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连除应用题(精选14篇)

连除应用题(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连除应用题(精选14篇)

连除应用题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的例2及第10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解题的检验方法。

  2、通过例题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 

  1、用两种解答方法解答应用题。

  2、通过具体检验过程让学生了解逆运算进行检验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知识

  学习例2:

  1、以游戏形式出示例题。“分组”游戏:“我想把这30名同学(选取班里的部分学生)划分成数学小组,你想知道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说:“如果我告诉你,先平均分成了2队,每队又平均分成3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为便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所以将例题改编成生活中的小事。)

  教师问:“你想怎么算呢?”

  3、小组研究解决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解答出来。(教师注意巡视)

  4、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一个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

  (1)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0÷2=15(人)

  15÷3=5(人)

  (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再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算式:3×2=6(人)

  30÷6=5(人)

  ……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及时进行点评,并加以点拨。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像这类的应用题,要想求平均每组有多少人?首先要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或先求平均每队有多少人?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6、根据自己列出的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请一名同学板书。

  7、练习

  做教科书第10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应用知识,加深认识

  1、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出示图片(书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3、比较连乘应用题和,你觉得它们有什么联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

  (1)先求平均每队多少人?     (2)先求一共分成几个小组?

  30÷2=15(人)                3×2=6(人)

  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           再求平均每组多少人?   

  15÷3=5(人)                 30÷6=5(人)

连除应用题 篇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 (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 每台1小时)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3.师生共同总结.

  (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

  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

  (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这类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同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数量关系.

  4.对比.

  (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

  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二人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订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

  (两道题的区别:(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

  教师给以肯定后,再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计算基本题.

  (1)3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

  (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

  2.叙述条件有变化.

  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

  3.改编题.

  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4.变化提高题.

  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业 

  练习三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与前面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重点分析第一种思路和方法.

  第二层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自己类推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的特点.

  第三层是通过对连乘、的对比,明确这两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逆关系.

  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有基本题、变化题、改编题.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归一问题打基础.

  板书设计 

  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

  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 5天运货多少吨?

  20×4×5 20×5×4

  =80×5 =100×4

  =400(吨) =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对比(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 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吨) =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连除应用题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连除应用题 篇4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连除应用题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连除应用题 篇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连除应用题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连除应用题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连除应用题 篇9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三)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

  (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4米布,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用两种方法解答)

  2.全班同时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订正1题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改为: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2.出示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观察、比较,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

  (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

  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

  (3)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据题意,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4)怎样分步列式计算?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独立做在本子上)

  160÷5÷8 (每台8小时)

  =32÷8 (每台1小时)

  =4(米)

  答: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

  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0页.

  在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说思路.

  160÷8÷5 5台1小时)

  =20÷5 每台1小时)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

  3.师生共同总结.

  (1)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

  教师把“连除”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即连除应用题.

  (2)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同学们所说,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也与8小时有关系,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数量关系.

  4.对比.

  (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

  (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

  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二人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订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吨) =20(吨)

  (两道题的区别:(1)题是连乘应用题,(2)题是连除应用题.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1)题的已知条件是(2)题的问题,(1)题的问题是(2)题的已知条件.)

  教师给以肯定后,再进一步明确说明: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计算基本题.

  (1)3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

  (2)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

  2.叙述条件有变化.

  一份稿件共960页,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

  3.改编题.

  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照这样计算,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

  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

  4.变化提高题.

  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业 

  练习三第1~5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连除应用题的要点是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与前面学过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关系.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画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重点分析第一种思路和方法.

  第二层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线段图中的数量关系,自己类推出第二种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共同总结出连除应用题的特点.

  第三层是通过对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对比,明确这两种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互逆关系.

  练习的设计围绕重点,有基本题、变化题、改编题.为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归一问题打基础.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

  例2 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160米布,

  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综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

  对比(1)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照这样计算,4辆汽车 5天运货多少吨?

  20×4×5 20×5×4

  =80×5 =100×4

  =400(吨) =400(吨)

  答:4辆汽车5天运货400吨

  对比(2)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平均1辆汽车 1次运货多少吨?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吨) =20(吨)

  答:平均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

连除应用题 篇10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连除应用题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此类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一种织布机每台每小时织布4米,5台织布机8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结果: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

  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复习题的两个线段图上,标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应先求什么?

  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出是哪一段,应该怎样求?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步解答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 8

  =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3.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4.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

  (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综合算式解答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三、巩固发展.

  第一组题目:

  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题目:

  判断:①8×5与160÷4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②8×4与160÷5表示的意义相同.( )

  ③8×5与160÷4表示的意义不同.( )

  ④8×4与160÷5表示的意义不同.( )

  第三组题目:

  连线题,把意义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把连乘应用题与进行比较区分,并对两种解题方法再进行理解区分.

  五、布置作业 .

  联系生活实际自编一道,要求画线段图并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给妈妈买衣服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尝试各种算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1.4开白纸1张,教师出示下表所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小丽是一位很懂事又很孝顺的好孩子,用自己获得的100元奖学金,要买一套衣服送给妈妈,如何买这套衣服呢?你们来帮一帮她,出一出金点子好吗?谁想先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金点子?用打“√”表示一种买法.你有几种不同买法,用打“√”表示,求还剩多少元呢?

  学生买法一:我是这样买的,先用100元买一件最好的上衣56元,再买一条裤子用43元,还剩下1元我坐车回家.

  100-56=44(元) 44-43=1(元)(师及时表扬肯定,并板书).

  学生买法二:我有不一样的,我用100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都是45元的,剩下的10元钱,我买一个文具盒自己用.(同学们都笑了)

  45+45=90(元)100-90=10(元)

  学生买法三:老师我这样行吗?妈妈平时的上衣比较少,我帮妈妈买两件上衣,一件是52元和一件是48元的,没有钱可以买裤子了.

  52+48=100(元)

  学生买法四:我还有不一样的,我选一件上衣52元,再选一条裤子45元,拿出100元给售票员阿姨,找回3元;再买一张贺卡3元写上祝贺语送给妈妈.

  52+45=97(元) 100-97=3(元)

  还有很多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买法.

  师:同学们真棒!真细心!想出了这么多好点子,小丽一定很高兴.

连除应用题 篇12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连除应用题 篇13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

  (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订正:

  答:平均每层放20本.

  (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

  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

  (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

  3.连乘应用题与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

  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 .

  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

  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

  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书

  探究活动

  分糖游戏

  活动目的

  使学生在动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的数量关系.

  活动内容

  1.布置任务.

  某食品公司为宣传产品,给学校送来一批糖果.三年级每班分到150块,想想:先按小组平均分配,再从小组平均分给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无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数量一样?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计算.如果这150块中有2个品种,又该怎样分配?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记录.

  3.汇报、反思,通过活动谈谈有什么收获.

  活动建议

  教师为学生准备150块糖或学具,讨论交流后真正让学生分一分,以验证他们开始的设想是否合理.给学生的提示越少越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环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办),更能便于孩子们进行深层思考,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连除应用题 篇14

  连除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  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  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  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  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             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式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  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教后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连除应用题(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