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教案(通用12篇)
《认识物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2.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程序: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促思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着什么吗?
生:想。
师:这里面装着各种形状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指一名生上台),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生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踊跃举手。师再多指几名生到讲台前摸物体都完成得很好,很自然。)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活动二:
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师:你们真棒,能够摸出物体,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指一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共同做这个游戏,好吗?
生(齐答):好。
(全班同学拿出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众多物体中识别出这四类物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当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汇报)
生1:冰箱是长方体,书也是长方体。
生2:足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
生4:铅笔上面的橡皮是圆柱。
生5:铅笔也是圆柱。(举了一根削了的铅笔。)
生4(反驳):不对,你那根铅笔不是圆柱,它上面是尖尖的。
师:你能把它变成圆柱吗?
生4:把上面尖尖的砍平。(做了一个"砍"的动作。)
生6:电视机是长方体。
生7(反驳):错,电视机后面是鼓鼓的,不是平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四:
搭拼学具,拓展创新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师: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生汇报:有搭大酒店、火箭、电脑、大炮、滑滑梯、天安门、火车、足球场、高楼、公园、战斗机、坦克、动物园等等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尝试、去实践、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案例反思:
本节课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猜猜看袋子里有什么"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行为产生强大的内张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着猜测、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主动探索出这四种物体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对这四种物体的认识。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并和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与同桌同学交流。在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知识,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探索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圆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交流,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将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体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末尾产生了两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削尖的铅笔是不是圆柱","电视机是不是长方体"等问题,把课堂推上一个高潮,学生在大胆质疑,互相争论中,不仅加深对这四类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的能力。
"活动四"让学生搭拼学具,目的是再次扭转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此时学生的精神已开始处于一种疲劳,即将要分散转移的时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动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收拢,让学生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而且学会在参与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学生下位去观赏,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认识物体》教案 篇2
第 六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结合实物对形体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这几种形体,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不对形体的特征作规范的语言描述。
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这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的知识体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客观世界最常见的是各种形状的物体,“面”是附着于“体”上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物体,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所以,先认识“体”,后认识“形”能降低认知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开展实践活动。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能在观察和触摸中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及实践能力。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教材选择积木为学具,让学生在玩积木时认识物体。其好处一是学生有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是积木形状规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大致分成四步: 堆积木的场景―整理出典型的物体―揭示各类物体的图形和名称―寻找生活中相关的物体。
(1)让学生玩积木。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课前,教师应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物体。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物体,是无法教学的。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2.联系教学的四种立体安排实践活动。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番茄”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一边摸一边体会物体的形状,然后说出摸的是什么形体;“蘑菇”卡通要求蒙眼的学生摸出一个圆柱,让同伴检查摸对了吗。这两个小卡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摸物体的活动。“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形状特征的体会。“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物体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重点与难点: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形体,能体会平面和曲面。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激趣导入 二、 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形体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通过练习想想做做1、2、3题,学生连线、举例、分类、统计,进一步加深对四种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建立起各种形体的清晰表象。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四、总结评价
教学
反思
课题:有趣的拼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堆堆搭搭、推推滚滚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搭搭数数的实践活动,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玩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的快乐,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与难点:通过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揭题通过回忆上节课学了哪些物体,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为下面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二、组织活动 三、全课总结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滚一滚”,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的现象,学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充分感受科学结论产生的基本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使课堂变得富有趣味。 通过“堆一堆”的活动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好。让学生体会到其面对不稳定性和平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 在“搭一搭”、“数一数”中观察、思考、讨论,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中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教案。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具准备:
1、课件。
2、各种形状的物体。
3、图形卡片,形体模型。
4、学具袋。
四、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哪,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你们想看吗?师:好,但是老师要提一点要求,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你们要记住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听清了吗?(放动画片:小动物们在山下游玩,山脚下有各种形状的废旧建筑材料,山上的风景优美,有野花,有蜜蜂,还有飞舞的蝴蝶,于是聪明的小兔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把山下废旧的建筑材料搬到山上去,建造一座小房子。可是这么多的建筑材料只靠他们几个什么时候才能分得完呢?)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这些建筑材料分一分类吗?师:好,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你桌子上的建筑材料吧。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小组活动(师在巡视中参与学生的活动)师:聪明的小朋友们分完了吗?哪个小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建筑材料分成了几类
(2)学生汇报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法。生:我们生:我们小组是按形状分的,分了四类生:我们小组是按大小分的,分了两类。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按形状来分的这组吧,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学生说一种师出示一种图形及名称。
三、动手操作,感知物体特征。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帮助小动物们分物体的过程中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愿意和它们做朋友吗?师:那好,就让我们和这些新朋友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行吗?赶快行动吧!
师:好了,小朋友们和你们新朋友玩得开心吗?那个小组愿意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新朋友是谁。上台来介绍的同学要先说出你的好朋友是谁,它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能做到吗?
师:看看,哪个小组最勇敢先上来。
球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他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 没有平平的地方他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师:你真会观察,让他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圆柱生:这是我的好朋友圆柱,有点圆,又有点长,他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他站他就站,要他滚他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师:圆柱和球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子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想介绍那位好朋友?
长方体生:我的好朋友是长方体,他长长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有点扎手,有尖尖的角,他有六个面。
师:你能有顺序的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生:六个面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他很听话,他不会乱滚,我很喜欢他,我家里有很多东西跟他长得一样。
师: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正方体生:我的好朋友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也有六个面,六个面是一样大的,有的地方摸起来是平平的,有的地方有尖尖的角,有点扎手,他也不会滚。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看看他们俩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会看、会摸、还会玩,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笑笑他们现在干什么呢?(放动画片:谢谢你们―聪明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开始往山上运送建筑材料了,小动物找来了一只长方体的箱子,往里面放了块砖,两人抬着气喘吁吁的往山上走,没走几步他们就累得抬不动了。这时他们想到了刚才小朋友们介绍的四个新朋友,决定给箱子装上轮子,可是选谁做轮子呢?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想想办法吗?
师:用桌子上的学具小组内试一试,并说一说为什么?学生汇报。
师:看来,我们的新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生活中用处很大。所以生活中好多物体的形状长得很像我们的这些好朋友,谁能说出一个?(牛奶盒、饮料罐、冰箱、篮球…)
师:同学们真不错,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呢?看看小动物们想到办法了吗?师:小动物们听了同学们的想法,别提多高兴了,于是便找来了圆柱体的轮子装上,推一推可轻松了。
师:不一会儿建筑材料便运完了。他们想天还早着呢?不如大家先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玩什么游戏呢?来个摸物体的游戏吧!小朋友们想参加吗?
四、运用学具,巩固新知。
1、摸一摸:师:好,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想想长方体什么样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球是什么样的?那圆柱又是什么样的呢?好了,记住他们的形状了吗?师:请一位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玩一玩。我提要求你来摸,同学们当裁判,摸对了表扬他!谁还想玩?大家都想玩,好,请听要求:老师为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箱子,一会儿小组里轮流每人玩一次,组长提要求,其他的同学当裁判,摸错了组长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现在请小组长把箱子拿出来,开始玩!
2、搭一搭: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玩得可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把东西放下,更好玩的游戏等着你们呢?师:贪玩的小伙伴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决定开始盖房子了。可是怎么盖呢?盖成什么样子更美呢?几个小伙伴又犯愁了。于是他们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当他们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一幢漂亮、结实的房子。你们愿意吗?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搭一搭、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搭出的房子,小动物们最喜欢。开始行动吧?(鼓励小朋友用橡皮泥捏处好朋友的形状再搭房子)师:小朋友们搭完了吗?快让我们来参观一下。师:同学们心灵手巧,个个都很聪明。小动物们看到了这么漂亮的房子一定会很高兴的。师:今天我们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学到了新的知识,你们高兴吗?可是我们桌上的这些好朋友就这么放在这里多可怜呀?小朋友们快快动手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吧?师:同学们可真能干,这么快就给我们的新朋友找到家了。大家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好朋友?(将学具放进相应的盒子里)五、总结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好玩吗?说一说你都学会了什么?你们要真了不起。师:大家看!小动物们已经住进了你们设计的房子了,你们高兴吗?快和它们说再见吧!
《认识物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性质简单分类
3、能愉快的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形状。
难点、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3个图形屋。
2、乐器三角铃、方形垫、小鼓。
3、图形头饰、安静节拍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节拍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拍节拍谱。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观看PPT说一说图片中是什么形状?)
师:刚才三个图形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小朋友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2、看一看、数一数PPT组合图片中的图画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图形组成(并根据自己数的图形做记录)。
3、观看图片说一说生活中形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
师生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刚才图形宝宝们已经和我们一起表演了安静节拍了,它们就在我们的节拍谱上,小朋友们说说它是谁啊(圆形),我们的三角铃是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方形垫呢?(方形),我们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3、游戏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三、结束部分
1)给宝宝们分发图形头饰,哎呀,形状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小朋友们互相看下头饰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在玩耍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老师戴的眼镜是圆圆的,是圆形宝宝。桌子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宝宝。尺子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宝宝......
2)音乐响起,所有图形宝宝围成圈,转圈行走,当三角铃声响起的时候,三角形的宝宝就该回家了,其他的宝宝可以继续玩耍,方形垫响起,方形宝宝回家,鼓声响起的时候,圆形宝宝就该回家了。
3)交换头饰游戏。小朋友们真棒,帮形状宝宝都送回了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呢?回家以后也找找,告诉爸爸妈妈家里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好不好?
《认识物体》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三篮礼物,大家一起看看都都是些什么东西?
学生观察图像,同时说出答案。
观察这些物品,按照形状,你会归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归类?看看图上这些物品,你能按照形状归类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将物品归类。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生活引用
爸爸给聪聪买了一个积木玩具,让它照着图像搭建出来,你看看,怎么帮助聪聪完成任务。
四、全课总结
《认识物体》教案 篇6
[幼儿分析]
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生活中见到的圆的东西太多了,但是需要有条理的说出来,还不是太容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关情境,让幼儿感觉到就在自己的身边,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思路分析]
1、通过故事《圆圆乐园》让幼儿了解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圆的,这些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孩子的想像打开空间。
2、扩散思维:想一想,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看到圆,你还想到了什么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近距离地感知生活中的圆。
3、逆向思维活动:想一想,如果将生活中的圆换成别的形状,会怎么样呢?借助生活环境,为孩子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训练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操作活动:添添画画,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大胆想像和绘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5、活动体验:玩一玩,启发幼儿创新圆的各种玩法,看谁玩的花样多,让孩子在玩过程中,认识圆的特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生活中的圆。
2、喜欢联想,发展幼儿扩散思维品质,大胆想像。
3、喜欢探索,在体验中体验创新思维的乐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喜欢绘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圆圆乐园的图片,羊角球,皮球、铁环、陀螺、呼啦圈、小篮球架等,添画示范画:花,太阳等,圆形拼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讲述故事《圆圆乐园》
(二)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近距离地感知生活中的圆。
“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了圆圆乐园里有好多东西是圆形的,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的?
(三)逆向思维活动:提出假设:宝宝们想一想,如果把汽车的车轮变成三角形的,行不行呢?为什么呢?引出圆的特性。
(四)让孩子动手操作:添添画画,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大胆想像和绘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孩子们,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魔术师,他有一块神奇的魔板,能让一个圆变成一样东西,他会变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教师操作电脑绘图)
孩子们,你能把一个圆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说,那让我们也来做魔术师,看看能把一个圆变成什么,好不好?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
(五)教师出示多圆的拼图。
看,孩子们,刚才我们用一个圆变成了好多东西,老师用好多个圆,变成了什么?(蝴蝶、毛毛虫、小鸡等)
(六)活动体验:玩一玩,启发幼儿创新圆的各种玩法,看谁玩的花样多,让孩子在玩过程中,认识圆的特性。
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圆的东西,它们可好玩了,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圆形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看谁玩的花样多?与幼儿一起活动。
[活动延伸]室外游戏
在活动室里地方太小了,让我们到院子里一起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紧扣教学目标开展活动,设计结合动静交替的方式,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多种方式展开创新思维活动,培养了幼儿主动参与想像、操作的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添画,放手去玩,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体验发散思维的乐趣。
《认识物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
2、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出名称的就说出来)
3、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揭示课题:认识物体)
[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
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1、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
2、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
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础。]
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
1、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行分类。
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教师相机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4、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
1、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
2、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
3、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
4、要求学生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说明: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行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
活动四:搭一搭、数一数。
1、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
搭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行评价。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
2、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说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认识物体》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 在游戏情境中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对集体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白色和灰色的小房子各一幢。
2、 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各13个。
3、 用白色和灰色的小盒子做的兔子各两个,兔子嘴巴分别是圆形和三角形。
4、 幼儿操作的白色和灰色的圆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5、 裙子上三角形、圆形图案的灰白色小兔25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
2、你们看看这两只小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3、对的,它们颜色不一样,小兔子很高兴来我们小五班做客,不过它们现在肚子很饿,想吃饼干了,老师这里有好多饼干,有白色的饼干还有灰色的饼干,白色的小兔子说它想吃白色的饼干,灰色的小兔说它想吃灰色的饼干,你们能帮老师来喂小兔子吗?
二、幼儿人手一个图形饼干,根据颜色喂小兔子。
三、教师验证
1、刚才宝宝们都给小兔子喂了好吃的饼干,我们来看看,我们喂得对不对?
2、小兔子们吃得饱饱的可真高兴,我们一起跟小兔子去外面玩玩吧!(带领幼儿在座位前面学小兔跳一跳。
3、“哎呀,玩了那么久,我们又饿了,你们能够再喂我吃一点饼干吗?”教师拿小灰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圆圆的,我最喜欢吃圆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圆形的饼干,好吗?”拿小白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三角形的,我最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三角形的饼干,好吗?”
4、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根据饼干形状给小兔子喂食。
5、教师验证。
四、游戏“送小兔回家”
1、小兔子们都吃饱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好不好?
2、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兔子们的家在哪里,这里有两幢房子,一幢是白色的,一幢是灰色的,那白色小兔应该去哪一幢房子里住啊?(白色的房子里)对的,要去白色的房子里,你们再来看看,房子里还分两层呢,第一层是圆形,第二层是三角形的,你们看看,白色小兔裙子上是什么图形(圆形),那它要去哪一层啊?(圆形那一层)。把小兔送到家里。(集体送)
3、幼儿人手一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那这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应该送到哪一幢房子的哪一层里面呢?我请小朋友都来送一送,看看谁送得又快又正确。
4、教师小结送小兔回家的方法,先要看看小兔什么颜色,送回那一幢房子,再看看小兔身上的图案,送到相应图案的那一层。
五、小兔子谢谢我们小朋友,不仅给它们喂饼干,还找到了它们的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呢?
《认识物体》教案 篇9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化程度问题。如本节课学生通过操作体念面在体上,在反馈时,学生的表述到何程度为好?是让他停留在整体感悟不再深究?还是引领他往规范的定义上*?如学生在找实例时说:门是长方形的。我们如何引导?
2、学生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学生需要时间独立思考,需要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时间展示发现和体会,需要时间进行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只能在一些环节草草收场。怎么办?如果就这样浮于表面的话,如何去追求“思维的灵动”和“动态的生成”?
《认识物体》教案 篇10
单元教学内容:
1、物体分类(认识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你说我摆(几何体以及它们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正确识别)。
单元教学目标:
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2、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发展初步的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物体分类 1课时
2.你说我摆 1课时
1、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良好审美观。
4、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2、我们听听机器人给大家说些什么,好吗?
朋友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酷吧!这是我聪明的头,这是我结实的身子,你知道这是我的什么吗?对了,这是我的脚,这是我的胳膊。其实,我就是由你们桌上的各种形状的玩具组成的,现在我想问问你们,请找一找你们桌上的这些玩具,哪些长得像我的头,哪些长得像我的身子,哪些和我的脚长得像,哪些和我的胳膊长得像呢?(学生分别从桌上的玩具中迅速找出和机器人的头、身子、脚、胳膊长得像的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①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②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③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学生拿上台演示滚和不滚的两类。)
④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⑤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二、玩一玩。
1、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行动吧!
2、学生小组活动。
3、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
4、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你们组的好朋友。愿意介绍哪一种都可以,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
5、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6、你观察得很仔细,让你的好朋友在台上表演一下好吗?(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7、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有的同学知道叫圆柱)你们还想介绍哪位好朋友?
8、你能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
9、你真聪明!对你的好朋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你们还有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
10、你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拿出他的好朋友。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
11、为什么球爱滚?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12、为什么圆柱站着不会滚,躺着才会滚?
13、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球和圆柱都会滚,请大家把圆柱和球放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4、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15、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三、看一看。
1、同学们表现特别棒!老师奖励你们看动画故事好不好?我们去看看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看一段动画故事片。
笑笑、淘气、机灵狗在山下游玩,山脚下有各种形状的建筑材料,他们一路高歌来到了山上,山上的风景太漂亮了,有野花,有蜜蜂,还有飞舞的蝴蝶,他们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
回到山下,笑笑和淘气找来一个长方体的箱子,往里面堆放了砖块,两人抬着气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哟!哎哟!”快抬不动了,他们只好放下来歇歇,决定给箱子装上轮子。机灵狗来了,带来好多球和圆柱。
2、我们的好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看这个牛奶盒是什么形状?(出示几个实物让学生判断)现在请你们想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长得像我们这些好朋友呢?
3、同学们真不错,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找一找。
四、摸一摸。
1、同学们请坐好,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想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球是什么样的,好吗?那圆柱又是什么样的呢?好了,记好了它们的形状吗?请你们睁开眼睛,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摸一摸的游戏,请一位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2、我提要求你来摸,同学们当裁判,摸对了表扬他!请摸一个圆柱,再摸一个正方体。你们提要求,老师来摸(故意摸错,把长方体摸成正方体,把圆柱体摸成球),你们都会摸吗,想不想玩?大家都想玩,老师为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箱子,一会儿小组里轮流每人玩一次,组长提要求,其他的同学当裁判,摸错了组长可以多给他一次机会,现在请小组长把箱子拿上来,开始玩!
3、学生在小组里轮流玩“摸一摸”的游戏。
五、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2、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学习新知。
1、分组研究讨论。
(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
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你说我摆。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认识物体》教案 篇1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和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的空间概念比较差,在教学中多出示模型和相应的事物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学更直观,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上课伊始,创设学生喜爱的兔博士送给同学们装满礼物的神秘的百宝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着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汇报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5个百宝箱,每组4个小方块,4种图形的图片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组的桌上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这是兔博士特意为你们准备的,你们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吗?
一会我们就把百宝箱里的礼物全取出来,同学们在取得时候千万别抢,把礼物轻轻的堆在桌子的中间,把百宝箱放在地上,看看有什么礼物呀,开始。
谁来介绍一下百宝箱里都有什么?其他同学看一看你们桌上的礼物和他们的一样吗?
齐说:想
生取出箱里的东西
找一名学生说
通过兔博士和神秘的百宝箱的出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认识物体的兴趣。
探
究
与
体
验
探
究
与
体
一、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1、分一分
兔博士给我们带来这些礼物是想让同学们从这堆物体中选择样子相像的放在一起分一分,你们能做到吗?
师到各小组指导学生给物体按要求分类。
师:哪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师指名)
2、揭示名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把样子相像的物体都放在一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国王给每种样子相像的物体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像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师出示物体)
每人从桌上拿一个长方体叫出它的名字
现在老师给这些物体脱去花外衣,我们看看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指名说它的名称。
师用上面的方法,揭示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
……
二、感知物体的特点
1、引导感知长方体的特点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一看,长方体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放在桌上推一推,会是怎么样?
小结:长方体看上去是长长、方方的,摸一摸它的面是平平的,放在桌上推一推,它会平着走。
2、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体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按照认识长方体的方法独立感知正方体、球和圆柱这三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汇报:
⑴哪组同学先来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点。
⑵谁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柱的特点。
⑶哪组同学发现了球的特点?
小组同学合作边商量边动手分。
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把这些礼物分成四堆。我们把药盒、牙膏盒、长木块、……放在了一起;把魔方、地球仪包装盒、方塑料块……放在了一起;我们把药盒、牙膏盒、长木块、……放在了一起;把茶叶筒、圆木柱、露露瓶……;把大皮球、小球、塑料球……放在了一起。
……
生说:长方体(多说)
学生拿出长方体并在小组内叫出名字。
学生说长方体的名称。
生:长方体
每生拿一个长方体观察。
班内汇报:
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六个面……
生动手摸长方体
汇报:摸上去是平平的。
生推
汇报:
推着它会走……
生拿着长方体进一步感知特点。
学生活动:感知正方体、球和圆柱这三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正方体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面,每个面也是平平的,,每个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推一推平着向前进……
学生拿着正方体感知特点
生:圆柱看上去像柱子,上下一样粗;摸一摸中间是圆圆的,上下是平平的,倒在桌上可以往前滚……
学生拿着圆柱进一步感知特点。
生汇报;球是圆圆的;摸上去没有平平的面;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通过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实物、小组合作按照样子相像的标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这一环节,认识长方体,由教师引导,达到对学生认识物体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独立尝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产生感性认识并建立起名称与形状相对应的表象。
实
践
与
应
用
1、 课间活动:引导学生看动画片。红红和聪聪为机灵狗盖房子。在动画片中,有哪几位我们认识的新朋友?
2、 说一说
师:其实这些形状的物体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
老师也从生活中找来了一些物体,你们能说出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3、完成数一数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30页
(1) 请同学们从左边的图中数一数有多少正方体、有多少长方体、多少圆柱和球,然后把数出的结果分别填在里
⑵数一数每个图形是由多少小方块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
4、游戏:摸物体
按形状名称摸物体。老师和一个组的同学示范。然后各组照样子做。
作业:回家每个人用像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给爸爸、妈妈看。
学生汇报。
生自由发言:冰箱是长方体的、衣橱是长方体的、地球仪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
生抢答。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订正。
生自己完成
汇报订正:学生在幻灯下数,有的数了3块儿、有数了4块儿。
生自己拿出小方块来摆一摆再数一数。
学生游戏。
动画片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休息,同时让学生体会我们认识的物体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
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儿中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认识物体》教案 篇12
物体分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 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 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 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 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 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2、 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行的再设计)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3、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