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练习五》教案(精选16篇)

《练习五》教案(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练习五》教案(精选16篇)

《练习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2、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练习五》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狮子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一只小狮子“懒惰,受教育,刻苦学习,成为真正的小狮子”的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

  很多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倍受家长的呵护,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这篇课文用童话的形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文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积累部首食字旁、紧字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话,懂得要从小学习本领学会自立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感悟妈妈的用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在美丽的草原上,狮子威武雄壮,堪称“百兽”,它们是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的完美结合(出示狮子威猛的图片)。

  有一位狮子妈妈生了一只小狮子,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这只可爱的小狮子(板书课题:小狮子)。

  2、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狮子吗?(生提问)

  3、师:同学们都对这只小狮子充满了好奇。下面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这只可爱的小狮子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把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狮懒晒饱练累依赖扑食咬

  师:我们先用“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组成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先读拼音,再读汉字)

  4、学生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指名反馈。

  “饱”是“食”字旁,和食物有关,“包”是它的读音。

  “依”衣服旁边有人,“衣”表示读音。

  “晒”西边的太阳,好晒。

  “狮”“犭”表示动物,“师”是这个字的读音。

  “咬”“口”+“交”就是“咬”。

  “累”耕田真累,“累”下面是“紧”字底。

  6、开火车接读生字。

  7、8位学生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出示填空题:这篇课文讲了(小狮子)原先(很懒惰),经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小狮子的故事。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一)多媒体出示(课本插图第一幅)师:这只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这只小狮子一天到晚懒洋洋地晒太阳,吃饱了就在大树下玩耍睡觉,什么也不干。

  师:什么叫“懒洋洋”?谁把小狮子“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请一生做出“懒洋洋”的神态。

  出示“考考你”:你能说出像“懒洋洋”这样的词语吗?

  生:慢吞吞白花花红艳艳等

  (二)这时一棵大树看见了,大树爷爷是什么样的表情?(担忧)他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1、读3――6自然段,出示提示:用画出大树说的话,用画出小狮子回答的话。

  2、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大树说的话,男生读小狮子说的话。

  3、想象:“自找苦吃”会吃哪些苦?

  4、生交流。

  5、师: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全班交流)

  (三)(师范读妈妈的话,课文第7自然段)

  出示: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小狮子说:“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1、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

  下面哪句话表达了狮子妈妈的意思?

  A、你不能依赖我们一辈子。

  B、你可以一辈子依赖我们。

  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哪句话语气更强烈。

  A、你不能依赖我们一辈子。

  B、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

  2、师:从妈妈的话中,小狮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全班齐读这一句话,仿照上面再想一句。

  要想,你必须

  (四)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

  全班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1、师: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怎样的?(生讨论回答)

  2、大屏幕出示狮子奔跑、扑食、撕咬的图片,生欣赏。

  3、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和大树的话: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了。

  师:你们现在就是大树爷爷了。小狮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怎么读这句话?请生表演读(翘着大拇指,流露出赞扬的语气)。

  四、回归整体,联系生活

  1、出示丁丁的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狮子?为什么?

  (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刻苦学习:奔扑撕咬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要学习小狮子“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超市:

  A、把小狮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B、自己是事情自己做,可以:

  1、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

  2、做班级值日生时,不要父母帮忙自己和同学一起完成。

  3、自己洗衣服、晒衣服。

  4、自己盛饭刷碗

《练习五》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练习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练习使用语气词。

  2、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3、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练习使用语气词,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励(5分钟)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数不尽的美丽风景。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四单元祖国。(师板书单元主题:祖国)谁能来说说你都去过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指名生说)你觉得那里的景色美吗?

  2、揭示课题:

  师:老师真羡慕你们,你们去过的地方,有很多老师还没去过呢!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妈妈一起坐着火车外出旅行,丁丁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许多美丽的景色都变了,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板书:流动的画),渗透指导“流”的书写方法。请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导学学探究(10分钟)

  1、在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大家有信心和我一起完成这些任务吗?(有)

  2、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第20页,拿起书,一边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呜、啦、哪、啊、哦“这些语气词老师是怎样读的。

  3、师读完后,指名生评价。

  4、请大家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习读一读这些语气词。

  5、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注意坐姿)

  6、读完后,指名填空。

  我和妈妈在行驶的(火车)上,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妈妈说:它是一幅(流动的画)。

  7、生齐读,巩固《流动的画》的含义。

  三、定教释疑。(25分钟)

  1、齐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准确,不要拖音。

  师:词宝宝听到大家读课文读得挺不错的,就奖励大家几个红苹果,快看。(展示二类词图片)你能勇敢的站起来把它们读准确吗?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学习生字。

  师:你们太厉害了,那这些生字宝宝,你们也能读的一样棒吗?这些字宝宝就是我们本节课重点学习的生字。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按照自学提示重的方法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4、引导学生在5分钟内,按照:

  (1)认:(读准字音,认清生字)(2)用:(用字扩词、用词说句)

  (3)想:(分析结构、记忆字形)(4)写:(姿势正确、书写美观)

  5、汇报自学结果。

  (1)重点指导“流、哪、弄”的结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各2个,师巡视。

  6、同学们真棒,做对了这么多的难题,现在肯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是吗?老师对你们有信心。

  (1)生读诗歌。

  (2)师总结: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一样美丽如画,希望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娃娃。

  7、过渡: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把题做正确吗?(有)

  四、精练达标。(1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údòng  rēngchū  nòngzāng

  (二)选词填空:

  啦、哪、啊

  1、妈妈,我回来!

  2、快来人,有个小孩落水了!

  3、多可爱的娃娃!

  (三)选做题:在外面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流动的?说一说。

  流动的流动的

  预习作业:读一读《流动的画》,并练习背诵。

《练习五》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设计思路

  汇报研究报告――学生质疑――解疑答惑――收录资料――

  一、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撰写好了研究报告,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同学们仔细听,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第一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师:对于第一小组的汇报,同学们有什么看法或意见?

  生交流观点,或提出疑问。

  请汇报人或其他同学解答。

  师:同学们对这一小组的汇报有何?

  生,师给予肯定或鼓励。

  第二、三……小组汇报人交流研究成果。

  教师参与即时。

  二、综合性学习的

  采用“过程性成长记录”,即把活动个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做的研究报告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小组、教师或被访人的。

  教后记

  优点: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报告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共享学习成果。

  缺点:学生质疑能力有待遇提高。

《练习五》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篇童话,讲述了生病的小鸟得到了牵牛花帮助的故事,既介绍了凤仙花、小草和牵牛花的某些生长特征,又表现了朋友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怀。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读中感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鸟和凤仙花、小草、牵牛花等小伙伴的故事,了解小草、凤仙花及牵牛花等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学习牵牛花等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随文识字,落实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小鸟的原因。

  2、体会牵牛花、小草及凤仙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好朋友,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小鸟、牵牛花)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小鸟和牵牛花》。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设置疑问,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64页,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同学们的表情在,老师看出来你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篇课文了。现在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按自然段交替着读课文。如果读得正确、流利,你就夸夸他,如果有读不通顺的句子,你一定要帮帮他。

  3、谁帮助别人了呀?从你们的笑脸上,老师看出来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好,我们来按自然段依次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是不是读得正确、流利。看谁最会倾听。

  预设(1):“蔓儿”学生读的不一定准确,指导读。

  预设(2):“蒙蒙”学生可能会读的有点吃力,重点指导。通过读书,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那谁能说说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可以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扎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要求。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牵牛花帮助了生病的小鸟,那小鸟还有哪些朋友呢?

  1、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谁愿意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还有哪些朋友?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想想它们会玩什么?能通过你的读,把小鸟的快乐带给大家吗?谁来读?

  2、指导读小鸟生病的句子。

  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小朋友们,生病的时候会是什么感觉呀?是呀,真是太难受了,小鸟在生病的时候也和你们有类似的想法。拿出笔,找一找,画一画小鸟难受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好吗?

  句子(1)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小鸟病的很重,谁能把他病重的样子读出来。

  句子(2)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因为他和小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了,所以他多么想飞下去玩呀,可是……句子

  (3)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谁能把“一点力气也没有”通过读强调出来。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3、指导读第3自然段。

  生病的小鸟呆在窝里,真是又孤单又寂寞,所以它费了好大的劲,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出示句子):“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陪我说说话,好吗?”

  小鸟在乞求凤仙花做什么?指名读。

  从小鸟的话中,人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自己读读这个句子。

  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小鸟是会帮助人的。适时引导从“请”字看出什么。

  预设(2):学生如果能说出有礼貌,就请他读一读。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事情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能仿照这个句子,说一句话吗?

  预设:学生觉得仿说有难度,教师就适时说一句话作为例子。

  如果学生很容易就仿照说出来,这样就指几名学生练说。

  (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依照句式说话,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可是凤仙花听了小鸟的话,却红着脸说……

  齐读凤仙花的话。是不是凤仙花不想帮小鸟呀?说说你的看法。(强调红着脸,想帮忙,自己又无能为力,不好意思。)

  现在女同学是凤仙花姐姐,男同学就是小草弟弟,老师读叙述的话,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读说结合,培养能力,体会读书的快乐。)

  4、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

  小鸟没有得到凤仙花的帮助,它又去向小草求助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然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汇报。老师还想知道你们这部分课文读得怎么样,先3人一组,分角色练一练。小组展示。

  (在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5、重点读第6自然段,理解牵牛花的生长特点和它对朋友的关爱。

  正在大家发愁、失望的时候,谁来帮助小鸟了呢?

  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呢?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学生自由说。

  在引导过程中,着重把握“使劲爬呀,爬呀”“天刚蒙蒙亮,他终于爬到了鸟窝旁”等句子,进行指导,说出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要让学生读出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也只有在学生的朗读中,才能使牵牛花的辛苦和不懈的努力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师板书:“陪伴”,齐读。

  为什么牵牛花能陪伴生病的小鸟呢?

  教师课件演示:牵牛花的蔓儿和课文插图,介绍牵牛花能爬的特点。

  教师叙述:牵牛花终于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爬到了鸟窝旁,看来帮助别人是要付出许多的辛苦和努力的。你们还愿意帮助别人吗?现在,我们就和牵牛花一起去帮助小鸟吧!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

  (适时的引读,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牵牛花在帮助小鸟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同时也提升了对课文主题的升华。)

  牵牛花的歌声给小鸟带去了快乐,小鸟的病好多了。牵牛花更高兴了,谁愿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得再高兴一些,齐读。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有了朋友们的关爱(板书),小鸟的病很快就会好啦!当他又回到了朋友们中间时,他会对朋友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此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关爱他人的美德,让学生学会做人。)

  五、通读全篇,回归整体。

  多有趣的一篇童话故事呀!你们还想再读一读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带上表情,不出声跟着读。

  (回归整体进行阅读,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文本完整地呈现在孩子的面前。)

  六、检查识字。

  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本课要求识的字,你们也一定认识了,打开书67页,自己先认认吧。

  出示生字卡,多种形式读。

  最后一个字落在“喇”上,先认字。

  喇叭花又叫什么花?(牵牛花)

  不但牵牛花的歌声传到了我们的教室,而且牵牛花的行为也感动着我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引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检查随文识字的效果,以达到读中识字的目的。)

《练习五》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二、综合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剪一剪

《练习五》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难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五。

  玩中学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1题。

  2.别画着教材第2题,6个图形)

  同学们,请你们标出这图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4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4.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5.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6题。

  (1)动手画画,找找。

  (2)指名说说。

  6.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7、8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7.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9题。

  先小组交流,再在自己的书上画出来。

《练习五》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步混合式题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

  2、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我们学习了两步式题,你能把学过的两步式题分成两类吗?怎样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总结分为含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两类,进而归纳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

  (二)课堂练习

  1、学生比赛完成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第3题。

  先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样的两步式题?应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独立完成计算。

  小组订正。

  3、趣味练习:小猴过河。(激发兴趣)

  分析小猴过河遇到了哪些算式?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计时,集体比赛。

  找出获胜者给予鼓励。

  4、练习二第4、9题。

  学生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去掉中间问题变成一道完整的两步式题,并列式解答。

  5、完成练习二第5、6、7题

  正确读出算式。

  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

  6、(带x的第8题)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8=715-8=75×3=15

  2、 8+7=155×3=15

  7、思维训练题(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根据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引导)

  (三)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总结。

《练习五》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方法:

  激趣法、实验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1、台灯

  2、写好字的“红苹果”

  3、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小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台灯,做小实验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认识吗?(台灯)我要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老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使教室光线比较暗,有利于实验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及高。)(老师右手拿起台灯,打开灯后,将左手伸到灯前,对着教室前面的白墙壁,让手的影子投射到墙上。)

  2、(关掉手中的台灯,打开教室的灯)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看到了墙壁上手的影子)你觉得它有趣吗?(有趣)这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老师在灯光下找见了手的影子,那么,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一篇课文。

  3、出示课题:《我的影子》

  (由出示台灯,告诉学生要做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接着关掉教室的灯,为实验创造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急于想看到将会发生什么?当看到墙壁上手的影子时,新鲜、惊奇、有趣,一句“我和我的影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学生兴趣昂然,这时出示课题〈我的影子〉,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识字。

  2、学生指读,多读几遍。(“金钥匙”告诉我们)

  3、同桌互读,互帮识字。

  4、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

  摘苹果游戏:老师借助简笔画用绿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树,再把写有生字的红苹果贴上。告诉学生,你认识什么字,就摘带这个字苹果,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再领同学们读两遍,才能把苹果带回家。(学生积极非常高,抢着要摘苹果)

  (这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将生字教学变为摘苹果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我学”真正变成“我要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写字的苹果又回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

  2、在读的过程中,用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3、教师问:读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在灯光下发现了“我”的影子;“我”的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灯光下的影子在和我捉迷藏……)

  (学生谈自己从文中获取的知识或体会。这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目前的体会,避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老师的路。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齐读最后一段。

  (从中心句入手,找到文章的灵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师质疑: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变来变去,它到底都怎样变化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用笔画出来。

  3、指名回答。(影子在不停地变化,一会儿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一会儿变成“小人国”里的巨人了;一会儿跑在前,一会儿跟在后,一会儿跑到我的左边,一会儿又转到右边去了;我蹦蹦跳跳,它也蹦蹦跳跳;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

  4、它为什么会变大、变小、跑前、跑后呢?请看实验。(这时,我又关掉教室所有的灯,打开台灯,举起左手,让左手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为了使学生能看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大、变小、在身体的前面、后面,我不断地调整台灯与手的距离、高度。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手的影子在墙壁上的变化,准确地理解了文中“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这一中心句。)

  (通过这一实验,使抽象的、难理解的句子,变成了具体的、形象的游戏。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一要求。)

  5、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觉得影子好玩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文中自己喜欢地句子、段落。

  五、联系实际,拓展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在阳光下、灯光下很容易看到自己、其它事物的影子,而且影子会给我们带来乐趣,比如:夏天,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就不会感到炎热,以及光影游戏,你会做吗?猜猜看,下面的图是谁的影子?晚上回家后,试着做一做,你还会变出谁的影子?

  2、小故事:

  有那么一个小孩,他在阳光下认真地跑着,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前面。后来,有个大人对他说:“如果你一直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

  你觉得这个大人说的对吗?想想看,咱们用台灯代替太阳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一目了然,学生好象恍然大悟。这一道题更增加了学生对影子的兴趣。)

  六、总结课文,激发科学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好奇”,上一节课《苹果落地》,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产生好奇,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我的影子》,你都知道了什么?

  2、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想知道哪些奇怪的现象?(花儿怎样开放?鸟儿怎样飞翔?鱼儿怎样呼吸?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儿在说些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兴趣,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七、课后作业:

  回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找出今天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下一节课我们来交流自己的收获。

《练习五》教案 篇11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解决思路和算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提问1:你是怎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

  提问2:我们学习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问3:举一个例子,表示循环小数。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适时指名补充。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除。“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0÷3=3.3333…,商就是循环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投影展示计算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教师结出规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综合:(9.7+2)÷1.5=7.8(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16.666是循环小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4)0.789789…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0.789。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理由。

  2.比一比,哪种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饼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蚕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丁:

  4千克20.45元

  先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订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买来7桶同样的油,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则剩下的油刚好相当于原来3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最大:3.304

  最小:3.295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吧。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1、5、6题。

  学生回忆,在头脑中迅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练习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结合,不必担心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的练习情况良好,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较高,并能比较灵活地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深刻。

  教学建议:注重个别辅导,争取个别学生在计算方面有所提高。

《练习五》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除不尽的保留小数。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45第一题。

  B、强化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6.14÷3.566÷1114.13÷0.19

  提问:a、保留三位小数除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

  b、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一位小数)

  101.7÷0.098.12÷1422.6÷0.33

  提问:a、除不尽怎么办,除尽怎么样?

  b、先计算,你发现哪道题除不尽。

  c、校对,说一说错的理由。

  C、讲解应用题:P-48第四题

  1、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几位?

  2、横式和答语要注意什么?

  D、选择题:P-48第六题

  1、先学生四人讨论。再完成作业。

  2、你认为哪一道是准确的,为什么?

  E、发展题:

  一个两位小数除以0.6得到近似商是1.4,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哪些小数?

  1、先让学生思考,合作讨论。

  2、如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启发商大于或等于1.35且小于1.45,然而再求被除数是多少?

  F、布置作业:P-48第三题的余下部分和第五题。

《练习五》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

  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练习五》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

  (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练习五》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寻找规律。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组(一列3题为一组)和第2组。

  (2)组织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数不变,第2个数逐渐多1,得数逐渐少1。减去越大的数,得数就越小。)

  (3)引导学生先观察第3组算式,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写出得数。

  (4)比较第4组和其他3组的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数如果每次多1,第2个数不变,得数也会每次多1。)

  (5)引导学生根据第4组的算式规律自己写出一组算式。

  如:12-5,13-5,14-5。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2.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6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看一看有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游戏(比比谁钓得多)。

  1.游戏准备:每组一些鱼形的算式卡片,一个写着数字的竹篓。

  2.游戏要求:小组同学根据本组竹篓上的数字,选择相对应的算式。老师计时,比一比在1分钟内,哪个小组钓到的鱼最多。

  3.游戏结果交流:每组代表读出本小组中的算式,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只要学生能够说出合适的理由,以下算式都是正确的,12-3=9,或3+9=12,11-4=7或4+7=1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标出答案。

  2.第5题,小熊射门。

  (1)小朋友们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熊在踢球,小兔子、小猴子、小浣熊在为它加油呐,小狐狸当守门员。

  (2)找出题目中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个球?踢了( )个,还剩( )个。

  (3)大家依据图,把问题填完整。(可以用小组交流,集体讨论的形式)

  四、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计算都得到了提高,还找出了许多算式的规律。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都表现得很积极,4人小组合作也完成得不错,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加上一颗智慧星。

  板书:                      练习五

  15-7=         12-4=

  15-8=         13-4=

  15-9=         14-4=

《练习五》教案 篇16

  之一

  孔令权

  训练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三字经。

  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8.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识部首:攵。

  (2)生看图,师提问:第一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二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三竖排有什么特点?

  (3)集体交流。

  (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3.练习:

  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

  (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

  (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

  (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

  (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

  (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反馈。

  (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三字经。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

  (4)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用词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写得好呢?为什么?

  (5)练习朗读句子。

  3.练习。

  (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练习题:

  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晃动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微微点头。

  4.反馈。

  (1)学生依照第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纠正学生造句中的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从《三字经》中选出的韵文。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分行讲解《三字经》的意思。

  (5)教师再次范读三字经的节选。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朗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装满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细绳子、红墨水。

  用细绳系住小瓶子的瓶颈,在小瓶子里装满冷水,再加上几滴红墨水,将小瓶子慢慢放进大玻璃罐的热水中,安放在罐底。

  (2)说说实验经过。

  教师提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3)说说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学生:小瓶子放进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练说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

  3.练习。

  (1)学生先分组在小组内练说。

  (2)第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说话。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练写毛笔字

  1、分析写法。

  2、练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练习五》教案(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