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栽蒜苗(通用14篇)

栽蒜苗(通用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栽蒜苗(通用14篇)

栽蒜苗 篇1

  统计第     课时[教学内容]:第99――101页,栽蒜苗一。[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三,制作条形统计图,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四,巩固与练习,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五.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第    课时[教学内容]:栽蒜苗(二)第102――104页。[教学目的]: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难重点]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四、实践活动。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第    课时[教学内容]:栽蒜苗(三)第105――107页。[教学目的]: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四、实践活动。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并统计人数。4,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栽蒜苗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栽蒜苗 篇3

  设计说明

  在上节课学生学习了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的过程,意在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以利于学生将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教材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第二个问题是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第三个问题是根据上述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第四个问题是解读上述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教学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一份定期测得的蒜苗高度数据统计表、每组一张12×8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关数据的?(学生自主回答)

  (2)这么多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方面思路的整理:个体自身数据的变化、个体间的数据对比)

  2、填写生长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2)观察数据,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小组同学把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②汇报填表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3)汇报交流。提出问题:观察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吗?(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3、绘制统计图,解决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

  (1)利用方格纸,尝试绘制统计图,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方格纸上填空,并涂出条形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①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可以怎样表示?

  (2)小组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①绘制: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交流:出示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1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

  ③小结: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④大家是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4、解读条形统计图,获取蕴含的信息

  师: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顾、交流、整理、绘制中明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办法,发现以往学过的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进行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相应的绘制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巩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页“练一练”第一题

  师: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学生回答后引入问题:

  1、如果老师想了解同学们家务劳动的情况,可以怎样得到相关数据?又怎样整理呢?(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统计表,了解从统计表中获得的信息。

  师:还可以怎样形象的表示这些数据呢?(绘制条形统计图)

  3、学生小组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

  4、追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栽蒜苗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附: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统计课,知识点是纵轴上,用一个格表示多个单位来进行统计.教材内容是提前让学生在家里栽蒜苗,15天后统计蒜苗的高度.由于星期日得到的通知,星期四市教研员就要来听课,栽蒜苗是来不及栽了,什么能和栽蒜苗收集出来的数据相似呢?而且又能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呢?我决定用学生50米跑的时间来进行统计.

  首先让学生把测量的时间填到统计表上,然后再根据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学生的时间一般在8―12秒,而我给他们发的统计图纸只有7个格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认为1格代表单位1,从而发现格子不够.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对学生的办法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出最佳的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案.

栽蒜苗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老师发的这张练习卡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98页2、99页3题。

  四、反思巩固,发散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实践作业:生活中的哪些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大家介绍的数学信息,选择你喜欢的收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我们学过的知道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与数学知道息息相关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

  数据变化

栽蒜苗 篇6

  教材分析:

  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在编排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如何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供学生讨论。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重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会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操作纸。

  学具:自己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对同学们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统计,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笑笑他们栽蒜苗的情况如何?〔板书课题:栽蒜苗(二)〕

  课件出示笑笑他们记录得到的数据。(P97页统计表)

  师:笑笑和同学们一样,也栽了一些蒜苗,每隔3天观察一次,你能帮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同学在附页111页的格子图上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1)比较折中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相同。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高度。(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2)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①估计这颗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②预测这颗蒜苗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

  (1)小组讨论: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讲解画图方法)

  (4)请拿出你的蒜苗生长记录读给大家听听。

  (5)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在111页的格子图中完成)

  (6)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的生长情况怎样?

  3、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慢?

  (2)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尝试练习

  师:有关蒜苗生长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其它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P9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栽的蒜苗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这节课你有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P98~99页“练一练“第2、3题。

  2、课外延伸:调查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折成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上获取信息预测事物。教学中,通过统计栽蒜苗活动中蒜苗的生长情况,把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统计图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预测和估计,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栽蒜苗 篇7

  1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总结绘制的方法;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2、在条形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折线图的结构,了解折线图的特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况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够提高处理信息推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统计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有了深入的学习,而且这学期也刚刚研究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从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并且对统计图的构图,有了很大的知识积累,明白统计图中横、纵轴表示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进行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统计图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一)折线的联想

  (出示一个点、再一点、7个点)想到了什么?

  想一想这种由点和线段连成的图,你在哪见过吗?

  (二)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引出探究内容

  (出示:各种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你都想知道关它的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

  活动2【讲授】二、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一)小组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向阳小学04-09年购书金额统计表)

  根据这些数据画一幅折线统计图。小组合作来完成。

  研究建议:1、先讨论(轻声);

  2、再绘图(迅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上的特点,思考画法上与条形统计图的不同。)

  (二)展示总结绘制方案

  1、欣赏每组作品

  2、提炼细化绘制方案

  3、总结绘制方法

  那我们回顾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画的?(板书:描点,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总结提炼的能力)

  活动3【讲授】三、分析统计图

  (一)现在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获得那些信息?同桌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什么把这些数据练习在了一起?有什么作用?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变化的情况。(板书:数量,变化)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增长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四)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对比,明确折线统计图更适用于表示同一事物随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条形统计图在主要比较数量多少时更加直观,而且统计项目之间没有次序关系,这两者的区别联系)

  1、欣赏每组作品

  2、提炼细化绘制方案

  3、总结绘制方法

  那我们回顾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画的?(板书:描点,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总结提炼的能力)

  活动4【练习】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类型的统计图

  2、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感悟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课上小结

  回顾一下我们刚开始提到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统计还有许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究,就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吧!

  (设计意图:反思梳理,养成总结知识的好习惯。)

栽蒜苗 篇8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栽蒜苗(一)、栽蒜苗(二)。学生将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在教学中,请学生猜一猜这些蒜苗的长势,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图仅是单式的,复式的统计图在后续的学习中将重点学习。(1)已学过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①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②简单统计活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下册③条形统计图,简单统计活动;四年级,条形统计图。(2)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3)本节课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①学生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②能根据一组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③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分析前测: 1、看图回答问题。 (1)各小组有多少人?舞蹈( )乐器( )体育( )科技( )数学( )(2)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统计图?3、访谈:阅读书上“栽蒜苗(二)”的例题,你喜欢这样的内容吗?喜欢 不喜欢 如果不用书上的例题,你更喜欢哪些方面的知识作为例题?例如: 调查对象:中关村一小 四年级11班 条形统计图正确率了解其他类型统计图情况10010访谈调查:喜欢书上例题的不喜欢的21.778.3喜欢其他内容分析:体育:13,生物:50,自然现象;航天;活动:15.3(编者注:胡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并不集中,此其一。其二,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也需要老师做引导和拓展,教材栽蒜苗的体裁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还有自然学科的知识,学生意志的锻炼,研究方法,数学的眼光,良好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让学生真正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的内容很少,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知道其他类型统计图的人数对比: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人数不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人数2人 4.344人 95.5学生分析及我的思考: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进行了五次有关统计图表的认识学习,从搜集整理数据、读图解意来看,学生比较熟悉,由于生活中也常见折线统计图,所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教学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在保留教材知识框架的同时,结合城市学生知识面宽的特点,设计科学领域中有关鳞虾和鲸鱼的活动规律为背景,激发学生探求活动变化规律的热情,突破过去折线统计图中知识相关的数量进行分析的课路,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在不断的“比”中读图、画图、联想。通过它们的衔接点,启发学生思考、寻找规律,最后发现人所未知的秘密――生态世界中适者生存的规律。本课突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 “比”的数学思想的内涵。教师力求活用教材,引领学生体验、探索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体现数学教学的魅力。【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2、通过整理数据制图,从图上获取信息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感受数学与科学存在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情境引入:出示图片,谈话引入。(目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们学过测量物体的重量,长度,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得到许多的数据,使我们知道许多知识。今天让我们再了解一组来自南极深海的数据,借助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共同来解读数据的奥秘。(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入,回忆所学知识。)活动二:(1)出示南极磷虾图片。你们认识它吗?鳞虾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它的数量惊人,通常是数亿只聚集成群,在海洋中漂浮。(2)出示统计表。(目的:提供数据为发现规律做铺垫。)我们收集到一些数据并制成了统计表。(出示统计表)鳞虾活动情况统计表:时间(小时)深度(米)12:008014:007816:007518:007020:003522:002224:0020教师:请大家观察统计表,我们把时间和深度的数据排列在一起,你能知道什么?学生1:我能从统计表中看出12时鳞虾在水下80米深的地方。学生2:我能看出每隔两小时观察一次鳞虾的活动。学生3:我能看出鳞虾游得越来越浅。小结:在统计表中通过数据我们能知道水深及所对应时间,以及数据的变化。如果我们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又能看出什么哪?(3)出示条形统计图。教师:你能一眼看出什么?学生:我能一眼看出12时鳞虾在水下最深,22时、24时在水下最浅。教师追问:就水深水浅的问题进行比较,你是从统计表中一眼能看出来还是条形统计图中一眼看出来?评价: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设计目的:沟通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的联系。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地看出水的深浅。)(4)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你又能看出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两人一组小声讨论。(注:图中横坐标改为每4小时一标注。)学生填表思考问题:①统计图中每 小时记录一次鳞虾的活动。(设计目的:突出折线统计图中点是统计的依据,及折线统计图的“折”的特点。)学生1:我认为每4小时记录一次鳞虾的活动。学生2:我认为每2小时记录一次鳞虾的活动。教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到底哪个正确?小组内先讨论统一观点,在全班汇报。反馈:现在意见统一了吗?(学生兴奋地齐答:统一了!)老师:刚才不是还意见有分歧吗?为什么这么快就统一了?说说原因。请一组同学再现刚才的辩论过程。学生1:刚才我是观察时间的变化(横坐标),从12时――16时间隔4小时,所以认为是每四小时记录观察一次。学生2:虽然间隔4小时,但它们中间还有一个“点”,说明观察了一次。学生3:从12时到16时中间还有格。它只是省略了中间的时间。教师强调点的作用,并以次为依据追问其他“点”的含义。例如:水下35米点的含义,估计17时鳞虾在水下的活动位置。②你能说一说从12时―24时鳞虾活动的总体变化吗?(目的:引导学生体会磷虾的三种活动变化,即缓慢上升,快速上升,持平。总体趋势是上升。借助手势描绘磷虾活动轨迹,强调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作用及“折”的含义。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学生1:鳞虾活动由深到浅。学生2:鳞虾从12时到18时缓慢上升,(因为线段的变化不大)从18时到20时快速上升,(因为线很陡)到了22时它又没有变化。(水平运动)学生3:为什么说18时到20时上升的快,因为它从水下70米一下上升到35米,差距很大。学生4:借助手势进一步说明何时深何时浅。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1:从几时到几时鳞虾上升得最快?学生2:鳞虾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学生3:它未来会怎样运动?(5)你能预测磷虾后12小时的活动趋势吗?学生1:继续上升。学生2:根据前面的数据规律,鳞虾可能下降。学生3;先上升,在下降。活动三:(绘制鳞虾后面12时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知道鳞虾后面12小时的真实活动情况?(1) 出示鳞虾活动统计表:2:00304:00356:00708:007510:007812:0080 出示鳞虾活动的折线统图。你又发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如果继续观察24小时你预测一下,鳞虾的活动轨迹会是什么样的?能用身体语言表达吗?学生1:鳞虾活动是有规律的。学生2:它活动的轨迹是对称图形。(举例说明)学生3:鳞虾这样活动可能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学生4:它可能受温度、时间、阳光的影响……运用三个图做小结,即前12时折线统计图――24时折线统计图――多天的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到鳞虾一天活动的趋势,两天的活动的变化,从而预测出鳞虾许多天后的活动规律。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沟通联系。沟通表图与数据之间的联系。(结合课件演示)从统计表中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类;从统计图中一眼看出了水深水浅;从折线统计图你们又看出了什么?_(鳞虾活动变化的趋势.即:磷虾深浅变化的趋势.教师手势辅助说明.)活动三:(鲸鱼活动统计图表)时间(小时)水深(米)12:00014:00016:00018:002020:00022:002024:000 画折线统计图:(1)讨论方法。(1) 师生共同找一个点。(2) 剩下的部分学生找点,(3) 连线.(4) 读图。(1) 读图。① 鲸鱼从16时―24时这一段怎样活动?分析原因。学生猜测:它可能在呼吸;在吃鱼……② 估计一下,后12小时鲸鱼会怎样活动?你能描述它的活动情况吗?③ 你能预测鲸鱼未来的活动趋势吗?小结:鲸鱼一天的活动趋势是这样的“手势”,两天哪?许多天哪?通过折线统计图使我们发现了鲸鱼活动的―规律。(2) 复制统计图,观察两种动物之间的活动轨迹,寻找联系。 当我们观察到磷虾和鲸鱼的活动情况后,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怎么看出来?用什么办法?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小组小声讨论。(随着声音的减弱学生脸上洋溢出灿烂的微笑。)学生1:举着两张折线统计图纸,无比兴奋地说:“我们发现它们俩相遇了!”鲸鱼可能在吃鳞虾。其他学生纷纷坐着就说:“我们也发现了。”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的创举。师:出示24时两种动物的折线统计图对比,演示联系。(编者注:图像相交,并不表示磷虾和鲸鱼正好在空间相遇。)小结:傍晚时分,当磷虾上升到水下20米时,鲸鱼正潜到水下20米,为了吃――鳞虾。正是有了折线统计图的帮助使我们发现了两种水下动物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它们的活动趋势,并且预测出未来的活动规律。小结。回忆刚才你们的研究过程,你们把数据从统计表转化为折线统计图,又创造性地把鳞虾与鲸鱼的活动轨迹复制在一起。非常大胆、非常有创意的想象。科学家正是用了和你们同样的方法发现了人所未知的规律。8.统计图赏析。生活中我们处处用到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它们有着各自的用途。希望同学们运用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收集你赶兴趣的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制图,你会发现更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分析】教学后测:(书上97

  题号(1)(2)(3)正确率91.480100错误率8.620 课中磷虾练习,例如:科学家每 小时记录一次鳞虾的活动。教学中只有17的学生正确回答,课后正确率明显提高。错误举例:(1) 小玲每隔( 2 )时测量一次气温。(2) 描述总体情况个别学生没有完整说出上升、持平、下降三种情况。【点评】该案例有以下特点:1、情境的设计新颖、有创意、且符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能突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2、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思考、交流和想象的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数据意识。3、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自然而不落痕迹。

栽蒜苗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试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践,体会劳动的乐趣。

  生:谈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

  二、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辛苦的劳动,收获不少,一起来交流你们的观察记录。

  生1:我每天放学后都要观察,然后量一量它生长的高度,并记录下来,一共记录了15天,第15天蒜苗高15 。

  生2:我发现前三天长的.不快,后十天比前几天快,最后三天最快。

  师:xx同学注意了数据的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下面讨论如何一起来表示小组内每个同学栽的蒜苗的生长高度。

  生:填写统计表(第十五天的记录下的数据)

  师:巡视

  生:汇报填表情况。

  师:从表中你们发现谁的蒜苗长的最高,谁的长的最矮。

  生:自由发言。

  师: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反映出蒜苗生长的情况。

  生:画条形统计图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呢?

  生:自由发言

  师: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出示例图)

  生:动手制作

  (学生提出途中遇到的问题)

  师: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小结

  四、练习。

  五、总结(学生谈收获)

  六、作业。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

  收集数据 → 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了栽蒜苗的过程,体会到等待、期盼、欣喜等情感体验,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确实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栽蒜苗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3.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复式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教师在课前要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在之前要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4.教师出示课件: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3.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x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学四年级数学《栽蒜苗》教学反思

  栽蒜苗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在制作的过程中明白一个格子不仅仅表示1,还可以表示2、3、5、10、100等单位,视情况而定。另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不同表示,体会统计图的.优越性。

  我在这节课里开门见山的出示了一张15天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观察读表,然后引出还可以用统计图的方法表示蒜苗的生长情况,出示图表,横轴表示小组组别,树轴表示长的高度,表示组别时这样好不好,连续的格子表示,为什么不好,怎样表示作图比较好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下得出空一个格子表示好,这样看着清楚。在学生尝试完成竖轴时发现问题,格子不够后再交流,学生想到可以一个格子表示好几个单位,学生制作统计图就水到渠成了。

  这堂课还有一点在四(1)班上完感觉到不是很到位,就是如何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优越性,在四(2)班时我就调整了教学计划,在学生完成统计图后学生读图时加入比较,哪个更能明显的看出哪组蒜苗的生长高矮呢,统计图中的直观感觉比较明显,优越性就比较明显,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

  课堂中还有统计养鸡场买出一周鸡蛋的数量统计,当学生统计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周六周日卖出的鸡蛋特别多,联系上生活习惯,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很多时候,只有老师的问题设计巧妙一些,学生的回答才能精彩,所以课堂还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栽蒜苗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栽蒜苗 篇12

  呀,在第六单元结束时,我注意到最后一项实践活动是栽蒜苗。每三天测量一下蒜苗的高度,并记录生长数据。当时我想这是要干嘛啊,向后一翻书,原来第八单元是借助栽蒜苗的数据,进行统计的教学。心里大叫一声惭愧,灯下黑,连自己的书还不熟呢。前后贯通看来是多么重要。立马布置下去。但是屈指一算,按照区里发的进度表,用不到十五天,就已经进入第八单元的教学了。再大叫一声惭愧,真的应该多读读书,对教材生疏至此,实在不可原谅。人家教材编者像《三国演义》似的埋下一伏笔,以备后用,这么好的一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完美预设或者叫链条或者叫前后呼应生生被我打乱了。那怎么办?责归责,备归备,课程的内容还得继续吧。我于是决定------不栽蒜苗数文具喽!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

  (1) 在小组内统计每个人文具件数,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小组文具件数统计表

  姓名

  文具件数

  (2)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组文具件数统计图

  话说昨天早上,我将此单发下去。在交流的时候,大多数小组用一个格代表两个数量单位,饶是如此,依彦铭带了23件文具,为表示这个23,因为竖行只有八个格,还是占了两个竖行的位置,这时候就有的小朋友认为,如果采用韩鑫浩他们组的表示方式,一个格代表5个数量,就不用占两个竖行了。那有点麻烦也不美观。陈雅冰进一步总结说,数量大的时候,一个格代表的数量可以多一些,数量小的时候,一个格代表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当然了,今天的栽蒜苗二,我也只好不栽蒜苗数文具喽。

  教训是惨痛的。今后,先别说读多少专业书了,还是先反复通读一下自己的教材吧。

栽蒜苗 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96~98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分步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跃跃欲试了吧,想不想从这样的统计图中看看自己的蒜苗的生长趋势呀?下面同学们就在老师发的这张练习卡上用你自己记录的数据制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指生汇报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针对同学的汇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折线统计图看起来更精确,更美观。

  三、实际应用,拓展新知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98页2、99页3题。

  四、反思巩固,发散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知道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或还有什么疑问呢?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课件出示实践作业:生活中的哪些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刚才大家介绍的数学信息,选择你喜欢的收集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我们学过的知道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与数学知道息息相关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希望大家今后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栽蒜苗 篇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96页栽蒜苗(一)

  学生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进行了五次有关统计图表的认识学习,从搜集整理数据、读图解意来看,学生比较熟悉,由于生活中也常见折线统计图,所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教学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在保留教材知识框架的同时,结合城市学生知识面宽的特点,设计科学领域中有关鳞虾和鲸鱼的活动规律为背景,激发学生探求活动变化规律的热情,突破过去折线统计图中知识相关的数量进行分析的课路,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在不断的“比”中读图、画图、联想。通过它们的衔接点,启发学生思考、寻找规律,最后发现人所未知的秘密――生态世界中适者生存的规律。本课突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比”的数学思想的内涵。教师力求活用教材,引领学生体验、探索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体现数学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统计表,12×8的方格纸(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

  (二)、探索新知

  1、 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你是怎么测量的?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有那些体会与发现。)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我每天观察一次,并且量一量蒜苗的高度,我一共记录了15天,第十五天蒜苗高15厘米。

  生:我发现前三天蒜苗长得不快,中间十天蒜苗长的速度比前面快,而最后两天长得最快。

  师:同学们注意了数据的比较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表示小组内每个同学栽的蒜苗生长的高度。

  2、 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每个同学记录的第十五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内。(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学生把小组成员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师:把小组同学的数据填入表格内后,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为什么说画统计图可以更形象地表示它们生长的情况呢?

  生:因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相差多少。

  3、 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从统计图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组内每个同学栽的蒜苗生长情况,下面请大家试一试。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12×8的方格纸,学生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正在涂时,有学生开始举手。)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其他同学认为方格纸上的格子够吗?

  生:不够。

  师: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生:我有办法,再补充格子。

  生:我觉得不用补充格子,用方格纸上的一个格子表示2厘米,就够涂了。

  生:我用一格表示3厘米,就更够涂了。

  ……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在方格纸上涂出数据。)

  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学生画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每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集体交流。

  4、 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自己和其他同学画的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4页“试一试”及P95页“练一练”

  1、 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1)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栽蒜苗(通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