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2篇)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2篇)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三、精读课文3―6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想象这一部分写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贾岛在返回长安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

  2、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这一部分,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a、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c、从大街上人们的反应体会到的,“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d、从课文第四节中知道的,“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总结:同学们读书理解得真细致,是啊! 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现在老师考考你;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学生b就站起来也说是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学生c也填字同上,但说法却又与前两位学生不同。仅仅一个”绿”字,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d认为此处填“醒”较好;因为春天来了,熟睡了整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有了勃勃的生机。学生e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站起来高声说道:“我认为填‘俏’更妙。原句中已出现‘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吹俏’既避免了词语上的重复,又把小草当人来写,春天里的小草犹如俏丽的姑娘,一个‘俏’字就把小草写活了。)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8、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9、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学生上台做动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

  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

  到李凝的家。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他读得怎样?a、他读

  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b、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

  景象。c、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

  了。)

  3、女生齐读。

  1、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

  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

  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主要讲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

  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 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

  的动作。

  2、 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

  怎样?(a、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b、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c、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d、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3、 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

  敲月下门。“

  7、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4、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

  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

  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同桌正在分角色读,评议。

  1、 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他们读得怎样?我听出韩

  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他还说了些什么?(生读书上句子:“接

  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3、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2、 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a、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

  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b、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6、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7、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8、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

  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a、我觉得用“敲”好。b、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c、“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

  9、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韩愈”:我认为

  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10、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11、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马上齐读:“这时,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12、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   韩愈解疑)

  师;(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

  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

  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板书:“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2、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 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

  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七、总结课文。

  1、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a、我以后一定会像“苦吟诗人“贾岛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b、以前老师一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是真正体会到了。c、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让好朋友也来学习贾岛的精神。)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

  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文献摘录:

  题李凝幽居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让学生做一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让学生做一做"敲"的动作.

  2、这两个字都表示一个动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质疑)

  3、今天我们学习13课《推敲》这片课文.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词:贫寒  和尚  拜访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推敲  斟酌  思索  恰当  犹豫不决

  2教师:还有陌生的词语吗?

  三、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讲故事比赛

  1、提出讲故事要求,及评分标准.

  (1)分组,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2)课件出示:

  ⑴讲故事时使用普通话.(5分)

  ⑵要注意口语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讲述.(5分)

  ⑶要注意分出角色、入情入境.(5分)

  ⑷要投入,体现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5分)

  ⑸要注意故事的起伏,可以加上动作、神情或表演,能很好地感染听众.(10分)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试着讲述《推敲》的故事.

  3、进行讲故事比赛:

  ⑴请第1组代表上来讲故事:

  第1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他哪里讲得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应该给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汇报:认为贾岛去拜访李凝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讲得很投入.(进行评分).

  师:是啊,这么美好的情境感染了我们,也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即兴写了这首诗《题李凝幽居》.[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首全诗(指名读一读)

  ⑵请第2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师:你们认为第2组的这位同学哪里讲得好?

  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应给他多少分?

  学生听后可能评价:这组同学把贾岛骑在毛驴上斟酌用"推"或用"敲"时的动作表演得很好.

  根据学生讲故事的具体情况,随机提出:

  师:通过听故事,你感觉贾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事太认真了,大街上的人都在笑他).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这样的人,谁能迅速找出来读一读?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的好?

  [引导学生进入相应课文段落进行品读字词、理解文章]

  ⑶请第3组学生代表讲故事

  (注意引导学生能分出文中的角色来)

  师:谁能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样?

  生:(可能按照前两次评价方式进行)

  师:现在你明白"推敲"是什么意思了吗?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钻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理解"推敲"的意思.

  师:你认为文中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随机可介绍韩愈资料}

  (4)教师给各组发奖品.{也可以随对各组评价时发放}

  5、再讲故事,运用上好词,生动地叙述这个故事.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出示: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哪句好?讨论"绿"字的妙处.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希望你们以后在作文时,要学习贾岛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9 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二:(       )三:[来源:中.考.资.源.网]

  (        )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此,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揣摩“推敲”。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导入:

  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则诗话讲述的推敲典故,将带你进入唐代诗人贾岛的炼字境界。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

  二、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这是从部分又回归整体。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至此,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课文内容,指导复述。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课本剧表演,比一比,哪组演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x那样让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按故事发生、发展、x、结局四部分的提纲,要求有顺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x)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组练讲。

  (3)、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讲。

  (4)、集体评议,发给小红花。

  四、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查一查,找一找,把“题李凝幽居”摘录下来,并背一背,体会“推敲”的妙处。

  附板书: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斟酌(发展)

  11推敲冲撞仪仗(x)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经过,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   )。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师范读,学生看图思考,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师: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斟酌文字)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 比比划划 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

  (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

  (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

  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

  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设置: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文字  韩愈解疑

  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7

  推敲   (实录)

  贾志敏《推敲》(上)

  贾志敏《推敲》(下)(这两个是录像)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期培训会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江苏扬州举行。培训会上,我们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推敲》一课。《推敲》一文讲述的是唐朝诗人贾岛用词推敲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告诉我们推敲一词的由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遣词造句要善于推敲这个道理。

  本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看不到时髦、前卫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听课老师感觉到亲切轻松。整堂课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感觉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本文试图透过本课教学的过程来分析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双基,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推敲》一课的教学,教师一直把双基训练贯穿于80分钟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1、生字教学。老师专门花时间让学生读字、组词,并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住生字,比较形近字的区别。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学风格清新质朴。

  2、对于练习中的词语,老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比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学好课文扫清了障碍。

  3、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如教师让学生试着用“贾岛”、“唐朝”、“诗人”这三个词语按照不同的顺序练习说一句话等。

  4、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4个填空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5、注重朗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语文知识和能力十分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对于课标的这种讲述我们无疑是认同的,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认为工具性更能够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人文性则应该渗透在各门课程之中,只不过在这一点上,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而言则更多的体现出它的优势。可以这样讲,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至关重要,它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重双基就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把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摆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二、注重训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进步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听到“训练”这个字眼。似乎一谈到“训练”,学生就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了“自主学习”!笔者认为,训练和自主学习之间并不矛盾。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基础上的“坚持学”。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学生内在需要的,并且以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绪所面对的,这样的学习都可以认为是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违背学生意愿、无视学生需要、背离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才为我们所丢弃。贾老师在上课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大张旗鼓的提出课堂还是需要“训练”的。

  其实,训练并不可怕,关键是看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推敲》一课的教学中,从生字的识记到语言的实践,从内容的概括到朗读的指导,都非常好的体现了“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在训练的方法上,贾老师十分注重训练的层次和坡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和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引导之下,学会的是怎样感悟语言、推敲语言、运用语言。我想,当这一班学生下课之后,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对语文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文字在他们心中,将不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充满情感、充满睿智、充满活力的生命体。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无须避谈训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想学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丢弃这种多年来通过实践检验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三、注重实践,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推敲》一课,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主要表现在:

  (一)、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训练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四个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看下面的一段教学过程。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去(   ),结果(   )。

  生:贾岛在深夜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的( )字究竟是用还是犹豫不决,甚至于(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冲撞了(  ),(  )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写。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练说。

  师:(4)后人把斟酌字词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学生练习)

  师:我请四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和他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把斟酌字词叫做“推敲”。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对于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教者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复练说,最后终于能比较流利地说出一段话。阅读是依托教材学习语言,而这一段的教学正是通过课文来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掌握并熟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对推敲一词的感悟理解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推敲。我们注意到贾老师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步骤:

  1、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

  3、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推’与‘敲’的比较,理由有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则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我在冰箱里找东西”、“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这些病句的修改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刻领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又不盲从时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规律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天然,少一点雕琢。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靠后期工艺的修饰和装点,那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春风又绿江南岸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9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重点字词大集中

  吟哦(è)  苕(sháo) 撰zhuān  裨(bì)益

  具对:详细回答。

  推敲: 用以形容写文章反复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来作对问题多方面考察、研究

  裨益:好处。       遂:于是;就。

  2.背景资料全搜索

  《苕溪渔隐丛话》诗话集。南宋胡仔编。胡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北宋末以父荫补迪功郎,后赴官闽中,任满后归隐苕溪,以渔钓自适,故自号"苕溪渔隐"。此书分前、后两集。前集60卷,成书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后集40卷,成书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编辑体例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为序,上起国风汉魏六朝,下至南宋初,共列作者100多人。编辑的目的是为了续阮阅的《诗话总龟》。所采大都是史传诗话中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韩愈介绍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推敲故事的来历

  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句的故事。贾岛,字浪仙,苑阳(今河北涿县)人。作诗非常注意锻字炼句。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本文略有删节。

  3.文章结构巧图解  略

  二.课文全发散

  1.整体感知

  [主题]

  本文记述了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古人作诗炼字的严谨认真,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2.问题探究

  ⑴文中“始欲着‘推’字”的“着”怎么讲?    

  明确:是用的意思。

  ⑵文中“遂于驴上吟哦”的“于”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到”的意思。

  ⑶“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中的“具对” 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详细回答’之意。

  ⑷.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韩愈停住马,有很长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了。”

  ⑸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一句应怎样翻译?

  明确:(贾岛)不停的伸手做“推”和“敲”的姿势。

  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

  明确:对偶。

  ⑺ 短文意在表现贾岛怎样的精神和态度?

  明确:短文表现了贾岛写诗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对运用语言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三.合作学习a与b

  a.课内知识总结

  贾岛的:推敲“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课文译文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详细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b.课外知识拓展

  1.有关《推敲》的赏析文章

  (一)也说“推敲”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你可能没有读过,但“推敲”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韩愈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一天外出巡视,路遇一僧人,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状,神情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询问得知这位僧人名叫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不知是用“推”还用“敲”好,神情过于专注,才不知回避。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谴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韩愈是个大文学家,当然这个文字题是难不住他的。自从韩愈“敲”定之后,《题李凝幽居》一诗也因“推敲”而著名了。从此,古今大多数文人学者都称颂“敲”比“推”好。但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却怀疑“敲”的妥贴。他认为: “敲”字显示寺中不止一人,那里不是热闹的场所,至少也有些温暖的人情与“幽居”不符;若用“推”则不然,它表示孤僧踏月,兴尽而返,门须自掩,还须自推,如此孤零、冷寂,仍有心览阅月下野色,自有一副常人不及的胸襟和气度。

  “推”的孤冷与“敲”的搅扰,哪一种更切合作者当时的身份、心情与情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贾岛, 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因“推”“敲”之缘,与韩愈结为至交,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蓄发还俗。可见,诗中的“僧”应指作者本人,诗所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隐居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诗作赋 、或品茗抚琴、或阅经推枰,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愣愣”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该选择“推”门还是“敲”门呢?

  我们知道, “敲”应是物体间的急速作用,具有时间短、作用力大的特点,能产生较强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而“推”则为物体间的较轻缓的作用,通常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等特点,既不能产生较强的振动,也不能产生声音。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胡克定律可知,作用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越显著,甚至使发生形变的物体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力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有关外,还与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有关(物理学中将力和力的作用时间乘积称为力的冲量),有时一个力虽然小,但由于作用时间长,也会产生较明显的运动效果,如火箭升空时对卫星产生的推力并不很大, 卫星还是能够达到很大的速度而升空。如美国在发射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登月时,用了三级火箭,第一级火箭产生的推力大约为3.5×107n,工作2.5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2.7km/s,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立即点火, 产生的推力大约为5×106n,工作约6分钟,使飞船速度增加到6.8 km/s时,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开始工作,产生的推力大约为9.4×105n, 工作约2分钟,飞船速度可达到7.9km/s。

  开门的目的不是使门发生形状变化,而是让门运动,即门的运动状态必须发生改变且转动一定角度。故从把门打开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告诉你:应该用“推”门而不用“敲”门。

  这个故事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①打开自己家的门一定要“推”。哪怕父母亲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养成依赖思想。②进别人家的门则一定要“敲”,而且还要注意轻重和节奏。非请莫入,尊重别人的隐私,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礼貌。不能“推”,更不能“踢”,前者是小偷,后者则是强盗了。③我们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细观察、勤思考、多“推”“敲”。物理学中就有不少的偶然发现来源于观察。如1820年丹麦的奥斯特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发现:通有电流的导线周围的磁针,并不指南,从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没有细致观察与慎密思考,人类的电气化可能会推迟若干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克服智力平庸最正确的途径就是思考”。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所发现,自然就不会有所创新。

  早期的门仅为防风御寒、防野兽闯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称为柴门、柴扉。通常仅有半截,与现在农村院落外的栅栏门相似,有闩无锁,故有推敲之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如防盗门、电动门、卷帘门、智能电子门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纪,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访某位幽居者,将会是“僧按月下铃”了。

  (二)炼字与炼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代嬗,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体",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望凤来仪的一面艺术旗帜。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含意是丰富的,"炼字"与"炼意"即其中之一。我国的六典诗歌,在汉魏以前讲究完整的全篇,虽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见"字,但"炼字"、"炼句"毕竟是诗歌创作到了高度繁荣的唐代的自觉的产物。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而"吟安一个字,燃断数茎须"(卢延让)、"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东坡)等等,则是诗人们自道创作辛苦之辞,而熟悉"推敲"这一炼字的经典式佳话的读者,也不妨去读读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诵之余,我们固然可以对炼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认识,不也可以分享到诗人的艺术的喜悦吗?

  (三)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他们反复推敲,反复咀嚼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意。从炼字的角度鉴赏古诗,首先得看这个字用得是否准确,从准确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诗内容的牛鼻子。我们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为例来剖析一下。写作该诗的时候诗人还不到20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括述访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的感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午时已过,诗人猜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要回来,决定等候下去。空暇间,便察看起道士的住处。只见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远处青翠的山峰上,一缕清泉从封顶倒挂下来。诗歌的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炼字”功力更另人叫绝。且看一个“分”字和“挂”字的妙用: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分析一定要结合诗句或者全诗的内容,不能就字论字,就句论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四.课后练习全解(课后题答案可以另作改动)

  1.“诗话”是古代随笔的一种,是评论诗作,诗人,诗派并纪录诗人议论和行事的著述。这则诗话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请复述故事梗概,并再班内表演.

  答案     略。 

  2.“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斟酌字词,是语言简洁优美。本文中“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作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韩愈的说法吗?

  同意。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在池边的鸟,这样响中寓静,以响衬静,达到了静中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3。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

  (设题意图:古人两个炼字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

  代替不好。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最初先写“春风又到江南岸”, “到”字不会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给人的感觉来说,认知的成分多一些,视觉的成分少一些,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而唯有"绿"字是完全视觉的。"绿"字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正是这个“绿”字,在人眼前推出"江南水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满目春色,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将江南春天的勃勃的生机形象地刻画出来。

  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竟无声)

  代替不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刻画了春雨的特征。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一个“细”字把春雨“细、“密”的特点写出来了。而“竟”字却不能表现出来。

  五.新中考指向标:

  (一)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②其义自见:

  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答案1.考查解释词义能力。三个同均表明读书效果.答案:①收获②同“现”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层意能力。解析第1、2句,从“先须”“继以”可看出句序;再从句中两个“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层意要点,最后提取相关语句,整合要点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筛选提要能力。答案: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浓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 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倒泼洒在这里,电叫人心灵久久震撼?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āng),只把灰褐的脊背裸露世间 :曾经被悠悠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向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 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__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 半个脸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 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晚上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 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袅袅升腾忽取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这《音乐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毛状分裂的叶子扩散开来,铺展如苍鹰翼翮(hé ),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是一幅潘开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面冷静的土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 ,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 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工会组织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dào),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 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 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④⑤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具体分析说明其作用。

  4、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 析其表达效果。

  5、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考察对前三段主要内容的理解。)这三段从五个角度来描绘野菊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2、(考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任人摆布(从④⑤ 段可以看出),不禁锢自己(从⑦段内容可以看出),不固守现状(从⑧⑨段可以看出)。3、(对写作手法运用的考察。)第④段描写了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的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4、(考察的是对文章语言的鉴赏与品味)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铸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理由: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5、考察对全文内容的鉴赏与评价。如: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10

  一、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推敲》一课讲的是:“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不想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我认为《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推敲”的含义。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练习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2、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一)扣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是说,只要抓住皮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便会顺顺溜溜。这个“领”便是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本篇课文是篇典故,结尾处明确提出了“推敲”的含义“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文中多处写到了贾岛在“斟酌文字”,让学生仔细品读相关的句段,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了“斟酌文字”这个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

  (二)抓“斟酌”,读中感悟,以读促思

  我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紧抓“斟酌”,通过读书去感悟课文内容。读书伊始,我就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仔细默读课文,画出能反映贾岛在‘斟酌文字’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写写你的感受。”这样既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教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词句,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

  以下是我的课前预设:

  ◆第二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作折灵感来自于生活的体验。

  ◆第三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贾岛创作的认真与专注,同时体会通过街上行人的描写,衬托贾岛改诗入迷的情态。

  ◆第四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比划划”、“不知不觉”、“闯进”等词语,感悟贾岛创作的态度极为认真。

  ◆韩愈建议把“推”改用“敲”的内容,以读代讲,弄清几点理由即可,教师适当点拨为什么用“敲”读着响亮。

  以上内容为精读内容,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朗读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老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学生按“阅读要求”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个性化地搜寻感悟点、筛选信息点。然后,让学生围绕要求,读读议议,交流阅读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对交流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练复述,培养语感

  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材料的积淀,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复述课文)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方便学生复述,教学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复述提纲:

  (1)留诗赠友(2)苦思入城(3)冲撞大驾(4)选用“敲”字。

  (四)欣赏“推敲”之妙

  指生讲述王安石的改字故事,欣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推敲之妙。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1、让学生欣赏推敲之“妙”,为学生精读课文,咬文嚼字提供范例。2、为学生学会推敲提供一些范式,降低推敲词句的难度。3、进一步激发学生尝试推敲的兴趣与动机,为下一环节的语言实践活动——实践“推敲”之法作好准备。

  (五)实践“推敲”之法

  叶圣陶老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我将设计两处练习,课内一处,课外一处,让学生不仅通对文本的学习体会到推敲的涵义,更通过词句训练真正感受到推敲的乐趣,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课文内容,指导复述。

  2、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的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课本剧表演,比一比,哪组演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那样让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按故事发生、发展、*、结局四部分的提纲,要求有顺序、有重点地讲。

  (1)深夜访友,以诗相赠。(发生)

  (2)一字斟酌,难以定夺。(发展)

  (3)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4)韩愈表态,贾岛赞同。(结局)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组练讲。

  (3)、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讲。

  (4)、集体评议,发给小红花。

  四、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去把“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查一查,找一找,把“题李凝幽居”摘录下来,并背一背,体会“推敲”的妙处。

  附板书:

  以诗赠友(发生)

  反复斟酌(发展)

  11推敲冲撞仪仗(*)

  确定用“敲”(结局)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 篇12

  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语文研讨课上的教学实录,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起一个传神的片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

  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

  师:不错。(指名读2-7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

  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

  生:还要引人。

  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生:(学生独立写每集的名字)

  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

  生:我拍三集。

  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

  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

  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

  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

  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

  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

  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

  (二)感悟贾岛

  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板书  (      )的贾岛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默读思考3分钟)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板书――有情有义)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师:(板书:有才华)说说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师:不错。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

  师: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师:(板书:专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生:(上台)

  师:(问)你现在是谁?

  生:我是诗人贾岛。

  师:哦,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在长安城的郊外。

  师:噢,前面就是长安城,同学们,你们就是长安城里的人。镜头对准,开始拍摄――

  生:(即兴表演。作骑驴状,边走边吟哦诗句,还不断做推敲的动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摸着该生的头)你听到大家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问大家)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齐声)没有。

  师:是啊,他还没有进入角色,可见进入这种境界有多难。其实他表演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声有色。如果你没有听到大家的笑声,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笑声)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生:我认为贾岛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师:(板书: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生:他还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板书:有礼貌)何以见得?

  生: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

  师:你真会学习,文中插图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生: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三)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779~843),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长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领袖。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以看出。

  师: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诗句背后的内涵。我们一起读――

  生:(齐生诵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生:(齐声)“苦吟诗人”。

  师:是的,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师:(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

  生:这是兴奋的泪。

  生:这是激动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

  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感悟韩愈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五)感悟汉字的奇妙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读一读。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请看――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生:“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师:盛开,活泼,热闹,枝头红杏的特点实在是让词人给写活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誉为“红杏尚书”。

  师:同学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投影出示――

  练一练: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学生填写“绿”“青”“嫩”“醒” )

  师:同学们,无论你填写什么词,只要你认为所填词语最能表达你的真情都行。让我们带着感情放声读――(生齐读)

  师:(总结课文)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下课)

  投影出示――

  作业设计:

  1、将课文《推敲》改为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故事。

  2、完成书后第四题作业――推敲词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敲》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