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一)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情况.
1.班上最爱举手的是谁呀?
2.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最大的是谁呀?
3.班上谁的个子最高?谁的个子最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较高矮
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随意指名两人)怎么就能出来他们的高矮?
(三)寻找方法
立正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四)谈话引入新课
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比高矮.
(板书课题:高矮)
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
(一)比较高矮
1.小组内活动: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2.汇报小组比高矮的情况:请小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出高矮的.
3.出示图片:比高矮1
教师提问: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出示图片:比高矮2
教师提问:再看看这2个同学谁高谁矮?你怎么认为?
通过刚才的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些什么想法吗?
5.出示图片:练一练2(三幅贴得不一样高)
教师提问:你能比出什么?(让学生体会比较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
(二)比较长短
三只小动物来比赛跳绳,长颈鹿需要一根长一些的绳子,拿出桌子上的两根跳绳比一比,哪根长些?哪根短些?是怎么比出来的?
1.小组内活动:2人一组,比绳子的长短.
2.汇报小组比绳子的情况
3.引导学生领悟出比较长短的方法:2根绳子一头对齐,绳子要拉直
(三)练习
1.出示图片:做一做3
2.出示图片:练一练4
课间休息:播放音频《拍手歌》
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教师:刚才学习了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下面还要进行长短的比较,这一次来比一比跑步路线的长短.
(一)出示图片:做一做4
教师提问:3只蚂蚁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跑起来一样快,沿着红色的路线跑,谁会最先跑到终点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看出这只蚂蚁的路线最短?
(二)出示图片:练一练5
教师提问: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1.3只兔子都站到地面上,再比较高矮.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2.把左、右两边的兔子升高,和中间一只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他们谁最高?谁最矮?
3.中间一只兔子降低和左、右两只兔子站得一样高,再比较高矮.这下能看出谁最高?谁最矮?
4.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的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三)出示图片:练一练1内容来自 斐 斐课 件园
1.教师提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2.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四、课堂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教案点评: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老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较物体的高矮和长短.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两名同学比高矮,小组内互相比高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同时,也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这节课上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让学生亲历比较两根毛线长短的过程中悟出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边比较边总结方法,积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2
《高矮》一课的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让学生学习比较高矮。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 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层次。
以淘气和笑笑这两个被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到街上玩,遇到盲人过马路,他们两人上前搀扶,从而引发出问题,他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让学生讨论,接着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三次体验比较高矮的机会,掀起本节课的高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邻近同学商量,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从产生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法,从寻找规律到实际应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学,我感到用淘气和笑笑贯穿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对学生进行做好事教育来帮助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即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内容,高矮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比较多,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本课教材所呈现的情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幅情境图安排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比较高矮;第二幅情境图是两个孩子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两幅情境图交换了顺序,以游戏的形式,先让孩子和我比高矮,又请了两位高矮相差不明显的孩子比高矮,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让两个孩子分别站在讲台的两边,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不好比,从而想办法让他们两个背靠背的比,让一个孩子上俩当小老师帮他们比出高矮,可是我在中间又偷偷告诉稍矮的学生掂起脚尖(不公平比较),下面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这样比不公平,因为有了之前的比较,所以学生对这个结论很有意见。接着我让学生之间组内互相比一比,自己总结出了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背靠背比高矮时,不能掂脚尖、必须脱鞋等。然后我帮他们总结出: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分组在教室中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比一边说“谁比谁高,或者是谁比谁矮”,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进行。之后又让孩子们四人一组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高矮的其他方法:用尺子、靠墙、一 一 的量等,孩子们都很积极,这一环节很顺利的解决了。
二、放手让学生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在游戏后积极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完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大概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能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比赛时,我适时地给他们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勇气。
不足之处:在比较高矮的游戏时,由于放的太开了,以至于课堂纪律有点乱,而且所花的时间过多了一点,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汇报发言。另外我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太晚。由于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所以没能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比长短、高矮、厚薄的例子。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有些练习题无法当堂解决。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针对以上几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的:
突破目标二:
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以下两个情景:
1、请两个看起来差不多高的同学,站到台前来,然后偷偷地让其中一个同学在两人背靠背比一比的时候,踮起脚尖。老师同样提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学生们又炸开了锅:“某某同学踮起脚尖了,不算、不算,不公平!”
2、请全班个头最高(吕泽伟同学)和最矮(王南同学)的两个同学上台来做一个“比一比”的小游戏(让最矮的同学站在椅子上,让最高的同学站在地上,然后提出问题“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喊“吕泽伟”、有人喊“王南”、还有人喊“不公平”。
――这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比个头高矮时,要背对背,特别要注意公平,所以两人应站在相同的起点,而且不能踮起脚尖。
突破目标一:
将班级中个头最高的吕泽伟同学留下来,跟老师比一比,提出问题:“我们两人谁个子高、谁个子矮?”。学生一下喊出:“老师高,吕泽伟矮!”。这时老师就故意质疑:“你们真奇怪,刚才说吕泽伟高,现在又说吕泽伟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突破目标三:
结合情景图中:淘气和笑笑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以及两辆汽车有序地停在斑马线外等候。
――向学生渗透尊敬老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思想教育。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成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教材中原本是用一个生活情景――“两个小朋友扶盲人爷爷过马路”引出高矮。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如树在台阶上,看似很高,实际不一定比马路上的汽车高,这就有干扰作用。所以我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9・1”事件,引出世贸大厦比其他楼高的图片作为主题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在教学 “高矮”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高矮、长短等有了初步感受,但对于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如,寻找身边高矮的例子,估计、比较两人的身高和几个人的身高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踊跃,思维的火花不时在闪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是经常遇到的,所以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比身高、判断长短和厚薄、寻找最短路径等。
例如,练习题第4题“小蚂蚁回家”与第3题有内在联系,都有化曲为直的思想。所以这里教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汇报时出现了数格子、数小段、数拐弯的多少等情况,甚至有的孩子想像把路拉直再比较。在这里,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10页,及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具、学具准备
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
教学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程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
b、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c、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此处,让学生在分类放东西活动中,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感知物体有长短。]
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
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在这里,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各组学生边讨论边动手,从不同角度发现比长短的不同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
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哪些物体的长短和比的结果。
b、出示教科书第12页第6题。教师谈话:你看蛇和鳄鱼也在为谁长谁短争执起来。请小朋友来做裁判,好吗?
学生观察并交流。
[实物图中的蛇是特制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后,我就将蛇卷曲的部分拉直,结果和学生说的一样,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正确判断,及时表扬:你们真聪明,没有被卷曲的迷惑。
教学高矮
1、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此处,设置摘红花的情景引入“高矮”教学内容,自然有趣。]
问:程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朵红花?
生:因为程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
师:这位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2、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a、引入研究内容。
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
(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b、请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c、小组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①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②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3、反馈练习。
a、独立完成第12页第7题。
b、排队游戏。
师:请第三小组同学从1报数……请这七位小朋友上台按高低排成一排。(师观察,学生在站位置时,都与其他人进行了比较。有个别的同学两个人高矮不相上下,学生也注意从鞋底的厚薄、鞋跟的高低来区别。)
[排队游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把一些细小环节考虑在内,想出不同的方法让7位同学排成一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5
教具准备:主题画,一本字典,一本书,玻璃绳,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小黑板两块,幻灯片,教师鞭,录音带,影碟,小旗,五角星,课本,手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教室和我们班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对了,比如说我们平时坐的桌子比这里的桌子矮了,椅子比平时的高了,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矮》这部分的知识,好吗
板书:高矮
那现在老师出一幅挂图让同学们来观察,看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观察得最仔细.
一, 新授课:
1, 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这是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看出这是在路上 你们知道红绿灯有什么用吗 是不是摆来看的呢 那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好吗 (放录象)现在你们知道过马路是怎样看红绿灯了吗
好,你们再观察一下,图上画了谁 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 (1,戴着眼镜.2,拄着拐杖3,两个小朋友扶着他)
那如果在路上遇到盲人过马路,你会怎样呢 你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那你们看看他们谁比谁高呢
2,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的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 (不能比高)为什么不能比高 (因为那个男孩他踮脚了)那怎样才能比高呢 那也就是说他们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高 对不对 同学们再看看,他们现在能比高了吗 为什么 (因为他们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3, 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也来比一比谁高谁矮,谁愿意上来玩 (找三名学生)
问:这三名同学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刚才xx同学是最高,现在他跟老师来比,谁高 好,我们现在就知道我们在比较高矮是相对来说的.
4,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 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一起来比,看看谁高谁矮.(教师走到一名没有同桌的学生旁,跟他说,没有人和你比,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和你比一比好不好
请几对同学来说一说,他们比的结果.
5, 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和老师比,谁愿意 谁坐得好,我就叫谁.(教师故意和学生一高一矮比一比,问学生谁高谁矮,学生说不能比高矮,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在比高矮时应该怎样比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很好,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夺得五角星,好不好
二, 巩固练习
1, 出示小黑板:读题
问:你们知道哪一条绳长吗 我这样比,行不行 为什么 (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他填完整
2, 出示两本书,一本厚的,一本薄的.
问:哪本书厚 你们是怎样比的 让同学们来比一比.再填在书本上.
3, 出示小黑板:
问:哪一条绳最长 为什么是第二条 (因为它卷起来了)那怎样比呢 (把它拆开)然后怎样 (把它拉直)
现在你们看得出哪一条绳最长了吗
把正确答案填在书本上.
三, 课间舞蹈.
四, 你们唱得真好听(停顿),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你们坐好,看谁坐得好,认真听,听完故事,老师还有问题要问大家:从前,有三只蚂蚁,它们出去找吃的,在回来的路上,发现三条回家的路,于是它们决定比一比,看谁能先到家,好,同学们看小黑板,这就是它们回家的三条路线,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帮它们找一找,看哪一条路线最长,哪一条路线最短吗
1, 用线把它连一连,看哪条长.
2, 先说明,用一个方格,比一比,说他们的每个格子大小都相同,那就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边数越多,路线就越长,边数越少,路线就越短,
请打开课本,把它填完整.
好,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可以比高矮的吗
同学们知道的这么多啊,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老师到下一节课再找一个时间来让同学们说个够,玩个够,好不好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来比较高矮,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能多注意和多观察我们身边周围的事物,这样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高矮的关系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黑板一棵大树,树上挂满苹果,有高有矮。)
秋天来啦,苹果都熟了,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苹果摘下来放到篮子里,谁愿意来?(学生摘到下方的苹果,怎么都拿不到黑板上方的苹果。这时,老师轻松地将苹果拿下来。)
某某为什么没能摘到苹果,而老师为什么能摘到呢?
对,老师和某某比,老师比某某高,某某比老师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高矮。(板书:比高矮)请跟老师读。
2、例举生活中的高矮。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比高矮吗?
二、体验比较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们一眼就看出来老师比高,现在,你们想跟小伙伴们比比高矮吗?好,请听清楚要求:想想你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你想跟他怎么比?比好之后,快速回位坐好!开始!
1、学生活动,探讨比较方法。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和身边的小朋友比高矮的?请你和你的小伙伴出来演示给大家看好吗?
学生每汇报一种,教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游戏。
下面,咱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谁长得高些?
看看,到底谁长得高些?
请你再看看是谁高?
他们比身高的方法对吗?那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怎么比?
4、小结。
看来比身高的方法有很多,但比较时必须要注意:一是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二是人要立正站直,可以用背靠背的办法比,也可以用面对面的办法比;三是用做记号的办法时,人还要贴着墙壁。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活动巩固。
我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排排队。谁愿意来给他们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谁最高?谁最矮?谁第二高?(老师加入)现在他还是最高的吗?你能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小朋友吗?
小结:小朋友们合作得很好,队伍排得很整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排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四、拓展练习、
1、小动物们看见小朋友这么热闹,它们也想来比高矮,看!这是?
(大象和犀牛)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句话吗?
(长颈鹿)这是?现在你想让谁和谁比?这时大象还是最高的吗?三只动物比,谁最高?谁最矮?
2、(出示三只兔子图片)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3、(出示图片)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下,可以怎样做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比高矮)
请你在班级中找出三个比你高的同学。
教学反思:
一、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我在教学时把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比较,探讨,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多种比的方法,既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我在引入时用了摘苹果的小游戏,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初步感知了高和矮。而在学会比高矮之后,又安排了排队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或平时要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存在不足:
在合作比较、探讨时,有的小朋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别人的发言,显得有点乱,讨论后学生不能很快静下来,时间也花得比较多。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8
活动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6--17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体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解决问题方面: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活动器具:
三角板,米尺,教学挂图,竹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创设乘公交车的情境,教师当售票员,请学生当乘客.
[评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2,引出课题:高矮
二,探究比较的方法
1,出示主题图
⑴看图用一,二句话说明图意.
⑵说一说小朋友和叔叔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⑶图中的谁和谁也可以比高矮.
2,探究比较方法
⑴小组合作探究
[评析: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注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⑵汇报交流
3,实践活动"比一比"
⑴图中小朋友比高矮的方法正确 谁高谁矮
⑵比较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
三,巩固练习
第1题:⑴明确题目要求.
⑵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⑶同桌相互检查
第3题:⑴把3根彩绳一端对齐贴到黑板.
⑵把卷的彩绳拉直,进行比较.
第2题:⑴出示两本厚薄相差较大的书.
⑵让学生感知身边事物的厚薄关系.
第4题:⑴看清图意,哪只蚂蚁走的路最长 哪只蚂蚁走的路最短
⑵自己尝试练习.
⑶教师辅导学困生.
四,实践活动
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说一说哪些是高矮关系,长短关系,厚薄关系.
[评析: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高矮的比较,怎样比较,比较应注意什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9
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知道要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高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3.乐意参与比较高矮的操作并用语言交流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图片。
(1)小猴。
(2)小猴和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3)小猴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
(4)小兔、小猴、长颈鹿站在同一平面上比高矮。
2.分组操作材料。
(1)玩具比高矮:各种玩具、记录表、笔。
(2)和最矮:图片、笔。
(3)高矮排排队:高矮不同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引导语:听说今天森林里在举行比较高矮大赛,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问题引导,学习方法。
1.问题1:小猴子说自己?对吗?为什么?
小结:小猴子这样说是不对的,因为高矮是要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2.问题2:小猴子站在椅子上和长颈鹿比高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比较高矮要在同一平面上,否则得出来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3.问题3:小猴子到底是高?还是矮?为什么?
小结:和不同的对象比高矮,得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高矮是相对的。
三、操作比较,巩固认知。
1.幼儿相互比较高矮。
(1)提出活动要求:三个人一组,两个背靠背,另一个观察比较。
(2)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3)小结幼儿活动情况。
(4)经验拓展:用身高仪进行测量得出的结果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
2.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图,图上有许多高矮不一样的积木,请小朋友给的积木涂上绿色,给最矮的积木涂上红色。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谈话小结。
小朋友们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继续比较高矮。我们生活中许多物品也可以比较高矮,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再去试一试。
比高矮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的高矮。
2、初步理解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乐于和同伴分享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入口处摆放一个小拱门。
2、幼儿准备:画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树的练习纸。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高矮,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2、活动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用目测、对比的方法比较高矮,初步了解比较高矮是需要参照物的,是相对的。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高矮。
(1)请幼儿入场。(幼儿依次从入口的小拱门下走过)
(2)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过的时候要弯腰才能过,有的人走过的时候不需要弯腰呢”幼儿自由讨论并发言。
(3)教师总结:小朋友有的高,就要弯腰才能过。有的矮,就不需要弯腰。
2、比高矮,初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
“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之间比高矮。
先是两个幼儿站在不同的高度上比高矮,再站在同一高度上比高矮。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种比高矮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小结:比高矮的正确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比。
3、初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让幼儿理解比较高矮是相对的。
(2)分别请三个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并分别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幼儿练习:请幼儿给高矮不同的三棵树涂上不同颜色,并按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序。老师巡回指导、评价。
(4)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来还是矮。”游戏反复进行2~3次。
幼儿每次找不一样的朋友,说说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我和一样高”、“我比高,比我矮”等。
4、延伸活动:
在活动室,鼓励幼儿可以找任何物体或小朋友和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我比画高,画比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等等。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五、评价要素
是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发现高矮的相对性。
六、活动建议
1、回家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区别高矮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
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 "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 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学生踊跃发言.)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 (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 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 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 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 (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 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 谁走的路最长 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 (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 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18、19页。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吗?它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它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1)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
(2)比较。把图上的人和物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3)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2、直接比较。
第17页的第1~3题、第18页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
包括长短、厚薄、曲直、高矮。
3、游戏。
①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
(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②为什么不公平?
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③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蚂蚁图)
①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
(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
②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三、练习巩固。
(1) 长颈鹿大象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2) 钉子图
①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
②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3) 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4) 汽车过桥图
①观察,汽车能通过吗?
②分小组讨论。
③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5) 兔子图
①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②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6) 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黑猫警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教学设计〗
(一)比身高
1.擂台赛
(1)请班上自认为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本教学环节在一上课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刚刚开始,学生还未注意到比高矮时同学穿着鞋子。)
(2)再请一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头上,使其稍高一些,再用布将两人围起来,准备好后请全班同学睁开眼睛比较高矮。
当学生睁开眼睛先是喊出生d高后,看见老师用布围着两位同学时,觉得非常奇怪,强烈要求将布取下。此时全班沸腾了,课堂上第一个高潮出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嚷着:“不公平!”此时,教师追问:“哪里不公平?”学生表现出对“作弊”的极度不满,要求双方脱鞋再比。
(3)在否定错误方法后,用正确方法再比较出两生谁高、谁矮。
(本教学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另一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四人小组中互比身高
(1)在四人小组中,互相比较高矮,有能力的小组还可将四人身高排出顺序。
学生在比较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学生汇报小组中身高比较的结果,并说明用了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在陈述过程中,学生能将注意细节说出,如:脱鞋、挺胸、不能踮脚、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如:生e与生f比,生e比生f高,生f比生e矮。
(本教学环节使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汇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高矮的方法。)
3.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
学生进行比较
4.警车过桥洞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并伴有警车的警笛声)。
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本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5.小兔子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本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二)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如老师比我们高,乔丹比老师高等。
(学生在该教学环节中思路广阔,能举出身边的例子,室内、室外的例子,甚至能举出连成人都不易想到的例子。)
(三)总结,体验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了总结,对情感体验进行了总结,也表达了各自的喜好。)
〖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二环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擂台赛”“四人小组互比身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从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与要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三、四环节“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警车过桥洞”“小兔子比高矮”“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现象的例子”等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上的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体验,有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