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后 ,(通用7篇)
上下、前后 , 篇1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本文由 屋檐人家・学习站 收集整理
上下、前后 ,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位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习检查(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结合扮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
上下、前后 ,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并说出上下、前后方位。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将椅子围成圆圈状(椅子数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复习上下、前后。
1、小朋友喜欢跳水吗?今天我们就来做勇敢的跳水运动员。请一名幼儿站在椅子上,让全体幼儿观察并说一说他的上面有什么?(天花板、日光灯……)下面有什么?(有椅子或说成跳水板)
2、请全体幼儿站在椅子上,启发幼儿想像自己是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水板上,下面有水,教师发令,让幼儿跳水(从椅子上往下跳)
3、游戏进行若干次,教师个别提问:你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鼓励幼儿观察并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4、跳水运动员们辛苦了,我们一起乘火车回家吧。让幼儿将椅子摆成一列火车状,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个别提问: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还可以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
二、延伸活动。
1、带幼儿到大型滑梯上玩耍,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个别提问,要求幼儿能正确地表述自己上、下、前、后都有些什么人和物。
三、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回活动室。
上下、前后 ,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
2.教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
3.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
2.自主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
3.自由发言,交流体验。
4.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
(1)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观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出色的回答给予表扬:小朋友们真聪明!只要他细观察,肯动脑筋,会学到很多知识。3.听口令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游戏。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教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状来分的。
2.仔细观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根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游戏。学生根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观察后讨论,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照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教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朋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需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非常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及时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非常容易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认真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须系紧袋口;必须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须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随手乱扔,必须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绝对禁止乱吐乱扔,必须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分铅笔
小朋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状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朋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朋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朋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朋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上下、前后 , 篇5
一.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二.准备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三.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师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装糖
(1)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
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送糖
(1)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
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
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上下、前后 ,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上下、前后 ,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
【教材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教材通过情境图,不仅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更使学生理解到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基本能确定上、下、前、后的位置,但学生学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位置的理解,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方位。
2.能够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会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课桌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点名汇报。(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点名汇报,只要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予以表扬、鼓励。
师: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生回答,如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大家都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那能不能说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师引导学生明了上、下的相对性,并要求学生说出几组具有上、下关系的事物,如轮船在火车下面,火车在轮船上面。
师: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有哪些事物可以用上、下的位置关系描述?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发言。
2.教学“前”“后”。
师:我们继续观察画面,桥的最上面有什么?
生回答,如小轿车、货车、客车。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间的位置关系。
学生总结发言,如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客车的前面,客车在货车的后面,货车在小轿车的后面等。
师引导学生明了前、后关系的相对性。
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各是哪些同学?
学生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巩固应用】
1.拍手游戏。
(1)老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2)听反语,老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老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
2.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用“前”“后”描述小伙伴的位置。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货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货车的下面。
上、下关系是相对的。
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货车在小轿车的后面。
前、后关系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