个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但在本节课中都不宜引入这些内容。只能让学生粗略地知道,举起的物体能够做功。

  4.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对初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引入势能的相对性。只能统一地用地面做为零势能面来分析问题。

  5.小结中的问题(5),暗含着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目的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能关系。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迁移理解功能关系。

  2、通过观察知道动能、势能的存在。

  3、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4、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影响动能及势能的因素

  5、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并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素材出示和教师引导,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科渗透。

  【教学重点】

  1、观察归纳得出动能及势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功能关系

  【教学用具】

  干电池、多媒体课件,斜面,铜圆柱、铁圆柱,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细)弹簧,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导线,开关,小灯泡。

  【教学组织】

  将学生分4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2分钟)

  1、播放小鸟撞飞机新闻报道。学生观看。

  2、师:小小的小鸟为什么会撞坏巨大的飞机?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要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能量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八年级电学部分我们已正式接触过了。下面我们先来复习电学中能量知识。

  二、功能关系(5分钟)

  师:出示一节干电池。并提问:你怎样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接入一个小灯泡,如果亮,就说明它存有能量。小灯炮发光,说明有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电流正在做功。

  师:如果我们断开开关,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电路连通,会看到小灯泡发光,电流会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师:很好。从做功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判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给出结论。完毕

  师投影:

  1、现在正在做功。

  2、现在没有做功,接通电路后,能够做功。

  师:在电学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判断电源是否还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学中,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储存有能量呢?

  师投影如下图片,并提问:请判断下列各图物体是否具有能量?

  1、流动的河水

  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

  3、拉弯的弓

  生思考与讨论。毕。交流

  生1:流动的河水具有能量。因为它对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段距离,所以流水对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黄山上耸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现在它虽然没有做功。但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可以对其它的物体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弯的弓具有能量。它现在虽然没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对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师:力学里我们又该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总结:也分两种情况:

  一、物体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如杲它能够做功,也具有能量。

  师:大家请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断的?

  生找到并阅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投影:一、功能关系: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师:刚才我们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要分两种情况。可是教材所给的方法中没提呀。问题出在哪儿?

  生(沉默后):能够。

  师:能具体点吗?

  生:能够做功,包含了两种情况:

  一、现在正在做功。

  二、现在没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师投影:“能够”的两层含义:

  1、一个物体现在正在做功;

  2、一个物体现在没有做功,但条件改变时,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4

  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动能和势能》说课稿,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 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 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 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 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 的能量越大。

  2, 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 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由功和能的关系理解能量的概念。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怎样才算做功了;功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分析具体实例引入能量的概念。

  实验:演示钢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学生分析在碰撞过程中,做功的情况。由分析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出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新授课:动能

  1)动能概念的建立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例: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

  利用板图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现象的共性的内容: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我们把它们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从板图上,学生应当能够总结出“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由学生总结结论,也可以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的寻求共同点,得到结论。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实验步骤1:让同一个钢球在斜面的不同位置上滚下,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的现象,并分析得到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钢球先后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距离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实验步骤2:观察钢球和木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撞到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论。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的问题: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的原因;撞击木块的远近说明了什么;做功多少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

  分析过程:钢球和木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大,把木块推得远,做功多,具有动能大,所以动能的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物体的动能大小和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3、 新授课:势能

  1) 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重锤具有做功能力,因而具有能量:重锤被举高,当下落时,能够把木桩打入地里,对木桩做功,所以它因能够做功而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重力势能。

  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重力势能的实例。并结合实例分析出物体和地面有高度差就有重力势能(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来分析重力势能的)

  学生从实例中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是否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比较、重力势能的变化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弹性势能概念的建立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建议学习方法为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什么是弹性势能;举例说明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可以做功;分析压缩弹簧被放松而做功的实例;列举并分析弹性势能大小比较和弹性势能变化的实例。

  4、新授课:机械能

  讲清机械能上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其中统称的含义: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即机械能有两种表示方式:动能和势能。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活动一、关于能量

  1、同学们,请看下面的示例:

  a、子弹能击穿靶,

  b、流水能推动竹排,

  c、滴水穿石,请分析和归纳它们的特征。

  2、我们把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能够做功”是说做功的这种本领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练习:

  ①高山上的静止的石块有能量吗?

  ②任意两个物体能量的多少可以比较吗?

  ③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B、正在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D、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

  4、能量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活动二、关于能量的类型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物体,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a、滚动的小球

  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c、压缩变形的弹簧

  d、高举的重锤

  e、拉长变形的弓

  f、流动的水

  分析:其中a、f是;b、c、d、e是;b、d都在高处,c、f发生了形变。我们就把b、d这样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把c、f这样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总结概念:

  动能是指。

  重力势能是指。

  弹性势能是指。

  势能就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称。

  4、自我训练:

  (1)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体学的角度看,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飞行小鸟具有。

  (4)正在骑行的自行车车座具有。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空中飞行的炮弹具有重力势能

  B、徐徐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只有重力势能

  C、高山上不动的石头没有重力势能

  D、匀速升起的国旗具有动能

  活动三、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

  演示课本图15.4―2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有关,越大,物体的。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

  二、牛刀小试素质提升

  1、机械能就是动能和势能的总称,单位:焦耳,符号:J

  练习:空中飞行的皮球具有机械能是35J,其中皮球的重力势能为18J,求皮球具有的动能是多少?

  2、生活中的机械能:

  (1)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要限速?

  (2)正在的行驶的客车为什么严禁乘客向外抛东西?

  三、课后反思:

  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

  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动能

  1.教师引导:

  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

  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

  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板书)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板书)

  2.弹性势能

  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

  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板书)

  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板书)

  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8

  一、新课引入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精选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