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精选17篇)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精选17篇)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6

  看了薛特《卧薪尝胆》的教学实录,内心有一番冲动。很想这样教。    1、读读课题,你能说一说课题的意思吗?(允许学生猜测)    2.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这些词语选自课后练习中的“读读背背”)          忍辱含垢、发奋图强、转弱为强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描写越王勾践忍辱含垢的?      重点理解万般无奈、求和、当奴仆、受尽欺辱等词语的含义。    4、读课文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说一说,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都干了些什么?    再来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分别引出发奋图强、转弱为强这两个词语。)    5、谁能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以上我们读过的词语,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2

  《卧薪尝胆》一文中所描绘的故事,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要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且这篇课文训练点有很多,短短的两页不到的文章,包含着许多可以以训练内容。如理解重点词语和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在教学中,我先从画图着手,使学生了解“王”字和“皇”字的由来,从朗读课文中说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开始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充分让学生说话从而进行了语言训练。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驴子拉磨要蒙着眼睛和一些事例来让学生弄懂“奴仆”的意思,使学生从“奴隶”、“丫环”古代的“佣人”到把人当牛、马、猪等牲畜。从而使学生知道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了耻辱、屈辱、侮辱。再通过句子比较“他们再吴国整整干了三年”和“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使学生体会到这三年是难熬的三年是受尽耻辱、屈辱、侮辱的三年,忍辱负重的三年。所以作者用了整整三年。而不是快乐的三年。最后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卧薪尝胆”使学生理解了“卧薪尝胆”是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越王一干就是二十年终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转败为胜。

  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越王勾践是不是英雄?最后归纳:从现在我们对越王勾践的赞美,也可以看出他是个英雄。同学们战死沙场的,壮烈牺牲的,有节气,是英雄。但是,在强敌面前,保存自己,暗暗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最后战胜强大的敌人,这样的人也是英雄,他需要智慧。我们今天学习了“卧薪尝胆”,你们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吗?又是一阵热烈的讨论,开始学生认为不需要,后来通过老师的指点,同学们明白了学习上不仅要卧薪尝胆,而且还要坚持不懈,不能学一样就放弃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不但小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祖国的强大也要卧薪尝胆,我们时时都要卧薪尝胆,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

  这样整节课,学生掌握较好。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3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范文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第一范文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4

  公开课选的内容一直是作文,这次试了一下阅读课。相比较习作教学,阅读教学似乎要好设计一些,可参考的资料太多。当然,也必须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没有习作课那么自由随性。

  《卧薪尝胆》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语文课承担的训练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之外,我还想让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有课后阅读历史的欲望。因此,还可以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读出历史的“有意思”。

  从实际教学来看,比较成功的是对历史知识、词意理解的教学。本课中的很多词语有必要深挖掘,并可以挖掘出内容来,如“舂米推磨”、“养马驾车”、“谋臣”、“奴仆”。以“奴仆”为例,词典上它的含义同“奴婢”,指丧失自由、为主人无偿服役的人。通常男称奴,女称婢,而古代的奴婢制度内涵更多。学生适当理解“奴仆”的词意,方能明白勾践到吴国三年所受的'耻辱有多深厚,也方能明白他为何卧薪尝胆。理解这一词意时,我先让学生谈谈,学生的解释太浅薄,我进行了拓展说明,告诉学生有些奴仆可以随意买卖,有些奴仆的主人还在他脸上刺字等。“舂米”以图片的形式来解释,给出工具石臼图,“舂”字中就有“臼”字,这样的解释还有利于识字。

  本课词意需要探讨解释的还有“建议”、“卧薪尝胆”、“万般无奈”等,课上都以比较、换词语等方法一一学习。

  以教材为例子,叫学生读读、说说,可能是每节阅读课都要做的事情。这节课设计了两处表达说话,一处勾践要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建议灭掉吴国。此处没有展开来讲,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课上,我说:“我是吴王,你们是谋臣”,有三个孩子站起来建议了,但只是浅尝辄止,课前我也没有细思量吴王如何不听众人的建议。如果能展开了进行一场争辩,是对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的很好训练。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5

  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有这样的想法:要将这两篇课文对照起来读。

  之所以这样的考虑,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的教学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很多的老师开始向外面突围。突围的途径就是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意图是通过课外书的阅读来让课内的一些方法能够获得巩固。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课外阅读的类型。

  但是我基于这样的想法:重视课外阅读,我不反对,而且我很是赞成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对于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的自身资源,在教材的已经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让意境学习的内容能够重放光彩。从而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

  所谓的文本的解读意义的不同,往往就是基于文本的不同背景下的文本意义的理解过程的。所以,我想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要能够开发教材的理解意义,我想就是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

  而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我想作为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的:

  将文本置于单元背景中进行对比解读。

  所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在今天的上课过程中,我这样进行阅读的:

  课堂流程如下:

  1、谈话激趣:

  今天我在读《卧薪尝胆》《第八次》的时候,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而且在读书的时候,我感到很是有意思。

  2、对比异同

  首先寻找相同处

  学生找到这些相同处:

  成功过程相同:都是先失败后成功。

  主要人物身份相同:都是首领。

  都有一个支撑他们的凭借:一个是蜘蛛,一个是柴草、苦胆。

  不同点:

  对于困难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有点灰心,一个是不灰心。(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个优秀的学生评价勾践是狡猾。)

  当然当学生能够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学生对于人物的喜怒之情就是能够真正体现出来了。

  打仗的性质不同:

  一个是抵抗外来侵略,一个是征服对方。

  打仗的次数不同

  一个是八次,一个是很多次。

  (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学生这样说到自己的理由:我从“会稽一战”体会到了他们打仗的次数多。

  更有一个学生说到“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国家”看到他们的祖辈就在打仗。老实说,学生的这样的一种对于语言的天赋我市没有想到的。)

  一个学生说到,人民的反应不同。一个是召集打散的军队,一个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学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想在他们的意识中能够意识到人民对于战争的反应,对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的。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国家不同。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成功方式不同。

  一个是带领军队和侵略者正面的斗争,一个是二十年的积蓄,然后出奇兵灭掉吴国。

  (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两个人所采用的方法看出了人性的不同,看出了性格的不同。)

  再想到办法后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跳起来,一个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进行提醒。在提醒中不忘报仇雪恨。

  (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对于竞争的意味的。一个是晚的计谋,讲究的是出奇兵,一个是光明磊落。所以,在这个地方,当我们提倡卧薪尝胆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看重的是那种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忽视了这样的复仇动机和手段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遐想了。)

  总结谈话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方法来找一找这篇文章的三篇文章的异同点。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6

  一、故事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 (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 “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7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越王兵败会稽,勾践无奈向吴王求和,带夫人到吴国为奴仆,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终于使越国转败为胜,用奇兵灭掉了吴国。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确定文章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利用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多读书、多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越王,也能了解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从中得到启发。

  在学习第二节吴国的谋臣们纷纷给吴王建议时,我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假设他们就是吴国的谋臣,面对越王勾践的求和,提出自己的建议。假如你们就是吴国的谋臣,你们会怎么说?“我还引导他们想象,越王勾践在吴国除了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屈辱外,还可能会受到哪些屈辱。学生们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踊跃发言。

  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弄清楚勾践在什么时候卧薪尝胆的?又是如何卧薪尝胆?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提出这些疑问,以引起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兴趣。当学生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做“尝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说出卧薪尝胆的意思了。紧接着引导学生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学生答报仇雪恨,引导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

  上课过程中,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时要抓住“万般无奈”这个词,反复朗读、品味万般无奈的心情。在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时抓住“受尽屈辱”这个词来展开、探讨越王在吴国受过哪些屈辱并且结合“奴”和“仆”这两个字的象形文字来引导学生来感受这种屈辱。这些关键词要反复体会、朗读、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内涵。

  在课文快要结束时我问孩子们,从越王勾践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这两个问,能够让学生巩固文章的重难点。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8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卧薪尝胆。

  师:我们已经布置了这一课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mó),受尽了屈辱。……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

  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生没人回答。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三.学习经典,拓展知识。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成语故事多读几遍,读熟了,背过它,然后找小老师检查。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附: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我又问:“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我还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9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的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越王勾践战败求和并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转弱为强的故事。

  要不怎么说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呢。就“卧薪尝胆”这四个字几乎就可以把课文内容说全了。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就当生字词一样的去教授这四个字的写法,反复的读。然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因为以往有此类揭题质疑的经验,所以学生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问到:是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他是怎么卧薪尝胆的?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带着这次疑惑直奔故事内容,自读课文3遍。自读课文,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第一遍读课文时,应放声朗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文中加拼音的词语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第二遍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本课2类字和课后词,并自主学习本课一类字。第三遍读课文时,就一边读一边解决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三遍课文一读,根据课题质疑的问题也就干脆的解决了。毋庸置疑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解决“什么叫卧薪尝胆呢?怎样卧薪尝胆呢?”这一问题时提示他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借助课本插图来理解。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去回答问题。

  第一课时相对简单,完成阅读生字词和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就课文课题的提问与解答帮助学生梳理了课文脉络,知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0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8

  星辰实验学校 周伟华

  、教学目标(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内容。

  2、学会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请求、建议”造句。

  3、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复述故事,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卧”的笔顺。齐读课题。

  这里面有两个字老师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吴”字是上下结构,写的时候,上边要让着下边。“免”字,长撇贯穿“口”字部件,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竖弯钩”,“弯钩”部分要向外延伸。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生读。指名读,齐读。

  2、字词都会读了,课文也就能读得更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卧薪尝胆》这个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3、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①谁来读第一段?(指名读)你读得很流畅!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呢?对了,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板书: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②那么,起初,谁先征服了谁呢?谁来读读第二段。故事的第二段告诉我们什么了呢?是啊,勾践刚开始的时候打了败仗,只好求和,到吴国做奴仆了。(板书:勾践战败求和)

  ③到吴国做奴仆的勾践,又有怎样的经历呢?谁来读读第三段。勾践夫妇在吴国的三年生活过得怎样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是,这三年,勾践夫妇受尽了屈辱。(板书:受尽屈辱)

  ④三年以屈辱的生活结束了,骄傲的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他们回国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第四段话。同学们,勾践回国后的作为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哪个词呢?想一想。是的,就是课题“卧薪尝胆”。开始有同学问,什么是“卧薪尝胆”,那么,第四段话中,哪个几个句子解释了这个问题呢?用笔画一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投影句子。)“薪”指的是什么东西?“胆”呢?(齐读句子)

  ⑤同学们,越王勾践放弃了本来可以享受的国君的舒适生活,选择了卧薪尝胆的苦日子,那么,他的付出得到了怎样的回报呢?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故事的大结局是怎样的呢?谁来说一说?是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羽翼丰满的越王勾践终于报仇雪恨了。(板书: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三、复述课文

  故事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结合老师的板书,想想怎样用简短的几句话给别人说说“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指名说)

  四、小结

  同学们,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令人感动,勾践发奋图强的精神催人奋进。明天我们继续学习《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去感受勾践不屈的灵魂!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2、3、4自然段,逐步理解卧薪尝胆

  (一)理解“兵败求和”的深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找看:越国兵败会稽之后,身为国王的勾践做了什么决定?(指名读,出示:)

  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1)师:勾践和夫差曾经战场上的敌对双方,现在又成了什么关系?你的依据是什么?评:你会读书一下找到了关键词语。(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吴王是主人,越王是仆人。)师:“奴仆”见过吗?在古代,“奴仆”就是下等人。师:不仅这样羞辱他,而且还要他整天干重活!这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过着悲惨的生活!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很痛苦!他的命不值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杀死了

  (2)勾践真的愿意去给吴王当奴仆?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只好)

  万般无奈是什么意思,你理解吗?(实在没有办法)

  带着你的理解读好“万般无奈”同学们,“万般无奈”“只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勾践昔日为王,今日被迫为奴的无奈,可见作者的用词多准确啊。

  (3)你们知道勾践为什么非向吴王求和不可吗?(学生自由说)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如果与吴王决一死战,就会牺牲更多的越国士兵,百姓的生活会更惨,国家也就会灭亡。越王勾践除了向吴王求和当奴仆是别无他法了。用你的朗读来再现勾践内心痛苦的决择。(齐读)

  (4)这样屈辱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也就是他实施转弱为强迈出的第一步。但他报仇雪恨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

  (出示):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当时的吴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听大家的建议,老师建议同学们想象说说谋臣们都向吴王说了些什么。

  我们知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这里的“建议”就是表示提议的内容,而老师这里的“建议”就是一个动词,表示提出自己的意见。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造句吗?

  好了,继续我们的话题。这样骄傲的吴王,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必定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找到了吗。

  (二)感受“忍辱负重”的艰辛

  出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评:读书很用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1)(舂米推磨,你见过吗?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勾践夫妇)师:你再来比较一下: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根据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说说粗布衣、石头房等)

  (2)师:作为曾今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落到这种境界,这就是屈辱。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你想象得出吗?

  甚至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竟然----------让人来尝,而这个人就是勾践。(奇耻大辱啊)

  (3)勾践在越国是万人景仰的君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现在他在吴国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像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文中并没一一道来,但有5个字包容了一切。(受尽了屈辱)。这是饱含血泪的5个字,你读。这是无尽无止的屈辱,你读,这是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这些屈辱说不完,道不尽,但勾践夫妇却一一承受,这就叫——忍辱负重(板书),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不要说出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魏子涵读)

  (4)过渡:就这样他们(引读)(点击出示: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引读)——整整干了三年,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勾践夫妇硬是坚持下来了,这就叫——(板书:坚持不懈)。尽管勾践三年里受尽屈辱,度日如年,但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体会“卧薪尝胆”的内涵

  也正是三年中勾践所做的一切,让吴王放松了警惕,相信勾践完全诚服于自己了,所以吴王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但是勾践是否从此好好开始享受安逸的生活?(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因为他要报仇

  (1)师:哪个词语能看出他报仇的决心大呢?时刻:你能换种说法吗?(每分每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文中还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进一步说明他是每分每秒都想着报仇。

  *白天,亲自下田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睡在柴草上是什么感觉?(硬、潮湿、有虫子等等)(提示,这就是卧薪)*(每顿饭前)(这就是尝胆)

  *你尝过的最苦的东西是什么?胆的苦味可比你尝过的还要苦上百倍。

  师:勾践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提醒)是啊,常有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而勾践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激励着自己、提醒着自己。

  (3)、出示图:这就是忙碌了一天的勾践,他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夜深了,忙碌了一天的勾践坐在柴草上,尝着苦胆,他想:我不会忘了,一定要。”(学生思考过程中,师适当提示:使自己的国家……,带领老百姓……带领军队……)

  (4)这就是——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勾践所做的这一切使得他离转弱为强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二、拓展“卧薪尝胆”的深远意义

  (1)师:而这一步步正是整整三年的忍辱负重,每天卧薪尝胆后的发愤图强,还有那长达二十年的坚持不懈,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的结果是同学们大声的告知天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2)故事学到这里,大家对“卧薪尝胆”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难道它仅仅指的是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吗?(不是,这只是字面上的含义)谁能说到文字的里面?(指名说)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就是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发奋图强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指示课题《卧薪尝胆》),谁能读一读?

  指名读题 (据学情给予激励评奖或正音)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学导航,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易错的字音字形。

  1  多媒体出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小组交流自学导航

  2  组际汇报交流字音字形(依据学生汇报相机正音,指导书写)

  3  跟音乐在习字册上描写易错字形。(相机评价)

  4 整体感知课文

  (1)黑板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指名学生读读这些词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梗概。

  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简洁的话简要的说一说?可选用以上词语。

  三、品读感悟课文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发现小朋友们自学能力特别棒,老师佩服你们!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故事

  2.老师板书象形字“王”,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老师揭示这是象形“王”字,提问这篇课文有几个王?他们是什么关系?

  简笔画“奴”、“仆”的象形字,帮助理解“奴仆”是没有地位,没有自由,没有尊严

  4.提问:勾践在吴国做做奴仆,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2:

  战败的越王在吴国过着怎样的日子?请用“”画出相关句子,回国后,越王又过着怎样的日子,用“——”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读读、画画。

  师:画好的同学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组际交流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应自然段)

  在吴国的日子

  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读一读,启发说一说

  可结合出示“舂米推磨”图帮助理解

  可相机追问:1。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受尽了屈辱?

  2 。这样的日子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吗?

  引导体会朗读:个体读,集体读。

  回国后的日子

  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读一读,启发说一说。

  可出示图,帮助理解“卧薪尝胆”,随学生朗读相机指板书理解。

  可相机追问:1越王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2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吗?

  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第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一读。

  四、小结升华

  1.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能说说你心里的感受吗?(引导情感教育)

  2.师:有人看了这个故事很赞赏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写了一幅对联赞美它。让学生读一读。

  •     出示课件: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五、冥想、画思维导图

  出示课件:聪明的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脑子里理一理,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吧!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3

  纳米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4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上完一节课后,静静的坐下来回味一下,抽空再听听同事们的评说,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可谓不是一种促进,且是一种质的促进。《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我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认为教学过程环环想扣,然而走下讲台,遗憾也就产生了:

  新授仓促,学生接受困难。我在复习导入后,直接出示卧薪尝胆这幅图片,让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没有进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题,应此并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并未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次反思,一次进步。多次反思,多次进步。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5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四、深入探究,感悟“耻辱”: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处理时我先让学生带着“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自读2、3小节,划出相关的词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为的是更精彩的交流。

  1、合理补白:理解“万般无奈”时,教师语言描述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被吴王团团包围的,要逃是逃不掉了。他曾想带着士兵和吴王决一死战,也曾想到了自杀,宁死不屈啊,可是他为什么不这样做?那么要保全性命,唯一的选择是抛下高贵的帝王身份,跪下来求吴王绕他一命,此外别无选择。这就叫万般无奈。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情吗?要么灭国,要么求和,勾践向吴王求和可不容易,因为勾践是夫差的杀父仇人,为了谢吴王心头之恨,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甘愿和夫人一起去给吴王当奴仆,你能读出此时越王的心思吗?

  2、挖掘文字:板书“奴仆”的象形字,通过对这两个字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理解奴仆就是古代有罪之人,没有自由供人使唤的下等人,从而为后面学生体会越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做好铺垫。

  3、渗透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如学习“建议”口头造句是重点,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合理的说话情景――扮演大臣和吴王,用“在朝庭上,谋臣纷纷建议()”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骄傲地说:“()”。这里的说话造句是建立在对越王与吴王认识的基础上的――吴王的骄傲和越王的求和这一人文的价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对“建议”肯定的基础上的,是比较适合学生合理想象与“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学会用“建议”造句,而且对吴王的骄傲与越王的求和作深层次的猜测与预见。当然“建议”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旨在学生的感悟。又如比较句子:“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自己的国家。”关键字“才”的位置不一样意思表达完全改变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很深。

  4、适度拓展: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设计了延伸“问疾尝粪”的典故。学生对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感悟更深刻。

  5、创设情境: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王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屈辱,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是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再读文本,引发思考:再次回到描写卧薪尝胆的第四自然段,引发思考――勾践回国后的二十多年做了些什么,使原来那么弱小的国家变得如此强大最终灭掉吴国呢?因为课堂把握节奏不当,这个环节效果不是很理想。

  纵观今天的.这节课,我深深感到语文课还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不要让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正如郑板桥所说“冗繁削尽留清瘦”,这样的课才会扎实生动,朴实精巧。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一次反思,为的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进步,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都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常开常艳,永不凋谢!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6

  教学要求:

  1、凭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成语故事,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3、这些词语都表示了课文中的意思,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四个词,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二、直奔重点,精读第4节

  1、师: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6页,快速找一找。

  2、师:不少小朋友已经找到了,请你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跟他一样吗?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3、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师:好,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2)师:睡在柴草上舒服吗?苦胆的味道好吃吗?

  师: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他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他要报仇雪恨)

  三、激发探究,感悟第2节。

  1、师:让我们回到会稽一战后的越国,看看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1) 师:奴仆你们见过吗?(就是服侍别人的。)两千多年前的奴仆和我们现在的保姆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它画出来。

  师:低着头,哈着腰,看见别人来就这样。(动作)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女人,虽然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觉得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过得很苦。 从来没有好日子过。)

  师:这样的女人在古代被称为奴。所以奴在古代指女人,日子过得很悲惨。

  师:再看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和女人过的日子又不一样。

  师画。

  师:这种人头上要戴着刑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犯罪的人,或者是战俘,这种人,后面还要插一根毛,像长着尾巴。这样的人像什么? (像动物。)

  师:如果别人给你放了根尾巴,你有什么想法。(我觉得别人看不起我。我会怒气冲天。)

  师:这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把人当人看。

  齐读侮辱。

  师:就是欺负别人,也叫欺侮。

  师:这样的人委屈吗?这对他来说就是屈辱。

  齐读屈辱。

  师: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样的人就叫什么?

  生读“仆”。

  师: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两个词。

  师:想想看,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要去给吴王当奴仆,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如果不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也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一起来读读这个词。“万般无奈”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4、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5、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四、联系对比,深读第3节。

  1、师: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究竟受到了哪些屈辱?默读第三小节,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板书:受尽屈辱)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

  师:这句话如果这样说: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说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就说明他干得时间很短。

  师:为什么这样说时间就显得短了。

  生:如果说才干了三年,说明他们还想干。

  师:如果这样,他们干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可是,如果是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说明什么。

  生:很苦。

  师:是啊,受尽屈辱,一起读读。

  生读。

  师: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生齐读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五、引读想象,理解第5节

  1、师: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准备报仇雪恨,谁再来把第四小节读一读?

  2、师:如果勾践每天只是在柴草上睡觉,每顿饭前就常常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你认为真正的卧薪尝胆还要怎么做?

  师: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还要和老百姓一起发奋、努力。老师老师还有问题,如果他回到越国以后,还要舂米推磨,还要下田耕种,他会认为这是屈辱吗?

  生:不会的,因为是在自己国家干,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

  师:在越国他是主人,在吴国他是奴仆,是被逼的。

  师:所以这不叫屈辱。他这样干了多少年?

  生:二十多年。

  师:坚持不懈。

  3、同学们,卧薪尝胆的意思可能人人都懂,可是他包含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从书中读出来。我们一起读书。

  六、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学到这里,我要问大家,课文中的勾践卧薪尝胆,因为他要报仇雪恨,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因为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

  生:其他国家都不和我们打仗。

  生:我觉得表面上的意思是不需要的,里面的意思是需要的。

  师:我觉得你说得还不清楚,能说得清楚点吗?

  生:外面的意思就是睡在柴草上吃苦胆,是不需要的,可是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需要的。

  师:是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所以,这个苦胆,尝的是什么?

  生:尝是的精神。

  生:胆量。

  师:就是要有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齐读“信念”。

  师:有人将这个故事写了一幅对联,我把他写出来,写完看看哪个小朋友能记住。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去看课外书,或者问一下父母,如果同学们采纳老师的建议,我会感到非常高兴,愿意吗?

  生:愿意。

  师:刚才老师说的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

  师:再听一次。

  生:建议。

  师:有一个词,容易和建议混淆,是哪个?

  生:意见。

  师:说出来的是建议,不说出来的是意见。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吴王。我们给他提个建议好吗?

  师: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项羽是个英雄,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这个问题,回去和父母朋友讨论。这幅对联,我建议大家记在心里,会终生有用。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 篇17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二,说教法

  1,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向吴王提建议,吴王又是怎么拒绝的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朝廷的君臣对话,更深刻地理解了吴王的骄傲自大,对历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为后来吴国被越国灭掉作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这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学太少,应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就能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同学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帮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件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片,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我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为国家报仇雪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个字对应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从字到词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另外在找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薪"这个字的对应解释,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部首,让他们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进而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这样结合着插图和文字,再联想到形声字的特点,学生终于战胜了困难,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5,课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历史故事,离学生比较遥远,怎样把它的现实意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对自己有所帮助呢 从而实现语文最本质的作用呢 我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学本课后的感想,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向勾践学习,怎样吸取吴王的教训.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也许该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吧.另外,我还让学生换位思考:两千多年前我们都是吴国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这么做吗 如果是别的国家的人民呢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和创造和平.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请学生回答,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遗憾

  1,在教学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属于历史题材,感觉比较沉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总感觉没有,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能够进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得不够.

  2,对教材的研究上,我没有能够事先填补历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处,比如为什么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什么说他们在吴国所做的事情是"受尽了屈辱",如果这些能在教学时好好让学生体会一下,或许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朗读也会更加入情入境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只是河滩上的一块粗糙的鹅卵石,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泽.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不同题材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各有所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如果我教《卧薪尝胆》(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