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精选17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精选17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集体交流,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实在是技术不行,“基本图形”与“旋转”之间有个箭头,“旋转”后面有个大括号,“方向”后面有个大括号,两种方向后还有箭头表示,可是打不上去,抱歉了!

  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中,在探究主题图的设计过程时,让学生先观察课件中的旋转过程,讨论是怎样旋转的,然后再独立尝试旋转,我觉得是否应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旋转,并说说旋转时要注意什么,再看课件的旋转过程,加深印象。

  以下引用高老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在听了高老师课后,我觉得,高老师在每一次的设计和实际授课相碰撞有摩擦时,都能“痛定思痛”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点滴都在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在靠拢,非常的努力,更体现出她对教学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深刻领悟。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能否将旋转的三要素在板书时,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

  (2)、并且,在指导学生步步探究这三要素时,多给学生自主一些质疑问难的过程和机会;

  (3)、老师在步步跟进每一个要素教学时时,能否让同桌之间就每一步的操作选择性的点几组边演示边叙述,是否更能对学生的叙述与实际认知的效果进行一个检验和评比,这样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请高老师参考。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比第三稿设计在活动处理过程中更细化了,更丰富了,给予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时间多,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高老师的初稿到第四稿,感觉每一次改动都是你进步的表现,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认为四稿有以下亮点: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风车、摩天飞轮、钟表上的指针、美丽的图案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数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梯度。从实物图形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练习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相比第三稿设计,四稿中的这一环节设计较好,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图形a的旋转过程,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为学生叙述旋转过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生出错的就会很少。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感觉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运用学生熟悉的风车、摩天飞轮、钟表、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按照“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亲自体验旋转的三要素―辨析旋转的三要素”的思路展开教学,运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美的平台。

  教学中,教师抓住美丽图案的特点,精心设计“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转一转、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2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单元编写意图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3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以便操作用,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 在图形的欣赏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任意一个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这些图案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教学中,应尽可能鼓励学生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体验旋转的过程。

  有条件的班级在开展本活动时,旋转的过程可以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样,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图案形成的全过程。

  说一说

  第1题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可以先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答案:

  (1)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②;

  (2)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①;

  (3)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③。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的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数学万花筒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试一试

  第1题

  答案:前三个都是顺时针旋转90°,第四个是逆时针旋转90°

  第2题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答案: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会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本题的要求也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摆一摆、涂一涂通过平移能达到的图形;第二步,摆一摆、涂一涂通过旋转能达到的图形。

  答案:

  第4题

  有了前面几道题的操作经验,学生头脑中已初步建立起了图形变换的表象。因此,活动时,可以先想象、后操作,即先让学生说一说某一图形是如何变换的,然后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

  练习时,建议先让学生想一想,再自己动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像力。

  旋转和平移时,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操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操作方法,操作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第5题

  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然后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图形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

  第6题

  本题是对学有余力且十分喜欢设计的学生安排的内容,不作为对全班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不作测试。

  本活动的设计前提是能在电脑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可以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给一组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某一图形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换的;再在电脑上模仿操作;最后再创作。开始时图案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步出示复杂的图案。对于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喜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的学生喜欢选择自己的名字,也有些学生喜欢一些特殊的图形等。对学生设计后的作品,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思想与设计的过程。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生:玩过。

  师: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生:旋转。

  生:风车的风叶在旋转。

  (板书: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生:绕着一个点来旋转的。

  生:围绕着一个点旋转的。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大家请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向左边旋转,一个向右边旋转。

  生:方向不同。

  师:方向不同。

  师: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

  生:顺时针方向

  师:与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边说边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指针旋转了由12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生: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生:因为12到1是30度,12到2是60度,12到3就是90度。

  生:因为12到1是30度,到了2是60度,到了3是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就是90度。我们应该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旋转了90度。

  师:什么方向呢?

  生:顺时针方向。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次?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感悟旋转的三要素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块半圆组成的。

  生:都有一个半圆形。

  生:都是有一个图形旋转而来的。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生:有。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大小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什么变了?

  生: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角度变了。

  师:也就是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生:旋转。

  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还要注意什么?

  生: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下中心点。)

  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3、集体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每一次的旋转过程,观察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师:旋转了多少度?

  生:旋转了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

  生;看小半圆的一条直边,旋转了90度

  生:我也看里面的小半圆,刚好旋转了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我们看里面这个小半圆的一条边旋转前在这里(鼠标点击边),旋转后在这里,刚好形成直角,是90度。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试着填一下图形a的旋转过程呢?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生:中心点就是哪个点?

  生:点o。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再看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很好,谁再来说一说呢?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真棒,说得很不错嘛。

  师: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个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菱形。

  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说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明白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还想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说说图形b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大家请看(板书),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师:请打开书55页,读一读第1题。

  师:拿出小三角形,让你的小三角形和图1中的蓝色三角形重合,你转一转,看看以谁为中心点旋转就会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转一转图2、图3,并且说一说每次旋转都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并且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三角形在旋转时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看看我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读第一道题?

  生:以点a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

  (2)。师:你们跟他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读第二道题?

  生:以点b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1)。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谁来读第三道?

  生:以点c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3)。

  师:全部填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继续努力,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之后的图形样子不一样呢?

  生:旋转了。

  生:中心点变了。

  师:同一个基本图形,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图形会发生变化。

  2、说一说

  师:请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来说一说蓝色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生:逆时针。

  生: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呢?要说清楚中心点、方向、角度。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丝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蓝色三角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填一填

  师:请看书中的第2题,先读一读题,再按照题目要求去转一转,再填写三道题,可以用小三角形转一转。

  师: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回答第1题?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

  师:你们和他填得一样吗?

  师:好,谁来回答第2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师:不错,谁来回答第3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里应该填什么呢?

  生:角度,180度。

  师:对,这里应该填角度,是180度。从2到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师:大家再看,同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位置变了。

  师:旋转的角度相同吗?

  生:角度不同。

  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师:请看下一道题,先读一读题。

  师:请你拿出第一个图形,照着图形a的样子放在方格纸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点,旋转成图形b的样子,并且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一点顺时针旋转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指一指。)

  师:谁找的跟他的不一样?

  (请学生指一指。)

  师:这个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我们一起来看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请拿出第二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师:同桌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应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来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我们来看看对不对呢?(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和你们的旋转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拿出第三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好,下面看第四道题,看看如何形成图形b。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

  生:我知道了旋转的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

  生: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中心点。

  生:我知道了一个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美丽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四稿试讲后反思

  今天,我进行了第四次试讲,仍然是借班上课,可是效果与前一次相比,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1、设置问题,引导思维。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及其应用,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自主探究,训练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着重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动态演示,激活思维。

  课件制作较好,形象、生动,能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反思这节课,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1、试一试的二题,仍然没有在课堂上画一画。看来,在时间的分配要做思考了。

  2、课堂中还是让学生说得少了,应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再说一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图形旋转过程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第五稿设计中,我更要慎重,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我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听过高老师的课,我觉得高老师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教师在演示时,一定注意让全部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手势。

  2、当学生叙述旋转过程,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应随着学生的叙述在课件上活动。

  看完实录我觉得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说上还要下功夫,问学生的小问题有点多。如: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这一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说出来,但是费时,第一个学生回答时老师就应该指导他说完整。为解决其它问题节约时间。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4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五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曾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过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出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和发现美,较清晰地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为接下来的 “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一一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学习兴趣:虽然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美丽图案感兴趣,对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感兴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较完整地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主题图中的基本图形,小三角形,“试一试”的三种图形等。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哼唱《大风车》歌曲疾步走上讲台。

  师:(与学生共同唱完第一小节后)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师:那么,谁来说说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风车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摩天飞轮也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那请同学们再来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请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请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出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所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重点突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其实,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体悟旋转的特征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后,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

  师:比如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那么相同的有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请你们观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图形,它的形状改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变了呢?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整个图案中的一小部分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你能试一试吗?请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图形,先放到方格纸上,你试着旋转,看能旋转到图形b的位置上吗?

  【请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注意呢?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你再试着将图形旋转到图形c、d的位置上。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旋转过程、方法一样吗?

  师:好。我们再来细心观察每一次的旋转过程。

  2、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请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请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请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图形a怎样旋转得到图形b。

  (5)课件演示图形b和图形c的旋转过程,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要求叙述中关注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请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3、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后,都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而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然后还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通过上面老师和大家的学习,接下来老师想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请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4)讨论:旋转中心的不同。

  (5)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请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请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请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3)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4)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请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请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请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

  (4)请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道题。

  (5)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6)讨论:后两道题的方向。

  (7)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请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请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5、画一画

  (1)请学生在作业纸上,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画出来。

  (2)同桌互相检查。

  (3)集体订正,交流。

  (4)师小结:在画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时,要从中心点出发开始画,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还要看与中心点相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是否是90度,两条线段在原图中占几格,旋转后的图形也要占几格。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你最感兴趣的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吗?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探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高老师你好!用了两个多小时看了你的教学设计的整个网络研讨过程(有的地方看的很粗略),很感动。你五易其稿,不断接受意见,认真调整、大胆实践,真正经历了一次互动交流、实践探索、反思提高的过程,也是我们举办这样活动的目的所在。你用心,你投入,你的背后有一个鼎力支持你的好校长和优秀的教研团队,你虽然辛苦,但也是最幸福的,祝你取得好成绩!

  我来的比较晚,你已经到第五稿了,教学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来了,好的方面比比皆是,我不再赘述,只把不同声音留下,可能有些苛刻,请你谅解!

  1.关于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我还是同意小李老师的意见,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仍然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这是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达成的数学技能,在三维目标里,应放在第一条中。相对于这个重点,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应是对三要素的确定,三要素的分析想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能突破这个困难,即知道了中心点、向那个方向旋转、旋转的度数,就基本保证学生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了。所以我认为,重点和难点要调换一下。另外,难点都是相对于重点来说的,你确定的“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较完整地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这不是对于重点的难点,这只是作为一种了解的内容而已。

  2.关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已经分析得很到位了,特别是学生的解读。首先我认为行文风格要一致,学情分析不要分成5个方面,显得琐碎,要么一气呵成,用标点来体现层次性;用么用两个标题就可以了,如“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征”(思维特征,兴趣特点等),二是“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困难等)就可以了。

  教材分析一般要阐述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知识的本质,教材编写的特点等。你的教材分析得比较全面了,但还是感觉有的地方阐述得不到位,不够突出重点。如教材的地位中关于空间观念的培养问题阐述得不够,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方位想象能力非常好的一个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这个内容,现在编写进来,主要意图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结合课程标准进行阐述。

  3.关于引课和三要素的教学

  个人认为关于三要素的感受,要在学生观察分析中、画图操作中逐步感受,最后渐渐清晰清晰三要素,是归纳的学习方法。我没有教过这节课,但我觉得,中心点的确定是不成问题的;方向就是以时针和分针的为标准,一致就是顺时针,忘了就想想钟表的指针,规定的,记忆的,放前放后效果都一样。其实,对于设计来说是不影响效果的;旋转90°,需要多积累,不是告诉一次就解决了。你这样教学是非常扎实,鲜明,但你也在前几稿反思中提到,教学时间紧张,想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这个教学重点移到第二节课,后来又勉强拿了回来,但不是在最佳的教学时间学习的,当然,这与你前面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有关。

  所以我认为引课现欣赏几组漂亮的图案,生活中,纯唯美的,让学生惊讶,感到数学的美与神奇。素材到网上找,或到书中找,有一套美国教材《happy数学》里面有好多这样的变换图案,我曾经看完后被感染了,找了几个典型的,放大后转载相框里,放在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的墙上了,意思是这个图案是数学与计算机的整合。我想你的学生看到后也会惊讶产生探索的欲望。

  然后选取三个典型的,制成卡片,让学生在小组里或独立分析观察,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图案可能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分析几个,活动几个,可能有几种方法,可能有错误的想法,不要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是学生看到基本图形,看到旋转,知道绕着中心点就可以了。

  这样10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到重点内容的学习环节了。师:同学们想设计这么漂亮的图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方格本上探索“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的画法

  4.关于教学方式

  看完你第五稿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一点遗憾,很多问题都是都被嚼碎了,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小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不强了,个性的体验和方法就少了。你可以设计一个或两个比较开放一点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

  5.关于观察、操作、想象的教学顺序问题

  有几处的设计都是先操作,后说一说,再画一画。我认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很多时候(难度不是特别大),应该是先想象,后操作,再说一说。操作一是为了验证刚才的想象,也是积累表象。如果操作后得到了答案,那么空间观念的培养就要打折。交流要尽量往后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先独立思考很重要。

  不对的地方,多多谅解!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5

  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教学反思一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二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个: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平移?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平移;3.距离:平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1. 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平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平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6

  课题名称:轴对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练习一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称美,陶冶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形成乐于探索的态度,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硬纸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图形纸、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多媒体展示下面图案,让学生一起欣赏。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探索新知

  1、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举例,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2、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出示课本第3页的六幅图。(请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5、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4)教师归纳总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

  1、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对折、画图、剪一剪。

  2、利用轴对称变换在练习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练习一的第1题)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对称图形,又欣赏了生活中对称的图形,最棒的是同学们动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对称图形,……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应力求问题生活化,要注重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7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的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三、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六、教后反思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突出了先试后导,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8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

  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与图形的旋转,理解图形成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从点、线和面的角度深入理解图形的变换,积累进行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化繁为简、化新为旧的解决问题策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3. 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体会图形变换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设计意图

  及效果分析

  (一)引入

  我们已经研究过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二年级大家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最近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和图形的旋转。

  (二)练习——对称

  1. 判断

  借助下面的几个图形来检验大家学的新知识,请你依次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小结:有没有对称轴是判断轴对称图形的依据,看来对称轴对于轴对称图形而言非常重要。

  2. 找一找

  (1)提供对称轴:你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点吗?你是怎样确定的?

  小结:看来对称现象的背后还藏着相等的关系。

  (2)现在对称轴的一侧是一条线段了,你还能找到与它对称的线段吗?

  小结:只要找到两个端点的对称点,把它们连接起来,得到的线段一定与原线段对称。

  (3)变成平面图形还行吗?

  如果左边是个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呢?

  小结:只要找到每个顶点的对称点,再把它们依次相连,所围成的图形就一定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猜一猜:

  这里有一幅于老师用电脑绘制的图画,你能猜出我的绘制过程吗?

  你知道我在绘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图形变换方式吗?

  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一系列的变换还有可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呢!

  (三)练习——旋转

  1. 选一选

  旋转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图形变换方式。这里有一个图案,如果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应该是怎样的效果呢?请你先想象一下,再选一选。

  你能说说其他的选项分别错在哪里吗?

  小结:要想准确地描述或进行一个旋转变换,中心、方向和度数是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2.画一画

  你能把这三要素正确地运用在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中吗?

  要求: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1)你打算怎样做?

  虽然这次是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但你还是借助了图形的边,也就是线段的变换来实现整个图形的变换的。

  (2)三角形有三条边,参考哪条或哪些边更好?

  准确地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你可以怎样做?

  演示:

  (3)请你试一试:将这个三角形在第一次变换的基础上继续绕o点逆时针旋转

  90°,连续做两次。

  小结:对一个平面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大家的好经验就是通过线段的变换来实现对平面图形的变换。在图形的世界中,点、线、面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3.说一说

  这里有一幅图,是由一个简单的三角形经过一系列变换形成的,在演示的过程中,请你说出变换方式。

  4.画一画

  听要求画一画,看看最后这个长方形会变成什么?

  (1)将1号长方形以这条直线为对称轴画出与它有轴对称关系的长方形,编为2号长方形。

  (2)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3号长方形。

  (3)将2号长方形向右平移4格。

  小结:借助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图形的变换不光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学过的数学知识中也有重要作用。

  (四)图形变换的应用

  1.面积推导

  你看到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我们在研究图形面积时曾经见过这些变换。图形变换帮助我们用旧图形的知识解决了新图形的问题。

  2.解决问题——算一算

  图形的变换在解决问题时也有用武之地。

  (1)求蓝色部分的面积:没学过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求蓝色部分的面积。

  小结:刚才遇的一些看似麻烦或没有学过的问题,通过简单的变换,就化新为旧,化繁为简了。其实,巧妙地运用变换是解决图形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好方法。

  (五)总结

  平移、对称和旋转在前面的学习中是一个一个地学的,今天我们把它们放在了一起,发现了图形中的美,解决了新的问题,它还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为我们带来更新奇的发现、更丰富的收获。

  平移、对称、旋转。

  看图判断,并用手势表示出对称轴的位置。

  借助方格找对称点。

  借助方格找对称线段。

  借助相等关系找轴对称图形。

  出示选项前:边想象,边用手势描绘旋转后的图案。

  出示选项后生一齐选择c。

  学生讲解自己的想法或画法。

  介绍自己进行旋转变换的经验和方法。

  动手操作,进行图形变换。

  随图形的演示过程,说出不同的图形变换方式。

  听要求,动手画图(边画边猜)。

  把左边的半圆平移到右边,就变成一个长方形了。

  45=20(cm2)

  通过平移或旋转。转化成长方形再计算。

  63=18(cm2)

  复习图形变换的不同方式,明确本节课练习的主题。

  在判断中明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网格中寻找有轴对称关系的点、线段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挖掘轴对称中的相等关系。

  学生在确定原图形点的轴对称图形时,关注到了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格),也就自然地挖掘出了轴对称关系中隐藏的相等关系。

  由点变为线段,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分别确定两个端点的位置,那么原线段的轴对称线段也就确定了,积累“线中找点”的意识。

  由线段围成平面图形,学生也顺利地想到通过分别确定三个顶点,再依次相连得到三条边,所围成的图形就是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图中找线、线中找点”的方法。

  承上启下,利用刚刚找到的有轴对称关系的图形进行旋转变换,引出有关旋转的练习。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这幅图案的绘制过程。

  线条图案的旋转相对比较简单,更有助于学生准确地关注图形旋转变换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生通过对错误选项的逐一分析,进一步明确图形旋转变换的三要素,并巩固对其的理解。

  从线条图案的旋转过渡到平面图形的旋转,丰富学生对旋转变换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在进行图形旋转时,感受到:要想实现对一个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可以从它的边(即线段)入手。与寻找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相呼应,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策略。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积累正确进行图形旋转变换的经验和策略。

  动手绘图,巩固平面图形旋转变换的方法与技巧。

  在总结中梳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将平移、对称和旋转综合在一起进行辨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图形的不同变换方式。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享受图形的美。

  对长方形进行对称、旋转和平移的不同变换,在巩固不同的变换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绘图的能力。

  在观察中将图形的变换与曾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建立起联系。

  运用图形变换巧妙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的价值。

  运用图形变换就能够将一些看似复杂、甚至是没有学过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从而快捷地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现行教材中几何课程的内容较过去来讲有了较大的丰富。“空间与图形”主要从“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除了对图形性质的认识以外,图形的运动与位置关系等也成为学生学习几何的内容,这从本质上就反映出了几何课程的目标价值取向: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发展推理能力等。围绕“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要想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 找准学习目标——提升空间观念

  一个图形要运动,必然涉及方向、位置的变化,这需要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很好的载体。空间观念是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其主要内容包含: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由此可见,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绝不仅仅是认识图形变换、会进行简单的变换而已,更要通过图形的变换,实现空间观念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变换活动中追溯数学概念,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变换本质的机会。本课中“由点得线”“由线围面”的剖析,也是力求帮助学生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认识图形变换一一对应的本质。由此,丰富和深化学生头脑中关于图形位置变换的表象,实现提升空间观念的目标。

  2. 提供必要保障——恰当直观演示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形成这种空间知觉的过程中,直观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直观演示也必然成为这类内容教学的必要手段。本课中关于轴对称与旋转的细致分析和训练都没有脱离网格,这是学生细致关注图形变换的重要帮手,它可以带领学生从粗略的感知走向细致的分析,从对现象的了解走向对本质的探寻。无论是对“相等关系”还是“一一对应的点”的深入理解,都离不开网格的功劳。可以说,教师对直观素材的恰当设计,是学生空间观念得以提升的必要手段和良好保障。

  3.体现学习价值——尝试综合运用

  在学生们常见的有关图形变化的学习素材中,有很多都渗透了图形变换带来的美。而图形变换的数学价值学生感受不多,似乎学习图形的变换单单就是美的需要。其实不然,在学生们已有的学习经历中,这些变换方式就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只是他们未曾留意而已。在将来的学习中,学生们还会更多地运用变换研究新问题。这时,教师为学生揭开面纱,让其有机会感受它们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中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推导过程的演示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以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它变成什么了?变化前后有哪些联系?”而今天学生们却从“是什么让曾经的新图形变成了大家熟悉的旧图形呢”这个角度思考,在恍然大悟的一刹那,图形变换的价值不言自明。在解决几个图形中“带颜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的问题时,学生们更是主动地综合运用多种图形变换方式,使其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由新变旧,在学生们洋溢的笑脸和惊喜的表情中,图形变换的价值已不言而喻。

  目标准确一点儿,手段恰当一点儿,价值挖掘一点儿,都能够让我们的课堂实效许多。然而目标的确立、手段的选取和价值的渗透,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这将是我们教学实践不断探寻的主题。

  作者简介:于萍,北京市骨干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成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宣武区教育系统先进教师、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及北京市优秀团员。曾多次承担市、区研究课。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评选中获奖。曾编著北京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专集《用智慧开启智慧》,并参与编写了《数学教学创新说》、《数学精品课堂》等多本课改专著。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一张方格纸,4个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三角板、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在生活中你过哪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呢?

  学生说一说 (师举例:汽车、照镜子的变换)

  师:老师这有块三角板,有谁能上来摆一摆、说一说呢?(生板演)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板书)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电脑是在做什么样的变换,又是在怎样地变换呢? [课件:三角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这些三角形所做的变换一样吗,看看谁说得既准确又完整。

  生:……

  (小结)师:对,我们在描述图形的变换时,既要说清楚他是向哪个方向平移,还要说清图形平移了多长;或以哪个点为中心向哪个方向旋转了几度;或是以哪条直线为轴做轴对称图形。

  二、 情景再现、 尝试练习:

  1、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你知道他们师徒一共闯了多少关吗? 好,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闯闯关。看看谁能利用我们已学的知识和本领闯过关。

  [课件]:35页前两幅图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闯第一关。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想一想图1是如何变换成漂亮的风车(图2)?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摆一摆,再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后与同桌说一说,然后分组汇报)

  师:那老师请位同学上台操作,让大家看看他的方法好吗?

  [展台](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描述)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呢?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例如,描述平移时,就要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个格。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课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来看看电脑是怎么过这一关的。一定要仔细看,然后我们一起做个抢答游戏好吗?请大家根据电脑的变换方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变换过程抢答)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这位同学在描述旋转过程时,说明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方是逆时针向、旋转了多少度以及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

  2、师:恭喜大家顺利地闯过了这一关,有信心接着闯第二关吗!只要能用一种方法就算过关了,但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方法更多。

  [课件] 图2如何变换成图3

  师: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漂亮的风车是如何变换成规则的长方形吗?请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想不出来可以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再说。

  (学生交流讨论)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同学们还有更独特的变换方式吗?

  生1:…… 生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电脑是怎么闯过这一关的。

  [课件演示](依次交流呈现三种变换方式)

  师:在描述图形的变换需注意什么呢?

  生:平移应注意…… 生2:旋转应注意……

  3、师:刚才大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别致的方法闯过这一关,想不想接着闯下一关呢?

  [ 课件:图3如何变换成图4 ]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依次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看哪一组的变换方式最多好吗?(学生动手摆摆、说说)

  (学生汇报交流)。

  师:从刚才的变换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会变成不同的图形,在变换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图形每一部分的位置变换及过程。)

  4、师:这关大家过得轻松多了,再过一关,我们就能取得“真经”了。我们要把菱形再次变换为原来的图形,你能有几种方法呢?请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想想怎么样变换?

  [ 出示课件:图4如何变换成图1 ]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呢? (分别点名汇报)

  三、拓展练习

  师:今天我们通过已学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等知识顺利闯过了四关,体会到了变换的乐趣与图形的美妙。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不想试一试呢?( 生:想 )

  师:在变换之前呀,老师希望大家发挥我们班合作互助的精神,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争取想出更多的办法。 [ 课件出示:七巧板的变换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右图的。请大家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变换过程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依次说一说)

  [课件演示]师: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当小法官,判一判电脑的变换过程是否与老师写的变换过程一致。 (学生抢答)

  四、课堂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吗?平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多。常见的如刚才上课我们说的汽车的行走。其实在2001年,我国南京的一座酒店也做过平移。 [课件展示:南京江南大酒店于2001年5月20日-2001年5月27日向南平移了26 m,用不到造价四分之一的钱保留了江南大酒店,而且节省了两年的工期。]

  师:其实大楼不仅能平移还能旋转呢?[课件展示:今年9月份福州泛船浦教堂神父楼自西向东平移了80.7米,而后10月8日至14日在6台液压千斤顶配合6组纲绞线牵引下,以楼中点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度,之后将继续向南平称30.7米。使这座建筑古迹得以保护,而又不影响建设的需要 ]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 方向、距离

  旋转: 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以哪条边为轴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0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1、玩风车,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谁能让这个风车转起来?

  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是的,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来旋转。

  2、观察两个风车的旋转,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让另一个学生旋转风车(朝相反方向)

  师:还可以怎样旋转风车?谁来试一试?

  师:观察两个人的风车,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你们都发现了,一个风车朝右方旋转,另一个风车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6

  师:与上一次旋转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应对:有什么不同?

  预设:旋转的角度不同。

  应对: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另一种变换形式―旋转。(板书:图形的变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玩风车,再用钟表帮助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进而由指针的旋转揭示旋转的角度,使学生对 “中心点、方向和角度”在旋转中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让学生欣赏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只是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方向发生变化。(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美丽图案是由基本图形旋转得到。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那么基本图形a,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形b呢?又怎样得到图形c?怎样得到图形d呢?

  预设:旋转。

  应对: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来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板书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并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板书:美丽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5、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三稿教学目标改变的原因

  三稿教学设计中,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一目标的完成安排在第二课时,改动目标的原因如下:

  在第一次试讲时,“试一试”的第二题就没有完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一目标就没有达成;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没有安排“试一试”第二题,而是在主题图探究时,我让学生独立拿着学具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并描下每一次旋转的痕迹,想突现这一目标,可当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时间也不允许,再说,我让学生描出每一次旋转后的图形确实有点过早,也过难,所以,我决定将这一目标的达成安排在第二课时。

  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包含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开课时的铺垫要做实。

  我个人认为:可在第一次观察风车的转动时,先说清风车的旋转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再次观察风车的转动,要说清风车的转动围绕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再通过动手操作,完整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分层训练,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

  杨主任的建议很好,在我的教学设计第三稿中,也是这样落实的,先观察一个风车发现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然后观察两个风车,认识旋转方向不同,接着结合钟面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再通过钟面上指针的转动认识旋转的角度,进而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指针的旋转过程,为探究图形的旋转过程做铺垫。

  看了高艳玲老师的备课全过程,经历着高老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深知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很多辛苦,你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师,很高兴能与你交流!

  第一楼的引导帖很细心、周到,让来访者很容易就了解了备课过程。浏览着你的备课过程,看到你对教材的分析也是一次比一次深入、准确;对学生的分析更是简洁明了(第三稿);教学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教学设计流程中,特别是对学生的预设部分堪称一大亮点;通过你的实践与反思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有几个小问题与你商榷,不当之处再议:

  1.教学重点的把握略有偏颇。通读教材、教参,与你的教材分析,很明确的重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这应该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性目标地体现。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可见,学生只完成了“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难道教师是想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放在第二课时吗?教材“试一试”中(第56页)“第2题”在练习中也没有出现。

  2.“顺时针方向”有必要再这样说明吗?如果没记错的话,在一年级开始认识整时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学生,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个人认为,“应对:你们都发现了,一个风车朝右方旋转,另一个风车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在这里顺势自然说明即可。

  3.数学万花筒。如果做成动态变化的课件,会更好。而且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向往”―这么漂亮的图案,我能不能做出来呢?――开始今天的学习,是不是会更好。个人认为放在目前的位置,效度不是很大,而且教学时间如此有限。可以考虑优化。

  以上是吹毛求疵,还请指正。

  看过高老师的第三易稿,比先前的设计在操作的过程中把难度稍微降低,就是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放在下一课时来完成。但我看过高老师的教学设计,在点明“中心点、方向、角度”等旋转要素的过程中,可否搭建观察、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操作的情境中感悟这三要素,而绝非让学生看一下风车的转动就能明白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只有在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后,他们才有感而发。所以我建议高老师在学生认识旋转三要素之前,多设计几个旋转的动画图片以及让学生用学具操作感受旋转,这样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轻松一些。

  三稿试讲后反思

  今天,我又试讲了一次,仍然是借班上课,但今天的教学效果挺好,学生跟我的配合很好,课堂上表现很积极,认真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本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素材。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己去体验图形的特点,形成图形的表象,从而掌握图形变换的特征,达到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2、对于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引导很到位。通过风车引出“中心点和方向”,又通过指针转动认识角度,然后又通过旋转基本图形a形成美丽图案,加深学生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3、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对旋转本质特征的理解更清晰。通过闪现主题图的四部分,让他们发现每一部分图案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又出示了两个美丽图案的分解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次感受旋转的特征。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板书设计复杂,有些凌乱。

  2、教师准备不充分。首先,在开课玩风车时,学生有些拘谨,风车转不起来,因为风车制作得有问题,很难转起来。其次,让学生方格纸的方格纸太小,旋转操作时位置不够。

  3、学生在叙述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是很完整,有的学生只说了旋转,有的只说了度数,或只说了方向,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和度数,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应让同桌再多说一说。

  4、学生对于旋转180度的判断容易出错,要加强训练。

  5、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好好斟酌。

  在第四稿设计中,我会认真思考同伴们的建议,根据试讲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修改教学设计,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细看我的教学设计第三稿,再结合朋友们的研讨建议,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

  2、改动教学目标不合理。

  3、内容含量大,学生能否真正掌握。

  4、情感目标没能充分体现。

  5、“数学万花筒”这一环节的处理欠佳。

  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进步的。达尔文说过一切改正都是进步。所以你每次的改动都是你每次的进步!

  说点我的思考:

  1、判定旋转的角度是用什么方法?

  平移时,我们让学生选择一点,就能看出平移的距离。旋转是不是选择一条与中心点连接的线段,看旋转前后这点线段之间的夹角呢?这样是不是更好些。(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你让学生判断旋转角的方法,所以这几天想了想,不知可否)

  2、你说在第三稿,学生叙述时说不完整,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

  1、没有认真听

  2、为什么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学生真正理解了吗?

  少说一个会有什么影响吗?难道出现的结果就不同吗?

  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做练习,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觉得少说一个要素,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只有深入理解了,融会贯通了,学生在学习才会从教师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4.欣赏对称美,欣赏图形对称创造出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对称轴的性质。

  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带有方格纸的作业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一)出示主题图,欣赏图片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从中能感受到几千年来的文明。

  下面看图,在这当中有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的花鸟纹锦。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图案,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导入:其实,这些美丽的艺术品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美,充分体现了图形变换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对称的美。(板书:轴对称)

  二、认识轴对称的特征

  (1)出示3页的图,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2)画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活中,还见过那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

  三、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的性质

  1。出示例1。

  (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4)师: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哪个点重合。(适时标出a'点)

  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叫对应点。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点呢?

  四。实践探究,深化认识(画对称图形)

  1、出示例2

  师:图中已经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另一半吗吗?

  (思考怎样才能画得又好又快)

  2、组织交流:先根据对称轴明确一些关键点,再连线。

  3、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4、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巩固拓展

  判断下面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他的对称轴。图略。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有生命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对称的足迹,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翱翔天际的雄鹰,以至于我们每个人,每一张笑脸,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称的力量,有人说:是因为美,大自然才选择了对称,同学们想想,仅仅是因为美吗?

  七、作业:8页1题

  八、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2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数学游戏”,4个例题及练习一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设计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剪刀

  学具准备:剪刀、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二页的图案学生欣赏,找出里面的数学知识。(几幅图案都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有的图案是原来学过的对称图形)

  2.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页的图形,学生欣赏,找出对称轴,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注意:学生只要能说出大体意思就可以,不必要求说的那么准确。

  3.画出图案中的对称轴。

  4.说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建筑上的图案、有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1,让学生认真观察“松树”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同样道理,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4小格)

  2.说明在轴对称图形中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如“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

  3.得出结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画轴对称图形

  出示例3,同位讨论:怎样才能画的又对又好?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那么只要在左边的图形中找到几个关键点,在右边的图形中找到它们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另一半,进一步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试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的画图情况。

  三、练习延伸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思路:将对折的过程反过来想,先在头脑中将纸展开一次,半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1只蝴蝶,展开两次,1只蝴蝶又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2只蝴蝶,展开三次,2只蝴蝶再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4只蝴蝶。同样的,展开四次,4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8只蝴蝶,……每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图形的数量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

  2.练习一 1 .2

  教学反思:    学生 通过空间想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化,想象多次对折后的图形有困难,可以借助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想象理解。通过折剪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学会欣赏数学图形美。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3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努力体现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这也是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别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并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中,得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征. 2.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能力.教材利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3删除传统知识中的繁难内容,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尽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8:课时安排:3个课时

  二:课堂教学资源

  1:教学建议

  1.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本节在第四章对平移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平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的飞驰等等,都给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图11.1.2)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教学中,应努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 平移既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的过程,也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后最终的位置与原先位置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必严格区分,过于深究.

  2.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从而体会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样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确认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些基本性质,从而能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按要求平移到适当的位置.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通过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初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师: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图形的变换,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师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图(师出示图略),从甲图到乙图是如何变换的?

  让学生充分回答,师肯定将甲图中的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可以得到乙图的说法较完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师出示图略),然后拿出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在方格纸上操作,并与同桌同学交流操作的过程。(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能说一说,从甲图到丙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

  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变换方法。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同样从甲图到丙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分别请几个图形设计较好的同学在实物投影机上演示。)

  二、尝试练习---进一步体验图形变换的不同操作方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图(师出示图3略),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待学生回答后,师问:还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吗?

  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

  接下来,让同学们继续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体验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4略)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课后反思:

  1、由于本节课教材呈现的图形变换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每个图形的变换都有多次的操作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只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如果一开始就引入教材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练习:先是请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操作过程的不同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并进一步体验不同图形的变换过程。这样,就可以将一道综合性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图形的变换,当学生熟悉了这些变换后,再引入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可以少一些。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次教学设计是合理的。

  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3、就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4、学生在分小组进行摆七巧板的操作活动时,有些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只看别的同学摆,听同学说,我认为这样也是可以的,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5

  《图形的变换》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图形的变换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研究学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美丽的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具体内容是“变换图形”、“欣赏图案”、“设计图案“等。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先从图形的变换入手,再到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最后落到学生自己绘制图形上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总体目标:1、能够有条理地描述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2、分析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等知识设计图案。4、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方法: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安排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具备,能够多个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进行一些合作学习、开展一些操作活动,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学生对图形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也学得比较扎实.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鉴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弄清图案形成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或者找一些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图案,让学生明白复杂图形形成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

  3、给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用圆规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搜集美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组织班级巡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手抄报

  2.美图巡展

  3.小论文

  4.学习资源(制作的实物、网络课件等)

  5.综合评价

  六、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圆规、直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接触、讨论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法、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就问题提问题、说困难

  3.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1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讨论“图形变换”单元学习目标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前期准备。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主题。比如:图案鉴赏组,图案搜素组,图案设计组,

  1.组织学生讨论

  2.与学生一起筛选课题,确定研究的课题。

  1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成立研究小组1.在学生自愿成组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定合作学习规则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预定成果等1.设计研究方案模板,为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成果展示模板,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通过观察、操作,弄清图案形成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演示动画,或者找一些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图案,让学生明白复杂图形形成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

  2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图案,小组相互交流,用语言描述图案行程的过程。

  3、给学生观看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用圆规直尺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搜集美图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组织班级巡展。

  1.组织学生明确各自任务

  2.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3.给学生一些重点提示

  4.给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已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教师要给与学生必要的讲解与指导。

  3-4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每桌一张硬纸板(正反面分别印有规格不同的大小方格纸)、4个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每桌一个七巧板实物玩具。磁性黑板一块。

  教 学 过 程

  (一)了解学情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 平移和旋转 等图形的变换方法。谁能上台来,边摆边说说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呢?(借助实物)

  生上台边说边演示,师指导并评价学生的表述情况。在描述平移的时候,要说明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在描述旋转的时候,要说明了绕什么点、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师操作,生试说变换过程。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

  (二)动手操作 合作提高

  (1)出示图1

  认识图1:图中有四个三角形:为了便于大家说,我们将每个三角形取个名字,就叫做图a、b、c、d。

  为了便于表述,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几个点:直角顶点、最下(上)方顶点、最左(右)边顶点;或者分别取名为o、p、q……

  (2)出示图2,

  思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1中的四个三角形是如何变换成这个“漂亮”的风车,也就是图2的?

  如果让你先变换图a,你准备先变换成风车中的哪个图形?(取名1、2、3、4)

  师生互动,总结方法:(重点突破)

  先通过平移,就可以得到位似图形;

  也可以先通过旋转,得到位似图形,再通过平移就可以得到。

  (3)利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放手完成另几个图形的变换。

  怎样将“风车”中的四个三角形变换成图3中的长方形呢?

  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的呢?

  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又回到最初的图形?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在平移和旋转的时候,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边说边板书)平 移: 方向、距离旋 转: 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轴

  (4)试一试 (七巧板)

  师:这里有一个玩具,认识它吗?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拼图游戏,可以培养我们的智力。根据了解,它适合3―100岁的人群来玩,我们都适合吧?

  那我们也来玩一玩,好不好?请翻到学习板的另一面,将你手中七巧板按照图中的序号摆放好。也就是这样(看大屏幕)。

  利用平移和旋转,能将左图的七巧板变换成右图的图案吗?想一想该怎么摆?

  动手摆一摆。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摆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请同学们还原成左图的样子,我们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利用平移或旋转,你能将左图再摆出一个图形吗?

  给大家一点时间,同桌合作推出一件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的,可有神秘礼物一份哟!!动手吧!

  师下去挑选一两位作品上台展示,

  师: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变换的吧。

  师:这位同学能按要求摆出了一个图形,被选为“优秀作品奖”!请同桌也上台领奖,大家掌声祝贺!!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共同分享了你们的学习成果。请大家迅速将七巧板放入盒内。

  下面,请大家练习几道题。

  (三)巩固练习

  处理课本第48页练一练1、2、3小题。(根据第2题板书:轴对称)

  第1题,学生先写出过程,再回答。第2题,学生先说再写。

  第3题,学生口答,师操作。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那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说的太好了!

  平移、旋转还有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利用这些变换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将一个个简单的图形变换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 移: 方向、距离

  旋 转: 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以哪条边为轴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篇1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本节课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二、学生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时,可以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先独立想象,再摆一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再回想图形的变换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让学生剪几个一样的三角形,让每个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通过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变换的过程。这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它不仅仅能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能验证想象的过程,同时操作和想象的结合也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二是在图形的变换中,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变换方式。每一次变化可以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如第一次变化可以只通过平移,也可以旋转与平移结合。再如第四次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变换方式外,还可以这样变换:左上角的三角形绕正方形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旋转90°,再旋转90°就可以变换到最初的图形中b的位置,其他几个三角形也可以类似地旋转。所以当学生出现不同的变换方式时,教师应给予鼓励。三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说一说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习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的变换过程。3.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4.学生能体会到客观世界的变化与统一

  四、教学活动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2分)

  师:(出示两幅图:两只不同动作的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小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大家喜欢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其实第二幅图就是用第一幅图经过变换而得到的。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

  二、实践操作 构建新知(28分)

  1、拼

  师:你能用自己手中的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拼出第一幅图中的小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几何图形,在小组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拼出第一幅图中的小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拼好的小狗放到实物展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互评,指出拼错的地方及改正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规律]

  2、移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只“小狗”变换成第二幅图中的“小狗”,在变换的过程中,要说清楚变换的方法。注意语言的准确。(平移要说清楚方向和格数;旋转要说清楚旋转点、方向和角度;对称要说清楚对称轴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边说边做,培养学生的动手、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加深对对图形变换的理解,为说做铺垫]

  3、说

  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小组变换的方法,全班互评。(评价要求:语言准确;能有条理地表达一个图形经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方法的简单及多样性)

  预设:

  ①、图形a向右平移六格,再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两格,得到图形a′

  ②、图形b向右平移十格,再以直线mn为对称轴做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b′

  ……

  三、巩固应用(10分)

  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利用方格纸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推荐几名同学全班交流。

  五、教师反思

  这节课实现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面的活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

  六、点评:

  1.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利用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导入,学生带着兴趣先去观察,再去想,再去拼,再去移,再去说,无疑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教师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轴对称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七、教学效果评价

  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的变换过程。并能设计出比较美观的图案。

  指导:孟范举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