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4
0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进一步体会,创造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初步学会通过抓住精华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精华,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创造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及创造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个图案,大家都很熟悉。(板书:五角星)

  2、你在哪儿看到过“五角星”?

  3、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苹果里去找一找五角星。(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得出来,不少同学充满着疑惑!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大意。

  读懂了吗?能简要地说说课文讲的什么?(课文讲述了邻居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三、把握重点,深入学习。

  a、再现故事

  1、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同学们一读就基本理解了。苹果里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

  2、小男孩是如何向“我”展示这个新发现的,现在,我就是你们的邻居大哥哥,你就是小男孩,向我展示一下,行吗?(学生准备)准备的时候,请想好自己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等等。

  3、情境表演,结合理解课文。

  (1)表演中,穿插人物话语表达的指导。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神秘、神气、眉飞色舞)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急切、迫不及待、自信)

  “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自豪、得意、兴奋)

  (2)切苹果时,穿插提问,结合理解有关词语:

  ●错了,错了,大家告诉他苹果该怎么切?(从顶部切到底部)

  ●现在,你准备怎样切?(理解“拦腰切”)

  4、大家以前看到过苹果核像个五角星吗?很少有人看到这个图案,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图案,就是――(鲜为人知)

  5、(对小男孩)谢谢你带我们发现了苹果里这个鲜为人知的五角星。

  6、齐读课文1―3自然段。

  b交流启示

  1、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启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换一种想法

  2、出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齐读。

  往大处说,(或者是更普遍地说)什么叫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是创造力,就是突破常规思维。)(板书:创造力)

  四、拓展交流,小结过渡。

  1、读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我们知道了,从小处说,创造力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更普遍地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

  2、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有很多创造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才能。

  3、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是像换一种方法切苹果那样简单,它需要人们不仅要善于去发现,去思考,还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历程。

  4、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创新,不畏艰难,才发现了美洲大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则《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小故事《织梦的孩子》,走近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五、补充学习《织梦的孩子》。

  1、学生自读故事《织梦的孩子》。

  布置思考问题:

  (1)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2)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3)故事中最吸引住你的是哪个部分?

  2、阅读交流。

  问题一:哥伦布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哥伦布的梦想是有一天坐船飘洋过海,到新的地方去。

  问题二:哥伦布对地球的认识与很多人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平的,如果船行驶到地球尽头,就会掉下去,失去踪影。而哥伦布和一些有学问的人则主张地球是圆的。

  补充提问:

  有同学知道哥伦布1492年出海航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吗?(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而这次航行,哥伦布却是向西航行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指点:这正是哥伦布与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的地方。当时很多人都因为此而嘲笑哥伦布,甚至认为他是傻子说疯话。哥伦布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更得不到支持,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仍顶着压力,冒着危险开始了新的航行。

  问题三:故事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个部分?

  (1)哥伦布整个航行的过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2)这是课文的精华部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精华部分,深入地学习,就像我们刚才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抓住了小男孩的展示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这两个课文的精华部分一样。

  4、学习故事精华,深入体会哥伦布的不懈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1)请同学们再细致地读读故事8―14自然段,哥伦布的船队在航海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哥伦布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圈出关键词语。

  (2)交流

  遇到的困难:

  ●途中的一座山顶冒出烟和火的火山,吓坏了水手们。

  ●大多数船员一直没看到陆地,心中越来越害怕。害怕……害怕……

  ●风浪大的时候,水手们埋怨;没有风时他们也埋怨。

  ●10月10日,连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要求回航了。

  哥伦布的做法:

  ●为了安抚水手们,哥伦布答应他们,第一个……

  ● 哥伦布恳求大家:“再给我三天期限……”

  结合学生回答:

  船员      哥伦布

  害怕      安抚

  埋怨      恳求

  (3)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他们都会说些什么?怎样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前后四个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4)创设情境,想象表演。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担任哥伦布的角色,带领船队一起远航。(指名学生担任哥伦布角色,一排学生担当水手)

  师描述情境:

  哥伦布带领水手们登上了帆船。(出示图片)

  1492年8月3日,他们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鼓帆向陌生的海洋前进。(播放海浪声)海风呼啸,巨浪翻滚。

  船日夜不停地行进,一个月过去了,单调寂寞的海上航行让每一个水手感到无比厌倦。9月6日,水手突然发现,海中有一座山,山顶冒着烟和火,水手们吓坏了。

  船继续前进,举目四顾,周围只剩下茫茫的海水,连一只水鸟的踪影也没有,陆地究竟在哪里?水手们心中越来越害怕。(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9月的天变化无常,一会儿风急浪高,一会儿骄阳似火,水手们不停地埋怨。(引导水手说话,哥伦布回答。)

  两个月过去了,船队仍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10月10日,其它两艘船的船长都一致要求回航,哥伦布恳求大家(哥伦布的话)

  哥伦布整天在甲板上守望,期待着陆地的出现。

  (音乐)一天,终于有一群鸟从头顶上飞过。海面上还飘着树叶和粉红色的花朵。这一切预示着什么?

  (5)指导朗读,体会成功的喜悦。

  真的会出现陆地吗?

  引读指导16―19自然段。

  要点:

  ●看到一点亮光,就看到了――一丝希望。

  ●景色是那样的美,此时水手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喜悦

  ●高喊读出兴奋之情。

  ●此时的哥伦布呢?他“跪下来,亲吻脚下的大地”。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过一首诗《地球,我的母亲》,创作时他激动不已,一次又一次亲吻着大地。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哥伦布内心一定也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练读)

  学生分角色读。(配乐)

  5、学习故事的结尾。(引读20、21自然段)

  第二年1月4日,哥伦布的船队开始回航。3月15日安全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巴罗斯港。

  哥伦布因为坚持不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伟大的英雄。国王和王后召见了他,他被封为“海上大将”。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并补充了《织梦的孩子》,重点抓住了两篇课文的精华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指点: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独特的发现,深入的思考,更里不了勇敢的探索。

  2、作业:

  (1)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给哥伦布和发现苹果里五角星的孩子写几句话。

  (2)继续阅读创造发明故事。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织梦的孩子

  创造力     换一种想法(思维)          勇敢的探索

  船员   哥伦布

  害怕   安抚

  埋怨   恳求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2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地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3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1:5 苹果里的五角——四(4)班学生+梁君子老师=72+1=合作愉快!]

  师:同学们,请打开语文书翻到第27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

  齐: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秘密?

  生:苹果里有五角星。

  师:苹果里有五角星?相信的请举手。

  师:你为什么相信呢?

  生:我在家切了一个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

  师:你真是好样的!相信我们班肯定还有许多同学亲自横切苹果验证了这个秘密的真假。做过横切苹果实验的同学请举手。

  师:既然书上说苹果里有五角星,我们当然应该相信。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很高兴地看到,有许多同学动手做实验了,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请让我们用掌声来表示敬意!

  师:苹果里有五角星,如果刘谦这样说,我会相信的,因为他的魔术真的很神奇哦。请问同学们,你们从切开的苹果里真的看到五角星了吗?跟解放军叔叔帽子上的五角星一样吗?

  生: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图案。

  (出示课件2:苹果里的五角星图案。)

  师:这样看来,本文的题目就改成《苹果里的五角星图案》吧。好不好?

  生:好!(也有说不好的)

  师:我说不好!这样一改,题目就少了神秘的色彩,少了吸引力。那么,怎样改比较好呢?

  生:给“五角星”加上双引号。

  (出示课件3: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

  师: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双引号,表示有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一样的图案。请再齐读课题。

  师:苹果里有五角星,这个秘密居然是一个幼儿园的小男孩告诉我们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吧。

  (注:本来我的头上戴着话筒,可是几次出现啸叫,只得弃之不用,采用“原生态唱法”。于是自嘲解围:“原来高科技也有小毛病呀!”学生笑。)

  二、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4: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

  (指名朗读)

  师:这个小男孩有哪些特点?

  生:可爱。

  师:嗯,像你一样可爱。(笑)

  生:聪明。

  师:聪明得快要超过你了。(笑)

  生:有好奇心

  ……

  师:这个小男孩天真活泼、机灵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很讨人喜欢。如果你们也具有这些平凡的优点,那么人人都会喜欢你。

  师:今天,小男孩既没有报告新闻,也没有显示新本领,而是告诉我一个新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这个新发现来自他与众不同的切苹果方法。请说说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跟我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出示课件5: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齐读)

  师:因为切法与众不同,所以才会有新发现。

  (出示课件6: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感觉出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生:得意、兴奋、自豪、骄傲。

  师:哪一个动作最能突出小男孩的心情?

  生:举。

  (出示课件7:举)

  师:写作时,要学习这样的“炼”字功夫。让我们带着自豪、得意的感情齐读这句话。

  师:我发现王伟伟同学刚才朗读时表情最得意,好像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笑)

  师:此外,还有几句人物对话,我们来看看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出示课件8-1:

  小男孩(    )地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瞧着他(    )地说:“我知道里面是什么。”

  小男孩(    )地说:“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来切给你看吧。”

  小男孩(    )地说:“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师:请在括号里填上表示人物语气的形容词。

  [出示课件8-2:

  小男孩(神秘、迫不及待)地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瞧着他(平静、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地说:“我知道里面是什么。(不就是苹果核嘛!)”

  小男孩(自信、自以为是)地说:“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来切给你看吧。”

  小男孩(得意、兴奋、自豪、骄傲)地说:“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分角色朗读,两组学生pk。朗读时有的读错了语气,老师纠正时,满堂大笑。如:迫不及待、不屑一顾。)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现场横切苹果来看看里面是不是真有五角星图案,好不好?刘谦玩魔术总喜欢请观众参与,我也来学学他,请两个同学帮我切苹果。

  (当众切苹果。嘲笑杨叶凡同学手无缚鸡之力。第一个苹果里居然什么图案都没有!故作倒霉之状,下面师生议论纷纷。换人又切第二个。当学生看我苦笑的表情,以为又失败了。我突然举起苹果兴奋地说:“孩子们,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笑)

  师:我在家里也横切了几个苹果,发现有的苹果核图案其实很像梅花或海星。不要一看书上说像五角星,我们就随大流。人云亦云是缺乏创造力的一种表现。

  师:面对小男孩举着的苹果,当时我是怎样想的?

  生: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杨雨居然认不出“晰”字,尴尬地停下来。我提示后,表示不怪她,都怪老师我生字词没教好。)(笑)

  (出示课件9: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师:从“真的”、“果然”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平静、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到惊奇、感叹不已。

  (指导朗读,读出惊奇、感叹不已的语气。)

  师:“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个秘密,已经全部写完了。如果本文到此为止,也未免过于肤浅了,它之所以入编教科书,是因为它的写作亮点在于“叙事”之后,还有“感受”,并且“感受”部分所揭示的道理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事说理”(板书:借事说理)。

  师:小男孩传来的“苹果里有五角星”这个新发现使我无比惊叹!可我并不像孩子那样沉浸在简单的快乐之中,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请看作者思考之一。

  (出示课件10: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指名朗读)

  (理解“生疏”、“循规蹈矩”)(板书:循规蹈矩)。

  师:为什么许多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切苹果呢?我想,自有它的道理吧。(列举优点:方便、安全、公平、习惯。)

  师: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为了方便,许多人忽略了发现;为了安全,许多人忽略了变通;为了公平,许多人忽略了创新;为了习惯,许多人忽略了思考……有些习惯看起来也不坏,但是它会使我们形成思维定势,捆绑了我们的手脚,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束缚了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很难再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创造。

  师:“循规蹈矩”地切苹果的人,难道仅仅是“他们”吗?其实也应该包括作者本人,我们不能光批评别人,还要勇于自我批评,更不能自以为是,不要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因此,课文中的“他们”应该改成什么比较好一些?

  生:我们。

  师:注意看,这句话最后的“五角星”加了双引号,更说明课题有修改的必要。建议谁打个电话给出版社,说不定有奖励,正好可以买苹果吃。(笑)

  师:我们再看作者的思考之二。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4

  一些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正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所说,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教材一起去探个究竟!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发现、创造”为主题展开。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从而告诉我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二)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初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

  (2)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四)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该段结尾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理解其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突破法进行教学,渗透情趣性训练意识。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及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以“魅力”为催化剂,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质疑激趣、联系生活、画画说说、品品读读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教学方式,语感、理解、表达、朗读等方面将会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说教学过程

  实施教学时,我将采取五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其步骤依次是:

  一、由题导入,质疑激趣;

  二、由句扣词,联系生活;

  三、比较做法,初悟“创造”;

  四、读悟魅力,深悟“创造”;

  五、活用板书,名言励志。

  第一个环节“由题导入,质疑激趣”其实就是复习导入的环节,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简洁方式――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读了课题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课题质疑激趣,同时作为精读铺垫环节自然过渡的“前奏”。】

  在第二个环节“由句扣词,联系生活”的教学中,我紧跟着第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对于苹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觉得特别新奇,因此他有这样的一番想法――课件相机出示语句(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齐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循规蹈矩”一词的意思并联系生活说说哪些做法属于“循规蹈矩”的做法?

  【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激活生活经验,同时作为实施后续读悟环节的“药引子”。】

  第三个环节是“比较做法,初悟创造”。首先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循规蹈矩”与“不循规蹈矩”不同做法的相关语句,并以苹果示意图指名让学生用红粉笔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接下来,借交流评议契机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切法的其他不同说法。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这两种不同的切法。弄清楚了两种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以这个句子为载体,进行品词品句及朗读训练。接下来稍作小结后,相机进行有序表达的训练,即“对于这两种情况,谁也能用连贯的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却”这个词。”学生有序表达的基础上,再出示文中相关语句,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说上面的教学环节是铺垫,那下面的环节则能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初悟创造。我让学生说说“喜欢哪种切法?为什么?”,相机引导渗透“不循规蹈矩切苹果,也就是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五角星,这其实就是创造的结果。”

  【设计意图:以“循规蹈矩”一词为切入口,通过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对比,促进学生有效内化文本,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初步感悟“创造”。】

  因为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在“读悟魅力,深悟创造”这一环节以“魅力”为催化剂,逐步引导学生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首先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魅力”的理解,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师举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比如我有一次……”学生自由练说的基础上,教师追问:“那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交流的基础上,点拨渗透:创造力,往大处说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设计意图: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并以亲身经历进一步促思,以写话交流进一步促悟,引导学生逐步感悟和领会“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环节“活用板书,名言励志”,我将借助板书,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齐读三则有关“创造”的名言,以此为基础,再激情谈话励志。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二、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 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 横切面 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 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6、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 ――(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7、 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8、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_________

  魅力:_________

  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还想探索其他吗?)

  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6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实上就是在切苹果时拦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横切面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时,我拿出苹果用准备好的小刀,拦腰切下,把切下的半个苹果让学生一个个传递观察,学生们不得不信服,苹果核果然像一个五角星。通过自身的实际观察,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教学都兴趣十足。特别是在教学“这鲜为人知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两句的时候通过让学生感悟,让其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全文,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学完之后,我布置了作业。看到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作业时,看着我刚才给学生演示拦腰腰切下的苹果时,我似乎有了点启发。换一种奖励学生作业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苹果里的五角星奖给他们。我宣布,说:“今天作业前两名的同学,将会分别获得老师手里的苹果五角星。”话一说完,学生似乎做的更认真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批阅着回家作业。

  不一会儿,平时作业表现最好的同学来了,写的很好,得到了奖赏兴奋不已。王晓明也来了,做的很好得到了奖赏。班长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当的好,我给予了鼓励。正当我要继续批阅回作的时候,突然平时喜欢拖欠作业的王萧毅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咦?他怎么来了?正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已经把本子递到了我的面前。我帮他批阅了,有两处需要订正。不一会儿,订正好了,批阅过关。当他发现自己是第四个批阅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说:“哎呀,慢了一点,哎呀,慢了一点,苹果没了苹果没了”。我及时的鼓励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能够取得成功。当他走后我在想,原来他可从来没有这么早交过作业。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业,对于订正作业也是丢三拉四的,非要到组长查本子时,他的作业才会姗姗来迟。难道以前的奖励措施对他作用不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争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现有知识水平,就需要及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7

  一、读准字音,将正确的词语用楷书工整地书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lán yāo   qīn xī      shēn shū     xún uī dǎo jǔ

  (      )(     )    (       )  (               )

  tú àn     mèi lì        ǎn chù       xiǎnwéi rén zhī

  (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鲜(xiān  xiǎn)为人知      新鲜(xiān  xiǎn)

  五角(jiǎo  jué)星        角(jiǎo   jué)色

  三、读下面的句子,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大多数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方法切苹果,(       )他们从没有见过隐藏在苹果中的“五角星”。

  2.我(     )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找到苹果中的“五角星”的,(     )这图案的魅力却使我深深触动。

  3.(    )你想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     )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题。

  我们(      )的切法是从(                      ),而他呢,却是(                       )。 我们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               )。邻家小男孩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

  五、读段,根据要求做题。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                 

  2.从哪儿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用“   ”在段落中划出来。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划“  ”句子的含意:

  六、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思考写在本页的反面。(300字以上)

  橡皮头铅笔的发明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画家叫李普曼,由于他比较穷,常常买不起画具。他随身带的画具只有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每当作画时,常常把橡皮弄丢。这样,他就要浪费许多时间去寻找丢失的橡皮。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索性用细线将橡皮捆在了铅笔头上。可是,这样做也并不保险,橡皮还是经常掉下来。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呢?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薄铁片把橡皮和铅笔绕着包起来,创造出了“橡皮头铅笔”。这种铅笔后来畅销全世界。

  本来,铅笔和橡皮各有自己的独特功能,而李普曼却能将两者的特性综合在一起,由此而创造了一种具有新功能的用具。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第5自然段)

  师:文中“这样切苹果”指的是怎样的切法?

  生:是指“拦腰切下去”。

  生:是指“横切”。

  师:你们说得都对。那么这一句话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第一次拦腰切苹果的两种猜测。

  师:这件事情使我深有感触,我的感触有那些呢?

  生:是说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生:是说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到我这儿,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生:由这个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师:是的,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师: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在无意间有了意外的发现。

  生:我做数学题时常常要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生:有一次我把一个橙子横着切,我发现里面竟有一朵花。

  生:我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很长,骑车要45分钟,现在我反复摸索找到了一条最近的路线,骑车只要35分钟了。

  ……

  师:是呀,换一种思维方式,竟然会给你一个惊喜,这样的事在生活中还多着呢,只要我们去探索,相信聪明的你还会有许多发现。

  反思: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确外延相等,我们理应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个苹果,一个横切,一个竖切,亲自试一试,比一比,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创造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以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学习的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课内动眼、动耳、动口、动手,能有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能有弹、唱、跳、画的机会,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在课外去接触生活,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探究新知,使语文学习充满充满趣味性、知识性。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9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主要板书计划:

  显示新本领

  17苹果里的 横切苹果 创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1 抄写词语;

  2 多音字组词;

  3 造句;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5 听写词语。

  课外:

  1 查字典,解释带点字;

  2 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学习生字新词。

  3、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板书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②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gan;

  “魅”读mei,不读mo;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un。

  ②交流词语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评读。

  3.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讨论交流。

  ①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读。

  三、指导写字。

  1.提示注意点:

  “魅”字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宽。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样。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Xian hao qie

  鲜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横切苹果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五、作业 。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们切苹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而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是( ),而且苹果里有( )的“五角星”,这种( )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 )。什么叫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 )。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三、五自然段,从小男孩切苹果和自己切苹果的方式中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 重难点 1.     理解词语意思。 2.     从切苹果的方式中得到启示。 教学 资源 小故事: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自己动手切一个苹果。 预习 设计 1.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正确、读流利。 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尝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疏 循规蹈矩 魅力 鲜为人知 3.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小男孩是         切下去。作者从小男孩切苹果的做法中得到的启示是           。动手试一试:我是      切苹果的,看到了       。 4.完成《一课一练》第一到四题。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故事激趣,导入揭题 3分钟)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的收获。(他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卖报纸,获得了成功)     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15分钟) 预设:  “案”是前鼻音,无声母; “魅”读mèi,不读mò; “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dùn。 “鲜”读“xiǎn” 生疏:陌生,不熟悉。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反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本课指人们切苹果时总是按习惯的方法去做。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     预习作业4 切(切开、切碎、一切两半)  (这一切、求胜心切) 鲜(鲜为人知、鲜少)    (鲜花、新鲜、鲜艳) 传(传说、传奇、相传、传人) (自传) 晰(清晰、明晰) 析(透析、分析) 按(按照、按捺不住) 案(案例、作案) 栏(栏杆、栅栏) 拦(拦截、拦住、阻拦) 小组内批阅 ●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3分钟) 学生交流 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小男孩是拦腰切下去。作者从小男孩切苹果的做法中得到的启示是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四板块:交流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8分钟) 【学习单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最感兴趣或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可以动笔划一划,留下读书的痕迹。(10分钟)  体验:你的心情怎样?有没有什么想法?①问切苹果的同学;②问大家的心情怎样? 交流切苹果所见,         读读这两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1.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这个秘密,……传给……传给……传给你们大家。”     自读自悟 第五版块:总结提升(3分钟)         第六版块:布置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故事激趣,导入揭题 1.教师讲述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 2.交流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幼儿园 瞧着 横切面 清晰 生疏 拦腰 魅力 图案 感触 循规蹈矩 鲜为人知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  生疏 循规蹈矩 鲜为人知 魅力         ●     预习作业4 交流第一题,指名交流 交流第二题,指名交流 师生共同纠正   交流第三题,指名交流   师生共同纠正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预习作业3 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小男孩是         切下去。作者从小男孩切苹果的做法中得到的启示是           。 第四板块:交流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解读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1.预设:第三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告诉老师,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验证: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吗?请一位学生上台,按照课文介绍的方法切一切苹果。 ⑶交流预习作业3: 我是      切苹果的,看到了       。 指名介绍并演示:听了他们介绍切苹果的方法后,有什么想法? 2.出示: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的魅力。 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3.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1)“魅力”什么意思?从课文看,这个五角星吸引了谁?除了小男孩、大哥哥,还吸引了谁? 我们大家还会把它传给……? (2)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第五版块:总结提升 1.刚才我们就大家最感兴趣的第三自然段展开去,知道了,小男孩是     切苹果的,我从中明白了创造力从小处讲就是          。 2.我们再一次把这两句话朗读一遍。 第六版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     完成《习字册》中的描红,临写,抄写词语两遍。 ☆☆完成《一课一练》第四题、《补充习题》一到三题。 ☆☆☆搜集1-2个与本文内容相似(换一种思维方式)的小故事,并读几遍,能脱稿讲述。搜集3句以上关于“创造”的名言,背诵下来。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 感受留心观察会带来意外收获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谈。

  2. 在阅读中感受通过动作语言等体现的小男孩的意外、惊喜。为学生写作奠基。

  三、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懂得换一种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具学具:

  学具:每人三个苹果、水果刀一把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苹果)苹果里有什么?【生可能回答:果核、五角星、果肉………】

  2、你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学生会回答:看书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能从文中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男孩聪明吗?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说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

  二、认识小男孩,见识本领

  1.读读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突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自信】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你能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吗?。

  (生试读,师指导)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却有了意外。

  2.自读第3、4自然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样的本领。

  a(读后交流)

  b能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吗?为什么这么切呀?(学生回答:好切、平均)

  c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看怎样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学生切苹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切实理解“拦腰”、“清晰”】相继【出示苹果,学生切】【出示横切竖切图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横切面”、“清晰”’循规蹈矩”等词语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你们平时切苹果有谁和小男孩一样?

  E、今天我们知道了小男孩横切苹果并且发现里面有“五角星”,你们心情怎样?(惊喜、意外)(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板书:竖切苹果 、横切苹果、循规蹈矩】

  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F.指导朗读

  三、悟道理【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引导理解“魅力”】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切。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最后三句话。

  ① “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

  因为习惯我们不再思考,缺少了创造,因为爱美我们往往忽略丑陋,恕不知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不过值得老师高兴的是你们有创造性地学习了本文。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本文可以分为几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体会:

  ①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新本领”等词语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②当小男孩向“我”显示他的新本领时,“我”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体会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

  (3)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的新发现让人惊奇了。

  3、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1)实物演示,讨论交流。

  结合理解“拦腰切下去”、“横切面”、“清晰”等词语,“我”想到了什么?

  板书:横切苹果

  (2)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疏”、“循规蹈矩”等词语的意思。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①“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含义?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出示有关创造力的名言警句。

  6、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总结一些例子,如:水陆两用汽车、热电风扇等。

  五、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并讲给身边的人听。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3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抓文中人物对话。

  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

  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小男孩和“我”对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语气呢?学生在自读之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满脸神秘地)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不以为然地)说。

  (他肯定地说:)“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

  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兴奋地说):“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小男孩在切苹果给“我”看这事过程中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1:很自豪的,因为又可以在大哥哥面前显示新本领了。

  生2:骄傲的,大哥哥一定不知道这个本事的。

  生3:很兴奋。

  我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从小男孩的话中能体会这种兴奋心情,还能从哪看出来?

  生:从“举”这个动作也能看出。

  师:能举例说说吗?

  生:我在学校得到了奖状,回家就是举着赶紧给爸爸妈妈看。我很兴奋高兴的。

  体会人物各自的心情后,再回到他们的对话:

  “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

  小男孩和“我”的话中都有“什么”这个词,它们说的是一样的意思吗?

  生:不一样的。小男孩话中的“什么”指的是“五角星”图案,“我”话中“什么”指的是苹果核。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

/e/extend/fword/index.php?classid=[!--classid--]&id=[!--id--]&price=[!--price--]&dotype=2©id=docopy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