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

  武进剑湖初级中学 周云 常州市北环中学祝畅红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 “爱” 的博大。

  具体课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

  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

  《王尔德童话》

  影视资源:《哈里波特》《妈妈再爱我一次》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

  1、导语 :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用课件“七颗钻石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并试着读出感情

  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为什么?

  结合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能否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

  (接着,就从童话富有想像并能阐述一定道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想像创作: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着”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什么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4、 探究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节前夕。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已经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饿又冻地向前走,雪花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走到一幢楼房的窗前,朝里张望。啊!屋里那棵圣诞树多漂亮啊,一位母亲正和两个孩子在玩耍,那孩子该多幸福啊,桌子上还点着许多彩色的蜡烛,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她最喜欢那些红色的蜡烛,在桌上格外显眼。

  看到这里,小女孩想起了她的祖母和妈妈,她们最疼爱她,可是,她们都去世了,想着想着,小女孩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走上了大街,突然,“轰隆”一声,一辆马车经过,差一点将她撞倒。马车飞一样跑过去了,小女孩的身上沾满了泥水,而且拖鞋也丢了,她只好赤着脚,在雪地里喊着:

  “火柴,谁要火柴。”

  夜幕已经降临,小女孩的脚已冻得发红发青。大街上到处都是烤鹅肉的香味。

  “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

  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家里而且也很冷,风可以从许多地方刮进屋子里来。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让它燃烧。

  “哧!”

  火柴燃烧了,象一杂温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觉得象坐在火炉旁一样。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小女孩刚刚伸出她一双脚,打算暖和一下时,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的火柴。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发出了光。墙上有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突然变得透明,象一片薄纱,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有馅饼,有烤鹅,更有趣是的,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出来了,它的背上插着刀叉,正在地上走着呢,一直向小女孩走过来。她伸出手去,火柴又熄灭了,她摸到的是冰冷的墙壁。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火柴燃烧起来,变成一朵粉红色的光焰。她发现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比中午见到的那棵圣诞树还要大,还要美丽。它的树枝上有几千只蜡烛。小女孩把双手伸过去,火柴又熄灭了。几千只蜡烛都变成了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中有一颗落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亮光。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她扑进老祖母的怀抱。

  “祖母!”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我知道,这根火柴一熄灭,你就会不见了。就象那温暖的火炉,那美丽的烤鹅,那幸福的圣诞树一样,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于是,小女孩把剩下的火柴全划着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

  火柴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比白天还要明亮,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真的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

  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可是,她已经死了,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她手里仍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探究:两篇文章的结尾给你什么启示,如果安徒生生活在今天,他还会这么写吗?

  5、语文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作全班交流。

  一、关爱每个伙伴

  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

  二、同在一片蓝天下

  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你能否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全班或分组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

  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

  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全班分组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小结:让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7、拓展作业 :

  (1)让学生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2)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指导思想: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应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本文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读就懂,所以就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于是设计了想像创作题

  2、语文又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并受到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对所描写的景物、人物、情节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设计了《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充分发展。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其设计思路是:

  (1)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3)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为目标;

  (4)以引导学生感悟 “爱”这种博大的感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为契机。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想像创作旨在强化个性体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

  (4)探究阅读试图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领悟“爱”的内涵。

  (5)语文活动设计体现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并渗透了人文因素。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2

  佚名

  教学目标 :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反思):

  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

  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

  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却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但是我在教学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条理有点乱了,由于被课件束缚,被课件牵住了鼻子,因此有点牵制了学生。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旱情,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旱情的严重。

  教学难点:

  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星空图: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的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在这美丽神奇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两个成语,你们想到了吗?(繁星满天、星光灿烂)在这漫天星斗中,有一组星星,永远高挂在北方,这是——出示:北斗七星。

  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童话故事新奇有趣,从浩瀚的宇宙、闪亮的星星引出课题,富有神秘色彩,富于遐想,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感知神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得一句话是什么?(故事很神奇;小姑娘很善良……)

  3、检查字词。

  竟然 焦渴 忍不住 一瞬间

  绊倒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清澈新鲜 端端正正 匆匆忙忙 喜出望外

  出示:

  ①指名认读,去拼音读(重点指导“凑”“咽唾沫”)、齐读。(老师用上竟然,忍不住等点评,如:你真厉害,第一次读,竟然一个字都没有读错,让老师忍不住想夸你啊!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

  大旱灾 小姑娘 水罐 钻石 星星

  你能用上面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吗?

  指导书写“罐”,随机板书:空 满 银 金 钻石 星星

  (三)感受旱情,激发情感。

  过渡:你们见过大旱灾吗?现在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列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可怕、恐怖、严重……)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3、交流中理解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1)“干枯、干涸”是一对近义词,能将它们的位置调换吗?为什么?

  (2)“焦渴”是什么意思?在炎炎夏日,我们上了一节体育课,没有喝水,觉得——口渴,而当时的人们,他们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喝不到一滴水,嘴巴渴得说不出一句话,身上就像在火上烤焦了的热锅,火烧火燎的,这就叫——焦渴。

  4、当时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次怎样严重的大旱灾啊!(点击课件)教师描述:图一、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没有颜色,没有希望;图二、树木草丛都被太阳烤焦了;图三、牛羊等动物,因为缺水而大批大批地死去;图四、围在大大的枯井旁的,是不计其数的空水罐啊!(带着感受读)

  此时,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也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水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希望!)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用flash动画再现旱情,让学生在声与画的情景中自觉地融入课文情境,撼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出水的重要,同时也为下文的找水不易埋下感性的伏笔,更为意外得水之忘情做出反衬。叶圣陶有言:入境始为亲。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聚焦神奇,感悟孝心。

  过渡:就在这一次旱灾中,有位小姑娘的母亲也病倒了,为了找到这希望之水、生命之水,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在这样漆黑的夜里,这样柔弱的小姑娘,她能找到水吗?

  1、出示: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点击课件“哪儿”(显红),你能想象,就在那一天夜里,小姑娘去过哪些地方找水?会有哪些危险的遭遇吗?请你选择一个地方,想象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把他写下来。出示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来到 , 。”(交流)

  小姑娘一路上多么艰辛,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呢,劝她回去吧?(不)为什么?你们好像都是那个不怕困难、永不言弃的小姑娘,你这么做为了什么呢?(学生说说小姑娘的心声)

  是啊,想着生病的母亲,她还要继续找,就这样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生读 ,终于 。

  2、就在小姑娘筋疲力尽、累倒沙地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出示:

  (1)请你把你找到的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神奇读出来。

  (*读出来了:大家听出来了,从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神奇?*读不出: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吗?那么读好哪个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

  (2)一个“竟”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意外,出乎意料)是啊,多么神奇,读好“竟”字,让我们再次感受神奇。

  (3)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她的`心情,是哪个词?(喜出望外)什么是喜出望外?(小姑娘因为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水而特别高兴就叫——喜出望外)

  小结:一个“竟”字,不但能看出神奇,也表现了小姑娘的欣喜之情。

  (4)读出神奇和欣喜。

  (5)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是水罐会魔法吗?(板书:孝心)

  小结: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才使空空的木水罐里,装满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渴吗?她喝水了吗?多好的小姑娘,再渴再累还牵挂着妈妈。小姑娘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如钻石般纯洁、闪亮,让我们带着对小姑娘的美好感情读出课文的1、2自然段。配乐朗读。

  引语:罐子这一掉可吓坏了小姑娘,水洒了吗?正是因为小姑娘的孝心,奇迹又一次发生了——

  (6)出示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小姑娘的脚步,看到了“大”旱灾,看到了水罐的神奇变化,更感受到了她对妈妈的那份孝心,老师也希望这份孝心珍藏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下节课上会有更多的神奇与感动等待着大家。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竟装满水——端端正正

  水 罐

  木 —— 银 —— 金

  《七颗钻石》教后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本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编织的童话中包含着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既体会童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力,又懂得学会关心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态度。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琢磨,我最后决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界定为:①会认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③在品读水罐的神奇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①理解词语,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区分“干涸”和“干枯”,体会焦渴而死,知道旱灾的严重。教学难点是抓住水罐神奇变化这条明线,感悟孝心使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同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理解、体验,为第二课时的自主阅读探究做铺垫。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1、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赋予它情趣呢?上课伊始,我借助神秘的夜空和学生感兴趣的北斗七星图片引入,“这七颗星星是怎样来的呢?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制造文本的神秘感,诱发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情感和阅读兴趣。

  2、情境创设,诱发情感。

  感受旱情,体会水的重要性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利用FLASH动画课件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我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呈现旱灾场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因而,当我问:“此时的水意味着神秘?”学生说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学生的情感被触动,朗读时的哀伤的语调可见是他们的情感抒发。

  二、合理想象,感悟孝心的神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故事的寓意,只有挖掘课文的优势(即童话世界是奇妙的,充满幻想的)设置想象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通过想象和角色体验去理解水罐不断神奇变化的原因,感受人物心理,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学第二段时,借助旱情的情境体验,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小姑娘找得着水吗?让我们再再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小姑娘来到了哪,她会有哪些遭遇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动笔写一些。可怜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借着微弱的星光,找遍了所有曾经有水的地方,荆棘撕破了她的衣裳,划伤了他的胳膊,但她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推进教学,从而达到感情朗读。朗读指导梯度上升,在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后,以一些引导性的话语,给孩子们启发与指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侧重指导感受旱情和感悟孝心。我让学生自主读,找出是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然后让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汲取本节课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想象丰富的特点。  

  2.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想象创设故事,表达思想情感。  

  2.体会爱的神奇力量,学会用爱来美丽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走进童话世界,导入新课  

  1.设问激趣。  

  (1)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或者读过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2)说说故事梗概。  

  (3)探讨童话特点。  

  (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a.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

  b.语言通俗、生动活泼。

  c.情节曲折、离奇。

  2.导入新课。

  无穷无尽的宇宙,瞬息万变的苍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月亮让多少文人为之倾情咏叹;浩淼的银河让一个千年传奇充满神话;一个星座与我们每一个人有着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缘吧……同学们,你是什么星座?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你注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来看看大熊星座的奇妙来历。

  3.简介作者。

  (先看注解,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材料,相互补充。)  

  教师明确:作者国籍、主要作品、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读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三、对话互动,共同探究  

  思考: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形象?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提示一:水罐、善良的小姑娘及其同样善良的母亲、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提示二:水罐神奇地变化,一次次突显出小姑娘爱心的崇高与伟大;水罐不断变化,爱心随之深化;七颗钻石是爱的象征;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寓意爱心像大熊星座,普照人间。

  2.文题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深意?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水罐的神奇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小组自由讨论。)  

  提示:

  (1)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想象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

  (2)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深化主题的。爱心主题随着水罐的变化,不断深化。

  3.理解文章结尾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畅谈感受。

  (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提示:

  (1)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同样是宝贵的;再一次明确文题的寓意。

  (2)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放光芒,普照人间。主题得以深化,感情得以升华。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围绕“爱心”畅谈感受。引导学生由事入理入情,避免空谈。

  (4)归结本文语言的特点:通俗朴实,把情感和道理寓于叙事之中。

  四、再读文本,拓展训练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狗、母亲、过路人,你将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2.你读完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师生共同总结(播放《爱的奉献》)  

  提示:

  1.  童话的特点:丰富合理的想象,离奇曲折的情节。

  2.  学会用爱心美丽我们的人生;在领受爱的同时,也去付出。

  【资料宝藏】  

  1.评余映潮的《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   卢慧琴)  

  一、课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堂伊始,余老师就在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先让同学们齐读,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读完后作出评价:流畅,这是一个优点,缺点呢,语速有点快,要用童声来读,去感受故事的内容,要读出故事味来,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按照要求各读各的,先范读一点点内容,再让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自由读完毕后。还请一位小姑娘读第二段,强调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完了评价:读得好,那么好听的声音!再请一位小男孩读最后一段,要求怎样表达文中的意味。评价:你读得好,你们注意他的停顿了没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这一段要读得慢一点,为什么呢?过一会儿讨论了就知道了。自然地又引出了下面的话题。在教学中我们看到余老师对朗读指导上的特色,让学生在不同种类的读中即品味文意又体会到不同读法的妙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独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板块式思路为主,一节课就是几个板块的组合,其教学过程就是“块”与“块”的碰撞。所谓的“板块式思路”即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这几个“板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是有机整合,其最高境界或者说最终目的便是几个板块的浑然一体。板块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让教师有一种可操作性,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七颗钻石》,余老师就构思了这些板块:活动一(旅行第一站)――进入录音棚(读课文),活动二(旅行第二站)――畅游智慧泉(研究课文),活动三――来到创作室,活动四――描述小姑娘。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似乎文中内容真的是同学们在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使课堂充满情趣,而在创作室,又使学生找到自我,展现自己了的才华。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语文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非常有层次”、“我同意你的看法”、“真好,真好”、“答得好”、“他说得真的蛮好”、“瞧!你说的多棒!”、 “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个情节很合理”、“你也很聪明”、“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课堂上, 余 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得来的体验, 余 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提高到理论的角度,如:第一个问题:(写景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严酷,文学作品在写人物的时候往往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有时设置的是狂风暴雨,有时设置的是漆黑的夜晚,有时设置的是深山老林;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设置的是和风细雨。这样的一笔,就是起着烘托人物,设置背景的作用,记住:写风写雨,写森林写太阳,写旱灾,笔无虚设,是实实在在的一笔。对第二个问题,引导: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多角度地,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人的性格,使故事曲折有致,池水掀波。第三个问题,引导:照应之美,美好穿插,诗意的烘托;第四个问题:(结尾)结而不尽,意味深长。这些既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余 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使每一个孩子都大受鼓舞,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 余 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教学用语的美。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最后还问:“你也能问上一句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文的小结: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这,既是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小结,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探究,如:课文的导入(把学课文当作旅行),教师的导向,学科知识的渗透(衬托的运用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只作穿针引线)。  

  纵观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特点,我认为遵循了新课程的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落实知识,培养了阅读、理解、分析、思维、表达等能力;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建议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  

  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3.关于大熊星座  

  大熊星座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是终年可见的一个星座。它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大的斗勺形,人们通常叫它“北斗七星”。古代的希腊人却没有把这七颗亮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是把七颗及周围的一些暗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星座,并形象地命名为“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斗柄仅相当于熊的长尾巴,斗魁相当于熊的腹部,熊的头部和脚部的星,都是由一些暗星构成的。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5

  【课业设计】

  一、我会写

  jìng    bàn     cōng     āi

  究( )  ( )倒  ( )忙  ( )求

  guàn     còu     tuò mo

  ( )子  紧( )  (   )

  二、我会填

  (  )地尖叫  (  )的水流

  (  )地涌出  (  )的钻石

  三、照样子,填空

  例:干净 干干净净

  ______ ______  端正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能力迁移】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请用“____”划出描写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2、什么时候水罐变成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时候水罐变成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时候从水罐里跳出钻石并涌出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体会到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使它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挑战奥赛】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爱,我们也要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想想你身边有没有关于“爱”的小故事?可以写下来。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6

  14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学习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一下简单的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的容易读错,应加强指导:“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匆”“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另外,“咽”是多音字,还可以读“yān”,如“咽喉”;读“yè”,如“哽咽”。

  要求会写的字较多,可分类指导,如,“渴”“沫”“涌”左边均为“氵”;“渴”“哀”字可与前文刚学过的“竭”“享”联系起来记忆;注意“累”字下部不是“系”字,“舔”字右下部不是“小”字;“舔”还可与“添”字比较记忆;同时注意“凑”的左边不是“氵”,“沫”的右边不是“未”;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3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文中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进行指导。可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小姑娘分了一点水给绊倒她的小狗,小狗变得欢喜起来。课文第一段写到,“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小姑娘绊倒在它身上,它也只是哀哀地尖叫。小姑娘没有怪小狗绊倒自己,还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分给它喝。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体现出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就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应抓住“再也忍不住” “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水喝的时候,小姑娘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可结合对课题的辨析来加深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4课后的两个思考练习题,是从朗读和交流阅读感受两个方面来设计的。朗读方面,要求读出美好的感情,意即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对感情基调的把握,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感;也可以从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第二个题目,可以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讨论,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应当使学生懂得向别人献爱心,用爱心来对待生活。

  5选做题是基于童话的特点来设计的,可以讲完整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想象丰富某些情节;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些部分展开想象,如,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七颗星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6本课后第二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建议。内容主要是建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这些活动的开展是以前面的活动,即了解具体事例,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为基础的。教师应侧重了解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况,给予方法的引导,可以结合学生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以继续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7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神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的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随后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神话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学生读着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在感知童话丰富想像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及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用心去领悟,领会教材,总体效果较好。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我用动画课件做铺垫,让学生感受干裂的大地,枯萎的草,奄奄一息的树,吐着舌头呼吸喘气的小狗……,我把声、形、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果然,学生在这样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极富深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二、借用关键词重点句,重点感悟

  这篇童话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语,让重点词语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喝水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三、抓主线,利用关键词概括文意

  教学中,让学生朗读了重点语句字词后,出示“大旱灾、找水、水罐在变”三个关键词来让学生概括文意。概括文意对于中段学生来说还是个较难的,利用关键词来概括会适当地降低难度,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四、初步感悟,符合课时目标

  因为把这节课定为第一课时,所以我在要求进行识字教学和概括文意的时候,想要让学生在借助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神奇”时,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初步体会“爱心”。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为第二课时做铺垫,更好地开展综合性活动。

  从备课到上课,我常常地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深钻教材,课堂要体现新的理念,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童趣。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文章,需要教师的语言更加儿童化。我大约因为一直教高段的原因,课堂语言比较冷静、严肃,语言不够富有变化性是我的一项缺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丰富。

  2、课题质疑环节针对性不强。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可是实质性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有出入,还有带着这些质疑的问题去读课文的意义并不大。

  3、结题时指向性不明确。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要为第二课时服务,在结题时我的揭示语不明显,如果提出让学生再感悟爱心,可以使两节课的衔接更好。

  4、作业布置太早,超出课时目标。“爱心小练笔”、“爱心之卡”等作业更加适合放在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作业应该更简单些,比如抄写生字等。

  每次上完公开课,总能让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又进一步,让自己胸中的毛竹更长一节。课总是存在很多遗憾的,但在遗憾的同时收获更多的进步和感想,又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七颗钻石会变成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 水罐 劳累 竟然 匆忙 哀求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 咽下 唾沫 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文章脉络。认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想一想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而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学情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孩子们从课文中、课外书中己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有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同行者、陪伴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今天,我们说来学习一篇与钻石有关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文章大意。指名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大旱灾?

  2、抓住重点词“干涸”“焦渴而死”体会。

  (四)品读课文,探究中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找出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学贵有疑,学到这里,鼓励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4、交流汇报,教师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1)当她醒来……清澈新鲜的水

  a、是什么力量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b、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为……还是满满的?

  a、创设情境: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匆,以至绊倒啊?

  b、绊倒了,水却未洒,水罐又一次显示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本头做的……银的

  a、本头的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b、文章有两处对小狗的描写,你能模仿它的当时的语言吗?通过想象,体会爱的力量。…

  (4)当母亲把水又递给小姑娘时,母爱使水罐由银义变成金的。

  (5)后来水给了谁?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重点词句,使学生明其义、品其义、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引伸延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己有了很深的理解,明白水罐发生这么多的变化,是爱的力量的作用,但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七颗钻石会飞上天变成七颗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在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变成的星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灯。

  六、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神      变出了水来    爱

  奇      绊倒水未洒    心

  的      由木变成银    的

  水      由银变成金    力

  罐      钻石  水流    量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效率。

  七、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的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的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掌握课文主题.

  2 ,让学生能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爱他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解读小姑娘一次次让水的行为.

  2 教学难点:感悟小姑娘行为背后所含寓的崇高的,无私的爱.

  3 教学突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充分讨论,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等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激趣:《可贵的沉默》讲了一群孩子从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到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她是我的朋友》写出阮恒为了救朋友就算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心的童话故事―列夫 . 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爱心能创造奇迹,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介绍列夫 .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 .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二,学习字词.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hé cōng bàn tuò shùn

  干涸 匆 绊倒 唾沫 瞬间

  了解词语意思.

  干涸:指大地,河床等因缺水而干裂.

  一瞬间:指时间很短的一会儿.

  唾沫:口水.

  涌出:形容水及其他液体大量,快速地流出.

  学生按提示自学.

  反馈.

  指导书写难写字:渴,灌,竟,舔,凑,唾,沫.

  "竟"中间是日,与"竞"要区别.

  "唾"最后一横最短.

  "沫"上长下短.

  三, 整体感知 ,梳理线索.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缺水 ― 找水 ― 分享水)

  是什么让水罐产生变化的呢

  四,小结:这是一个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为"节约用水"做一件小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解读人物一次次让水的行为.

  教学难点:

  感悟小姑娘,母亲行为背后所含寓的崇高的,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

  发挥想象,创设情景.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所有河流都干了,草木也干枯了,有许多动物都焦渴而死.(播放"大地干裂",动物渴死的影像.)透过第一段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渲染煎熬)在这时侯人们最需要什么 要是这时候你有了一罐水,你会怎样做 (恨不得马上喝掉它)

  初读感知,体会行为

  面对这罐水,课文里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划出人物几次"让水"的片段来.(学生自学探究)

  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添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

  4,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精读探究,感悟真情

  面对能够活命的甘泉,大家却这样让来让去,难道她们不想喝水吗 (想)

  从哪儿能看出来 她们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品味重点的词语,谈自己对人物的解读,突破教学难点)

  老师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成的资源加以重组,推动,并适时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以读促情,以读促悟.

  质疑课题:为什么是"钻石" (用代表纯洁,永恒的钻石来赞美他们崇高的无私的爱.)

  提升总结,爱的涵义

  1,把人物一次次的爱的奉献与水罐的神奇变化结合起来,正是她们无私的爱令到水罐出现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

  情节:

  内涵:

  为妈妈找水

  子女对父母的孝心

  给小狗水喝

  人类对动物的爱心

  妈妈让水给女儿喝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给陌生人水喝

  自己对他人的关爱

  2,以歌声《爱的奉献》中结束课文.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1

  《七颗钻石》教学杂谈

  【四川省宜宾市南岸小学 成家宏】

  〖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展现个性〗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创设丰富的生命课堂,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钓鱼竿:有的是钓浅水的小鱼,有的是钓深海的大鱼;有的是一竿一钓,有的是一竿多钓。并授以不同的钓鱼法,从不同方法中培育出不同个性,各有收获:有的能超越群体,有的能超越自我。如此,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张扬。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我在教完《七颗钻石》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你怎样理解爱?学生的答案是异彩纷呈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四方”、“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的心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个性就展现在我眼前,我能不为之动容和欣喜吗?

  又如在写作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比较,从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去捕捉写作的灵感,去培养鲜明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活动中磨练出良好的学习能力。

  阳光是灿烂的,孩子是可爱的,课堂是美丽的,让孩子在课堂这块异彩的天地里放出绚丽的光芒吧!

  《七颗钻石》教学札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戴慧萍

  4月12日 周三

  今天开始上《七颗钻石》。这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而课文重点是在于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 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今天只上第一课时,主要带领孩子初步理解课文,也可以说是整体把握,还有主要学习生字。

  我从前两课开始导入的,从亲情到友情,都是人间关于爱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也是关于爱的故事。板书课题,读。自由读课文,朗读课文,听课文录音,主要就是要让孩子一遍遍熟悉课文。完成这一切后,让他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同学讲得不是很清楚,好几个同学相互帮着说,搞清楚了课文讲了那些人物,小姑娘,妈妈,小狗,过路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孩子说完了,我便顺着颜说的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让孩子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孩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再读,可以从中发现什么吗?孩子们答出了,“体会到那场干旱的可怕。”“感受到到处缺水。”“感受到水是多么重要。”引导孩子发现“干涸,干枯,焦渴”一组近义词,积累词语。

  接着学习生字,学习前面九个生字,音先过关。接着重点是形,字形方面让孩子自己看了自己说,同学交流,说说哪些比较难记。很多孩子不约而同说是 “罐”,分解开记忆就不难了,组词更不难,因为已经学过《陶罐和铁罐》一文了。还有“舔,哀”的字形。其余就让孩子们读过去。

  最后书写生字。

  4月13日 周四

  继续上《七颗钻石》。

  从复习第一段开始,让孩子说说在那种情况下水真的是非常宝贵的。

  接着还是读课文,让孩子们找文中"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默读课文,画出来。

  全班交流,从第二段开始,孩子们找出来,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让他们感受“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感受小姑娘对妈妈的关心对妈妈的爱,感受小姑娘对小动物的爱心,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心,感受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孩子从划一划,交流,朗读。聆听中,感受课文主题,爱心是神奇的,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

  而在开始小姑娘累得在沙地上睡着了,引导孩子想象,她可能做了个梦,梦见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梦见天下雨了,她的罐子装满水了。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股清泉,治好了妈妈的病。有的说梦见她找到一条小溪,她赶紧装满罐子的水……

  最后“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七颗星星……”孩子们有的说一定是变成北斗七星了,那北斗七星经常帮助别人指路,就和小姑娘一样乐于助人。有的说变成星星,更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了。

  那么人间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孩子们结合课文第一段来想象,说说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

  再让孩子说说小姑娘是怎么样一个孩子?孩子七嘴八舌,说出了她是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孩子。

  最后让孩子们再读课文,完成配套用书。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12

  我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能找到许多“大爱”,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点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应该把学生引到这种爱之中。

  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这个爱学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这两句话,要一字字地读,要一个字一个字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种爱也能在读中得到。

  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这种爱能够在文中出现,应该着让这篇文章变得更美了。小狗对水的需求是手掌之水,就那么一点,就欢喜起来。这种爱真的太纯了。

  三是母爱。母亲拿到水后,没有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是一种把生命留后更需要的人的一种爱。此时,我们可以想像到,母亲的这一决定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真的不行了,果断地做出这一决定,这种爱只有母亲对子女才会有。

  四是对他人的爱。这是一种升华之爱。在危机时刻还能想着他人,这种爱其实也可以称为英雄之爱。

  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

  爱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爱是有回报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这个爱就会像钻石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会变成美丽的星星,让世人观赏、享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