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

  精彩片断

  师: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生:要减少海上污染,如海上航行的船只不将生活垃圾抛入海中,不使用会产生废气的燃料。

  师:(赞许地点头)不错。

  生:不要随意开发海洋,要进行全球规划,如开采石油,哪些地方可以开采,哪些地方不可以,都要进行精密计算,能得到大海丰厚的回报,我长大了就要研究海洋中的规律,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

  师:好,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海洋学家。

  生:我觉得应该制定法律,让那些破坏海洋的人受到法律制裁。

  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早就有海洋法了,我看过一本书上就有这部分内容,海洋法包括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等问题,还有海上争端怎么样解决等等,刚才他们说的内容海洋法也有规定。

  师:你懂的真多!同学们,为了海洋的明天更美好,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保护它!

  [评点]

  这一片断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疑回顾,既让学生设想如何保护海洋,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保护海洋作出自己的贡献。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综合资料

  [动力能源]

  超巨级能量

  海水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形式有的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有规律地涨落的潮汐,周期运动的潮流,以及朝一个方向奔流不息的海流等;有的用肉眼却不易察觉,如大气与海洋的热量交换,以及海水因盐度差而引起的运动等。

  海洋的各种运动,都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其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自然赋予人类的最大恩惠是什么?除了太阳之外,就是海洋。海洋堪称地球上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每年收集的能量高达37万亿千瓦,相当于全人类用电量的4000多倍。收集来的能量转换成波浪、海浪和海水温度,每平方公里的海面所含有的能量超过2700桶石油所具有的能量。

  全球的波浪能功率分布在太平泮与大西洋中纬度海域(北纬30°-40°),存在着两个波浪能密度的峰值区,最高可达80-90千瓦/米。地球上南纬40°-60°的地方,洋面开阔,永远刮着固定的西风,它能掀起20多米高的海浪,像山峰一样涌上航船的甲板,水手们把这个地区叫做“咆哮的40度”、“发疯的50度”。因此,它也是波浪能密度分布最大的地区。据初步估算,最常出现的波浪能密度大约为200千瓦/米。海洋中所蕴藏的波浪能功率为27万亿千瓦,每年的波浪能总量为23万亿千瓦小时。

  潮汐能量与潮差平方成正比,潮差越大,发电的功率也就越大,潮差10米所蕴藏的功率为潮差3米的11倍还多。不言而喻,人们总是喜欢选择潮差大的地方来建发电站。在一些港湾与河口处,由于地形的影响,以及海水与河水汇流等原因,潮差往往超过7米。毫无疑问,在这些地区建立潮汐电站将是特别有利的。人类由潮汐能中可取得的总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浅海海湾和海峡处。

  潮汐能虽然比波浪能小一些,但一年内也可达到3500亿千瓦小时。

  海水表层温度高,深层温度低,利用这高低温差也可以发电。海洋温差发电量虽然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有人估计,要是使赤道地区宽10公里、厚10米的28℃海水冷却到4℃温度,其发出的电力就够全世界用1年。

  世界海洋动力资源和煤、石油不一样,在供给人类利用时,不会排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渣等。因而,人们又称它们为清洁能源。世界海洋动力资源的总能量相当于地球上全部动植物生长所需能量的1000多倍。

  可是,这样巨大的能量,长期以来基本没得到人们的充分利用,这是极为可惜的。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眼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可以想见,这些巨大的动力资源的逐步开发和利用,将会给人类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效益。

  [水产大观]

  祖国的海洋水产

  我国广阔的海域中,生长着茂盛的海藻和大量的浮游生物,适合海洋鱼类生存,加上我国的海域都处在温带和亚热带,水温条件好,所以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渔场,面积约占世界优良渔场的四分之一。主要的海产鱼有一千五百种以上,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鱼类也有近两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鲥(shí)鱼、鲳(chāng)鱼、海鳗(mán)等等。另外,乌、虾、蟹、贝类、海藻、海兽、海鸟、海洋爬行运动等,品种也极其繁多。

  大黄鱼一般生活在暖水性海中。每逢秋冬,它们迁移到深海海底居住;春夏之间,又成群结队游到浅海区。这种鱼主要分布在东海、南海,一般不游往其他国家的海区,所以有我国“家鱼”之称。

  小黄鱼又名黄花鱼,生活在渤海、黄海和东海。鱼群冬季向南洄(huí)游,洄游时能发出青蛙般的叫声,沿海渔民往往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捕捞。

  每年四、五月间,我国浅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来自远海的软体动物――乌贼。乌贼在遇到敌害时,能突然放出一种墨汁样的液体,使周围海水立刻变黑,它就趁机逃脱,所以又叫墨鱼。

  内海、渤海盛产对虾。这种虾最长的可达八寸,经济价值很高,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国的海蟹有五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梭子蟹。它既善于游泳,又会挖掘泥沙,常潜伏在浅海海底及港湾、河口等处,产量很高。

  在辽阔的海面上,还可以大量捕到一种伞状的,下面有许多“手肢”的腔肠动物,这就是海蜇。另外,海参也是我国渤海等地的名贵海产。

  海洋鱼类经济价值很高。假如我们每年能够捕捞一千万吨鱼,它的肉量就等于三千多万头牛,或等于一亿多头猪,或等于五亿多只羊。鱼类营养价值很高,它含的蛋白质比猪、牛、羊都多。另外,鱼油可以做润滑油、油漆、肥皂的原料;鱼类的头、尾、骨、内脏可以制成鱼粉,做家畜的饲料,也可做农业肥料;鱼的肝脏可以提炼医药上用途很广的鱼肝油;鱼皮可以制胶制革;鱼膘(biào)可以制成外科手术用的缝合线……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多么丰富的水产资源啊!

  [海洋药库]

  海洋生物新药源

  琼(qióng)胶、鱼肝油、鹧(zhè)鸪(gū)菜、胰(yíng)岛素以及中药所用的一些海味,都是疗效很好的海洋药物。近年来,又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出一种头孢(bāo)霉素,这是杀菌能力很强副作用很小的一种抗生素。从海泥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大约有一半可以用来生产维生素b12。

  从海带中提取的褐藻酸钠,不仅可治外伤出血,而且对放射性物质锶(sī)也有预防作用。科学家从马尾藻中也分离到了一种广谱抗生素。

  以珍珠贝壳的珍珠层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复方哮喘散和消疮膏,对哮喘、湿疹和疮疖(jiē)有明显疗效。珍珠粉还能治疗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

  乌贼墨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其他出血方面大显神通,临床上效果良好。

  目前,已发现不少海洋生物体内含有抗癌物质。从玳(dài)瑁(mào)身上可提取治肺癌的药物。从一种杂色蛤(gé)中提出的药物,初步表明对肝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海参中也分离出一种治癌药物。

  从某些有毒的海洋鱼类中,可提取有毒成分制成麻醉剂。其效果比常用的麻醉剂大10万-20万倍。

  另外,从海绵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和白血症有显著疗效;从八目鳗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可使心跳减慢,有利于心脏手术;从鲈(lú)鱼棘(jí)中取得的毒物,也是控制心跳的良药。

  最近又发现,常见的蛤和蚝(háo)含有抗肿瘤和抗菌的物质;海蛇中含有一种能缩短凝血时间的化合物;从柳珊瑚中提取的前列腺素,可用在计划生育方面。

  [海洋新能源]

  你知道海洋中的新能源吗

  同学们,当你面对大海,感慨她的广阔无垠的时候;当你在海滨冲浪,尽享她的欢乐的时候;当你乘船出海,体验她的波涛汹涌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这奔腾不息的大海蕴藏着无限巨大的能源:有日夜涨落、终年不息的潮汐产生的潮汐能;有汹涌澎湃、倒海翻江的海浪产生的波浪能;有若隐若现、行踪难觅的海流产生的海浪能;有上暖下凉,“冷热不均”的海水产生的温差能;还有江河淡水与海洋咸水“会师”时产生的盐差能。这些能源构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所以,战略家指出:海洋,人类21世纪开发新能源的主战场。

  月亮的礼物――潮汐能

  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世界上潮汐能最大的地方是加拿大的芬地湾,那里的海潮最高时达到18米,相于6层楼房的高度。“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的我国钱塘江潮,最大潮差达8.9米,可称为天下一绝。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朗斯的24万千瓦潮汐电站。中国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于浙江省乐清湾北侧的江厦港,装机容量3200千瓦,于1985年正式投入运行。

  海上“烈马”――波浪能

  波浪能是由于风和水的重力作用形成的起伏运动所带来的能量。俗话说:“无风海面三尺浪”。据统计,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蕴藏最丰富的一种,占整个海洋能的90%以上,是潮汐能蕴藏量的几十倍。1964年,日本造出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1985年,挪威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500千瓦的波浪能发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岸式波浪能电站。

  海中之河――海流能

  海流即洋流,大规模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便是洋流。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是墨西哥暖流。该暖流挟带的水量是世界江河总流量的50多倍。流经我国的黑潮是世界上第二大暖流,它水色深蓝,从远处看像是蔚蓝色的大海里飘着一条黑色的绸带,故有“黑潮”之称。其宽度为185千米,平均厚度有400米,平均每天的流速是55千米-150千米,它的总流量相当于全世界陆地上的所有河流流量的20倍。但如何利用海浪发电,目前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

  海洋热电站――温差能

  据科学家长期观测计算,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能60%被深为1米的表层海水所吸收,而海面下10米深的海水只吸收了太阳能的18%。因此,不同深度水温迥(jiǒng)异,且随深度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减弱。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可达20℃-25℃。由此引起科学家的深思:利用海水这一特性为人类造福。1930年,古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电站。之后,美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成了海水温差电站。

  咸、淡两水的较量――盐差能

  盐差能是两种含盐度不同的水体相混时放出的一种能量。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江河入海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盐,海水含盐浓度大于江河水,形成了盐度差。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淡的溶液就会向浓的方向渗透,直至浓度平稳为止,这种渗透就带有压差。研究人员提出了用化学渗透膜隔开浓、淡水,构成盐度差能电站的设想,预计本世纪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裹着一件水兰色的纱衣,那是广袤无垠的海洋在奔腾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但今天(出示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你们明白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 练习用“由于”造句。

  4、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怎样开发、利用海洋?)

  5、 好,就让我们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来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吧。

  二、学文

  1、 把书打开,自由读5―8自然段,找出问题的答案,画出句子,圈出关键词,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自学)

  2、 交流:

  ⑴ 交流为什么

  (生读能源危机,出示“目前……能源危机”)可以具体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知道了这些信息,我们心里沉甸甸的,感到(恐慌、担忧)有感情地读这一段。(生读文)

  (生读食物匮乏,出示“由于……威胁。”)说说你圈出的词语:

  “急剧”是什么意思?世界人口增长怎样急剧呢(2000年60亿,平均每年增长7800万人,2050年人口是90亿)人口如此急剧增长,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恶化”学生举例说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越来越多,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开始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除此之外,人类还面临着那些生存危机?

  (出示图片)是啊,近30年来,人类消耗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可利用资源。与此同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30年内增长了一倍,并继续增长。陆地资源紧缺,人类事物匮乏,我们深深得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齐读这两段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生读文)

  ⑵交流怎么办

  人类真的到了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吗?有没有什么解救之道呢?(海洋……聚宝盆……丰富……)于是,人类把目光转向海洋,是怎么开发、利用的呢?

  (生读“如今……大显神威。”出示)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有感情)真好,想不想去看看海洋采矿者的风采(录像)

  (没感情)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象,相信看了后你会读得更好。(录像)

  继续交流怎么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可开发利用的远远不止这些,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发和利用呢?(学生各抒己见)

  3、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21实际的希望了吧,谁来说说。

  4、是啊,曾经海洋孕育了生命,如今,又将解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可是,现代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个兰色希望的呢?这张照片展现的是漂浮在海面的石油!由于油船泄漏、油井发生井喷,大量石油随波逐流,生灵遭涂炭,海鸟的尸体不时被抛向海滩。这是赤潮爆发是的海水。随着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鱼、虾、蟹等大量死亡,数万公里的海洋成为死海。除此之外,人类的乱捕乱杀,在全球近乎100的水域内捕鱼,已造成海洋中很多物种的消失。

  5、同学们,心情沉重吗?想说些什么呢?

  6、是啊,正如我们书上所说,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生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生读“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7、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仿5、6自然段把自己开发、利用海洋的设想写下来。

  3、 继续了解海洋的知识。

  四、板书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生存危机 开发、利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八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选文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让学生关注海洋,关注自然,从而关注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海洋——21世纪的希望》正符合这一特点。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二、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懂得搜集信息;但对生活关注不够,对海洋了解不多,作为我们北方学生,对海洋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图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利用生活资源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认识到保护环境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自主学习因势利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默读课文,想一想昨天的海洋,今天的海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做上批注。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洋资源匮乏的图片等)

  七、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温故知新——明确任务学有方向——交流展示适时点拨——整合提升拓展升华——拓展延伸关注生活——展开想象描绘未来六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第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朗读,通过学习,对海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他们温故知新,为学习本节课做好铺垫,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并且自然过渡到明确任务环节。

  (二)明确任务学有方向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现在重新提出来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应该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主要途径。

  (三)交流展示适时点拨

  交流展示分三个环节进行: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学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预习任务,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随后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处在农村,胆子还是比较小,也不够自信,小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展示,通过小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增强自信心,为全班展示打好基础。同时,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求给更多的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并且随机进行引导和点拨,落实教学重点。

  我估计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会从第二自然段、三自然段、五、六、七自然段找出句子,然后谈海洋给自己的感受:无私奉献、可怕等。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只要能从文中找出句子,谈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下来,我都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肯定与赞扬。同时有机的进行整合并落实语言文字训练,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海洋为人类提供便利及可怕的图片、海洋资源匮乏的图片等;去感受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从而落实教学重点。

  如我认为海洋很无私,同时也很暴躁,很可怕。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的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市,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我引导学生抓住“提供了、慷慨的给予”体会海洋的无私奉献,抓住“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体会海洋的可怕,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两组图片(一组为海洋给予人类丰富水产品的图片,一组为给人类带来可怕灾难的图片。)更进一步感受到海洋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带着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读与悟的不断交替、深化中落实教学重点。

  再如:我认为海洋很无私,因为人们正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矿产资源。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学生们联系上文谈到因为许多地方在闹能源危机,所以开始向海洋开发矿产资源,此时,我出示闹能源危机的图片,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而后,再引导学生通过“一座座、一艘艘”来体会人们正在对海洋开发、利用,而海洋也正在向人们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发生共鸣。

  又如:我认为海洋很无私,孩子们会展示朗读这一段话——“潮汐发电站、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由于我们农村学生对发电站还不了解怎么回事,此时,我出示在大海上建立发电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洋的无私。

  ……

  (四)整合提升拓展升华

  在班级展示完成以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整合,正因为海洋很无私,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来发电等,所以我们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人类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这时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们齐声朗读,从而渗透思想教育。

  (五)、拓展延伸关注生活

  学完课文,学生强烈感受到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意识到了保护海洋迫在眉睫。抓住这个关键时刻,要求学生:“请你为保护海洋设计宣传口号,号召全社会、全世界人们保护海洋。”从而对海洋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用独特的体验写出了丰满的口号,“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蓝色的海洋,生命的摇篮”、“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等。

  (六)、展开想象描绘未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学完后,我设计了“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这一作业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得到了升华。

  八、说板书设计。

  学生能从板书中清晰地了解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明白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更激发内心的情感。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开发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食物

  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资源

  建设海底城市

  以上就是我对《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5

  目标预设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 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6

  〔目标预设〕

  1、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的兴趣。

  2、讨论发现“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本内容的纲目与条理。

  3、品味体会文本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模仿文本语言进行表达。

  〔重点、难点〕

  感受文本的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理解海洋真正是21世纪的希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住知识要点,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虽然这篇说明文文体简洁、通俗易懂,但同样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感悟形象、晓悟情趣,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引文本,感对比说明

  1、课文预习了吗?出示三个生字:“慷”“蕴”“胁”,指名读读,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注意提醒学生“慷”下面不是“水”。

  2、这三个字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 (威胁 慷慨地给予 蕴藏 )

  3、预习了课文,你能联系文本内容,用其中的一个词说说话吗?适机指导学生读读相关段落。

  预设一:人们受到生态环境恶化、食物的匮乏的威胁,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高蛋白食品。适机理解“匮乏”

  预设二:世界受到能源危机的威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预设三:人类受到电力缺乏的威胁,海洋蕴藏着海浪、潮汐等的无穷无尽的能量,

  预设四: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水资源,可以慷慨地给予人类以空间。

  [设计意图]从词语入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慷慨地给予、蕴藏”是从海洋这一方面讲的,而“威胁”却是从人类现状方面说的,海洋“慷慨地给予我们了什么?它蕴藏了什么?人类的现状受到了什么威胁?这两个问题涵盖了文章内容的全方面,在这样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意思,还进一步加深并拓展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人类面临的困境威胁,“慷慨地给予、蕴藏”突显了开发、利用海洋的美好前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关键句析段落 明文本结构

  1、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文本的内容,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归纳的。

  预设一: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组合在一起。

  预设二:将各段内容合理组合。

  2、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读一读,在文本中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句段,师生对话交流,明确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中心句总起、过渡段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同于别的学科,既有语言内容的学习,也需语言形式的掌握。本板块训练学生概括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明晰概括归纳的方法:可以逐段叠加整理段意,可以找出文章中关键句段。在读思议的基础上,文本的内容与框架便可以了然于心。

  三、表达中品情感 悟语言特色

  ㈠、读“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段落,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读读文章的1―3自然段,作者是怎么表达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的,找出的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一:从内容上谈。作者从两方面来说明这关系的密切。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人类对海洋的敬与畏。引导学生读好关键短语:“航行的便利、丰富水产、不可缺的食盐、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城镇。”(出示与短语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二:从形式上关注。

  1、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但是课文的语言特别的生动有趣,试着找一找。

  2、在找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

  (2)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3)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关注加横线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体会。(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海洋就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海洋的形象一下子丰满、鲜活了起来。)

  3、适机理解“望洋兴叹”及引号的用法。

  (1)请课前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望洋兴叹”的意思或者老师出示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涨,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的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一直来到北海边。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河神才改变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脸色,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神感叹说:“原来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渺小。” 典故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我们课文中的“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叹什么?为什么还加上双引号呢?

  (2)课文中还有一些加上双引号的句子,看看它们又隐含着什么秘密。

  A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水球”。

  B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点,一点一得。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以及关注引号的用法。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的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说明不是干涩的无情物,人有情,物亦有情。把这些精彩之处聚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的悟读,实现一课一得。

  ㈡、读“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语言中感受海洋的魅力。

  自由读文章的5-8自然,每一段都尝试填一填。

  海洋是个 ,人类 。

  预设一: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1、你从聚宝盆看出了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们在致力开发海洋?

  2、比较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如今,一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3、小结:作者将海洋比作“聚宝盆”,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海洋内矿产资源的无穷无尽。你能像作者这样形象地表达吗?读读其它的段落,试一试。

  预设二:海洋是个“食物柜”,人类向海洋索取高蛋白的食品。

  预设三:海洋是个“能源站”,人类可以向海洋索取价格低廉。

  预设四:海洋是个“家园”,人类可以在海底拓展生存空间。

  预设五:海洋是个“淡水库”,人类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水荒。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还要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课文中形象的表述海洋是一个聚宝盆,本环节利用文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模仿,海洋是个“食物柜”、海洋是个“能源站”、海洋是个“家园”、 海洋是个“淡水库”,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

  4、学到这儿,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想抛什么问题给大家思考?

  海洋还是个 ,人类 。

  [设计意图]读出理解是收获,读出问题也是收获。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收获。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处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5、深入思考: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但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作业中重迁移 达读写目标

  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与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短文,用上“慷慨地给予、蕴藏、威胁”等词。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此处是读写结合,与开篇理解前后呼应。意在趁热打铁,积累运用,把语言训练做得更扎实、有效。

  板书设计: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聚宝盆――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食物柜――向海洋索取食物

  能源站――利用海洋发电

  淡水库――淡化海水

  新家园――建设海底城市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7

  课题: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2 课时, 本课第 2 课时

  复备与反思

  吴咏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理解课文,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3、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精读理解课文,明白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导入:为什们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二、导学——精读感悟

  1.默读第四至八自然段,探究:

  (1)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自然段

  面临现状

  开发利用

  条件

  5

  6

  7

  8

  (3)根据表格谈谈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4)你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与观察,谈谈我们还能怎样去开发、利用海洋呢?

  (5)用上“由于”这个词,概括自己的学习收获。

  2.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探究:

  (1)“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有什么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为保护海洋作贡献?

  (2)听了科学家的警告,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3. 课文延伸,再次质疑。

  (1)为人类的未来——海洋,写一条公益广告,提醒人们时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2)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练学——反馈巩固

  1.造句。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围绕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海底____________

  __________这几方面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 __________ ,珍惜__________ 。只有这样,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思学——总结拓展

  写海洋很广阔的成语有: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    无边无际    广袤无垠

  写海上风浪大的成语有:惊涛骇浪    波澜壮阔    浊浪排空   波浪滔天

  五、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板书设计:

  参加备课人员

  吕华明    赵  忠    秦玉萍    桂  砚    吴咏萍    张宏兰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8

  1、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本文是介绍海洋与人类生活的一篇说明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

  文章可以从三部分去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3自然段,主要讲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千百年来人们热爱生活,又敬畏海洋。

  第二部分是第4~8自然段,主要讲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部分是第9自然段,讲人类要开发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

  第二部分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从中我们将知道人类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使海洋造福于人类。

  2、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目前陆地上的煤、石油等矿藏,由于长期开采,已越来越少,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便把目光转向海洋,致力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今,一座座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点评:为什么说海洋是个聚宝盆?

  从"大显神威"中可见探测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过去、如今的对比中,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海洋的作用可真不小!

  迷人的前景,海洋真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之所在。

  3、【欣赏】

  读了这一部分,你一定会对人类将如何开发、利用海洋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那是由于作者巧妙的结构安排。

  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去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今天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同时,这一自然段开启了下文,是5~8自然段的总领,所以它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不小哩。

  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意思,这就是一节一意,使读者对第4自然段所说的"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有了更清楚更直接地了解。

  正是有了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对内容一目了然,但这部分的精彩还不仅在于此,在具体介绍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对比,使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比如第5自然段中,作者一方面说明海洋是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方面交代陆地上的"能源危机",在这两者的鲜明对比中使人认识到海洋的巨大作用。再如第6自然段,为了说明海洋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意义,作者也是先以陆地上土地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食物匮乏的现象为对比较对象,使读者在巨大的反差中不断强化"海洋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解。

  4、表达方法提示:使说明文也生动起来说明文一般没有华丽的词句,也没有动人的情节,语言也平实朴素,所以会让一些读者觉得枯燥没意思,那么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呢?不同的作者会根据说明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这篇《海洋--21世纪的希望》的作者是怎么办的呢?

  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

  (2)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3)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聪明的你,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了吗?如果你注意到加点的字词,你一定会感受到正是因为这些字词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了,原来缺乏生命的海洋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有人的动作和神情……这就是说明文中的拟人句带给我们的感受,使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不至于觉得太枯燥、乏味,同时对作者说明的事物有了更具体形象的理解。

  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果大家在学习中遇到说明文的习作训练,课要注意用上适当的表达方法,使你的文章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5、创新与实践

  (1)、请你谈谈对"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这句话的理解。

  (2)、课文中有这样一些词:

  能源危机土地沙化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

  你对它们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分别给它们做一张资料卡片。

  附:课后习题5提示:

  联系课文第二部分来回答,从海洋为人类提供矿藏、食品、能量、淡水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具体说。

  6、海洋相关资料

  一、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海洋可就是它的中央空气调节器。

  "万物生长*太阳"。太阳能量射到地球,80%以上被地球表面吸收,不到20%反射到空中。海洋面积大,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储存热量的能力大。到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量被海洋吸收并储存起来,海洋成为地球上的巨大的热能仓库。陆地表面吸收太阳热量能力差,而且集中在表层很浅的地方,储存能力也很差。白天热得快,夜晚也凉得快。这样一来,地球热量的供应就主要由海洋来调节。海洋通过海水温度的升降和海流的循环,并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海洋不但通过大气调节地球气候,而且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另外60%的再生氧气是森林和其他地表植物提供的。因此,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为地球的两叶肺。不过,地球的这两叶肺与动物的肺相反,它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二、在海洋中存在着多种元素  难以提取的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一种重要元素,海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钾盐资源,据计算总储量达5×1013吨,但是由于钾的溶解性低,在l升海水中仅能提取380毫克钾。目前,已有采用硫酸盐复盐法、高氯酸盐汽洗法、氨基三磺酸钠法和氟硅酸盐法等从制盐卤水中提取钾;采用二苦胺法、磷酸盐法、沸石法和新型钾离子富集剂从海水中提取钾。

  溴是一种贵重的药品原料,可以生产许多消毒药品。例如大家熟悉的红药水就是溴与汞的有机化合物,溴还可以制成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还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据计算,海水中的溴含量约65毫克/厘3,整个大洋水体的溴储量可达l×1014吨。  镁不仅大量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它还可以用于钢铁工业。近年来镁还作为新型无机阻燃剂,用于多种热塑性树脂和橡胶制品的提取加工。另外,镁还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镁并不复杂,只要将石灰乳液加入海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注入盐酸,再转换成无水氯化镁就可以了。电解海水也可以得到金属镁。全世界镁砂的总产量为7.6×106吨/年,其中约有2.6×106吨是从海水中提取的。美国、日本、英国等是目前世界上生产海水镁砂产量较多的国家。

  铀是高能量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2250吨优质煤。然而陆地上铀矿的分布极不均匀,并非所有国家都拥有铀矿,全世界的铀矿总储量也不过2×10 

  6吨左右。但是,在巨大的海水水体中,含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总量超过4×109吨,约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2000倍。

  从本世纪60年代起,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等先后着手从海水中提取铀的工作,并且逐渐建立了多种方法提取海水中的铀。现在海水提铀已从基础研究转向开发应用研究。日本已建成年产10千克铀的中试工厂,一些沿海国家亦计划建造百吨级或千吨级铀工业规模的海水提铀厂。如果将来海水中的铀能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的裂变能相当于l×1016吨优质煤,比地球上目前已探明的全部煤炭储量还多1000倍。

  "能源金属"锂是用于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海洋中每升海水含铿15~20毫克,海水中锂总储量约为2.5×1011吨。随着受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同位素锂6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最终将和平服务于人类。锂还是理想的电池原料,含铿的铝捏合金在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重水也是原子能反应堆的减速剂和传热介质,也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海水中含有2× 1014吨重水,如果人类一直致力的受控热核聚变的研究得以解决,从海水中大规模提取重水一旦实现,海洋就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除了上述已形成工业规模生产的各种化学元素外,海水还将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全部其他微量元素。

  三、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多栖身在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底下。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使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它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据计算,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

  但是,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海洋每年接受160 

  4乙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生成的油气还需要有储集它们的地层和防止它们跑掉的盖层。由于上面地层的压力,分散的油滴被挤到四周多孔隙的岩层中。这些藏有油的岩层就成为储油地层。有的岩层孔隙很小,石油"挤"不进去,不能储积石油。但是,正因为它们孔隙很小,却是不让石油逃逸的"保护壳"。如果这样的岩层处在储油层的顶部和底部,它们就会把石油封闭在里面,成为保护石油的盖层。

  分散在砂岩中的石油并没有开采的价值,那些油气富集的地方才具有开采价值。浅海的地层常常是砂层、页岩、石灰岩等构成的,这些都叫沉积岩。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在海底,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向上弯的叫背斜,向下弯的叫向斜。有的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背斜。有些含有油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受到巨大压力而发生变形,石油都跑到背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quot;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斜里去了,形成富集区。所以背斜构造往往是储藏石油的"仓库",在石油地质学上叫"储油构造"。通常,由于天然气密度最小,处在背斜构造的顶部,石油处在中间,下部则是水。寻找油气资源就是要先找这种地方。

  四、潮汐能开发利用

  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转变成电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

  潮汐发电是一项潜力巨大的事业,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在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上基本成型,可以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潮汐发电的前景是广阔的。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一道750米长的大坝横跨郎斯河。坝上是通行车辆的公路桥,坝下设置船闸、泄水闸和发电机房。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度,输入国家电网。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干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的实用电站做论证和准备用的。到目前为止,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据海洋学家计算,世界上潮汐能发电的资源量在10亿千瓦以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潮汐能普查计算的方法是,首先选定适于建潮汐电站的站址,再计算这些地点可开发的发电装机容量,叠加起来即为估算的资源量。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9

  一、说教材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本文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海洋知识,阐述了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说明了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海洋的情愫。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知道课文的内容和进行第一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制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随文或者查工具书体会""抗该等词语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仿照句型写句子。

  3、情感目标:感受海洋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海洋的情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难点是如何展开想象力进行想象和说话,受到美的熏陶。

  二 说学情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产生共鸣,该篇课文知识性强,语言简单易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不过,一个不利因素是教学对象是县城学生,不好正确把握,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正确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巧妙创设有形有声有情的环境,诱发高昂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上课开始,我注重创设情景,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很好的进入课堂教学。

  2、自由读书,张扬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与教师为中心,而应与学生为主体,给于空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3、合作学习。根据新课程理论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本课时教学就应该落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海洋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从谈话的角度切入,目的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新旧知识的再现与复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同学们,我们居住的海南岛四周被蓝蓝的海水包围着,老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见过大海甚至玩过海水,或者吃过海洋水产品;课外,说不定同学们又阅读了大量与海洋有关的书籍。海洋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2、学生交流。

  (1)海洋很广阔。

  (2)海洋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3)海洋有丰富的物产和矿产。

  (4)海洋上一旦发起风暴非常可怕,它可以掀翻船只,摧毁良田,引起海难。

  ......

  3、总结: 是呀!大海在我们的眼中,它有时候是那么安详,有时候面目是那么可憎。它有时候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欢乐,有时候却是无限的痛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与海洋有关的。(板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海洋

  初读课文,学生已经进入状态,这时候就应进行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了。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自由阅读课文,更正字音。

  2、海洋和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潮汐 匮乏 慷慨 蕴藏 回眸 威胁

  3、谁先站起来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大家听一听?

  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词语。

  5、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容易写错,哪位同学提醒大家注意?(主要是慷慨)大家画一遍。

  6、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位同学读错了,要指出来。

  (三)、说说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呢?哪位同学告诉我,其他同学注意听。谁来补充?(一句话或者几句话)

  2 、学生交流。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和我们人类关系密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类将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时代。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将成为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3、哪位同学把这几个方面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说。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文材料,感受海洋特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了解今天海洋开发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品读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2、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及文本语言,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海洋开发利用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感受海洋特点。

  1、(板书:海洋)提到海洋,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波涛汹涌……)(出示有关词语)谁能把海洋的气势之大,范围之广朗读出来?(指名读)

  2、海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媒体出示,生读:海洋,蓝色的煤海,天然的鱼仓,能量的源泉,盐类的故乡,旅游的胜地。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更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二、品读感悟,了解海与人的关系。

  1、让我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2、3小节,过去人类对海洋怀着怎样的情感?找出两个关键的词语(热爱、敬畏)。

  2、人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

  生交流:①人们热爱海洋(“提供”“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少”)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指导朗读。

  ②人们敬畏海洋(因为它发起脾气来很可怕)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无情地、掀翻、冲垮、毁灭)读着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赤潮、飓风、海啸等)指导朗读,及时评价。(老师感受到海啸的来势凶猛,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④这两句话不仅告诉我们人们热爱、敬畏海洋的原因,还告诉我们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引读:非常密切)。

  小结:海洋温柔的时候,它像一位慷慨慈祥的母亲,发起脾气来,却像一个残酷无情的恶魔,凶猛地吞噬着一切。面对这喜怒无常的海洋,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昨天,人们有能力去改变它、利用它吗?(不能)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束手(引:无策),无可(引:奈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望洋兴叹”。板书:(昨天  望洋兴叹)

  ⑤你能把昨天人们对海洋既热爱却又敬畏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练读、齐读2、3小节)

  三、合作交流,深入了解海洋。

  1、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对海洋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吗?

  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①读着这句话你心情怎样?(很激动)

  ②今天能开发、利用海洋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示原因的词语是(生:由于),相当于关联词中的哪个词?(因为)。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个表示原因的词语。

  ③换一个说法,句意不变。

  ④再读第4小节,联系上下文想想,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段话把前后两部分内容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更通畅,联系更紧密,它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一个好方法。

  2、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

  ①快速浏览5—8小节,随后小组合作讨论、思考:21世纪的人类生活将面临哪些困境?人们又是从哪几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试着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②21世纪的人类生活将面临哪些困境?生交流,师随机用多媒体出示:

  能源危机  开发矿产资源

  食物匮乏  索取高蛋白食物

  电力紧张  利用水能发电

  出现干旱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空间狭小  建设海底城市

  ③我们看,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激动、自豪)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④人类对海洋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结合课后搜集到的资料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⑤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观看图片,老师随机介绍)

  海洋科学考察船、海上石油平台、美国先进的海底探测器

  “海洋保健食品”——深海鲨鱼肝油、海参活宝、第六生命素

  世界上第一个潮汐电站是——法国的朗斯电站;

  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电站——浙江江厦潮汐电站

  未来的海底城市等

  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你想说什么?

  小结:这些资料足以表明今天的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已大显神威,随机板书:(今天  大显神威)

  四、图文结合,畅想未来海洋。

  1、今天人们向海洋索取资源已取得了累累硕果(观看“蓝色革命”录像)

  2、科学家早已预料到,出示句子(师引读):

  ①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②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③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3、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遐想。那时,提取海洋生物基因能制成特效新药、艾滋病、高血压、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去海底城市居住生活、游览不再是梦想……那时的你也许已是一位海洋开发的建设者、创造者,让我们读读以上这段文字,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人们美好的未来,去塑造一个未来的我,行吗?出示四幅图(海上石油平台、高蛋白食品、发电站、未来海底城市)(配乐,学生畅想、交流)

  4、从同学们美好的畅想中,可以看到人们明天的生活——充满希望。板书:(明天  充满希望)

  5、小结:此时,我们可以由衷地说:海洋的确是人类(生齐读,师完成课题板书:——21世纪的希望)

  五、激情励志,增强环保意识。

  1、海洋这位温情的母亲,它以宽广的胸怀,用生命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儿女,可人们又是如何与它共处的呢?老师摘录了一段新闻标题,大家读一读,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对人们说些什么?(生交流)

  2、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高声向全人类呼吁(生齐读最后一节)。

  3、 同学们,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话-------(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万语千言只为大家谨记(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仅占它的10%,还有面广量大的海洋资源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开发,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奋发努力,将来用你们非凡的智慧去揭开海洋更多的奥秘,让海洋真正成为人类(齐读: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七、课后作业

  1、说一说:结合课文内容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说一说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2、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昨天  望洋兴叹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今天  大显神威

  明天  充满希望

  设计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是强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鼓励阅读、激发想象、启迪情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领悟文本的熏陶和教育意义。二是树立大语文观念,以文本为依托,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和拓展,以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三是拓宽语文学习方式,培育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自由充分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生成智慧、提高素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课型:自学探究

  总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能把文章正确、流利地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

  2、我能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我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重点

  1、我能把文章正确、流利地读给我的合作伙伴听。

  2、我能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

  我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一读课文:放声读文,圈画生字词,我能读正确、通顺。

  本课要学会的生字有: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               

  注意读音的字有:                        

  二读课文:学会新词(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在相应的词语旁边批注)

  三读课文,我能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尝试用词语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读课文,我能读正确、流利。

  【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1、与合作伙伴朗读课文,相互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收获。

  3、选择本组学习精彩的内容预展:

  展一:字词学习          展二:课文朗读

  展三:内容感知          展示:读文感悟

  【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展示要求:

  1、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补充。

  3、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4、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富于创新。

  【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写一写关于保护海洋的广告语。

  【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介绍海洋的一篇     。

  a.议论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2)课文第二部分是第4―8自然段,主要写      。

  a.人类与海洋关系密  b.人类敬畏海洋

  c.人类迎来了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3)课文第4自然段,承接上文,总结下文,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过渡   c.总领全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批注、大胆表达

  科目:语    文

  主备教师:

  执课教师:

  课型:自学探究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3、我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知道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原因,领悟过渡段的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

  围绕中心句,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1、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密切呢?朗读课文的1、2、3小节,用笔画出描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学习方法提示: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关系)

  2、读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这段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是肾功能原因让跨入21世纪的人类不再“望洋兴叹”?

  3、默读第5―8自然段,思考:二十一世纪,人类将从哪些方面对海洋进行开发、利用?圈划关键词语,并进行简单的批注。

  4、交流为什么人类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呢?

  5、本文值得我借鉴的写法有:

  【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1、与合作伙伴有感情诵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

  3、选择本组学习精彩的内容预展。

  展一:人海关系  展二:开发利用   展三:写法探究

  【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展示要求:

  1、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内容补充。

  3、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4、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富于创新。

  【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写一写: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自己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

  【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小建议:对保护海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你的想法,提供具体措施。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教案背景:

  1、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2、海洋的神秘莫测、绚丽多彩会使学生遐想连联翩,激发学生探索海洋的欲望。

  教学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学习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方法:

  1、课前自主预习搜集法

  2、课堂教学情境感染法

  3、课堂指导阅读法

  4、课堂朗读感悟法

  5、师生共同探讨法

  6、学生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海洋、潮水的声音,让学生认真聆听。

  2、听到潮水的声音你有什么感想?

  生:博大、辽阔、伟岸……

  那我们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海洋,跟海洋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习生字词。

  低廉  威胁  索取  敬畏  大显神威  望洋兴叹  喜怒无常  无穷无尽  匮乏  干旱  回眸  蔚蓝色

  读准字音。

  识记生字。

  知道理解以下词语。

  回眸:眸,指眼睛;是回过头来看的意思。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匮乏:缺乏、贫乏的意思。

  慷慨:本课指很大方,不吝惜的意思。

  低廉:(价钱)低、便宜。

  望洋兴叹:本课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却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引导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第一段(第1~3自然段):人类生活与海洋关系非常密切,但人类还没有完全征服、利用海洋。(热爱海洋,但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迎来开放、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指出人们要保护海洋,合理开发资源。

  (三)、指导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自由阅读第1~3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明确: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2、提问 :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海洋给人类提供了……食盐。”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航海让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人类食盐的主要来源就是通过晒盐而得。(热爱海洋)

  交流:“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敬畏海洋)

  5、指导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喜怒无常”、“望洋兴叹”。

  (四)、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一题描红。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我觉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开“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百度搜索了视频资料,让学生理解了如“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喜怒无常”、“望洋兴叹”等词语……课将结束时,学生激动地表示:只有我们人类善待海洋,海洋才会馈赠于人类,海洋成为21世纪的希望才成为可能。此时,任何的语言已是多余,我知道,有一种思想已经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它将会深深地扎根,并会开出行动的花蕾来。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孙正文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所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那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觉得以下两点尝试还比较成功。

  1、善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海洋”这个话题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但是,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一部份学生搜集的资料多,但对资料不熟悉,而且有些资料的价值低。于是,我鼓励学生熟读资料,在学完课文后,结合资料再谈自己对海洋的认识,效果大不一样。

  2、感悟积累贯穿整个课堂。这类课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识课、科学课。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琢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从而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课后鼓励孩子谈谈学了课文后对海洋的认识以及写建议书,实际上就是在让学生进行积累后的运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 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如何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海洋产生感性认识呢?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高呢?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借助瑞博教学平台十分有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教学以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将网络作为获取资料、自主探究和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模式”,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取学习的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问题创设――自主探究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复习“海洋与人类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展开情境,并进一步明确上节课学生确定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类是怎样开发海洋,使海洋成为21世纪的希望”,提出自主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建议”,让学生在网络中带上真实的任务一步一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进入自主探究的空间。探究文中7、8两小节所介绍的海洋开发所带来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我的瑞博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资源库”选择有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源;在网站所开设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中把对解决问题具有重要关联的信息,整理筛选信息,发送出去,资源共享。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获得了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三)分享体验――交流提高。

  学生将自主探究获取的信息通过上传到交流空间,师生共同分享成果。重点引导交流四方面的内容: 1、“利用水力发电”对人类的重大意义。通过具体的数据,学生感叹海水的运动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不可小瞧。2、“淡化海水”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学生了解到许多淡化海水的方法,知道了淡化后的海水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干旱。3、“建设海底城市”对人类的重大意义。学生介绍了海底隧道,科学家们设想的海底居住格局,惊叹于海底的广阔空间。4、还有哪些海洋新能源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学生补充介绍了海洋生物新药能等,没想到海洋有如此丰富的能源供人类享用。

  (四)设计口号――情感升华。

  学完文章的重点段落5-8小节,在学生强烈感受到海洋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时,学生意识到了保护海洋的迫在眉睫。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学生为保护海洋设计宣传口号,对海洋的情感得以升华。学生用独特的体验写出了丰满的口号,振奋人心!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出了语文味,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了饱满的姿色!让我们继续在网络中找寻语文之路!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的反思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刘炎华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课文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的希望。行文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了它的弊端――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鉴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产生了这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庞大的知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

  一、网络教学,放飞学生的自由。

  瑞博教学平台提供的预设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外援性资

  源,为学生提供多风格、多路径的多种学习选择,使学生经历个性化与自由化的学习过程,尽力把有限的教室和几乎无限的网上空间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智慧。如学生在自主学习5-8小节时,通过对平台中教师预设资源的利用,弥补空白,寻求所需,更好地了解到世界的现状、海洋丰富的资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当学生产生疑问,形成探究主题时,网络连接着大世界。运用它,学生畅游其中,自由探究,真正做到文本与世界相连,体现了“大语文”学习观。探究有成果后,学生还可以把研究成果发送到“资料收集和整理”“设计口号”中,供大家学习,点评,交流。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讨论、交流,一切尽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二、网络教学,架起师生桥梁。

  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通过“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扎扎实

  实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链接相关资料。学生带上真实的任务,愉悦的心情开始学习的第一步。从交流环节中看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在网络资源下轻松、精彩!接着,教师紧紧围绕文本提出值得思考、探究、拓展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参与获得了下一个学习任务,倍感自豪,积极投入了探究之中!与此同时,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把研究的成果发送出去,供大家欣赏。学生在美好情感的促进中愈学愈勇,在随后的交流中据理力争,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海洋的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设海底城市及其它书中没有介绍的新能源给予21世纪的人类无限希望!顺应情感,学生开始为保护海洋设计口号,老师以欣赏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你们真棒!在网络的牵线下,师生愉快互动,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三、网络教学,渗透社会文化。

  网络,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也便有了网络文化。学生看

  到社会上那么多地区被土地沙化,内心焦急;看到海洋中那么多鱼产品,内心激动;看到人类成功开发了海洋资源,又那么自豪……这么多种情感变化,全来自于网络带来的社会讯息。文化是一种意识层次的东西,社会文化给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冲击。学生借助于网络,开始用网络的语言交流,用网络的方式思考,用社会的信息重新审视世界。在最后的口号交流中,学生的口号已不仅仅体现在简洁上,而是填补了社会重要现状,使得口号丰满有力,渗透着社会文化!

  让我们在网络环境中,继续寻找语文之路,并坚持走下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直接引出课题《海洋——21世纪的希望》。 2、读了这课的题目,有什么问题?   3、带着问题一起阅读课文,相信学完课文,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1、             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词。 1)             出示生字词 měng        liú 锰           硫 kāng         xié 慷慨        威胁           yùn 蕴藏 2)             指名读、齐读 3)             去拼音读 4)             观察排列规律:第一行都是矿物,一、二行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第三行是上下结构。 5)             理解:“慷慨”的意思 2、             指名轮读课文,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学生汇报 1)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2)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把目光转向海洋。 3)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 4)海水淡化、建设海底城市等。 引读课题 提问探究 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海洋有什么特点?         指名读           齐读 抽读 指名说 指名解释 指名轮读,同座讨论对课题的理解。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精读课文                                   3、             小结: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陆地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少,而海洋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所以我们要把目光转向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这才是人类发展的希望所在。   1.出示:其实“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请结合书上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图片资料进一步突出人与海洋的关系密切。(航行、各种水产品等)视频播放海啸画面,感受海洋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从而引出:难怪“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敬畏”,为什么敬畏? (人们敬重的是海洋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对人类的奉献,害怕的是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具体说说人类是怎么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 1)海洋是个聚宝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矿产资源,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 2)人类向海洋索取食物,解除“食物匮乏”的威胁; 3)建设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提供廉价的电力; 4)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荒; 5)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谈谈看图和视频后的感受,进一步理解“非常密切”。       默读思考做批注 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再读5—8自然段,思考: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面临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然段默读、思考。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进行汇报,逐一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从而全面了解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具体做法。 1)         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 2)         海洋生物的种类、数量 3)         潮汐发电站的发电原理视频 4)         海底建设城市的初步探索图片等                   5.出示最后一小节“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据你所知,目前,人类在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方面做得怎样?举例说明。 好的方面:保护海洋动物;拒绝吃鱼翅;拯救鲸鱼;蓝丝带组织等。 坏的方面: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渤海湾漏油事故、肆意捕杀海洋动物、海洋垃圾污染等。 默读思考,指名汇报。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于是开发海洋矿产资源;面临“食物匮乏”,向海洋索取食物;面临“海浪、潮汐能量浪费”,建立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面临“水荒”,淡化海水;面临“生存空间不够”,在海底建设城市。 引导学生结合查找的课外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内容。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小结             五、作业   6.播放一组人类虐杀海洋动物、肆意污染海水、海洋垃圾等图片,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1.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图片不断提醒着我们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海洋才会造福人类,否则人类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2. 好在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了,欣赏歌曲《呵护蔚蓝》部分。 1. ★请你设计几条保护海洋的宣传语 2. ★★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 2.★★★根据本课所学和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或《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保护海洋宣传语: ⒈海洋宣传日:一天的提醒,一生的行动。 ⒉民无海洋不富,国无海洋不强。 ⒊拥抱蓝色海洋,珍爱生命摇篮。 ⒋生命从海洋开始,善待海洋从你我开始。 ⒌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⒍手拉手保护海洋环境,心连心传承海洋文明。 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共图民族复兴大业。 ⒏海洋,中国腾飞的加速器。     观看真实的图片资料,谈感受。                 读题,留作课后思考。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6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对于海洋,学生都很好奇,因此,在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有关海洋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上第一课时时,学生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相交流手重的资料。我没有想到学生对大海了解得还真多。什么是“蓝色宝库”,可在还水中提取大量的矿物质,及稀有物质;什么海洋是生物的起源;海洋分“海”与“洋”两部分……交流时一改以往看着资料进行读资料,这次都脱稿“演讲”。有些没论到交流的还不开新呢。看来,在教学中,遇到学生赶兴趣的,还要利用各种活动课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活动与互相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课文的教学上,抓住“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理解了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再请学生用朗读,把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出来。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课文的有关知识整理成一篇介绍海洋的周记。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后记

  今天上《9、海洋――21世纪的希望》第二课时,课是在阶梯教室上,准备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还搜集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是上课的效果很不理想。

  第一,昨天睡得太晚了,2点多才睡。课准备得不是很充分,就大致地备了一下课。早上,我们班的庞曼曼舅舅来找我说要请假直到国庆放假后才来,我脑中简直不敢相信,六年级了,家长还把子女的学习当儿戏。跟家长理论几句,才去拿钥匙开阶梯教室的门,结果晚了。让孩子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一步就没有走好。

  第二,虽然在20分钟时班级中学生和老师达到过和谐气氛,但是我没有能够把握好。课件的利用也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在上完了“开采利用矿产”和“索取高蛋白食物”后才回过头来欣赏,此时作用以有限。在下班堂课中,无论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如斯瓦涅河上的雾气一样雾霭阵阵。

  第三,没有充分考虑“星期一综合症”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屏弃花大量时间寻找资料而不花一点时间分析资料的坏习惯。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 篇17

  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领会“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网页内容,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二、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是一篇关于海洋的说明文。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迈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新希望。

  为什么“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本文理解的重点。课文在阐明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之后,首先提出了人类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接着从矿产资源、高蛋白食品、水力发电、淡化海水、建海底城市等方面一一说明了人类利用海洋的现状及设想,条缕清楚、纲目分明,给人以清晰印象。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对于海洋,以前只听说过,但对它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而网络提供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源信息,大部分同学已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会用bbs留言板,让他们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密度,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自主探究策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行提出想要进一步探索的海洋的知识,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汇报交流――课外拓展”的步骤进行自主探究。2、分层策略:教学活动面对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五、教学媒体设计1、《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专题学习网站信息来源:把课文和各大网站有关海洋的专题网页资料进行整合,供学生浏览、探究。2、交流区  提供学生反馈信息,自由发表学习所得,课后继续研讨的空间。便于教师进行过程控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请同学们再读课题。2、对于本课,你最想了解什么? 自由发表自己的学习愿望、要求。唤起已有经验,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选择想要探究的问题,体现自主学习策略。            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特色。  一、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想了解的真多,老师把你们说的归纳成几方面内容:1、为什么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2、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只要了解问题2,问题1就解决了。下面让我们围绕问题2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了解内容。1、同学们概括得不错。课文重点写了哪些方面?2、我们先来学习重点内容,这一段是用哪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来写的?进行句式训练。3、引读其它段落三、网上学习,搜集资料,段落重组同学们学得挺好,可老师发现课文中的部分章节过于简单,我们得想办法进行补充。为了便于同学们搜集相关信息,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请打开浏览器输入地址:,浏览网站,也可以用“百度搜索”进一步搜索相关信息,用我们以前掌握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对有些章节进行重组。把你重组的内容发布到留言本与同学交流。四、指导学生交流网上学习收获。1、刚才同学们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了网上学习,相信大家对海洋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围绕问题自读课文,概括出人类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   了解主次 了解说明方法,并读好相关句子。完成句式训练。 读好其它段落  按照课文和提供的网页,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上网阅读有关海洋的资料。  收集准备交流讨论的信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2、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实施广播教学,打开留言本,查看信息。  3、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现在我们对问题1明白了吗?谁来说说看。   相关学生介绍重组的段落。也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回到中心问题。 五、课堂总结1、正因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引读最后一段),你能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的标语吗?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浏览相关网站,深入研究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把你的研究成果发布到留言本与同学交流,老师也将随时关注。2、布置作业。 设计标语      完成作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