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精选3篇)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4
0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精选3篇)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篇1

  详细介绍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篇2

  (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篇3

  (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月会员
每天200次下载
2元/30天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1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