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案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一)、揭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生: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鱼会在纸上游动吗?

  师:我相信,经过本节课的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有信心吗?

  生:有。

  (二)、带着疑问读课文,要求读得要准确。

  师;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这位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填空

  师: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青年人的语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画句子边写体会。

  (三)、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师: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位青年人的认真、专注。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

  师:这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回答

  师:从青年人的动作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师板书:全神贯注  一丝不苟)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青年人做画时,专心致志,达到忘我的境界。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

  生:(他学画才一年多……每个星期……一看就是一整天,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能谈自己的体会吗?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么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体会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说说图中大意。

  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四)、师:正是由于青年人的认真专注,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才使“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过三次,分别是谁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班上交流。

  师:谁能说一说题目到底什么意思?

  生:青年人画得像,画得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生:赞扬青年人高超的画技,画的鱼很像

  (五)、师:当作者把人们的赞叹写给他看,他的表现怎样?他是怎样说的?

  生答。体会“游到心里”的意思。同位交流。

  就是(因为)青年人的头脑中有鱼的形态、特点,有鱼的准确形象(所以)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通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谁能说说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七)师:刚才我们对描写青年人的语句进行了深入地体会,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呢?

  学生交流。

  学完课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教学反思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仔细体会,课堂上有生生互学的场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2、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

  3、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2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3

  一、教学片段

  (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

  1、课文中那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词,句,并用笔写出你对这句话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2、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汇报

  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哪几个词能体现出青年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 “呆呆地” “静静地”“不说一句话”)

  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动作 神态)从这动作神态中你更体会到了什么?从作者的角度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这是对青年的什么描写?(动作)从青年慢时专注,快时流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他这种忘我精神的下画出的鱼会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四字词形容一下吗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形神兼备 活灵活现)(指导朗读)

  4、作者除了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还描写了什么?(学习人物外貌部分)

  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唯一”生: “融为一体”

  师:这时青年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看到此情此景想像一下围观的人们会说些什么?(生说)

  指导朗读,评读

  ⑷、他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自己。

  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吗?

  ⑸、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你能找个词代替这句话吗?(废寝忘食)

  过渡:正是他这种忘我的精神致使他画出来的金鱼是那样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难怪小女孩惊奇的说(齐读)“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文中有几次提到了这句话呢?(三次)为什么三次提到呢?

  (指名读,评读)

  5、你怎么理解“先游到了心里”这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作到胸有成“鱼”,所以才能落笔生辉,下笔如有神。让人感到鱼游到了纸上。你能用一对关联词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吗?(因为…所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4

  一、疑问引入:

  我们都知道鱼离不开水,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那个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轻声快速朗读。

  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这段话,想想这个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开始。

  你是怎么理解“一丝不苟”的?

  那什么叫“工笔细描”?

  除了描写金鱼的轮廓之外,每个部位都画的十分细腻。你能读出文中工笔细描的句子吗?(引用姑娘绣花的细致来表现青年画画。)进行朗读指导

  什么叫“挥笔速写”?(出示图片)

  画的又快又好,用粗线条勾画出金鱼的轮廓。你能读出文中挥笔速写的句子吗?同学们找到的词都表现了他的认真,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词形容?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你们发现了吗?你们知道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写出了青年画画两种不同的笔法。这些词写的好不好?希望同学们把它勾下来积累下来。

  指导朗读。

  3.作者写得多好呀!这位青年仿佛已经在我们面前画画了。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把这个青年画画时的情景写活了?

  (板书动作、神态)

  4.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那么鲜活、逼真?

  生: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你怎么知道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这组句子,比较下列句子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课件。)

  生:用词准确。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5.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青年的专注?

  ①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突出了他看鱼时的专注。观察鱼仔细。

  怎样才能读出青年的专注?(只动嘴巴,不发声音,开始。——齐读。)

  ②这是作者通过描写周围人的表现来突出青年看鱼的认真,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描写叫侧面描写。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个片断。(自由读)这个片断也是场面描写。从片断的提示上,再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使用。

  欣赏完片断我们一起找一找与文中这句话相对应的图,仔细观察书上128页至129页的图,大胆想象,完成下列练习。

  进行片断练习,适当点评。

  6.找的很准确,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位特别的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7.找一找文中几次出现“鱼游到纸上来了”?

  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提到“鱼游到纸上来了”?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他心中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8.聋哑青年画得好,也要靠作者写得好才能表现,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5

  一、本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本课时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聋哑青年、“我”)

  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板书:了解)

  4.过渡。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

  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③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④有感情地齐读。

  5.过渡。引读12―14节,(板书:先游到心里)思考:“游到心里”究竟是什么意思?

  ①我们常说的“心里”,其实是指哪里?

  ②究竟是什么游到青年的脑海里呢?

  ③回顾朗读4、12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那位青年会把金鱼的特征刻在脑海里?

  ④“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呢?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四)讨论分段。

  1.回顾“我”对那位青年的认识变化的过程,提示学生可扣住这条线索给课文分段。

  2.学生练习,讨论交流。

  (五)交代第二课时教学任务,进行书写练习。

  1.第二课时教学任务:

  ①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继续练习用“段意综合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学习本文的作者和那位青年是怎样观察和积累材料的。

  2.课堂练习: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6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一周,我们进入了第七单元的学习。本单元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的。25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勇敢求实的精神,26课我们学习了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名人身上有着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精神, 在普通人身上甚至残疾人身上同样也有着这样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 来体会这种精神。

  二 师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

  鱼儿离不开水 鱼儿在水里游。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之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归纳出:

  1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2 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呢?

  三 开火车检查预习的生字

  四  师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  学生交流讨论。(我去玉泉寺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

  六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5----7分钟 。老师归纳出主要问题写在黑板上。

  “鱼真的游到纸上了吗?”为什么?

  生交流,(“游到了”。因为那青年画的太像了,给人的感觉就象游到纸上。)

  “为什么他能把鱼画的那么鲜活逼真?”用文中句子回答。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怪不得呢,那么,哪些地方写他到了忘我的境界呢”,课文中具体指出来

  学生交流,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

  “真是如醉如痴啊,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了。如此用功学画,画出的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他怎么回答呢?”

  (“鱼游到了我心里”)

  “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鱼游到了纸上”, 青年画技高超,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一样。

  “鱼游到了心里”,是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

  两者有着因果关系,要把金鱼画像画活,必须仔细观察,使之鲜明,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只有先让鱼游到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真是胸有成鱼啊,从这位青年心中有鱼到纸上有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的什么好品质?”

  生讨论(一丝不苟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等)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罗丹)

  我们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比如 上课、做事都要认真,一丝不苟等)

  七  师小结课文

  板书

  因为   只有      先游到心里

  所以   然后      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8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小学 王海健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觉得张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首先张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在教学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画鱼画得像的词语。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生动传神”这些词说得多好。学生就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淀语感。

  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里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老师用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今天学的课文跟勤学的内容有关,就读勤学的内容;明天学的课文是三国时期的,就读三国的课外读物。长期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多了。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老师就应该这样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让学生想象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四、面对课堂生成,老师能结合文本进行调控和引领

  课堂的生成现象是无法捉摸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又不尽相同。课堂的美丽就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听课的老师都看见了张老师出示的句子漏写了一个“老”字,如果老师在学生齐读句子后,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我漏了一个字。”对学生不可能会有很深的印象。但老师却问:是“是”好,还是“老是”好?“老是”一词的背后渗透着青年的专注。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课堂出现了浪花闪耀般的精彩。

  在向张老师学习的同时,对这节课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1、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编排内容非常丰富,我们除了要用好预习阅读提示思考练习外,也不应该忽视课文插图。这也是教学的内容。比如:张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我觉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自然说话的内容就丰富多了。

  2、朗读的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

  张老师的课堂书声朗朗,有自由读、齐读等形式。如果在段落的朗读形式上多一些,我觉得会让课堂增色不少。齐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大家在位置上练好之后再单个同学来尝试或者两个同学来赛读。

  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充足一些:

  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的最大的舞台,我们就要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开课不久,老师让学生找体现鱼先游到青年心里的句子时,我感觉时间太仓促了一点。因为句子不是相对集中的。一句在第4自然段,一句在第12自然段。而且还要经过思索,找到的句子对不对。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9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  摆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sì shì)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  奇怪)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yīng  yìng)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我会划去文段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3分)鲜艳(     ) 赞叹(     )   一丝不苟(     )

  3、按文段内容填空。(8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4、用“~~~~~”线画出描写青年画画的句子,并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5、我会联系课文读懂句子意思。(2分)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的意思是:                       

  6、那个小女孩惊奇地叫:“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是真的吗?这说明了什么?(2分)

  7、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话,(2分)

  8、“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那么周围的人:老人、青年和小孩是如何赞叹和议论?我想把它写下来。(5分)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0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断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江珠江路小学 王德强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

  (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让学生自主经历阅读感悟过程──《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断与评析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镇小学 徐宏林

  点评: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泽斌 

  《鱼游到了纸上》以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因构思巧妙而扩大了思维空间,增大了阅读难度。但课文思路清楚,重点突出,只要找到了理解的切入口,学生就能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读入画金鱼的聋哑青年那种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世界中去,形成深刻的感悟与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整个阅读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充分自读,共同讨论,认为“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是深入读懂课文的重点,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为了更好地围绕这一重点读书,同学们有什么思考?

  生:我觉得只有先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丰富含义,才能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的具体意思。

  生:我同意。但还应该紧扣这两个句子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师:很好。想一想,应该提些什么问题呢?(给时间学生思考)

  生:结合前一句可以这样提问:小女孩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那么,金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提问:金鱼真的能游到纸上来吗?女孩子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这位青年为什么这样会画画?

  生:他们都提得比较好,但还不简炼明确,我觉得可以这样概括一下: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金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师点头赞同)

  生:(抢着说)结合后一句可以这样提问:“先游到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怎样游到他心里的呢?说明了什么?

  师:(生边说边将问题要点板书在黑板上)真会质疑。只要读懂了这两句话,那么,它们的关系也就好理解了。下面给20分钟时间,同学们结合这些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思边记。读中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和举止来琢磨。读后,同桌交流与讨论(生自读、师走入学生之中,了解学情,适当调控,同时给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个别指导和帮助)。

  师:看来同学们已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读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清同学们进一步来结合课文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

  生:我认为,金鱼肯定不会游到纸上,而是说这个青年把金鱼画活了。请同学们跟我来,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我挤过去一看……在纸上游动。”于是,那个女孩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因为青年把金鱼画得太生动、太逼真了。

  生:我从这段“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很快”中看出他技法熟练,从“一丝不苟”中体会出他作画非常严谨,非常认真,所以能画出这么好的画。

  生:我也有这样的体会。他能画活金鱼,我还感到这个青年画画非常投入。我结合插图看出,周围那么多人挤着看,赞叹议论,但都没有影响他,他真的好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

  师:你怎么理解“融为一体”?

  生:是说他已和金鱼走到了一起,自已好像也成了金鱼。

  生:我开始认为,因为他聋哑而没有受到干扰,其实是因为他画得太入情、太刻苦了,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第九自然段是这样写的(读),其中两个“忘记”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按理说那么多人拥挤着看,热情称赞,他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但由于他太专注而视而不见了。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青年画画的确非常投入,非常专注,真的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所以使金鱼缸的鱼──(生: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小女孩的话。(生读)

  生:读得比较好,但如果把“哟”读得短促、突出一些,“纸上来啦”读得激动上扬一些,这样就能更好地读出惊奇、赞叹的感情。请听我读。(生读)

  师:真会听、真会评,读得也好。请同学们结合他的读法,齐读一遍。(齐读)这位青年把金鱼画活了,除了他画时很专注、投入外,谁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除了他在画时认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非常爱金鱼。第四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因为……忘我的境界”和“呆呆”、“静静”等词语体现出他观察金鱼非常认真,非常刻苦,把自己全部精力都用进去了。所以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还连自己也忘记了。

  生:第十二自然段还这样写道,他“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记吃饭,忘了回家”。他不爱金鱼,是做不到这些的。他很聪明――我是从第三自然段读出的。但如果他对金鱼没有这样深入的观察也是画不出来的,金鱼也不会真的游到他的画纸上面来。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很会理解。那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金鱼“先游到我的心里”这句话的呢?

  生:金鱼本身并不会游进聋哑青年的心里,主要是说他非常了解金鱼,熟悉金鱼。

  生:我补充一点,是说他将金鱼生动、具体的形象融合在自己心中了。这是因为他爱金鱼,对金鱼着了迷,深人观察的结果。

  师:体会得好。刚才,同学们就提出的几个问题,认真阅读了课文,深入地进行了思考,广泛地交流了意见。我想,现在我们可以谈谈“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了。谁能说一说呢?可结合板书思考。

  生:金鱼只有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才有可能游到他的纸上。

  生:这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活灵活现,游到纸上来,是他热爱金鱼,全心投入,深入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生:只有心里先有了活生生的金鱼,手上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师:说得太好了!从中可见同学们读书很深入,真正读进了心里,所以才会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生:我还有一点体会。聋哑青年学画一年多,就画出了这么生动的金鱼画,而我学了三年多画,也没画出一幅好画来。如果金鱼先不游到他心里,是不可能游到他纸上的。他真了不起。

  生:当作者得知他是个聋哑人时,心里不由“咯噔”一跳,当我读到这里时,也有这种感受,这个青年真不简单,我从心底里敬佩他。

  师: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都有这种体验。

  【评析】

  试用修订版大纲在关于阅读教学的部分中指出,要“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本片断积极体现了新大纲精神,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抓住金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这一全文理解的重点,选择了适合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实施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了学生“会读”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读书思路,主动设疑,明确具体的读书指向。

  2、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经历阅读 过程,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相互合作。

  3、放手让学生围绕阅读重点精读品评,抓词抓句,积极感悟,展示读书过程,发表独特见解,探索读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读得活跃,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说有特点,读有味道,情感氛围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切实让学生主动经历了阅读感悟过程,走入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投入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了情感共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不仅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充分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阅读意识、情感态度、思维习惯、探索精神、审美情趣、心

  理品质等语文综合素质进行了积极的培养。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能理解“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内容,体会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到了忘我的境界。

  3、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课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鱼游到哪里?自由填。

  2、补充课题:

  纸上,设疑。

  3、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徽与微,港(巳)巳为记忆难点,联系巳的运用。

  2、解答:

  鱼游到纸上是什么意思?

  3、画鱼的人是谁?把描写他的有关句子都找出来。说说对他留下了哪些印象?

  4、了解青年:

  预设:三方面:

  第一:他的外貌。(可这一环节随机解决)

  第二:他是一位聋哑人。(可这一环节随机解决)

  第三: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研读,深入探究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⑴顺着你们敏锐的感觉继续研究课文,你从哪些句子,哪些词,甚至是哪些标点,感受到青年的这些。读书交流。

  ⑵体会青年忘我的爱鱼(看鱼、画鱼)境界。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看鱼: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忘我地看鱼)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老是”来体会。

  “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我地看鱼)

  抓住“一整天”“每个星期天”。

  适机语句叠加,深入体会。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起发想象:

  假如星期天,风和日丽,他就这样――

  假如这个星期天,寒风凌烈,他来吗,读──

  那么如果这个星期天,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他仍旧──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他都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画鱼: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忘我地画鱼)

  抓住“一丝不苟”、“每个部位”。

  想像仿佛金鱼在纸上怎样的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忘我地画鱼)

  什么是“融为一体”。

  请学生说说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出示图片)

  “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忘我地画鱼)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唯一记得的就是──。

  当作者把小女孩的这句话赞叹的话写给他看的时,他也写了一句话。出示:

  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他会写鱼先游到哪里呢?你能猜出他的心意吗?说说理由。

  小结:心中有鱼,才能纸上有鱼。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

  5、无独有偶,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是十分专注地对待他所钟爱的事。你们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吗?

  三、补充材料

  成语故事。

  怎么做到胸有成竹?

  四、练笔

  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仅仅一年的时间,一位聋哑青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你们呢?把你们的感受和启发写下来。没准我们去玉泉还能碰上这位青年,到时候你可以把今天的感受给他看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辅助课件

  教材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文。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紧扣“游”字,学文品读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屏幕出示游鱼图]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第3、4、5“游”字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

  (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

  金鱼纸上游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

  [生写出自己假想为围观者所说的话。]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

  [出示句子: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找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习,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

  四、总结全文,主题升华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五、作业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游──心中游──纸上游

  忘我 成功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3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课文最后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这句话中的“你”是指谁?

  生:句中的“你”是指“聋哑青年”。

  师:“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鱼真的游到纸上来了呢?

  生1:不是的。“鱼游到了纸上”是指聋哑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好象在纸上游动。

  生2:这句话是讲聋哑青年鱼画得惟妙惟肖。

  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两个成语用得真好恰如其分,作者说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实际上是称赞聋哑青年的什么?

  生:称赞他画的金鱼非常形象逼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中的“我”指谁?

  生:指聋哑青年。

  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游到了心里呢?

  生:不是的。这句话是说聋哑青年由于认真观察金鱼,所以对金鱼非常熟悉。在画金鱼之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金鱼的准确、生动的形象。

  师: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生:“胸有成竹”我们学过胸有成竹的故事。宋朝文同善于画竹子,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画成了的竹子的模样。同样,这位青年画金鱼前,心里已经有了金鱼的形象,可以说胸有成“鱼”,所以他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好像金鱼在纸上游动似的。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师:对!聋哑青年在画鱼之前早已“胸有成竹”。所以,他能把金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师:“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中的“先”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生:这个“先”字强调了画鱼先要在心里把握好金鱼的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师:对!就像古时郑板桥画竹一样,胸中有成竹,画竹时就挥笔自如了。那么,在课文中,就是说这个青年在画金鱼之前,首先在心里对金鱼的各种形态已经了如指掌了,所以画起来时就得心应手了,也就是说,画鱼要“先游到心里”,然后才能“游到纸上”。

  师:因此,这个“先”字在这里点明了“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两者之间的什么关系?

  生:这个“先”字点明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

  生:鱼“游到了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原因;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

  师:那金鱼为什么会先游到他心里呢?

  生:是因为他平时认真细致地观察,对金鱼的各种形态了如指掌并且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师:同学们,这个青年虽然是聋哑人,但他画的鱼形神兼备,这是多么不容易啊!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聋哑青年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他是一个做事有恒心的人。

  生: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

  师:对。他的确的是一个做事勤奋、专注的人。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习这个青年的什么品质呢?

  生:学习这个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师:这个青年真是让人佩服。让我不由得想到《触摸春天》中热爱生活的盲姑娘安静和作者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聋哑青年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课文时,如果抓住了这些重点词句,就能了解文章的中心,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鱼如神的故事。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如何把握这一中心呢?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鱼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这些重点词句,理解这些重点词句的意思,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要把金鱼画活,就要先仔细观察金鱼,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这也就是“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让学生在感悟重点语句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结合“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所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从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着手,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层层深入,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 篇15

  一、设计意图:

  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画鱼,朗读体会 “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等句的意思,让学生自然理解“游到心里”的含义。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努力达到教学的预设目标。

  二、学习目标:

  (一)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简单的课件(图片、句子)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揭题,激发阅读兴趣。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出现课题“鱼游到了纸上”,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鱼都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这是什么意思?……)

  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要求:(1)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游到了纸上”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2、检查词语,(出示):

  花港 厂徽   聋哑绣花   鱼缸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清澈见底   挥笔细描

  (1)指名几人读,齐读。

  (2)说说难写的生字:“港”注意底下部分是“巳”,“徽” 不要和“微”搞错,“澈”也较难写,学生自己把这三个生字在自备本中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3、整体感知课文,交流:

  (1)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游到了纸上”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一个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故事。“游到了纸上”出现了两次,是指青年画的鱼栩栩如生。)还可以怎么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想不想认识这位大哥哥?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西湖的花港吧!

  1、自读1、2段,想想玉泉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美)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2、学生找句读句,从“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自由自在” 、“赏心悦目”、“十几缸”“聚集”等感受到玉泉的水清、鱼多、景美。

  3、指导有感情地读好1、2两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在这么美的玉泉,我们看到了一位青年,你观察到了吗?他长什么样?(生读句)

  出示: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指导朗读。

  4、小练笔,在观鱼的人群中还有老人、小孩等等,你能学着作者的样来写写其中一个人的外貌吗?

  5、生写完后交流。

  (五)小结:在美丽的玉泉,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青年,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哥哥,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花港认识了一位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2、他不仅长得秀气,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呢,为什么说他特别呢?

  出示句子: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忘我”体会青年很爱鱼,不是一般的爱,把自己都忘记了,不顾自己……)

  (二)研读“忘我的境界”,体会人物形象。

  1、你能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这个青年确实非常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生读4-12自然段,边读边找,在句旁写写读书体会。

  3、 交流感悟:出示句子

  l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这位青年是怎样看鱼的呢?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一个人,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板书:看鱼  )

  (2)重点理解:“静静地看”是怎样地看?(专注,入神,仔细)

  (3)想象说话,他这么静静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啊,这条鱼真可爱,我要画下来。这些鱼真是各有特点,我该怎样才能画得像真的一样呢?鱼在吹泡泡呢,我一定要画下来……)

  (4)师:你们已经走进了青年的内心,带着对他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吧!

  (个别读,齐读)

  (5)过渡:他就这样看,看了多久?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l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达到“忘我”的境界?(可以从“每个、一整天、常常、忘了”体会到。)

  (2)重点理解“一整天”:从早到晚,刮风下雨可能也不间断。

  (3)真是如痴如醉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感受吗?

  (4)过渡: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我们不仅可以从他看鱼看出,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板书:画鱼)出示句子:

  l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看图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2)你从青年画鱼的神情动作中体会到什么?(画鱼很认真,全神贯注,可以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体会到。)

  (3)你能用朗读读出青年画鱼认真吗?指导朗读。

  (4)这个青年为什么能画得这么仔细,又画得这么快?(跟他观察仔细是分不开的)齐读前两句。此时,他(出示句子):

  l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理解“融为一体”,青年和什么“融为一体”?(忘我的境界,和鱼成为一体,不分彼此,自己也成了一条鱼)

  (2)指导朗读,此时青年仿佛进入了鱼的世界,他已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真厉害!你佩服他吗?读读。

  (3)周围的观众又是什么态度呢?他们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会有哪些人呢?)

  小练笔:一个小男孩( )地说: 

  一个小女孩( )地说: 

  一位老大爷(  )地说: 

  一位( )(   )地说:

  选择2-3题做,交流

  人们赞叹他,议论他,而他有没有反应?为什么呢?(除了他是聋哑人,更因为他爱鱼,看鱼专注,画鱼全神贯注,忘我。)

  (4)小结:是啊,当他静静地看鱼,静静地画鱼时,眼里所见的是-----,心里所想的是------,笔下所画的还是-------,他就这样和鱼融为一体了!(齐读)

  (三)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当我把女孩说的话写在纸条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递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你知道这两句话有什么关系吗?指导学生用“先……然后”、“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句式练习说话。

  3 正因为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仔细观察,对鱼很熟悉了,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的形象了,“胸有成鱼”,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动态的金鱼。

  (四)升华情感、受到启迪

  1、是青年手中的画笔使鱼游到了纸上,还是他的什么使鱼游到了纸上?(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执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现在你对这位聋哑大哥哥更了解了吧,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学过的课文,或是我们身边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呢?

  (《全神贯注》中的罗丹,牛顿请客,王羲之写字用墨汁蘸馒头吃,身边的……)

  5、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够像这位青年一样,那样忘我地、痴迷地沉醉地做一件事,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五、作业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阅读名人伟人专心学习、工作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喜欢玉泉   清澈见底赏心悦目

  我

  看鱼忘我的境界(先游到心里)

  敬佩   聋哑青年

  画鱼融为一体 (游到纸上)

  阅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