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   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24×12=288(元)     转化

  24×10=240                2 4               

  20×12=240             × 1 2               

  20×10=200                4 8

  2 4    

  2 8 8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2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3 页 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 24×12(10)≈240

  生2:  24(20)×12(10)≈200

  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 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 汇报

  师: 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师: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书的价钱。

  师: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书的价钱。

  5、 比较

  师:大家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种口算起来更简单?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10算起来比较简单。

  6、 课件演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课件把口算24×12的过程再详细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个24是24×10=240元,2个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个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 师:这也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就是把新知   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转化。

  三、            笔算

  1、 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                   间互相讨论一下。

  2、汇报

  ①     师: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把竖式补充完整,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②     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很麻烦。

  师:为什么?

  生:有些数字在竖式里出现了两次,240、48

  师:能不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竖式变的简单而清晰。

  ③     师:48是怎么来的?

  生:24×2。

  师:240是怎么来的?

  生:10个24就是240.

  师:哪来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

  师:288是怎么来的?

  生:48+240=288。

  3、课件演示过程

  师:两本书的价钱24×2=48元,10本书的价钱24×10=240元,那么12本书的价钱240+48=288元。

  4、再回过头来看一下24×12详细计算过程

  师:首先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师:那么0怎么办?

  生:个位上。

  师: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写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师: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5、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竖式不一样的竖式,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便?

  生:第二个。

  师:那么0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变成24了。

  师: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写还是不写,都代表240,所以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号呢?因为都知道是加起来,所以为了简便也可以省去。

  6、师: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竖式计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写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来。8落下来,4加4得8,2落下来。

  7、回归主题

  (课件)师:这是一道解决问题,所以别忘了写单位和答语,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8、练习

  12×44           31×23

  师:观察两个48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48,而另一个是480.

  四、            练习

  师:那大家想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1:数位要对齐。

  生2:别忘了要加起来。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位小马虎又出了什么样的错误?

  改错题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大家!!!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4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5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 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24×12=288(元) 转化

  24×10=240 2 4

  20×12=240 × 1 2

  20×10=200 4 8

  2 4

  2 8 8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3 页 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 24×12(10)≈240

  生2: 24(20)×12(10)≈200

  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 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 汇报

  师: 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师: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书的价钱。

  师: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书的价钱。

  5、 比较

  师:大家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种口算起来更简单?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10算起来比较简单。

  6、 课件演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课件把口算24×12的过程再详细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个24是24×10=240元,2个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个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 师:这也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就是把新知 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转化。

  三、 笔算

  1、 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 间互相讨论一下。

  2、汇报

  ① 师: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把竖式补充完整,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② 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很麻烦。

  师:为什么?

  生:有些数字在竖式里出现了两次,240、48

  师:能不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竖式变的简单而清晰。

  ③ 师:48是怎么来的?

  生:24×2。

  师:240是怎么来的?

  生:10个24就是240.

  师:哪来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

  师:288是怎么来的?

  生:48+240=288。

  3、课件演示过程

  师:两本书的价钱24×2=48元,10本书的价钱24×10=240元,那么12本书的价钱240+48=288元。

  4、再回过头来看一下24×12详细计算过程

  师:首先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师:那么0怎么办?

  生:个位上。

  师: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写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师: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5、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竖式不一样的竖式,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便?

  生:第二个。

  师:那么0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变成24了。

  师: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写还是不写,都代表240,所以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号呢?因为都知道是加起来,所以为了简便也可以省去。

  6、师: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竖式计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写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来。8落下来,4加4得8,2落下来。

  7、回归主题

  (课件)师:这是一道解决问题,所以别忘了写单位和答语,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8、练习

  12×44 31×23

  师:观察两个48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48,而另一个是480.

  四、 练习

  师:那大家想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1:数位要对齐。

  生2:别忘了要加起来。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位小马虎又出了什么样的错误?

  改错题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3

  二、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自主与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间的联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体验回忆、举例、分类、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三、教学流程:

  1、揭题。(板: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复习)

  2、知识的复习与梳理

  (1)回忆

  (2)举例(补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类

  (4)知识点的复习与

  ①口算 40×3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怎么积的末尾出现两个0?

  ②估算

  老师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结果怎么办?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吗?为什么不把27看做28来算呢?

  还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③笔算

  39×27

  算后问生有没有快速检查的办法?(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得数与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较接近,那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过还得一步一步仔细检查。)

  师: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数乘时,积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第二步计算中的“7”是哪来的?2×3不是等于6吗?

  说说笔算的方法

  ④求联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你想一下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纠错

  生独立算其余的题目,老师巡寻错例,若无,师补充典型错例。

  4、应用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1)、一个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学楼13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4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鲍田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做了这三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5、复习方法(回忆、举例、分类、纠错、应用)

  6、拓展

  聪明题:下面算式中的汉字,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数 学

  × 学 数

  1 1 4

  3 0 4

  3 1 5 4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9

  教学内容: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 (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 (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

  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

  导学过程

  (出示例2的情景图)

  教师:一共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

  学生:每堆有10袋,3堆就有30袋。

  教师: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学生:每袋面粉是多少千克?是25千克。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25×30=

  教师: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

  学生1:我认为应该这样算。我们上节课学过25×10,25×10=250,再乘上3,250×3=750。

  学生2:我们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们是用25×3=75,再用75×10=750。

  ……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

  教师: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2

  下面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参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 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体验上要达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的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新课程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计算的教学,首先要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 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 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于是我根据学生特点,在导入部分主要借鉴了孙老师的做法:我在课堂开始就从学校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 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作业也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在编排练习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和“齐步走”。避免差生吃不好,优生吃不饱。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 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3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11×5= 110×5= 110×50=

  30×20= 30×200= 300×20=

  2、笔算:

  24×4= 39×2=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

  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思考:

  1、笔算14×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3、最后把和加起来。

  (5分钟后回答问题)

  3.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独立自考,尝试解决。

  4.小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

  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

  1 4

  × 1 2

  2 8 ……….14×2的积

  1 4 0 ………14×10的积

  1 6 8 ………1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合作提升

  课件演示笔算的过程(兵教兵)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十位上的1和14相乘的积的末位数4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呢?

  (140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四.巩固应用

  1. 23×13= 33×21=

  2.啄木鸟治病。

  2 2 31 3 4

   4 3 1 3 1 2

  6 6 9 3 6 8

  8 8 1 3 3 4

  1 5 4 2 2 3 4 0 8

  ( ) ( ) ( )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积加起来。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4 × 1 2 =168(本)

  1 4

  × 1 2

  2 8 ……1 4 × 2的积

  1 4 ……1 4 × 1 0的积

  1 6 8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7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练习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近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习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