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精选14篇)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精选14篇)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最后一课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 ”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

  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为题?

  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

  五、作业 

  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3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反复读课文后,感触很深。

  本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都十分必要,因此学案中附上了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由学生自己朗读来进行了解,但发现效果并不好,学生无论通过自由读、齐读、默读,都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根本记不住所读内容,也就无从了解。因此,我认为以后教学应大胆放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有了这个自己寻觅、查找的过程,相信学生也能够课前学得开心、课上用得舒心,而且通过小组的.交流,所获得的资料远远要比老师在学案上所附内容要丰富得多。

  本次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完课后,我觉得“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的学习目标基本实现,但“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目标并未达到。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

  2.了解小说的常识。

  3.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学习重、难点】

  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 闹 chà( ) 异 ào( )悔 qí dǎo( )( )

  gěng( ) 住 钥匙( ) 踱( ) 郝叟( )( ) 督学( )

  2.理解词义。

  诧异: 祈祷:

  宛转: 懊悔: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 ”到“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 和弗郎士的 ,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 ”到“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三部分,从“ ”到小说结尾。写 。

  2.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初识人物。

  1.初识小弗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3.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反思】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5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最后”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有情朗读,揣摩“最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看图复述课文。

  ①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②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③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6

  【设计说明】

  这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学生很容易读通,但不容易深入读懂,因为时间和空间与我们的学生相距太远了,且亡国之痛更是一种陌生的情感。因此,教学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中层层深入,意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最后的扩展阅读使学生由法语回到了汉语,体味中国人对祖国语言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讨论,感受 最后一课的氛围。

  2、圈划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他的心路历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重点句、段,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及学生的移情来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探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心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感受最后氛围

  播放《思乡曲》导入:都德先生的《最后一课》从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整整九十年了,它也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一课后,为之动容,掩面而泣。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脑中挥之不去的经典作品呢?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夺人。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对特定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的分析来学习表现人物的情感的方法。并体验在这一课中主要人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讨论:

  1、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11小节说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语了)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室里的氛围;来了一些镇上的人;感觉气氛很沉重也很悲伤。表现依恋、惜别的在22小节。文章用一种极其朴素的语言述说着你很熟悉但又将要失去的东西。特别感人,给人的感觉却很伤感,以后将是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课桌、椅子、胡桃树、紫藤将还在,而韩麦尔先生却要走了)

  三、再读课文,抓住心理,捕捉心路历程

  1、导: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

  2、思:在这一过程中,小弗郎士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四、朗读前一部分课文,注意读出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语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节,行动24~29小节。11小节主要是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听说是最后一课,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一样,使小弗郎士产生了悲伤、沉重、依恋、惜别等感情)

  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18、19小节。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

  2、提问朗读的同学: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确实,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课文录音片断。在这一小节中,有韩麦尔先生的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心情?

  播放课文录音片断。

  (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动作:站、哽、转身、拿起、使出、写、呆、靠、做等,连续几个猛烈的动作,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激动和愤慨,说明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话也说不出来了)

  4、我们看一下25小节。请我们同学联想一下,此时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你会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包含在法兰西万岁这五个大字上。)

  5、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无奈、悲愤、做一个了断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成为亡国奴,将失去教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学生的脑海里)

  6、同学们,面对着老师的这么一个手势,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请我们同学静静思考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这时可能每个人发泄情感的方式会不一样,但老师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静,此时也是无声胜有声,是沉默的抗议。现在就让我们同学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阿尔萨斯,来到韩麦尔先生的课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教师朗读(随放背景音乐)。

  二、迁移提升

  1、教师引导:

  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作家笔下,写出来的却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都德先生的这最后一课以它的以情夺人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而跟法国人民类似的命运,却使我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祖国母亲。

  2、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写的北平被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

  3、请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⑴ 找出祁瑞宣老师在这一课上的反常举动。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一种心情?

  (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⑵ 比较一下,韩麦尔老师和祁瑞宣老师有什么异同?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

  ⑶ 假设你是祁瑞宣老师的学生,请描述一下在这一堂课上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三、总结新课

  同学们,国破的痛苦该由全民族共同承担。韩麦尔先生说得好,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人们在救亡的心态下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在迫切地寻求发展。它不靠别人,靠我们自己,特别是靠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世界是你们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中。

  四、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提示:

  1、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2、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3、结构要完整。

  【板书】

  上学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气氛──知道是最后一课──鸽子

  怕骂、贪玩────惊诧────难过、懊悔────悲愤

  (幼稚)────────────(成熟)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7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都德《最后一课》与郑振铎《最后一课》的比较阅读:

  设计说明

  本课时设计是在前两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郑振铎同题小说的比较学习,巩固知识,进一步进行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读郑振铎《最后一课》(见自读课本《大海的召唤》89-94页)

  每个同学至少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查找郑振铎的有关资料;

  2.查找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资料;

  3.自己寻找一个角度分析一下两篇小说的异同。

  具体设计

  一、导入: 

  都德的《最后一课》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哪怕普通民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都是那么强烈、那么震撼人心。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读读当时人们所受的这种煎熬以及他们身上迸射的民族尊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郑振铎写作的《最后一课》!

  二、课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分小组阅读,分享、交流课前阅读要求(大约用时10分钟)

  全班讨论郑振铎《最后一课》在立意、选材、人物描写技巧上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异同。

  (注意:不要忽略社会背景:1941年,日军对英,美宣战后攻入租界,郑振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最后一课》的)(大约用时15分钟)

  相同点:

  立意: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

  选材:从一件特定的小事――“最后一课”入手写}

  人物描写技巧:突出细节描写,从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等方面去表现

  不同点:

  都德的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的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

  都德的是从小孩子学习法语的态度变化上写,郑振铎的是从全体师生对日军入侵的共同反应上写

  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演示郑振铎的有关资料、演示有关社会背景资料、演示两课的异同)

  三、文中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二处谈谈。你能为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吗?(大约用时15分钟)

  注意:此环节老师也可先示范一下。一来调动学生情绪,二来也为学生的选择、表述、情感做了模仿的榜样。

  四、布置作业

  学生读绿原《读<最后一课>》(见自读课本《大海的召唤》95-100页)灵活运用课上交流的方法同时根据书下注释及课后介绍理解文章。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8

  角度之一: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作者在文章中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位燃烧着爱国热情的老教师。上课前,他挟着大铁戒尺,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穿着节日的礼服,称学生们为孩子们,这一切蕴含了一个教师对即将分别的工作、即将分别的学生的深情。小弗郎士回答不出问题时,他责备阿尔萨斯人不珍惜“今日”,责备做父母的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责备自己工作不负责,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啊!上课,他全身心投入,教语法课、教习字课、教历史课,最后还教初级班拼音,他简直是一架不会疲倦的机器。上课结束时,他惨白的脸色、被哽住的语言以及那写字和挥手的动作,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情。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的语句;

  二、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肖像的语句(穿着、神情);

  三、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动作的语句。

  角度之二:小弗郎士的变化

  小弗郎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全文以他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穿起了一串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珠子”。文章对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工笔细描;

  a.对普鲁士兵:(操练有趣)幼稚→→(知道布告牌上的内容)坏家伙→→(强迫鸽子说德语)仇恨、轻蔑;

  b.对老师:(迟到)怕骂→→可怜→→崇高;

  C.对学习法语:讨厌(想逃学、画眉的歌唱,普鲁士兵的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懊悔(旷课找鸟窝、溜冰)→→难受(愿花任何代价换得熟练地背分词)→→细心听课。

  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师提示三个方面,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而用词语概括,显示出小弗郎士思维变化的过程。

  角度之三:主题的表现

  文章的主题是表现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最后一课,这个小小的生活侧面是怎样表现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呢?

  一是社会背景的巧妙安排,把小的事情置身于大的背景中。这样老师严肃认真地教课,下面的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就闪射出了爱国主义的光芒,

  二是人物的精心安排,以点带面、以实衬虚。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读者可以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的其他爱国义举。在最后一课中,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物”,这样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就有了一定的代表性,由一鳞半爪可以想见全龙。

  三是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郝叟的大眼镜,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同学们上习字课时安静的气氛。另外还有一些描写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典型细节。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找出交待社会环境的语句,提问:不要这些语句行不行?

  二、不写郝叟等镇上的人行不行?

  三、读罢全文,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

  四、指导学生朗读感人的细节描写部分。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潜力。

  4.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情绪,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1.引导学生掌握透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会出现哪些状况你期望这样的最后一堂课怎样上

  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情绪,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应对由这一话题导入。

  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这首诗导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二、作者及背景、文体简介

  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能够帮忙我们了解都德。(幻灯片)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头发从头上一向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3.本文从题材上来看是小说,记叙文有六要素,小说也有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描述。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能够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下面老师为大家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词,同时也要感知文意。

  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请大家自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

  4.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

  5.师生互动,理清文章思路。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三种划分方法:

  (1)全文可分四部分。

  上学路上(1~6)上课之前(7~10)上课经过(11~23)宣布散学(24~29)

  (2)全文可分三部分。

  上课之前(1~10)上课经过(11~23)宣布下课(24~29)

  上学路上(1~6)上课(7~23)下课(24~29)

  教师明确:这三种划分方法都有道理。本文主要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之痛,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最后一课”为本文的主要事件,以此为中心,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是有道理的。结构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教师提示: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是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课文正是透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高度的民族职责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教师把六个小组分为两大组,一、二、三小组为一组,研讨小弗郎士,四、五、六小组为一组,研讨韩麦尔先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笔勾画出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语句。围绕“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发言。

  一、四小组代表为主要发言人,二、三小组和五、六小组分别作补充,学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成果展示:

  关于小弗郎士

  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课前后情绪、态度的变化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在上学的路上: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样,怕老师提问而想逃学;发现天气温和又晴朗,画眉鸟的歌声宛转动听,普鲁士士兵在操练,他觉得搞笑;对布告栏里的坏消息不太关注;对老师只是“怕”,缺乏对老师的理解。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有辨别是非的潜力,也有必须的自控潜力。

  上课之前:小弗郎士发现了教室里有许多不平常的状况。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里十分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教室后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个个都很忧愁。对此,小弗郎士感到吃惊。

  上课时:韩麦尔先生说这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期望同学用心学习,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他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舍不得和课本分手;小弗郎士没背出分词的用法,心里挺难受;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生动讲解,使小弗郎士对学好法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懂得了怎样爱国;小弗郎士观察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对先生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他敬爱自己的老师;小弗郎士观察郝叟老头和孩子一齐读拼音时感情是那么激动,他更理解了为什么这天镇上的人也来听课,他情绪很难过。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情绪、态度有了如下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给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五、激发想象,联想拓展

  根据课文结尾,展开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请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段话,不少于350字。

  学生可先就情节构想讨论交流,然后互相评议,选出较好的合理的想象。

  六、布置作业

  1.文章是如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写一段文字描述韩麦尔先生。

  2.整理《散学以后》,把它收到《成长的足迹》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透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这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位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继续品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味人物的思想情感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述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述方法

  明确:外貌描述、神态描述、动作描述和语言描述。

  外貌描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述:“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述:“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枝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述:

  (指导朗读:用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示例:“我们务必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明确: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证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情绪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职责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之后,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过程,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2.变换视角,激发想象,创新写作。

  教师要求: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资料。

  教师提示: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象。想象要贴合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物的身份,应着重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三、环境描述在本文中的作用

  1.找出小说开篇的两处环境描述。

  明确: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述,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述又证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依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文中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四、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这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此刻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情绪。“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证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好处的深刻理解,也证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拓展阅读

  1.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遭受列强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人们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述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侵略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六、布置作业

  以“母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0

  达标训练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2.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3.根据拼音写汉字xié________持  hǎo________叟  chà________异qí________祷  gěng________咽  ào________悔4.解释加粗的字①闹________  ②异________③思________  ④宛转________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6.分析句意填空“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热爱。 能力提高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普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a]站起来,脸色惨白,[b]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②”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2)文中①②两处破折号的作用分别是(    )a.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递进。c.表示解释说明,语音的停顿。d.表示递进转折,语音的延长。(3)为什么听到钟声与号声后,韩麦尔先生的脸色变得这样难看? (4)从情节上看,这部分是故事的________(5)“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6)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开放探究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出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联系我们的祖国在上个世纪曾遭受过日本人奴役的历史,请你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历史?3.根据课文结尾,假设你是小弗朗士,展开合理想象,以“散学以后”为题续写一篇文章,不少于350字。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法  都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2.“我”的见闻感受  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小弗郎士3.挟  郝  诧  祈  哽  懊4.①声音大  ②惊讶  ③估计  ④(歌声、鸟声等)抑扬动听5.①拟人  ②比喻  ③反复6.祖国文字  祖国语言  祖国 能力提高(1)语言、动作  (2)c  (3)钟声、号声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4)高潮和结局  (5)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6)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 开放探究(略)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1

  侧重预习:《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标中提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的总目标。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最后一课》因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成为了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看得过高过远,很容易忽视发生在自己身边一些小事,而此文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来表现爱国主义情感,读后让人感同身受,极易激发学生共鸣。本设计侧重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堂普通的法语课中所传达的爱国情感,也为后面的展示和反馈两个环节最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体味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3.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以爱国主义话题导入。  

  二、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积累课内外有关爱国主义的故事、诗句和名人名言,小写作―― 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三、预习方法指导:  

  投影出示预习四字诀:查、读、思、记  

  1.查:利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  

  2.读: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  

  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方式上可朗读可默读,可全篇通读也可选取重点部分反复读)  

  3.思: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能主动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4.记:在前面查、读、思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做好圈、点、勾、画,记下体会和感想,做好摘抄和批注)  

  四、预习过程:

  1.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和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摘抄本上积累划出的句子。

  2. 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重点读给你印象最深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地方。  

  3. 根据《预习稿》思考问题并分析课文,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  

  4. 交流收获,解决疑难,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把预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跟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讨论交流。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说、议、评、写等形式均可)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5. 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初步的体会和感想,你还有哪些疑惑,你准备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五、布置作业:  

  1.小写作:以“下课以后”为题,续写《最后一课》,字数不少于100。  

  2.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诗、名言,看看谁找得最多。

  听课反思:

  新理念  新模式  新课堂     

  ――观摩新理念新模式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课反思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 ,我校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新理念新模式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课,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此次开展的研讨课,尝试了预习、展示、反馈三种不同课型,每节课都有所侧重,目标明确,既有预设,同时也有动态的生成。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贯穿始终;教师注重方法的指导,适当的引导,气氛的调节。课堂上文本探究、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等环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表现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堂精彩的课,执教者作了大胆创新的尝试,值的学习。  

  既然是尝试课、研讨课,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预习课如何以学论教,如何进行方法指导,怎么撰写预习稿;展示课如何避免走过场而忽视学习的过程。这些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必将促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解放思想,创造创新”,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课程新理念,开创课堂新模式,不断完善,追求完美。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2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着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我很喜欢。这是我第一次教这篇美文,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感触特别深刻。在教的过程中我总是考虑太多问题: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

  考虑到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在以后教学中我想做个大胆的处理:

  第一,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3

  广东韶关学院中文系汤婉君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课》,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             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1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2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  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              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 篇14

  《最后一课》片断教学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下课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诠释课文内容,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教学用具准备:钟、号子、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在教室里,到处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氛:课桌的铁杆上挂着美丽的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字帖;小孩子在在专心画杆子,镇上的老人们正捧着初级读本,发出古怪的声音;韩麦尔先生正一动也不动,瞪着教室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带走似的可就在在这时,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大家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会怎样又会怎么做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下课部分内容。

  二、自主、合作学习

  朗读以下部分内容后,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这部分内容主要描写哪个人物?(板书:韩麦尔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答得不够完整,谁能再来补充?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很完整。)

  【明确:这部分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形象的。神态方面主要是从脸色惨白和哽住来体现;语言方面主要是从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动作方面主要是从描写韩麦尔先生的一些动词可以体现。】(板书:神态:惨白哽住语言:法兰西万岁动作:使出*着)

  ⑵教堂的钟声响了,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和哽住?

  ⑶如何理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的意思?

  【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去思考:第一题:教堂的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第二题:韩麦尔先生写字时心情会怎样?从他写出字的内容法兰西万岁!又可以表现出他内心对祖国充满着怎样的感情?现在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刚才,同学们讨论很积极,发言也很踊跃。大体上已经把要点说出来了,只不过语言组织方面有点欠缺。现在,老师进行小结:脸色惨白是因为教堂的钟声响了,最后一课下课了,韩麦尔先生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在这里教法语了,内心无比悲痛。因为悲痛,所以说话哽往了。还有韩麦尔先生用一连串有力的动作,写出法兰西万岁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失去国土,失去国语后,内心无比悲痛的心情,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他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板书:爱祖国恨敌人)

  三、课本剧表演

  过渡:刚才,同学们透过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到他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把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小弗郎士的心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呢?(依次打出课件)

  1、神态方面:①脸色惨白②哽住

  【组织形式:这两个神态都是由于什么原因所致?对了是因为悲痛。所以我们只要以悲痛的神情来表演脸色惨白即可。请几位同学试表演一下。(刚才,前几位同学演得不够自然,后几位同学演得很自然,很有感染力。)那么,哽住该如何表演呢?刚才,有位同学说到:用平常被哽住神情来表演,说得很好,那位同学你来试来表演被哽住的神情这位同学表演得很好,同学们想一想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哽住对了,要带着着无比悲痛的感情去演,现在再请那位同学来演一下演得很形象,很逼真。韩麦尔先生就是这种神情】

  2、语言方面:①我的朋友啊,我我②法兰西万岁!③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同学们先思考:这三句话都可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对了,悲痛)同学们再注意看一下第二句法兰西万岁!,除了悲痛的感情之外,还有包含着怎样的感情呢?(对了,对法兰西的未来充满必胜的信心)现在,请几位同学试朗读这几句话。(同学们,感情方面把握得很到位,只是语气上有所欠缺。)现在,

  同学们听录音磁带朗读,注意录音磁带朗读的节奏与语气;接下来,同学们进行模仿录音磁带朗读,也可以自行设计朗读。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对朗读很好的加以肯定。】

  2、动作方面:①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②他呆在

  那儿,头*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组织形式:现在,请一位同学跟我合作,他朗读小黑板上的内容,我来表演。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表演的时候,加了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是什么?(对了,就是写字时,手在微微的颤抖和粉笔被折断好几次)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对了,为了更能突出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接下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朗读,另外一个同学根据朗读进行表演。同学们可以模仿老师的表演,也可以自行设计表演。】

  4、这部分除了写韩麦尔先生之外,还写了小弗郎士,那么小弗郎士该如何演呢?此时,他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可见他很理解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我们只要让小弗郎士用理解的目光随着韩麦尔先生的移动而移动即可。

  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现在,叫几个男生把韩麦尔先生整个过程试表演一下,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充当韩麦尔先生角色;另外选三个学生分别充当小弗郎士、敲钟手、吹号手的角色;剩下的同学充当最后一课的学生,配合韩麦尔先生写出法兰西万岁,同时读出这一句话的内容。)

  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这四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表演,

  刚才这四位同学演得相当棒,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

  三、拓展性学习

  过渡:刚才,同学们演得很好,把韩麦尔先生无比悲痛的心情,表演得淋漓尽致。韩麦尔先生似乎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没有说出来,同学们请看我的朋友们啊,我我这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韩麦尔先生此时会想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出来。可以是课文里面的内容,也可以自己想像进行补充。

  【明确: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踊跃,从你们回答的内容当中,我可以归纳出大体上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第一,对国土的爱;第二,对敌人的恨;第三,对祖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四、小结

  1、齐读下课部分内容。

  2、下课部分主要写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通过他的神态、语言、动作,充分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敌人的无比仇恨。这是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说的结局部分。行文至此,嘎然而止,这样安排更耐人寻味,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五、板书设计

  10、最后一课

  都德

  神态:惨白哽住

  下课韩麦尔先生动作:使出*着爱祖国恨敌人

  语言:法兰西万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都德《最后一课》课文阅读(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