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精选15篇)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精选15篇)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承办的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对外活动。聆听了无锡市奚梅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感受颇深。《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感觉奚老师也具有夹竹桃的品质,虽然衣着朴素,课也非常质朴,但却处处闪耀着她对小学语文独特理解和独到追求,让人回味无穷。一、“我要教会学生阅读”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朴实的追求。上课伊始,她就问学生:我们已经阅读了不少经典佳作,也积累了不少阅读文章的方法。平时,你看到一篇新课文,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有的说要学习写作的方法……在不经易间,教师渗透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结束全课前,奚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杨柳》。这是一篇与《夹竹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师的推荐意图不言自明。她是把课文当作了拐杖,在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如此设计,不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更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上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我要教给学生表达方法。”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朴实追求。在平时所听的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师给学生渗透写作知识。但那只是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一般,有“作秀”的嫌疑。但今天的课堂上,却让我有了很深的感动。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奚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她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内容。这在公开课上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仅枯燥,而且会比较费时。但奚老师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如何既准确又精练地说出主要内容。当孩子们终于能比较自如地概括段意之后,奚老师笑了,我也在心里笑了!奚老师还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讨论此文开篇的方法,指出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由作者先写夹竹桃外在的特点,再与内在的品质这个写法,告诉学生“由表及里”的写作手法。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言论穿插其中。让学生学习大作家对写作的态度和做法。有些时候,语文是需要“告诉”的。相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对写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材料,一定若有所悟。整堂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教师想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没有花里胡哨而没有价值的刻意设计,真是“简简单单上语文”的好课例。但在课堂上,我还是有一点疑惑,写在这里,与伙伴们讨论:1.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学生共找出了三处,分别为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最后一句和第六小节。接着教师就按照学生的交流,直接出示第一小节开始教学。但在随后的教学中,并没有再提到学生交流的第二处和第三处内容。在平时的听课中,也时时能找到类似的情况。给我的感觉是,教师让学生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着看是让学生自主性学习,但其实还是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2.当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夹竹桃和其它花的不同特点时,学生却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这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打断了学生的话,说:“你这个问题先搁一搁,我们待会儿再讨论吧!”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不知伙伴们,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首先肯定这位学生预习工作做得好,然后巧妙引导,不露痕迹回到讨论的问题中。如果学生的“插话”是合理“有用”的,则适当调整备课时的预设,跟着学生的思路,接着下面的教学。我想,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以上两点奚老师的教学理想与同伴们分享,两点我的困惑与同伴们共同探讨。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2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人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初读了解

  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指导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

  (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

  (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投影出示: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浓浓烈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

  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五、品读欣赏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

  1.雪火相映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我的“幻想”,在品析之间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写什么)

  2.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领悟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带给我的“幻想”的。(怎么写)

  3.由花及人,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力以及审美情趣。(为什么写)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教学过程: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在季羡林先生的心中:“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到底是什么妙处让作者爱上了这夹竹桃?

  完成板书:花色有趣 韧性可贵幻想奇妙

  板块一:品读“韧性”,领悟写法,由花及人

  师:你知道什么是“韧性”吗?

  一、思考。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轻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屏显第四自然段)

  二、交流

  1.自读品味,感悟韧性

  ⑴抓“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师说:①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不与百花争艳,就这样默默地开着,从不张扬,乐此不疲,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②关键词品味)③败了再开,黄了再长,顽强不屈的开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⑵抓“无…不”“在…在…在…”“一直…一直”①你很会读书,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领悟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②它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洋洋洒洒地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⑶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品味到了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的是还品味到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份韧性的。齐读。

  2.回环朗读,抒发韧性

  师:夹竹桃一年三季,默默开放,始终如一,极有韧性。①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③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屏显: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3.重组对比,激活韧性

  师:课文共 6 个自然段,其中有 5 段文字描写了夹竹桃,而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

  请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作者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用了哪些优美的辞藻写群花?

  写百花,只为一花。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对比读

  4.由花及人,升华韧性。

  师: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请你读读他的生平,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学生细读)季羡林1911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少年季羡林背井离乡投奔济南叔父。在济南他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小语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起步,从学以后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的。

  先生是的学术大师,一生的研究涉猎之广、造诣之深世间罕见。然而先生却这样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 《悼念沈从文先生》 )先生的虚怀若谷可见一斑。因为先生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因而人们亲切地称他是平民中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平民。先生 1936 年在德国选读梵文,他认为 “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 。 ( 《留德十年》 ) 先生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 ! 先生 1980 年进入古稀之年,尽管事务繁忙,他依然故我,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一生勤奋刻苦的先生耄耋之年仍旧读书,仍然笔耕不辍 …… 他的译文创作无数,仅散文创作就有 80 余万字之多。

  师:不炫耀,不张扬,就像夹竹桃那样悄悄地一声不响;始终如一,锲而不舍;夹竹桃,季羡林,季羡林,夹竹桃。季羡林不愧是一位大家,文章语言典雅清丽,用字、用词非常考究,一些方法他信手拈来,又用得朴素自然,不露痕迹。

  再读第四自然段,相信大家对夹竹桃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季先生才会在开头这么说:(屏显: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块二:感悟“幻想”,启发想象,由读及写

  1.师: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音乐推起)美美读读第五自然段。

  2.你想说什么?怎样的景象引起了作者奇妙的幻想?

  (屏显)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 袭一团模糊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师:指名读,追问:你读懂这两组词了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

  是啊,月光下,叶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花影模模糊糊,它们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来,美美地读好这组词。

  读句子

  3.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谁来读一读?朗读过程中,你发觉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次次幻想的?

  4.正是这种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以及你们美妙的朗读把大家带进入一个幻想的梦境里。每一次的幻想那么美,最美最美的那一次幻想一定在同学们心中。

  屏显: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

  板块三:提供话题,整合全文,升华情感

  有人说,季羡林老先生在《夹竹桃》这一课的最后概括得不够全面,你是怎么看的?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四自然段。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4.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9课——夹竹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夹竹桃的?(板书:花色、花期、花影)这两盆夹竹桃,一盆红,一盆白,融洽地开在一起,季老觉得这花色——十分奇妙。(板书:奇妙)

  2.过渡:季老非常喜欢花,他曾为办公楼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写过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里的荷花都是他亲手撒下的花籽。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家的小院会是什么样的?

  二、可贵的韧性

  (一)赏满院花

  1.翻开书p96,自由读第3自然段,尽情欣赏这满院的万紫千红吧。

  2.品读

  (1)花多:师引读:季老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话,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这么多花,来报报花名吧?

  (2)花美:为了展现花的美,季老用到许多精彩的四字词语,你看到了哪些?

  3.美读:春夏秋三季的小院各有各的美,指名读。

  4.质疑: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是怎样评价夹竹桃的?(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读着这句话,回想刚才欣赏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品夹竹桃

  1.过渡:是呀,有那么多花,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或是句子引起了你的关注,可以划下来,做简要的批注。

  2.交流:

  【句子一】

  “悄悄地、一声不响”: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非常质朴,低调,不与百花争艳。

  两个“又”: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连续不断地开放,生命力非常旺盛,生机勃勃。

  【句子二】

  ①师:是的,无论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夹竹桃都常开不败。(课件出示:和煦的春风、夏日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能读出这气候的变化吗?

  ②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③想象画面:这三幅画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动你?来说说吧。

  ④师:这幅暴雨图,让你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始终如一)你们是夹竹桃的知音,也是季老的知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就是季老所说的“韧性”(板书)

  ⑤无论环境如何,夹竹桃都坚韧地开放着——“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字“无”和“不”,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

  【句子三】

  ①过渡: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

  ②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师:夹竹桃从4月~12月都能开花,是花卉家族中花期最长的一种花。从春到夏、再到秋,它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绽放着,齐——

  3.朗读诗行:师:说着聊着,对这个问题(指板书)有想法了吗?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话?(生:花期长久,有可贵的韧性)

  4.解疑:关于第三自然段的

  师: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夹竹桃花期的描写,表现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而第三自然段却对夹竹桃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呢?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现在有什么想法?(为了衬托出夹竹桃具有韧性,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让我们来感受这种对比,感受夹竹桃独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然而——

  到了夏天——然而——

  一到秋天——在和煦的春风里——

  一年三季——从春天——(齐读)

  小结: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品人

  1.师:季老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与夹竹桃有什么共通之处呢?请同学们浏览资料一,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浏览资料并交流感受。

  3.引导背诵:季老与夹竹桃之间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听……

  (1)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师:季老的不张扬,就像那夹竹桃——

  (2)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师: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夹竹桃——

  (3)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师:季老七十余年笔耕不辍,不就像夹竹桃吗——

  过渡:此时,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指板书)花性即人品,在季老心中,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就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奇妙的幻想

  1.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教师引读:幻想)

  2.师:夹竹桃迷离的花影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板书:幻想)。在这些幻想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妙?可以说出它的妙,先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3.交流:适当点评

  3.师: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间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来到这里,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呢?是连绵的山峦,是浩瀚的星空,是错落有致的珊瑚,还是?拿出作业纸,从中任选一句完成练笔。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笔,书写要工整,尽量不涂改。(生练笔)

  4.交流

  5.师:多么美妙的幻想啊,有一句名言: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爱幻想,爱生活。

  当他看到一片树叶上的彩痕,就会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

  当他看着映在窗户上的浓叶,又会幻想——满窗浓叶,不时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在上面慢慢地爬过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泽中的行人。蜗牛爬过的痕迹就像是山间林中的蜿蜒的小路。

  6.过渡:而最令季羡林怀念的还是站在月光下,一边看着夹竹桃迷离的花影,一边尽情想象。难怪他会爱上夹竹桃。齐读第一小节。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夹竹桃的独特魅力,夹竹桃的花色奇妙,花期长久,充满韧性,一如季老的人品,那迷离的花影能引起许多幻想,在季老心目中,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夹竹桃》这篇文章选自季老的散文集《朗润集》,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季老散文的风格,老师把这本书送给同学们,相信阅读后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19 夹竹桃

  花色    奇妙

  花期    韧性

  花影     幻想

  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5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 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 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 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 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 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 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 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 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 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 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 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 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 !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幻想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6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之后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透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较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能够透过比较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较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必须不及比较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向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一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7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__的特点,作用是承上启下;“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不是……也不是……却是……”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 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好不好?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

  3.教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家想知道有关夹竹桃更加详细的介绍吗?那就请你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不过在第一遍读课文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如果有认不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笔标出来。

  3.交流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助。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明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你读懂了什么?

  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却)

  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一幅红的,一幅白的)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美、奇妙)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

  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6.抓住“火上有雪” “雪上有火”引导学生理解“奇妙”“有趣"

  17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 柔软而结实

  2. 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4)

  3 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 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 ),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一嘟噜花黄了,(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从春天( ),从迎春花( )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③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④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②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③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

  5. 有困难吗?,没关系!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1. 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 梅花 雪松 小草 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 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 回忆

  默默无闻 柔软

  韧性 生命力顽强 结实

  花期长

  幻想

  爱上了夹竹桃

  课后反思

  上完了《夹竹桃》一课就意味着完成了应老师布置的任务,自然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真的,这些天来我一直为此事大伤脑筋,再加上我本人就天生的“爱烦恼”,有点事情就睡不着,何况是对全区六年级老师开课呢?这些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我的这节课到底想体现什么呢?我要通过这节课告诉听课的老师们什么呢?越想思绪就越乱,真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上课的四十分钟是短暂的, 但上课前钻研教材、整理教学思路、构建教案、准备课件的过程却是漫长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没那么夸张,但的确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或许只有反复地思考,反复地推敲,反复地琢磨,才能不断发现教材中隐藏的东西吧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

  1.上课的整个过程中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独特认识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尊重学生的朗读(读自己想读的地方)。

  2.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看到的`是一节真实的课。我做人的原则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所以想展现的课堂也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或许这样的一节课让你觉得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我的性格,也是我上课的风格。

  二、急需改进之处

  1.课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只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没关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此外“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被我忽视。

  2.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些高估。我本以为学生能通过读书很快答出“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以及“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结果学生读了两遍还只有一半的同学才能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常听有经验的老教师讲:备课时要以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心理来看教材。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没能料想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而是一味地以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这还不简单吗?

  3.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当学生答出某一个方面韧性的时候,我只问他,从哪儿看出来的?并没有深入下去刨根问底:“你是从那些具体的词语中想到的?”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去读书这一方面做得还很欠缺。

  4.细节的处理能力还需锻炼。刚开始让学生说出“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是为了和课文中韧性的具体内涵相对照,让学生深入理解“韧性”这个词语的内在。可是最后却忘掉了。

  5.时间意识不强,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没能完成。或许这都是自己平时上课留下的后遗症。学生说的好让他多说一点,文章的这一部分写得美咱们就多读几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知不觉中铃声已经敲响,蓦然回首才发现这节课的任务还没完成。

  对于我这样一位比较稚嫩的教师,希望各位“前辈”、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0

  〈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9 夹竹桃(板书课题),这里念“jia”,第一声,齐读课题。

  师:请看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生:它的叶子形状就像竹子的叶子,它的花朵有点像桃花。

  师:对了,它的叶如竹,花——如桃——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夹竹桃”,再读课题。

  师:本文作者是季羡林,预习过作家卡片,说说你的了解。

  生:他是一位国学大师。

  生:他是一位语言学家,精通多国语言。

  生:他的散文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师:就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引其为“花中知己”。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夹竹桃。

  〈二〉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难读处多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自主读书。师巡视。

  师:现在检查预习情况,先看生字。出示生字,先去拼音朗读,后对照拼音再读。

  师:谁来读词语。出示词语:

  夜蛾荇澡榆叶梅

  (生读,点击出示荇澡、榆叶梅)

  熏透凄清微风乍起

  师:还有几个词语,字音容易读错,请读读看)

  韧性玉簪花叶影参差

  师:强调字音。这课生字不多,只有6个,看看包含那些结构?

  (生说)

  师:你们预习中发现哪个字间架结构很难把握,生说,老师范写。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些字,(顿)记一记笔画字型,你觉得难写的字可以描一描。快速记住,马上听写。要求:三个一组,听清,记住,再书写。自批,订正。

  (听写,对照屏幕自批。)

  师:再来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1)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指名读)

  师:读着“熏透”一词,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说。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齐读)

  (2)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指名读)

  师:“凄清”一词,让你感受到什么?把这种感受送回句子,再读一下。)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师:“乍”什么意思?微风乍起呢?比较体会“吹拂”与“刮”;一起轻轻读,体会一下。

  师:课文能读的正确通顺吗?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评价指正。

  〈三〉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想一想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提醒: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本课有个特点——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关键语句,抓住了,就好概括了。

  生概括,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留恋回忆韧性可贵爱

  幻想美妙

  〈四〉

  师:主要内容了解了,那么季老是怎样用他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夹竹桃的呢?请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夹竹桃?生轻声读,思考。

  生: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

  师引导——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丽,对你来说,就是——,

  生:对我来说就是很普通的花。

  师:对你来说——

  生:对我来说,也是很普通寻常。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的普通寻常的呢?生答。

  师:对!季老就是用“不是……也不是……”这样的句式从名贵和美丽两个方面来写出普通寻常的,读来如邻家老爷爷话家常一般亲切,这就是他的散文风格。

  师:让我们再读这段话,体会他质朴的散文语言。

  生再品读。

  师:你也能用这样的句式从两个方面说说生活中的人、事、物吗?课件出示:

  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也不是,但是。

  不是,也不是,但是

  生:街道两旁的香樟树不是很名贵的树,也不是最美丽的树,但是却默默无闻地美化着我们的城市。

  师:还有谁?(无人举手)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的手机。(举起手机)

  生:老师的手机虽然不名贵,也不漂亮,但却是老师天天要用的。

  生:虽然老师的手机不昂贵,也不算好看,但很实用,老师一天也离不开。

  师(随手拿起旁边一学生的旧钢笔):就请你说。

  生:我的钢笔很普通,不是款式新颖的,也不是值多少钱的,却为我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师:还有要说的吗?(短暂沉默)

  生:老师今天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字不是很漂亮的,行款也不是很工整的,但却是这节课教学必须的。(众大笑)

  师(不假思索):谢谢你的提醒!(语气很诚恳)老师一定努力,否则今后教书有困难喽!(教师语气幽默风趣,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师:就是这样不是名贵,也不是最美丽的夹竹桃,为何能在季老心灵深处投下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生: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师:这是写花的——

  生:写色彩。

  生: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师:这是写——

  生:写我的想象。

  生: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师:这还是——

  生:想象。

  生: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师:这是写——

  生:写出了作者心理的感觉。

  师:再读体会这美妙有趣的画面,还有谁想读。

  师:我们知道写花、草,不仅可以写出色彩,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语言美,还能传递自己的情感。你能模仿说话吗?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的花朵让我想到。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海,黄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沙漠,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大雪。

  生: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蓝色的蝴蝶花,黄色的迎春花……蓝色的花朵让我想到湖泊,黄色的花朵云霞。

  师:让我们再美美读这段文字,想象那美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的花,夹竹桃的美丽,它的韧性,和它引起我美妙的幻想,因此我爱上了夹竹桃。课后请继续读课文3_6自然段,感受季老是怎样以他独有的语言风格,写出他的夹竹桃情结。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1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对比着读,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2

  之一

  作 者:赣榆县柘汪中心小学 王芹

  教学目标 :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

  教具准备: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读、指名朗读。

  <2>你看到眼前这盆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实物)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使学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们敢想、会想、想出奇异,发展创新思维。]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制造月光下夹竹桃的情景)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

  <2>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呢?小组学习,完成表格。

  产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据

  <3>汇报学习结果。

  <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夹竹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小组内读、议、填等一系列程度锻炼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在作者家的院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课文的写法。

  三、小练笔

  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一方面。

  [迁移写法,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3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四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  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奇妙有趣的夹竹桃吧。

  (播放夹竹桃视频)

  过渡:看了这样的画面,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出示第六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读。

  (韧性、幻想)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1、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出示学习要求提示)

  3、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换一种说法。造句。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

  作者的小院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有意将其他花进行对比的?(两小节都按季节顺序写)

  8、老师和同学们合作,重新组合教材,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教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9、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 幻想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1、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出示)指导朗读

  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③月光轻柔,大门内夹竹桃香气四溢,花影迷离,多美的意境呀!置身于这优美的氛围里,人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那墙上的花影,叶影引起了作者无尽的遐想。

  ◆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①指名读。

  ③可以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④配乐齐读。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

  (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看图,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先自己想,再分小组交流。

  汇报。

  5.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

  季爷爷之所以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     ),又能(         ),这是夹竹桃的表面所不能表现出来的,作者真会观察,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善于观察,对于人或事物,我们不能只看起外表,更要注意它的内在美。让我们记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作业:

  1、  造句

  2、  读课文,背诵4.5.

  3、  仿照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一样韧性的人或物。

  板书:

  值得留恋、值得回忆

  奇妙有趣

  可贵韧性

  引起幻想

  爱上夹竹桃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4

  《夹竹桃》教学反思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对比着读,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非常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夹竹桃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本文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文章结构严谨。开篇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接着作者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长、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篇形成呼应之势。袁向东曾评季羡林的散文《夹竹桃》——一丝不苟地表达自己。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理解季老写作的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并发表在1963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联系季老的生活经历,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

  学习这篇文章,还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人生情怀。季羡林和总理曾经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他认为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中华文化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具体讲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理解了这一点才会理解文中的两盆夹竹桃的融洽。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夹竹桃美丽又谦逊,动人又具韧性。季羡林老先生也是一个淡泊明志、默默奉献、诚以待人的学者。他有着波澜不惊的性格,有着始终如一的追求,才会对夹竹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并借笔抒怀,所以在季羡林写夹竹桃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赞扬夹竹桃而写夹竹桃,而在陈述自己喜爱夹竹桃的同时,也在含蓄地表达着自己要做夹竹桃一样普通的但是却有韧性的人。

  本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课始,我和孩子们回顾本单元课文主题是“咏物抒情”,还让孩子们阅读书后作家卡片,为下文理解夹竹桃的花色融洽即为季老心目中的人与人的融洽打下伏笔。当然作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应该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夹竹桃的资料,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在课堂上的交流中,学生汇报夹竹桃的资料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夹竹桃的特点,老师的简单点评更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依据多年的六年级教学经验,我知道本课的生字认读、理解都很简单,因而在课堂上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只是提醒了学生“熏”字的笔顺。根据学生的学情淡化了本课的生字词教学,给学生朗读课文留下了更多的时间。

  在初步感知课文的教学环节中,我感觉非常成功的是在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总起段(第一自然段)和总结段(第六自然段)进行了指导性的朗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明白了这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首尾呼应,还明白了文章的结构——总分总,还让学生作质疑性的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研究文本的兴趣。这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很鲜明,教师有必要让学生首先理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清晰、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的检查朗读环节,若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让学生朗读,必会让学生索然无味,为此我让学生按照夹竹桃花色、韧性、引起幻想三方面一一去读,在这一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变换了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有读整段文字的,有读自己喜欢的语句的,有指导朗读反问句的,有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句式特殊的短语排列的句子的,还有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的,在一个个不经意朗读训练中,学生既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朗读展示完成以后,我让学生对照板书回顾了全文,至此,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主要内容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已经落实。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又能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孩子们也通过文字与文学大师产生共鸣,以同样的感情爱上了夹竹桃。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引领学生质疑问难  学习写法。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有的孩子会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了迎春花、桃花等14种花,而丝毫没有提到夹竹桃。这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将问题抛给学生,他们经过思考便会得到答案:“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更能突出夹竹桃的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而且还教会了学生立足全篇,学习领悟。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部分内容时,深度解读教材为这里的教学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语文课堂应注重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作者在文中写道:火与雪是不相容的,又写道两盆如火似雪的夹竹桃融洽地开在一起,这引起了学生的疑惑。在帮学生突破难点时,我做了深层次的思考,不能仅局限于文字表面的理解,应与生活联系树立一种“大语文”的观念。为此我让学生再次读作家卡片,读那一句话: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学生很快理解了季老借花的融洽寄托希望人的融洽的情怀。教师的深情吟诵“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感悟去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读得深情无比,此时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融洽而美丽。

  在教学“理解花色”这一部分时,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居然提出“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中的“也”字应该拿掉,因为前面根本就没有提到别的人家有夹竹桃。这样的问题唯有读书字字用心的孩子才能发现,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入情入境,令人感动!有学生立即回答,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到过夹竹桃,因而第二自然段就可以使用这个“也”字。幸好本次教学我研读教材十分深入,在课堂上即兴背诵了原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个“也”字的用意。因此我告诫自己,教师的备课只有来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让我遗憾的地方,例如当一个学生缓慢而有条理地用“之所以,是因为”关联词说清楚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关系时,这是非常难得的,我评价他的表达很有条理,其实这样的鼓励还远远不够,我应该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告诉他:“孩子,你有这样的发现真了不起!”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赏,也许这一个拥抱会让他永远爱上语文!还有就是学生通过联系第四自然段明白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回顾《15 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的对游客爬山难的 描写,是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衬托赞美 ,这样学生就知道还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作对照揣摩,同样能解决这个问题。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真正静下心来研读课文,真正实实在在走进课堂,才会发现有许多精彩之处还在等着我们挖掘,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遗憾留着我们在将来的课堂中去弥补。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 篇15

  之一

  作者: 南京气象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林春曹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