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通用16篇)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通用16篇)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

  课题:圆柱的体积课型:新授                                   六年级数学组 

  学案

  教案活动一 、热身运动1、写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2 、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转化成     圆―――――――(      ) 活动二 、我们的会议厅 主题:如果圆柱可以转化,能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怎样转化?怎样由转化出的立体图形的推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操作:利用学具验证想法是否可行写下不明或卡壳的地方活动三、 向课本老师学习 带着疑问和思考自学课本第10页填空 写出圆柱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三处相同,讨论出公式。思考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圆柱的(    )=长方体的(      )圆柱的(    )=长方体的(      )圆柱的(    )=长方体的(      )圆柱的体积=(               )活动四、 我们的收获我们这个小组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活动五 、沙场大练兵123  一个高5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将圆柱体锯成两块,其表面积增加40平方厘米,原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活动六、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来出题:                                                                交换解答新课标第一网活动七:自我反思今天我学习了(          ),我以后要注意(                                     )。我还想学(          ),我打算这样去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后,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2能力目标:能运用推导出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自我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一 复习以下知识。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推导二 讨论5分钟三 自学课本完成学案项目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四 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师总结五检测与反馈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六 学生互出题生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我这节课的教学是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助于学生学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或容积的前提下,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的引导行之有效。学生在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在课中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假设情景,所有的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并自己总结出来的。

  二、展示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操作验证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体现活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特点,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猜想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进行验证。从活动反馈情况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学生思维活跃,方法颇有创意。这不仅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并领悟了学习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设计多样性与递进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归纳概括、演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经过探索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后,安排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由于“练一练”中的题目都比较浅显,学生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转几个弯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我充分利用了ip资源中 “习题精选”、“典型例题”中的资源。注重习题的多样化、层次化来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在巩固练习中,我运用以下五种类型: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  5.已知圆柱侧面积(s侧)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s侧÷h÷π÷2)。并以填空、选择、判断、看图计算、应用题等练习方式对学生进行了由易到难的训练。同时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课余去思考,使课堂学习向课外探究延伸。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2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热身运动 1、写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2 、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转化成     圆———————(      ) 活动二 、我们的会议厅 主题:如果圆柱可以转化,能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怎样转化?怎样由转化出的立体图形的推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操作:利用学具验证想法是否可行 写下不明或卡壳的地方 活动三、 向课本老师学习 带着疑问和思考自学课本第10页 填空 写出圆柱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三处相同,讨论出公式。思考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体积=(               ) 活动四、 我们的收获 我们这个小组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活动五 、沙场大练兵 1 2 3  一个高5厘米的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将圆柱体锯成两块,其表面积增加40平方厘米,原来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活动六、 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来出题:                                                                交换解答 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七:自我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          ),我以后要注意(                                     )。我还想学(          ),我打算这样去学(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后,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能力目标:能运用推导出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自我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 一 复习以下知识。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圆的面积推导 二 讨论5分钟 三 自学课本 完成学案项目 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四 全班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质疑,可以表示赞同,可以补充,对发言的同学作出评价 师总结 五检测与反馈 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六 学生互出题 生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题里的条件正确地求出圆柱的体积。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              )字母公式:

  或长方体的体积=(              )字母公式:

  3、圆的面积=(              )字母公式:

  4. 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

  圆分割成若干等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的(            ),长方形的等于圆的(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

  二、自主学习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         )

  3、思考: 1)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    )没变,(     )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      ),(        )的大小没有改变。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     ).

  2)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   ),高就是圆柱的(  ),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         )乘(    )来计算。

  用字母表示:(                  )

  4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①已知(                             )求(             )    

  ② 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因为(                  )

  ③ 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既要分析题目中的(               ),还要注意先统一(   )。

  ④解出此题,代公式计算。

  3、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4、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

  5、自学p20例6,,

  6、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与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7、做书上21页1题。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4

  1、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

  2、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圆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8页。完成下列各题。

  (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试一试能不能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温馨提示: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教师点拨:

  圆柱的底面是   形,可以分成许多相等的   形,然后再把圆柱按照这些扇形,沿   切开,拼起来,就近似一个       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分的份数必须是偶数),拼起来的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一个         体。长方体的体积= (          ) 因此:圆柱体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用h表示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温馨提示: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并不是直接给出圆柱的底面积,而是给出底面半径或直径,我们应先求出        ,再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或               。

  二、合作探究  填一填: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一个圆柱体,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6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体积是84立方厘米,底面积21平方厘米,高是(      )。

  3、已知圆柱谷桶里底面半径是3米,高4米,它的底面积是(       ),容积是(          )  立方米。

  4.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分米,当高是(    )分米时,它的体积是62.8立方分米。

  5.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三、学以致用  判断:(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1.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它的体积一定是6立方厘米.(  )

  2.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

  3.求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水桶的体积。 ( )

  4.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公式∶体积=底面积高。( )

  四、自我挑战台 闯关随我来,红星等你摘

  第一关   基础知识面对面2颗红星等你摘  ★★

  1、一个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蓄水池是圆柱形的,从里面量,底面面积为31.4平方分米,高为2.8分米,这个水池能容多少升水?

  恭喜你轻松闯过第一关,请摘红星★★(     )颗。

  第二关 基本技能现场演4颗红星等你摘★★★★

  1、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6平方分米,桶内装满了水,求水面高是多少分米?(水桶铁皮厚度忽略不计。)

  2、有一个高为6.28分米的圆柱体的机件,它的侧面积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机件的体积.

  恭喜你顺利闯过第二关,请摘红星(     )颗。

  第三关  综合能力展示台  6颗红星等你摘★★★★★★

  5、把一根长1.5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6、.一段圆柱形的钢材。长60厘米。横截面直径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佩服你勇闯第三关,请摘红星(     )颗。

  通过连闯三关,你共摘取红星(      )颗,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吧。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5

  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b版)

  年级:   六     编号:  0 3      课题:《圆柱的体积》           课时:1        【预习导学】     (时段:前一天晚上  家庭学习   时间: 20分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3、猜想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课堂导学】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

  自学研读

  内容 学法 时间

  合作交流

  内容 学法 时间

  展示反馈

  内容 方式 时间

  点拨整理

  知识生成 规律总结创设情境,观察思考(预设时间5分钟)课件出示教材第八页主题图1提出问题:(1)如何计算圆形柱子的体积?它的体积和什么有关?求: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实际是求什么?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2)如和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内合作交流生1: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有关系。生2:圆柱的体积和高有关系。生3:求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实际是求圆柱形杯子的体积。生4:求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实际是求圆柱形杯子的容积。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与高都有关系体积和容积是有区别的巧妙转化,探究新知。(预设时间20分钟)温馨提示: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试一试能不能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还有别的方法吗?探究新的方法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二人小组内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内探究,老师参与进来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学生再用教具演示 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得出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体积相等用硬币竖直方向堆成一堆,底面积是固定的, 每增加一枚硬币,高就增加一些,体积也随之增大。由此可见,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x 高用转化思想,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用这个思想来解决圆柱体的体积圆柱的底面是( )   形,可以分成许多相等的(  ) 形,然后再把圆柱按照这些扇形,沿(  )切开,拼起来,就近似一个   ( )    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分的份数必须是偶数),拼起来的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一个  (   )     体。长方体的体积= (          ) 因此:圆柱体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用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用h表示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                          温馨提示: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并不是直接给出圆柱的底面积,而是给出底面半径或直径,我们应求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                                   尝试应用,拓展新知(预设时间10分钟)完成达标训练一完成课本第9页“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巩固新知,总结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完成达标训练2、3题

  先独立完成,再

  在小组内交流你学会了什么?三、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v = s h                   【达标训练】(1)、一个圆柱体,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6分米,它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2)、一个圆柱体积是84立方厘米,底面积21平方厘米,高是(      )。(3)、已知圆柱谷桶里底面半径是3米,高4米,它的底面积是(       ),容积是(          )  立方米。     (4).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分米,当高是(    )分米时,它的体积是62.8立方分米。(5). 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2、学以致用  判断:(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1.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它的体积一定是6立方厘米.(  )2.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3.求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求水桶的体积。 ( )4.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公式∶体积=底面积【课后反思】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在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后,能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能运用推导出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感知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自我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活动一 、热身运动

  1、写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2 、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转化成   

  圆———————(    )

  活动二 、我们的会议厅

  主题:如果圆柱可以转化,能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怎样转化?怎样由转化出的立体图形推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操作:利用学具验证想法是否可行

  活动三、 向课本老师学习

  带着疑问和思考自学课本第8页

  写出圆柱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三处相同,讨论出公式。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    )=长方体的(    )

  圆柱的体积=(            )

  活动四、 我们的收获

  我们这个小组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活动五 、沙场大练兵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2、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活动六:自我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        ),我以后要注意(                        )。我还想 学 (        ),我打算这样去学(           )。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7

  学案

  教案

  活动一:

  1、什么是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得出:底面积高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4、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得来的?

  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一)演示与猜想.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用课件演示转化的过程。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派代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大小没有变,但形状变了。

  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变。

  发现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没有变。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越近似于长方体)。

  (二)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三)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板书: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v =s h

  (四)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

  活动三: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怎样求圆柱形铁棒的体积?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这道题必须先求出什么?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在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一、预习质疑: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补充:面积相等的)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二、交流展示

  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各组展示学案活动的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关注易错点:

  三、检测与反馈

  完成当堂检测及点评。

  点评课堂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8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1、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中的例题教学,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并没有把教学简单地停留在一种解答方法上,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从而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的表1仅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体积公式,此外无更多的教学价值,而重组后的表2不仅实现了编者的意图,而且为“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走出了数学教学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点教学”的误区。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3、探索和解决问题,体验转化及极限的思想方法。

  4学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指导:猜想→讨论→操作→概括→尝试→辨析→总结

  教学用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学习用具: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所用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疑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茶叶罐是什么形状的?如何求它的体积?你有办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猜想

  现在该怎样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不妨大胆猜想一下好吗?

  2、表扬鼓励,实践迁移

  (1)有同学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真是既聪明又能干!

  让学生互相讨论,思考应如何转化,然后组织全班汇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

  (2)操作:学生操作学具,切割拼合。

  (3)感知:将圆柱体模具(已切好)当场演示。

  ①让一位学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开;

  ②另一位学生将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

  ③观察得到一个什么形体?同时你发现了什么?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

  (4)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5)讨论: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有什么联系?

  (6)汇报:你发现了什么?【圆柱→近似长方体:①体积相等;②底面积相等;③高相等;④表面积不相等。】

  (7)概括总结

  ①让学生试着总结公式;

  ②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运用新知,尝试解答

  [做一做]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

  (1)尝试:让学生理解题意,自己尝试解答。

  (2)展示:根据v=sh可得:75×90=6750(cm3)

  (3)讲评并强调:计算体积时结果应用体积单位。

  (4)拓展: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该怎么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如果已知的是底面的直径d和高h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计算公式,再相互交流。

  得到:v=πr2h

  [完成教材第20页例6]一个圆柱形水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10厘米。已知一袋纯牛奶有498mL。问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1、教师引导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计算出杯子的容积。

  2学生独立计算杯子的容积,然后与牛奶的容积作比较,就完成了任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下表。

  2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5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2、3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转化近似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柱=sh

  V柱=πr2h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0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准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课始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师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能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有一个通用的公式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 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 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2、这是我们学校种榕树的一个花坛,测得花坛内直径是4m,花坛内填土高度是0.5m,算一算这个花坛内一共填土多少立方米?

  3、学习很愉快,我们来庆祝一下:在一个棱长为20厘米正方体纸盒中,放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蛋糕,系上180厘米长的丝带(打结部分忽略不计),那么这个蛋糕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十分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探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了一个装水的学具槽放入圆柱学具使水面上升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同时意识到过去学的排水法可以用来求圆柱的体积,紧接着当老师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并追问大厅内圆柱的体积等问题时,学生意识到前面所说求体积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思维困惑,进一步激发了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欲望。这样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生活化学习环境,还为学生后面构建数学模型,发现圆柱体积公式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上,为避免纯数学的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学校圆柱形花坛为背景,提出求花坛填土体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体积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具的欠缺,没能给学生提供小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通过观察、设疑、猜想、验证,经历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整个探究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会学习”是对学生“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观察、猜想、验证”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有效。在探究方法的引导上从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入手,确定转化的方法,体验转化的过程,验证转化的结果,使“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在课中得到良好渗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 ,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 )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

  综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

  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组织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情境引入:

  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近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这三个积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较一下这三个积木的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二)动手实验, 探索公式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示: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

  (1)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b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a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 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d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e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板书公式:v=sh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出示第2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应用体积公式求圆柱的体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即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四)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相当于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πrh2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分米,长1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3.146212=1356.48(立方分米)

  3、你是怎样算圆柱的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二、关键点拨  

  1、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1)底面积和高;

  (2)底面半径和高;

  (3)底面直径和高;

  (4)底面周长和高。

  2、如果知道底面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柱=圆周率半径的平方高。

  3、如果知道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柱=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高。

  4、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

  v柱=圆周率(周长÷圆周率÷2)的平方高。

  5、如果知道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怎样求高?     

  圆柱的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80厘米,桶中水面高60厘米。桶中装了多少升水?

  (1)学生独立解答并反馈交流。

  (2)追问:如果往桶中放入一块小石头,水面上升到70厘米。则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7题。

  (1)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

  (2)然后独立完成。

  4、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6、学生尝试完成练习三第11题:求空心圆柱钢材的体积。 外圆直径10厘米,内圆直径8厘米,长80厘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 ( )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 ),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 。

  (2)、底面积是 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 兀r2×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 ×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八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倡导交流、合作、实验操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标有厘米刻度的透明长方体容器和圆柱容器、量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回顾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1)出示透明长方体容器。

  教师:现在我们向这个容器里倒入1厘米深的水,容器里的水会形成什么形体?(长方体)

  (教师现场操作倒水)估计一下,有多少立方厘米?

  怎样才能知道这层长方体的水有多少立方厘米?

  (预设:①计算;②倒入量筒测量)

  (2)如果要计算的话,要测量哪些数据?

  (请一名学生前台测量,教师注意提醒从内部量)

  教师板书数据,全体学生即时计算,一生板演。

  学生讲解,教师从算式中用红线勾出表示底面积的部分。

  说明: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当高为1 cm时,底面的面积数就是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教师再往容器内依次倒入2 cm,3 cm高的水,随机请学生口答出体积数。

  (3)揭示:当长方体的高度增加,我们就可以用一层的体积数乘上高度(也就是层数)来求得体积。

  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

  1.初次实验

  出示标有厘米刻度的圆柱形玻璃容器。

  教师:向这个容器里倒入1厘米深的水,水会形成什么形状?(圆柱)

  教师操作倒水后:猜一猜,这个圆柱形水柱的体积如何计算?(教师板书学生猜测结果:V=Sh)

  教师:假如这些猜测合理,我们需要测量哪些数据?(d或r)

  一名学生上前台在教师的协助下现场测量,记录下数据。

  学生集体按照自己猜测的方法演算结果,并进行相关板演。

  教师:怎样证明这些结果的正确性?(量筒测量)

  教师将容器中的水倒入量筒,直观验证V=Sh的正确性。

  2.二度实验

  教师:一次实验还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再进行几次行吗?

  教师往容器中倒入2 cm,4 cm,5 cm,10 cm高的水,学生计算后,师生共同用量筒直观验证,并生成实验表格。

  3.实验分析

  教师: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观察数据你还有哪些发现?

  4.回归课本,认识转化法推导圆柱体积,扩展对公式的认识

  教师:圆柱体积V=Sh,关于这个方法,我们的数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说明,一起来看看。

  课件配音演示:

  教师:欣赏了数学家的推导方法,再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实验,你想说点什么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基本技能训练

  练习八第1题。

  2.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教学例3。

  教师:不告诉圆柱的底面积,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课件出示例3:

  集体感知题意。全体学生独立完成,两名学生板演后讲解。

  教师小结:当求体积的必要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时,我们应先根据相关信息予以解决。

  3.独立作业

  练习八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篇16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 “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合理的猜测能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起到导航和推进作用。)

  验证: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学过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多个小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思考: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转化的立体图形更接近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渗透“极限”的思想。)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60cm2 h=4cm (2)r=1cm h=5cm (3)d=6cm h=10cm

  2、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灵活掌握本课重点。)

  2、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是数学。) 4、拓展练习:

  (1)填表:

  填表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在教学时应找出知识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为以后“比例”的教学作了孕伏)

  (2)一个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径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的开始让学生想方法测量出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学生想出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出水的体积,初步引导学生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教会学生数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能展示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易于激发兴趣,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利于每一位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课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圆柱的体积》导学案(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