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7篇)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的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算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88例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图形重复排列的变化规律,首尾兼顾地观察思考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
2、能掌握收集信息和问题、思考解答方法和检验解答结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找一找、圈一圈、画一画的活动中,初步发展观察、表达、逻辑思考等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能按规律首尾兼顾观察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利用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漂亮手链
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找规律,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漂亮的图片(各种各样的手链)
出示几个有规律的手链,让孩子找规律。
(2),导入:小朋友们,其实根据我们平常的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
1、呈现例题,解读题意
(1)创设情境:明明过生日,小红用珠子穿好了手链,打算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但是不小心手链…掉了2颗珠子,到底掉的是哪两颗呢?(先出示断了的手链,再出示题目)
断了的手链图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又简单地表示出来。(放手让学生探究,有意识巡视找出不同方法,个别给予指导)
(2)择取展示,交流方法
选取学生不同想法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说思考过程。
分别按顺序展示三种想法
3、观察比较,发现方法
(1)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三种不同想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引出:找起点、圈一组)
4、回顾反思,自主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读……解……查
(2)指名学生说检查方法:再做一次;将手链连成一圈检查(课件展示)
小红的问题解决了,小英也碰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
5、尝试运用,巩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P88做一做
(2)反馈、
三、组织练习,发展能力
用规律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1、我会圈: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91 T13
(2)交流方法
(3)追问:第15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第20面呢?第100?
(4):
师:第15、20、100这些我们都没有画出来,你们这么聪明都知道答案,怎么知道的?(找规律)看来用规律可以很快的帮我们解决问题
四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请欣赏(珠帘,地毯)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互动(一)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题
学习任务: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独立完成)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算一算,需几个瓶子?
4、瓶子的个数是整数个,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进一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进一法)
进一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往个位进一取整数。
5、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互动(二)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2)题
学习任务:
1、找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2、思考: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去尾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去尾法)
引入去尾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舍去尾数取整数。
3、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目标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说明理由。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2、我最棒,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1)中心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方法:
1、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向个位进一。
2、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统统舍掉。
这样的板书设计明了、直观。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前活动中复习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义,为新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收看视频,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小棒摆飞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摆的现象,同时又能强化一倍数。〕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小丽、小强各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引导学生向几里面有几个几靠,不让学生说理由,等到学生动手操作,充感知后再来探讨。〕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6
设计说明: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为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特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1、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本节课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中安排了相关的复习题,旨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明确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并指导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根据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3、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加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本节课的知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2、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行程问题中有几个量,分别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铺垫,使学生深入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有关这几个数量关系的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搜集信息。(课件出示例5)、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汇报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
(知道了总路程和两个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
2、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师:为了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你们有没有办法将题中的信息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预设 生: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画线段图的方法,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试着画一画)、
师:题中还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线段图中又该怎样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自己先动手画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按要求画图,并与同学交流画法)、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并提示学生将单位统一之后再画。
3、分析题意,尝试解答。
(1)、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2)、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发,10分钟后是早上9:10。
答:两人在早上9:10相遇。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7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的老师,要通过写教学反思来总结自己得工作,如果你还不知道教学反思怎么写?没关系,下面小编为您推荐二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秀范文,快来学习吧!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
应用题是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述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是我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数学,为了以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对应用题的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
1.一年级具体的应用题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主要是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教学中我紧抓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方法含义的联系,让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我教学8可以分成1和7时,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8是1和7这两部分的总数,1和7是组成8的两部分,将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要列加法算式1+7=8或7+1=8,从总数里去掉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列减法算式8—1=7或8—7=1。有了这种数学方法作铺垫,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就会紧扣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的思维方法了。如解决“树上有2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8只,第二次飞走了7只,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学生就会懂得求两次飞走的总数要用加法计算了,而不是看到飞走了就想成是去掉了一部份用减法计算了。
2.一年级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要求学生辅以画图或创设情境演示来帮助理解。
例如“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一题,学生很容易忘了“我”本人,而通过画图或演示,学生马上可以看到这一队是由“前面9人”、“后面5人”、“中间我自己1人”三部分组成,求3部分的总数用连加计算。总之,用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是个终身受益的好方法和好习惯。
3.应用题的教学不单是解决问题,还包括提出问题。
而数学各知识点的教学往往又是相互贯穿的,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促进各知识点教学的圆满完成。例如在教学看图列式等知识时我常要求学生找出信息并提出问题再列式,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编自解的过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页的内容,教材选用“游乐园”主题图的一部分——“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现实问题的情境,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本节课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买面包的计算问题。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创设了现实的情景,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在练习设计上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会必要的知识后,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课件出示一家文具超市一些学习用品的价钱,再告诉学生给你80元,你喜欢买哪两样文具,算一算还剩多少钱?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具有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反馈;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课堂上不足的地方:
在用小括号将分步计算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时要更加注重理解分步计算时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加强分步与综合的联系。另外在小括号的引出时,应该放手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想改变运算顺序所做的记号,从而得出统一用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充分明确小括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东山小学作了一次全校性的卫生评比,结果公布出来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去看,你们能在这黑板上看到结果吗?(出示主题图)下面一段给树挡住了,看不到,你们能根据这幅图找出各班的成绩吗?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在图上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1)二(1)得了16面小红旗;
(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
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哪个班的人数?
因为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可以用减法算出二(2)得的小红旗数。
列式:16 3 = 13 (面)
2、你能说了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1)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三(1)班比二(1)班多2面,用加法算:16 + 2 =18(面)
b、四(1)班比二(2)班多3面,用加法算:13 + 3 = 16(面)……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都喜欢运动,老师知道有个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23页“做一做”)
师:优惠就是便宜的意思,也就是比原来钱少。你能算出现在足球、蓝球、排球的价钱吗?(学生计算,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全班解快)
2、出示第24页图,让学生先观察图,再读题目,独立完成。
三、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小朋友们能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生活中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 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 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 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 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 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自我问答: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用连除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六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说清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多媒体播放运动会场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你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开运动会),上节课我们学了解决运动会中求队列人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团体操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运动会的场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突出了例1与例2的连续性,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2、自主探究:
(1).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只出示下面的图片)
(站成了2个大圈,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教师根据学生所叙述的贴信息。
(2).你能依据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3).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条信息。(多媒体出示这场团体操有60人表演)。现在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4).(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②③:多媒体课件上出示①②③,)
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③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5).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小圈?
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表示2个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那也就是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必须要用到哪些信息?
(6).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②每个大圈有多少人?
要求每个大圈有多少人?必须要用到的信息有哪些?
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表示把60人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旧知的复习糅合到新课中,既省时,又让学生清晰感受到新旧知识间的区别。
(7).解决第三个问题,将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板书到黑板上。
(8).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试着做一做吗?
学生做完后,让最快完成的学生上台板书。
教师板书算理。
方法二:
⑴先求出共有多少个小圈:
25=10个
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
6010=6人
综合算式:
60(25)=6人
方法一:
⑴先求出每个大圈的人数:
602=30人
⑵再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
305=6人
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如下:)
方法一教学:
①让讲台上写完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哪些同学与他的列式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一说?
③教师板书算理。
方法二教学:
①让板书的学生先讲一讲每一步求的什么?
②你们听懂了没有啊?谁能像他这样再说说?
③教师板书算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地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自己说算理,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提醒说明:
①6010=6(人)60里面有6个10。所以6010=6(人)
②如果学生出现了6052=6人的算式,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教师指出:这种算式虽然答案一样,但是我们不能说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所以一般不列这种算式。
(9).教师小结:
同学们,请看打屏幕:刚才这位同学是这样解答的:60人站成了2个大圈,所以每个大圈就站602=30人,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要求一个小圈有多少人,就用305=6人。
这个同学呢,是根据有2个大圈,每个大圈里又有5个小圈,一共就有52=10个小圈,再依据这10个小圈总共有60人,求出每个小圈就站6010=6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回顾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明白解题思路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10).学生自主解决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我会做)
①学生独立看图获取信息,教师指名说出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打开书本独立解决。
③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1至2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强化新知,教师半扶半放,让优生找出信息,再让所有学生自主的解答,并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在这里解决讲不出道理的算式,不予采纳,使学生明白必须要根据算理来列式。
3、交互反馈:
(1).我会说:(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分析: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又是什么意思?有几辆车?现在要求1辆车1次运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明回答:
方法一:960042=1200(千克);
方法二:960024=1200(千克)。
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认为这样列式合理吗?
方法三:9600(24)=1200(千克)
让学生分步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2).我会连(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学生直接连线,注重说明连除算式的算理。除以2的2是什么意思,除以3的3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两步计算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部分题目的难度,练习体现多样化,注重学生讲清算理。
4、全课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顾这几题,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①仔细看图,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别注意隐藏的信息。
②要明确问题,确定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③根据每一步要求什么,选择相关的信息列式计算。
④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
(3).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概况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们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反思:
解读教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也不是由分步算式到综合算式的过渡教学,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课标对于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从问题入手的分析法,一种是从信息入手的综合法。本节课,我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只停留于会做不会说,或只是少数个别学生会说。所以,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上台板书后,自己说出算理。让下面的学生仔细的倾听算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啊?、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啊?让多名学生叙述算理。这里教师并没有在第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就急切地板书出算理,而是多让几个人说后,才板书出来。这种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倾听和自我知识地完善。达到让其他学生逐步内化地目的。从而学生才能从一种解题方法发展到两种,三种。
不足之处:
1、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的过程中,图文没有结合好,教师要充分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的综合法解答的,梳理时可以用分析法来梳理,不仅让学生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中间量提供基础。还让学生学会了用分析法或综合法来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3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4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理解题意,然后解决问题。学好本课知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7――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我以学生熟悉喜爱的玩具商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情景图,把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情景图并提出问题,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说出“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本环节重在唤醒学生已有只是经验,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商店情境,很好地激发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逐步自主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突出重点,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题模式。
(三)深入理解,巩固练习。
通过解决三道层次分明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方面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主要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重点突出。本板书能给学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5
微课作品名称
“解决问题的策略”
微课作品介绍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 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 提问:同学们,阳光小学有集邮活动,原意和我一起去看看吗?(PPT: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小春比小宁多12枚),从屏幕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3.能够明确“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指小春有多少张邮票?小宁有多少张邮票?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1.谈话:要求出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你会有什么方法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
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8.谈话:通过观察线段图,同学们想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那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吗?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
三,解答并检验。
提问:同学们,通过线段图我们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那算出来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还要?(检验)这道题目,你想怎样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解题过程。
1. 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 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 录屏工具软件 ;制作的简要流程 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 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大括号、小问号的意义。
(2)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一年级的学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但一年级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6和7,今天我们接着和它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中探索奥秘。
板书(6和7)
2、明确目标
师:今天的课上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想认识他们,那得先闯过老师这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出示题卡
第二关:想一想,填一填。看大屏幕(课件)
3、效果预期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你们都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二、探究新知:
任务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一位好朋友。几只可爱的小白兔。我们先看一下画面上的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左边有4只小白兔,右边有2只小白兔。)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2、自主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3、展示交流
生交流,师板书:4+2=6(只)。
任务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池塘边看看,认识第三位新朋友。(一些青蛙)
(2)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
(3)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2、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5)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兔子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只。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说儿歌学数学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和大括号、小问号成为了好朋友。好了,又到了我们说儿歌学数学的时间了。(课间出示)大括号,小问号,在一起,我会算。小问号,在尖尖,求一共,用加法。小问号,在两旁,求部分,用减法。
三、知识运用:
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1、目标检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2、结果反馈,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讲述: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记住你这节课交到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板书设计:
6和7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解决问题》教案 篇17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3。做一做第1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或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四)巩固反馈
练习二十二第4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