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精选14篇)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精选14篇)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

  14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 

  19 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课前播放老师家乡霍山的录象

  看完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繁体的“爱”字。其中的“心”用颜色粉笔标出。

  师:你认识这个字吗?

  生:“爱”字。

  师:真了不起。为什么里面有个心呢?

  生:爱是用心来爱的。

  生:老师用心在爱着家乡。

  师:何止爱家乡呢,这个爱字包含着很深的含义。

  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语文课快乐。

  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集体说:老师,语文课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读得再深情一些。

  生再读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想请大家默写几个生字。

  听写:旱灾干枯丛林小狗

  听写旱灾时提示:“灾”字要注意笔顺

  听写干枯时提问:哪个词的意思和干枯差不多?

  生:干涸。

  师:有什么不同呢?

  生:干涸是河水干了,干枯师植物干了。

  听写过程中强调写字姿势。

  师:同桌互相批改,对照屏幕上的正确答案。老师拿一个同学的作业,看他的字写得认真吗?

  生:认真、漂亮。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

  出示:认真地默读课文: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一画: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默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生:很久以前,发生了大旱灾,小姑娘找水,没找到水,后来找到水,水罐发生了变化的故事。

  师:谁能说得简练一些。

  生:小姑娘为她妈妈找水喝的事。

  师:他精练了,那么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

  生:空水罐、水罐、银罐、金罐、钻石。

  师:板书:空 钻石

  水金

  银

  师:上一节课,我们留了哪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呢?

  生:水罐为什么发生这么多变化?

  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

  在课题旁画一个问号。

  师:读第二自然段,谁来展示,其他人认真听,听完后回答,哪句话让你非常感动?

  指名读。

  师:你很了不起,读得正确、流利。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呢?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师:多么孝顺的女孩啊,她的母亲生病了,她替母亲找水。你在用心读书,还有不同的句子吗?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这句体现了小姑娘很孝顺妈妈。

  师:你在细细体会,老师有一个问题觉得很奇怪,我们这儿的水并不重要,为什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呢?

  生:那儿在闹旱灾。

  师:你在联系上下文读书,很聪明。

  师:下面我们来目睹一下干涸的场面。

  一边播放录象,教师一边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为解说词。

  师: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没有水等待人的就只有――

  生:死亡。

  师:是啊,小姑娘是多么希望能找到水啊,自由读这两话。

  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哪儿也找不到水,说明她找过很多地方。

  生:走得累了,睡着了。

  师:用心读书的孩子就会有特别的发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女孩找水的情景。

  师:小姑娘来到了小溪边,小溪干涸了,她又匆匆忙忙来到了丛林,可是树木都干枯了。所有能找的地方她都找过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可她却哪儿都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谁着了。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十分孝顺母亲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找不到水也要找下去的孩子。

  师:是啊,不光孝顺,她还是个坚持、有毅力的孩子,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比较句子

  小姑娘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句话?

  学生体会。

  师:用课文中的词说一说小姑娘发现水时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师:没有想到会有水,超出自己的想象,就叫喜出望外。

  指名读。

  师:读时要突出这几个词“喜出望外”、“真想”、“赶紧”,这次我们给一个发言少的同学一个机会。

  指名读。

  师:你平时不够大胆,但今天的朗读却让老师和同学们喜出望外。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鼓掌)

  师:为什么这么好呢?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有投入感。(场下笑)

  生:老师读出了带有黄颜色的词。(一片大笑)

  师:是关键词。

  师:老师一边读一边想像小姑娘找水时的焦急和找到水时的喜出望外。想不想也学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呢?

  生齐读。

  师:谁来告诉老师,什么原因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水呢?

  生:是小女孩的爱。

  师:对谁的爱?

  生:是对妈妈的爱。

  师:对,师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师:后来她又把水给了谁?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由读3-5小节,过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生:她把水分别给了小狗和过路人。

  生:还有母亲。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把水给小狗时的情景呢?

  生: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这是什么样的小狗?

  生:欢喜的小狗。

  师:为什么欢喜呢?

  生:喝饱水就不口干了。

  师:是啊,喝了水多高兴啊,一起读,体会小狗的高兴。

  齐读。

  师:小姑娘不仅爱母亲,她还爱什么?

  生:爱小动物。

  板书:小动物

  师:是啊,这时水罐变成了银的。

  师: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妈妈怎么说的?自己读读。

  生:母亲对小姑娘很好。

  生:妈妈很爱小姑娘。

  生:妈妈不顾自己的生命,也要把水让给小姑娘喝。

  师:妈妈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把水留给孩子,这时银罐变成金罐,妈妈多爱自己的孩子啊,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老师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师:小姑娘一心把水让给别人,她难道就不渴吗?

  生:很渴。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说说你的体会。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师:把感受带到朗读中。

  指名读。

  师:老师看到一个很口渴的孩子。我们一起读读看。

  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就在小女孩忍不住的情况下,她又作出了什么举动?

  生:她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师: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一起读。

  老师引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一定要帮助别人。

  师:看出小姑娘的什么?

  生:爱心。

  生:乐于助人。

  师:小姑娘的心灵就像什么?

  生:金子般美好,钻石般闪亮。

  师: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佩服她吗?

  生:喜欢,佩服。

  师:看着这股清澈的水流,你最想说什么?

  生:是这股水流带来了快乐。

  生:是水流救活了生命。

  生:人们终于不用口渴了。

  生:这股水一定要分给所有的人。

  师:这股水流滋润了大地,拯救了万物,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这些变化,带着感动读最后一段。

  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出示:写一写:

  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

  师:写完后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交换,看看不同的感受。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我要向小姑娘学习,别人有困难时要帮助别人,要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只要有爱心,世界就会更美好。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对小姑娘说:是你用你的爱使水罐发生了变化,用爱报答了所有的人。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小姑娘热心地帮助他人,既使别人得益,也使自己受益。

  师:这个大大的问号你弄明白了吗?让我们再次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齐读课文最后一节,可以做些动作。

  师: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带来的《七课钻石》,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星座,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试着自己写写童话。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2

  师:是不是在几天前就知道有一位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

  生:是的。

  师:那你们在心里都想了一些什么啊?

  生:这位老师是什么样的?

  师:我和你们想像中的老师一不一样?

  [有的点头,也有摇头]。

  生:我猜你是女的。

  师:哈哈,今天我是……

  生:(笑)男老师。

  师:感觉我怎么样?你再说。

  生:感觉你很高。

  师:和姚明相比,我还是矮了一点。

  生:我感到很惊喜。

  师:惊喜在哪里?呵呵,居然变成男的啦

  生:比想像中的帅多了。

  生:比想像中的还是有点矮。

  师:哈,还有吗?还想像什么啦?印象怎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还可以,知识比较渊博。

  生:不好说

  师:你呢?

  生:觉得很亲切

  师:哦,我估计你爸爸对你有点严厉,今天见到这位男老师估计和爸爸有点不一样,我们的课堂就像聊天,像聊天一样轻松。

  生:我感觉很幸福。

  生:能有这样一个老师给我们上课,我觉得很幸运。

  生:我觉得有点陌生

  师:一回生二回熟,学完这一课之后,咱们就不再陌生了。谁再来,不说白不说。(笑)

  生:如果我答错了,会不会批评我?

  师:在场的老师们说会不会啊?

  全场老师:不会!

  师:我说嘛,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师:最后一个机会

  生:你的眼睛好大!

  师:你的眼睛也好大。下面,请睁大你们大大的眼睛,咱们开始上课!

  上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

  生:见过。

  [教师板书:钻石]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

  生:漂亮。

  师:钻石是世界上最尊贵的宝石,象征着尊贵和永恒

  请看老师写课题,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怎样的一些问题?

  生:为什么是七颗钻石?

  生:七颗钻石怎么来的?

  生:七颗钻石是什么样子?

  生:七颗钻石到哪儿去了?

  生:会不会变成星星?

  师: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篇著名的文学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完了没有,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

  【屏幕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小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师:看这六个句子,这六个句子非常重要,这节课生字都在里面,读好了他们,文章的内容就能基本掌握了。

  师:自己读一读这六个句子。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师:一字不差,正确流利。干涸是什么意思?

  生:水一下子就干掉了。

  生:冒烟了

  师:两个字合在一起,说明这河流没有水。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你读掉了一个字――“里”。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第三句,我想请女同学来读。

  女生齐:

  师:匆匆忙忙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生: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生:她加了一个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瞬字,左边是一个目字,你们看老师的眼睛,答案就在老师的眼睛上。

  生:瞬就是眨眼的功夫。

  生:小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师:唾沫就是口水,来,试着咽一下口水。

  师:这个字连大人都容易写错,看老师写。[教师板书]

  师:唾字要先写中间的千,末字有一横特别短,注意看,是哪一横?

  师:好像唾还有一横特别长?

  第二横

  师:看得准,才能写得好。把这个词写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尤其是唾的笔顺,沫字有一横特别短要特别注意。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姿势,并适时提出表扬。

  师:写完的同学再读读屏幕上的六句话。

  师:再来读读这六句话――

  【屏幕出示】

  生读:

  ①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②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③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

  ④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

  ⑥小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师:我提一个问题,你联系课文想一想,木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了银水罐?

  生:是小姑娘把水给小狗喝的时候,水罐就变成了银的。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生:我觉得他很善良。

  师: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她辛苦得来的水,却拿给了小狗喝。

  师:那么,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金水罐的呢?

  生:在她把水罐递给母亲的时候。

  师:不光是这样吧?

  【屏幕出示语段】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生读。

  师:是怎样变成了金的?

  生:小姑娘把辛苦得来的水交给了母亲。

  生:她差一个字。

  师:千万要小心,不要掉字。

  师:这是何等疼爱,让我们把这种体会融入朗读。

  生齐读。

  师:什么情况下变成钻石,又升上天空,变成星星的呢

  水罐递给……变成七颗星星

  师:这是多么神奇的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变成了金的,……继而这七颗钻石又变成了星星。然而这又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最让刘老师感动的是,小姑娘所做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咽了一口唾沫。

  他给了

  师: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眼唾沫,大家一起来咽一下唾沫。大家一起来读。

  生读。

  师:老师情不自禁地也想用自己朗读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动。

  【师伴乐朗读】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 “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怎么样,入迷了吧,感动了吧。下面,请你把自己认为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教师提示学生放开声音读,用心倾听自己的声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渐停]

  师:找到最令你感动的地方了吗?声音再大一点,自己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很投入,让老师很感动。那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又让你感动呢?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就这一段,谁还想读?

  生再读。

  师:我听出了小姑娘的辛苦与疲倦,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真好,小姑娘真让我们感动。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动?

  生: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师:此时的母亲既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又要承受干渴的痛苦,你能体会到干得怎么样了?

  生:干的快忍受不了了。

  师:那该怎么读?

  生读。

  师:你也想读一读母亲这句话,读吧。

  生读。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动?

  生: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你可以读得欢喜一点。

  生读。

  师:能再欢喜一点吗?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小狗的欢喜。

  生齐读。

  师:还有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吗?

  生: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还不错,听老师读读这一段。

  师范读。

  师: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全体齐读。

  师:好的,同学们把书放下,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神奇而感人的一幕吧。

  生齐读:

  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师:现在大家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七颗钻石”做题目了吧?

  生1: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所以叫“七颗钻石”。

  生2:因为最后一句话有七颗钻石,钻石越升越高,变成了星星。

  生3:因为小姑娘很善良。

  同学们,小姑娘的心灵就像钻石一般闪亮。相信今后再在夜空当中看到那七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时,你一定会想起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童话故事。想起这位闪亮可爱的小姑娘。

  【播放动画】

  下课。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3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个词语朋友,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请看前面。(课件出示词语)谁能领读?

  生领读:焦渴、水罐、匆匆茫茫。

  师:谁能用“匆匆茫茫”说一句话?

  生:天黑了,我匆匆茫茫的往家跑。

  师:下一个(词语)。

  生:反正

  师:声音很宏亮。

  生:涌出

  师:读得很准确。

  生:一瞬间

  师:“一瞬间”是什么意思?

  生:转眼之间。

  师:说的太好了!下一个。

  生:忍住。

  师:还有一个词语,看谁能把握机会?

  生:劳累。

  师:同学们的刚才表现都不错!那这节课就带着这些老朋友再次走进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好吗?(板书: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件)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和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动物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草木和丛林最需要的是什么?(水)人呢?(也是水)此时的水就意味着什么?(生命和希望)(板书:生命和希望)水在哪里?哪里能找到水呢?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命的母亲去找水,她找到水了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小姑娘中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变化呢?好,请同学们看书。

  二、整体感知

  1.理清水罐的变化。

  生:(浏览课文。)

  师:谁能说说,小女孩手中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第一次变化是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水罐,第二次变化是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生:(补充)第三次是,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最后从金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谁还能说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发生了四次变化,第一次是空水罐变成了有水的水罐,第二次是木头的水罐变成了银水罐。(学生没说完整)

  师:谁还能补充?(指)那个女孩——

  生:第三次是银的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第四次是从金的水罐蹦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水(空——满)

  银的 

  金的  

  七颗钻石

  2.感知水罐的神奇。

  师:正是因为这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

  水罐,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生:神奇。

  3.感知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

  师:板书“神奇”,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呢?

  生:是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和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板书:孝心、关心)还有吗?

  生: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师:(板书:母爱、同情心)还有吗?(无人发言)看来,你们都同意这些观点,是吗?那么孝心、关心、母爱、同情心,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是什么?

  生:善良。

  生:爱心。

  三、研读探究

  1.体验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

  师:(板书:爱心)是小女孩的爱心,是妈妈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生:(自学)

  师:谁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和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女孩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我从“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她自己一个人,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说明她对母亲很关心。

  师:你说的太棒了,还有吗?你还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我抓住了“哪儿“这个重点词,看出小姑娘许多地方都找遍,可是还是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睡着了。

  师:小姑娘都去过哪呢?

  生:小姑娘可能去过湖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小溪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泉边找水,没有找到。

  生:她可能去小河边,没有找到。

  师:小姑娘去过这么多地方,可是哪也找不到水。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不想再读读这句话?(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呢?

  生:应该把“哪儿”读得重一些,体现她哪也找不到水。然后,躺在沙地上睡着了,睡着了很安静。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她读得静悄悄的,生怕惊醒睡梦中的小姑娘,你们能像她这样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的很生动,谁还想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太棒了!这时小姑娘做了一个梦,她会梦见什么?

  生:她会梦见,天下了一场雨,水罐装满了水,她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的病也好了。

  师:很好的愿望。

  生:她从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条小河,她跑到小河里去洗澡,洗完早,她把水罐灌了一些水,回家,把水罐交给了妈妈,妈妈的病也好了。

  师:你说的太完整了,小姑娘的心中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祝愿小姑娘梦想成真吧?你还从哪看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我抓住了“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很神奇。

  师:你抓住了“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非常的神奇。如果我们把“竟”字去掉了,请同学们看句子,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出事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我觉得加上“竟”更生动了,因为水来的很神奇,不加这个“竟”字,也许水罐里的水是别人倒的呢?

  师:你想的可真好。那你能不能把水罐的神奇读出来呀?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自由读、再指一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的感情不是很强烈,没有突出水罐的神奇。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生:读——

  师:这么神奇的罐子,老师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师:读——

  师: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生:读——

  师:你读得棒极了。你还从哪感觉到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我从“喜出望外”这个词,感受到小姑娘特别的高兴。因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非常地高兴?

  师:为什么“喜出望外“啊?

  生:因为找到水了?

  师:找到水,意味着什么?

  生:找到水,就意味着她妈妈的病会好。

  师: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非常高兴。

  师:那么,小姑娘为什么要赶紧的跑会家去?

  生:因为她想让妈妈快点喝上水,让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

  师:如果,她不赶紧回去,妈妈会怎样?

  生:妈妈会死亡。

  师:也许会死亡。此时,小姑娘抱着水罐急急忙忙地往家跑,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师: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说说?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突出了“喜出望外“这个词。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读

  2.体验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师:从课文中的这些词和句子,我们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小姑娘对母亲的一片纯洁的孝心。也正是如此,空空的水罐,变成了装满水的水罐。那么,你又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母亲的对小姑娘的爱心,以及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谁能说说,从哪些地方读读了小女孩对小狗的关心?

  生:(读“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变得欢喜起来”)我抓住“一点水”这个重点词,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点水”在那个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姑娘把这“一点水”给了小狗。说明了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理解得非常好。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既然,小姑娘那么关心小动物,为什么只给了一点水呢?

  生:因为在那个时候,一点水很重要了,小狗喝了一点水变得欢喜起来,所以,小姑娘给了一点水,给小狗喝。

  师:因为这一点水,就能救活小狗的生命。还因为什么?

  生:还因为,小姑娘把剩下的水给妈妈喝,要妈妈的病快点好,所以只给了一点水。

  师:更能证明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

  师:小姑娘给小狗倒了一点水,小狗变得欢喜起来,那么没有喝到水之前,小狗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觉得小狗没喝到水之前,是非常可怜的小狗。

  师:用书中的词语来说说,小狗是什么样的?

  生: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狗没喝水前是哀哀的尖叫。很可怜。

  师:小狗哀哀的尖叫,在哀求什么?

  生:它想要一点水。

  师:它可能会说什么?

  生:小狗可能会说,给我一点水吧,我太渴了。

  师:还可能说什么?

  生:小姑娘,给我一点水吧!我快渴死了。

  师:真可怜。小姑娘听懂了小狗的话,于是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水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于是,木头水罐变成了——(银的了)。谁能带着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

  师:你感觉到小狗变得欢喜起来了吗?谁还能读一读?

  生:读——

  3.体验母亲对小女孩的爱心

  师:读得真不错。那么,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的爱?请你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说明了母亲对女儿的母爱。

  生:母亲说:“反正我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姑娘,这也是母亲对小姑娘的母爱。

  师:真了不起,在这样的大旱灾,母亲把水留给了自己的女儿。母亲自己选择了死亡,母亲喝不到水,有可能死亡。那么,女儿接过妈妈的水,可能会活下来,多了不起的母亲啊!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妈妈,妈妈给予了你的生命,给你无私的呵护,也是关心你成长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和妈妈之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有一次,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水果超市,去买樱桃。一问价钱,十五块钱一斤,我和妈妈说别买了。但是,妈妈却说,没关系,买5块钱的吧,回到家,我把樱桃都吃了,妈妈却一个没吃,现在我后悔极了。

  生: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妈妈赶紧送我去医院,要做手术。把送进手术室的时候,我对爸爸妈妈说,我还能见到你们吗?这时,爸爸妈妈都哭了,我现在体会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师:在那个时候,你觉得进去就出不来了,你想特别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是吗?多么伟大的爸爸妈妈啊,他们给予了我们无私的爱。课文中的小姑娘也有这么一位母亲,当母亲把银水罐递给小姑娘的时候,亮亮的的水罐变成了——(金的)。你能带着对母爱的理解,把这段好好的读一读吗?

  生: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因为母亲得了重病,要死了,所以要慢些读。

  师:理解的不错。谁还能读。

  生:读——。因为母亲得了重病,所以非常轻的说话。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轻读。

  师: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好吗?

  生:齐读

  4.体验小女孩对过路人同情心

  师:当她把水罐递给小姑娘的时候,这一瞬间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那么,你又从哪里体现小姑娘的同情心呢?

  生:(读“这时,小姑娘……递给过路人”)我抓住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个重点词,她非常渴,可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师:从“咽了一口唾沫”感受到什么?

  生:(齐)想喝水。

  师:可是,她把水送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

  师:她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她想的都是谁啊?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句子(出示句式)读完整。

  生:小组讨论。

  生: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小姑娘想到的是生病的妈妈。想到的是可怜的小狗,想到的是讨水的过路人,却唯独想到自己的生命。

  生:(重复)手捧着救命的水罐,小姑娘想到的是生病的母亲,想到的是可怜的小狗,想到的是讨水的过路人,却唯独想到自己的生命。

  5.感触小女孩阳光般的心

  师: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这样的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

  师: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然后,把心里话说给大家听。

  (学生写,教师提示写字卫生)

  师:(指名学生)你想说点什么啊?

  生:我想对小姑娘说,好人有好报。你和你妈妈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小姑娘,你的金子一般的爱心太伟大了,你生活的一定会很好,因为好心有好报。

  师:你说的太感人了。

  生:你太勇敢了,在夜里一个人为母亲找水。

  师:你想不想向小姑娘学习。希望,你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

  生:小姑娘,你能把生命的水让给陌生人,你非常有同情心的,你和你妈一定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和小姑娘说了那么所知心话,看来,这个具有阳光般心灵的女孩,作为爱的化身,已经深深地留在你们的心里。正是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使水罐再一次发生变化。谁能把水罐最后一次变化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最后自然段)

  6.体会七颗星星的象征意义。

  师:正是小姑娘的一次次爱心的付出,以及母爱感动了上天,让水罐跳出了七颗钻石并涌出了巨大的水流,干旱的世界因为这水而变得富有生命和活力,水,因为爱心而丰盈,世界因水而美丽。孩子们,让我们满怀爱意,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课件),你们看到七颗星星了吗?那仅仅是七颗星星吗?它还代表什么?

  生:代表小姑娘的对母亲的孝心,代表了小狗的关心,母亲对她的母爱,和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生:(补充,基本与上相同)

  四、回归整体

  师:也就是说,这七颗星星象征着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那是关爱心、孝顺心、奉献心、助人心。一颗,两颗,三颗,他们在天空中永远给人们指名方向,带光明、希望和幸福。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童话故事啊?让我们随着悠扬的乐曲,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聆听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

  生:(配乐朗读)

  师:多么神奇的童话故事啊!希望你们在课下,你把这个故事用丰富的想象力,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下课。

  评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下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故事,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评析

  本课是一篇神奇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地球上大旱灾,小姑娘为妈妈找水喝的经历。课文是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受“爱心”是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主题教育,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主题教育与语文基础训练的和谐统一。

  纵贯案例一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设计是抓住“主题”体会表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那就是孝心、关心、善心、同情心,这些归结起来就是“爱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初读课文后,不用细心地分析,就能理解到这个层次。抓住文章的主旨,我想接下来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体会,这样的爱心是怎么表达出来。怎么表达的呢?无非就是让学生抓住主要的事件和描写事件的句子以及词语。要体会这些句子和词语表达的含义,以及情感色彩。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的表达,尊重学生多元的感受,体现阅读是“对话”过程。

  2.特别关注的是语言的表达。例如,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小女孩的爱心,是妈妈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么,你从课文中,那些词和句子体会到了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这样的引导就是让学生读进文本,体会文本,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没有语句的分析,就不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是“咬文嚼字”的语文。例如,学生体验孩子的孝心,找到“我从‘一天夜里’看出小姑娘非常的勇敢。她自己一个人,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说明她对母亲很关心。”又如学生说: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里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我抓住了 ‘竟’这个词。说明了水罐很神奇。”还有“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我从‘喜出望外’这个词,感受到小姑娘特别的高兴。因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非常地高兴?”有了词句的透析,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关注了思维的想象。利用文章的空白之处,拓展想象的空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例如,小女孩去找水,那么都去哪里找水了,通过想象体会小女孩的勇敢和艰辛,突出她是一个特别孝心的小女孩。再如,她躺在沙地上睡着了,那么她做了一个梦,会梦见什么呢?这是让孩子体验小女孩的美好愿望,体验为妈妈找水的急切内心。这样的处理与文本的表达是相辅相成的。

  4.注重了在体验中朗读。语文是情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什么时候,训练学生的情感朗读呢?它应该是在词句分析基础上,生成情感之后,及时的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书感动。例如,当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姑娘的急切回家的心情,就让学生带着又惊喜又着急的语气来朗读。这是把语言现象与情感表达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朗读训练才是有效的。

  5.注重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文本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如何透过文本也让学生受到教育,那么就要在关联之处,拓展到孩子的生活中去。例如,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师引导:真了不起,在这样的大旱灾,母亲把水留给了自己的女儿。母亲自己选择了死亡,母亲喝不到水,有可能死亡。那么,女儿接过妈妈的水,可能会活下来,多了不起的母亲啊!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妈妈,妈妈给予了你的生命,给你无私的呵护,也是关心你成长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和妈妈之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事,能说给大家听听吗?自然的结合,没有痕迹,也不造作。学生理解了文本,也理解了母爱。我们说语文也是生活中的语文,但是,我们在文本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时候,千万要把握“尺度”,不是语文联系生活,越多越好。而起到辅助体会文本的作用就可以了。我们不能为了情感教育,而冲淡对文本的学习。文本始终是学习的重点。

  6.注重了读与写的结合。现在阅读教学多在内容与情感上分析,很少看到语言能力表达的训练,阅读课成了说读课。阅读教学上,在适当的环节上,让学生动一动笔不好吗?例如,教师引导: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的小姑娘啊!她想到了所有的人,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你想不想对这样的小姑娘说点什么呀?(想)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然后,把心里话说给大家听。也许有人认为写是多此一举的。但是,我们阅读课长期得不到写的训练,阅读教学也是值得忧虑的了。看似一个小环节,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意识。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

  语文教学要在平淡中见功夫。我们喜欢满怀激情的阅读教学,因为那样确实很吸引人的视觉和听觉,但激情过后是什么呢?是一味的情感熏陶吗?语文必须要落实语言的基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这些靠激情是做不到了。虽然有的语文课,我们看不出有许多的创意以及资源的引进,但你能着实的感受到,是在教语文。看似平淡,但有语文训练意识,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4

  师:咱们一起来学习《七颗钻石》。这是一节阅读活动课。什么是阅读活动课呢?就是又要阅读又要说话,又要探讨,还要想象的课。所以这节课会很有意思。

  下面咱们来看看怎么活动。

  (屏幕显示:活动一:进入录音棚)

  师:进入录音棚,意味着我们每位同学的身份是什么呢?

  生(齐答):我们都是播音员。

  师:对,因此读课文就要读出播音员的水平。好,我们都来到录音棚了。那么,童话应该怎么读呢?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样?

  生1:应有感情地读,要配合人物的性格来读。

  师:童话里有人物、有故事,所以要充满感情来读。

  生2:我觉得要将故事的高潮部分读得好一些。

  师:要读出它的情景、情节。

  师:那么童话究竟应该怎么读呢?(屏幕显示:用童声来读)

  师:可以这样读(师模拟一种童稚的声音):在很久很久以前……

  师:好,就这样读,大家自由地读。将课文读一遍。

  (学生各自快乐地大声地“用童声来读”课文)(大屏幕显示:读出故事味 读出文中情)

  师:要读出故事味,而且还要读出文中情。读出故事味就不能用一般的读书方法来读,要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讲故事一样把内容读出来,那样就不会是“念书”了,而是带着情感在讲这个故事的内容。读出文中情,就是要把一些关键词咬准。特别是要把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字音突出出来。你看:“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这里的“竟”表示情节的突变,就要读出一种感到意外的味道来。

  下面请大家重点体会“一天夜里……”和“她以为……”两部分,还是各自自由地朗读体会。过会儿咱们选几个同学用童声来读。好,开始读,开始像讲故事一样地读。

  (学生欣然地朗读起来)

  师: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呢,就让我们沉浸于这个美好的故事中。我想请四位女同学来读;小女孩读小女孩的故事,挺有意思的,注意用童声来读。

  (四位女同学自告奋勇演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师:同学们已经沉浸在童话里面了。我觉得有的地方读的时候韵味还要足一点。比如(师激qing范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里要读出一点惊讶的味道,又比如最后一段(师又深情范读):“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要读得带有余味。总之,几位同学读得很不错了。看,你们都在录音棚里生活,刚才摄像师已把你们的精彩表现录下来了。好,咱们再开始第二个活动。

  (屏幕显示:活动二:畅游智慧泉)(师请同学们一起说)

  师: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啦!在智慧泉里尽情地畅游吧!下面讨论四个问题。

  (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调发问。屏幕同时展现:

  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

  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话题,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情节来思考问题。

  (生读课文,思考)

  (生分组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

  (师组织全班的交流活动)

  生1:我觉得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第一段说出了故事的原因,还突出了这罐水非常珍贵。

  师:啊,你说到问题的边边上来了,还不确切,看看其他同学怎么说。

  生2:我认为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第一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还有故事的时间和起因。

  师:对,“背景”这两个字很重要,点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或者说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生3:我也认为不写第一段不行,因为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还为小姑娘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给别人喝作了铺垫。

  师:铺垫,说得好啊。

  师:老师给大家作的小结是什么呢?―――介绍一种写作知识:在我们记叙文里,或者在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往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比如说“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烈日似火”等等,这时候人物做事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呢?所以,第一段的这种场景就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用一种文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板书:写风写雨,笔无虚设)

  师:课文里写的是“旱”,这一笔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当然是笔无虚设了。

  师:再看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

  生4:我觉得不写小狗与过路人是不行的。写小狗和过路人,正是对小姑娘的侧面描写。

  师:嗯,侧面烘托。写了小狗和过路人,就有了更多的形象,就能多侧面地多角度地表现小姑娘的言行和心灵。

  生5:我认为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假设列夫・托尔斯泰不写小狗和过路人的话,光凭小姑娘给生病的母亲打水的事,这样就很单纯。如果写了小狗和过路人那就全面一些。

  师:对,如果不写的话内容就比较单薄,写了就比较丰厚。

  生6:如果不写小狗和过路人的话,那个木头的水罐就不可能变成银的,再变成金的。

  师:对,这样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使故事产生了波澜。如果单纯地写给母亲找水的话,这个故事稍微平淡一点。出现了小狗,使故事波折一下,然后又出现一个要水的人,故事又波折一下,这就叫做―――(板书:一波三折,尺水兴波)

  师:有了波澜,故事就有味道了。

  师:接着来看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

  生7:我认为不行。因为课文先写水罐变成银的,然后变成金的,然后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我觉得这是一层一层地从侧面突出小姑娘心灵的美好。

  师:这是在烘托,同时点出了故事的发展。

  生8:我认为不写水罐的“变”是不行的。因为“水罐”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连没有生命的物体都被感动了,这就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师:对,这就表现了童话的色彩。

  生9:水罐变成银的,变成金的,然后又变出钻石,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品质正在不断地升级。

  师:对,她的思想品质在不断地升华。

  生10:而且水罐的变化课文中没有点出缘由,这就让我们产生了遐想。

  师:这让我们想象,是不是有一个神被她感动了呢?是什么样的神力使这个罐子发生变化了呢?因此这又体现了童话充满想象色彩的特点。

  生11:水罐越变越好,这就说明有好心肠就会有好报。

  师:嗯,好心有好报。而且从文章情节的发展来看,小姑娘每有一次善良的行动,水罐就变化一次,这是一种巧妙的烘托。这就叫做―――(板书:美好穿插,诗意烘托)

  师:你们看,小小的文章里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容!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

  生12:我认为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如果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那怎么行呢?

  师:你真聪明。它呼应篇首,一下子就被你看出来了。

  生13:我认为不写“七颗钻石”不行,因为水罐一直在变化。她做了这么一件好事,如果还不变化的话,就好像她做的这件事情不是很好,而且这七颗钻石也是她美好品质的一种升华,同时也点了题。

  生14:首先,写七颗钻石和前面联系更加紧密。因为小女孩心地善良,每当她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按我们的遐想来看,就有一位神仙给她一种回报,写七颗钻石不但点了题,而且使文章得到升华,也使文章有了一个高度。

  师:对,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生15:它突出了善良的伟大。

  师:对,善良的伟大,结尾好像有点象征的味道。

  生16:“七颗钻石”的出现非常重要,因为“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大熊星座非常明亮,给人们带来光明、指引方向,所以非常重要。

  师:是啊,正像小姑娘美好的品格。

  生17:钻石应该说是宝石中最珍贵的一种,用钻石来表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突出了童话的色彩,而且还很有诗意。

  师:对,这个同学品出了童话的色彩,还感受到了诗意,她学得非常好了!

  生18:因为童话本身就具有离奇故事情节的那种魅力,这里写七颗钻石,更体现了童话的童真,更给人一种离奇的感觉。

  师:噢,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思而向往这种美好的境界。

  师:好,从文章的结尾来看,它是写得很漂亮的,它给我们这样一种感受,叫做―――(板书:结而不尽,耐人寻味)

  师:下面老师还加上一个话题,你们猜一猜?好,请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话题五:你也能问上一句吗?)

  师:现在由你们来设计话题了。

  生19:我想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出现七颗钻石,五颗不行吗?三颗不行吗?

  师:噢,谁来答。

  生20:因为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大熊星座,也就是插图上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常在夜空为人们指示方向,北斗七星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神圣,所以应是七颗星而不是三颗或者五颗。

  师:嗯,很正确,你可以得10分。

  生21:首先大熊星座就是指北斗七星,而北斗七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如果你说三颗星、五颗星,那就不是北斗七星也就不是大熊星座了。

  师:对,也是10分。

  生22:我来问一个有童话味的问题吧,有一段话说小姑娘倒在地上睡着了。我想小姑娘一定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我想问问大家她此时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师(开心地笑):噢,你把老师的秘诀给点破了。老师真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过一会再讨论好不好?她真聪明,读童话就读到想象上来了。哪个同学接着来?

  生23: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文章的题目?

  师:是啊,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呢?

  生24: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这是小姑娘美好心灵的结果!

  生25:这是一个文采飞扬的题目,起到了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作用。

  师:啊,你用的文学语言,多美!

  生26:为什么母亲说她自己不能喝这罐水?

  师:噢,你的同桌要回答。

  生27:母亲是善良的,小姑娘受她母亲的熏陶,心地自然也是善良的。如果母亲说:“哎呀,我全喝了,喝了就好了。”那就衬托不出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师:对,这也是背景―――小姑娘的家庭背景。

  生28:在文章中小水罐是非常神奇的。我想问一下大家,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水罐写得这么神奇?

  师:噢,为什么这样神奇呢?其实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哪个同学再来小结一下?

  生29:是为了烘托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师:很好,同学们畅游着智慧泉,大家的智慧就像泉水在奔涌。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活动。(屏幕显示,同时老师请同学们一起说:活动三:来到创作室

  1.想一想,轻轻地描述一个好梦。

  2.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

  师:描述什么好梦,描述什么场景,老师都不讲,你们自己决定。好,请同学们默想两分钟,开始编故事。(同学们构思)

  生1:小女孩梦见一个神仙走到她面前。因为这个神仙被她以前做的那些好事所感动,所以对小女孩说可以答应她两个要求。于是,小女孩说,现在正有一场大灾难,请让所有的人都能喝上水,而且让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地活下去。这位神仙对小女孩说:“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然后就走了,而小姑娘也醒了。

  师:这个同学理解了这篇童话的深意。好,第二位发言的是谁呢?

  生2: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花有鸟,有树有草,有奔腾的小河,小姑娘突然想起了还在病床上的妈妈。小姑娘想,我的小水罐呢?我一定要给妈妈舀水。这时,梦仙子飘到她的面前,对她说:“我可以给你一罐水,但你要好好利用这罐水,如果你好好利用这罐水,它会给你一个惊喜的。”这时,小姑娘醒来了,她看到小水罐中装满了水。

  师:对,果然小姑娘很好地用了这罐水。很好,你想象的内容能和情节巧妙地接起来。

  生3:小姑娘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小河,然后流到了地球的每个角落。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恢复了生机,动物也恢复了生命的活力。然后,她妈妈就喝到了她变的那条河的水,她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拯救了整个地球。

  师:噢,神奇的梦。

  生4:小姑娘梦见自己继续寻找水。这时飞来一只鸟。这只鸟开口说话了:“请让我喝一口水吧。”于是小姑娘就毫不犹豫地给它喝了一口水。这时候,小鸟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喝了你一口水,当然要还你一罐水。”小姑娘就这样惊醒了。

  师:真的,这一罐水就变成了涌泉。七颗钻石从罐子里跳出来,罐子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的水流。这水流干什么用的?就是大家喝的。小姑娘的爱心使大家都能喝上水并感受到喝水的乐趣。大家生命也得到了挽救。

  师:下面大家还要完成一个问题,我们来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小姑娘。(屏幕显示:噢,你能用一句话描绘一下小姑娘吗?)

  师: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大声地读这句话)

  师:说说你心中的这个小姑娘,说说童话中的这个小姑娘。好,你说。

  生1:小姑娘的心如七颗钻石一样纯洁美丽。

  师:嗯,她有像七颗钻石一样晶莹的心。

  生2:小姑娘的心灵像那股清泉一样清澈。

  生3:小姑娘的行为就像大熊星座一样为人们指示方向。

  师:小姑娘的行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生4:小姑娘的心地可以感动上天,给人们免除疾苦。

  师:她是善良的化身。

  生5:小姑娘的品质是纯洁的、善良的。

  师:闪光的!

  生6:小姑娘的心灵如钻石那样璀璨;小姑娘的心灵如大熊星座那样熠熠生辉。

  师:啊,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美。

  生7:小姑娘的品格像梦一般的美、一般的神奇。

  师:对,梦幻般的神奇、美好。

  生8:小姑娘的心灵是如此美好。她那善良的心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师:啊,这是一句―――大话。

  (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生9:小姑娘的心无比的善良。

  师:感动着我们。是啊,小姑娘是童话中的一个人物,就像稻草人、快乐王子一样,那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形象呢?小结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说―――

  (屏幕逐句显示:

  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

  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

  小姑娘是一个阳光女孩。

  小姑娘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姑娘。)

  师:小姑娘是一个童话形象,要注意这一点。因为故事中小姑娘是一个善待别人的人,小姑娘是一个让上苍感动的人,因此有了这个美好的童话。用现在的话说,她是一个阳光女孩。她是一个有钻石般心灵的小姑娘!

  师:这一次课,咱们在一种创设的环境里面生活,当我们进入录音棚的时候,我们读起来,读起来―――让我们的心情激荡。当我们畅游智慧泉的时候,我们说起来,说起来―――让我们的发现闪光;当我们来到创作室的时候,我们想起来,想起来―――让我们的思绪飞扬。

  师:因此,我们的阅读活动课让我们沉浸在美好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希望同学们的每一节课都这么快乐!下课!

  悠悠的学习心得:

  余映潮老师的这一堂课,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如板块式教学思路、阅读活动课,重视朗读,重视“童声”“童话”。余老师自己也对这一堂课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板块式思路是一种创新和挑战。

  本课所抓的主要重点是,水罐的变化、小姑娘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的环境背景和衬托的人物事物和童话赋予的美好的愿望。基本上来说,所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顾及到其中的一些很大部分的内容,这也说明了,对于这一篇公认“公开课文”来说,在文本的解读和处理上,已经达到了一致认同的程度,在短时期内,如果不加入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视野,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将会出现重复咀嚼停滞不前的状况。

  刚才在看着这个教学实录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昨天学习的几点内容,先放在这里,等会在说一说我暂时的构思吧。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中对阅读目标的第一个具体要求是:

  在阅读教学中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和美育目标得到综合体现。(这也就是昨天岳亚军老师所提出的,德育是盐,是我们必须的养分,可是如果只有盐,那么谁也吃不下去,但是,如果把盐放到水里在喝,觉得味道好极了。。嘻嘻,悠悠还可以接上后面一句,如果把盐放到各式各样的菜谱中,那么,就可以调试出丰富多彩的美味。~)

  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是要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所以加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读书、爱护图书”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等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将情感态度目标融入到阅读内容和方法中,所以在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学段提出“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断提出“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第四学断则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都试图体现阅读中主体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好了,课标的要求说到这里,在来谈谈我的看法。。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也许不太懂得顾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想请各位潮老师的粉丝们以及余映潮老师多多包涵。

  看了这个教学实录,第一个感觉是,教师的教学功底很扎实,教风平易近人,朗读的指导、提问的设计、文本的解读、教学技巧、教材的处理可谓是炉火纯青。但,我总觉得,只是一堂课而已,除了是“课”“优秀的课”之外,似乎还缺少些磅礴大气和生命力。以我的文本解读习惯,当然我也不期望大家都能认同,我的解读首先着眼的第一层次是――回归文中的真实生活场面场景;第二层次――回归作者原滋原味的情感极其促发源泉,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充分感受和共鸣;第三层次――挖掘作品中生活的感悟启示理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为了这个意图所采用的文字的处理方式。

  以往的多次实践,只是我自己能达到1、2层次,学生达到第二层次。第三层次还未曾能够形成完整的东西。

  所以,如果是我,现在我也来反思这个文本。首先,余老师的这一堂课,对于作者了解的不够;第二,对于童话的阐述和理解还比较的常见;第三,对于文本的拓展延伸,似乎视野和范围还稍嫌狭窄了些。悠悠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构思,哪些老师可以尝试一下~,嘻嘻,因为悠悠还算不上的教学技艺比较成熟的老师,所以只能纸上谈兵而已。

  首先,了解列夫  托尔斯泰。这是文学大师,文学大师写童话,本身就很有味道――一个历经世事的人选择一种儿童的方式来表达,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虚构,虚构什么呢?童话大多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大师虚构一种美好来表达内心的一种情感和渴盼;第二,什么是童话?就是以儿童的角度来,儿童的话语来表达来阐述。重点不再儿童如何去话,而是,儿童独特的话,和成人不同的话,表现的是一颗痛心。所以,童话,应该抓住的本质,除了想像和夸张的借助形式之外,最主要的是儿童的天真的话语、儿童的美好烂漫的自由无拘无束的思想,儿童的纯洁美丽的童心。这才是这一篇课文的实质所在。

  所以,文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儿童)的故事,有“母亲”(爱),有小狗和过路人(童心中爱的载体),水、水罐、钻石、星座。人们在解读的时候,容易看见水罐、钻石、星座,却忘了最重要的清凉新鲜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水罐,即使是金是银是钻石也没有用。水也是爱的载体,没有水,一切焦渴而死,我们是否可以提问,没有爱,世界将会怎么样?

  所以,水――生命――爱,是一个对文本含义的解读的方向,也是提升本文的解读层次的一大路线;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就是之前变化的一直是水罐,可是最后金的水罐不在变化了,而是里面一直没有变化的水当中跳成了七颗钻石,而原本漫溢的水变成一股涌动的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水的神奇:极其缺水――水罐里突然装满了水――水罐掉在地上,竟然没有洒――突然跳出钻石,从水罐里涌出一股水流。

  第二个解读的方向:水的变化和水罐的变化的解读。和前者一样着眼于“变”字。水罐是形式,是躯壳;二水是内容,是内涵。水罐可以由木变银变金,冒出钻石,都只是形式上变得漂亮,价值得到提升而已;水从没有到有在到成水流,这个变化才是真正的有实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如果水是爱,那么水罐就是爱的方式,方式可以朴实可以华美,但对于爱的多少是没有帮助的,只有一点一点的积累爱心,才能汇聚成河,由此也可以隐约触摸到另外一条线,小姑娘的故事实际就是爱心不断积累的故事,她的爱的多少决定了水罐里水的多少。爱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从小处积累。

  第三个解读的方向:寻病解读法。作者的童话是虚构的,是想像出来的,是夸张的。那么越是想像,越是夸张,越能表现其真实的情感和愿望。所以,可以让学生说出想像的夸张的部分,这个并不难,相信谁都可以做到。难就难在,作者的构思当中,有没有不太符合情理的地方,或者说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说多余的地方呢?我们来仔细看看。

  第一个疑点,余老师的学生已经提出,但,余老师未曾很好的利用。即使学生提的问题是“一切都焦渴而死,后来又提到小狗和路人”,文章写的是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既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那么水从何处来?很显然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他设计的一个导火索。

  第二个疑点,环境的设置――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为什么强调在夜里,而不是白天?为什么要强调母亲生病?病人生病了,应该去找医生啊,可小姑娘去找的是水。“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怎么会有草地?

  第三个疑点:小姑娘的形象。水罐里装满了水之后,小姑娘想喝,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既然给妈妈还不够,那么干吗不继续找够了在回去?当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小姑娘,并没有去劝病重的母亲喝水,也没有把找到的水给母亲喝,而是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去喝。。。。。。

  这些疑问的存在,应当说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激发一定的创作修改的欲望。

  第四个解读方向:

  对比阅读,更深刻的了解童话的文化内涵。七颗钻石,是结局美好的童话,如果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或其他的童话对比,相信能发掘一些童话的新鲜内容。

  童话中环境背景的设置、童话人物的命运的异同、童话人物形象的异同、作者情感的异同、童话中设置的一些烘托人事、童话中合理的故事情节和一些不合理的细节。

  总之,童话的解读应该着眼于“童”,哪些是儿童的气息特征言行话语,哪些是童真的表现,哪些是童心童趣的表现。

  这些童话中的“童心、童言、童趣”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意义。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5

  黄村六小 于立新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钻,倒)及新词,认读5个字,能用"清澈"造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难点: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词语/句子卡片,每人一张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七颗钻石的来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7自然段.

  4.展开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而死.

  (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

  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接着一股清澈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

  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②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

  (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

  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③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

  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有语气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小组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读一读四至六自然段;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水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体会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四、回归课文整体,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朗读全文,思考: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变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变化原因.

  (见教参47页)

  遇到的情况

  小姑娘的行为

  水罐的变化

  为什么会变化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七颗钻石》深入质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课文写小姑娘找水,为什么课题叫《七颗钻石》

  感受小姑娘用爱心找水,给母亲,过路人,动物喝水,自己却连一滴水也没有喝,从而体会到文章借七颗钻石变成灿烂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灵的闪光.板书:爱心美好心灵

  展开想像: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七颗钻石的那两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五、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 孝心

  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

  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检查背诵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进行方法指导

  3.用"清澈"造句

  教学过程 :

  一、检查背诵

  4个人一组在小组内背诵,由组长负责把背诵成绩填入朗读检测本上.

  选几名(好,中,差)同学在全班背诵.

  二、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一)学习生字

  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

  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组:"钻,枯,咽,接",最后得出结论:"钻,枯,咽,接"是近声旁的形声字

  (二)多音字练习

  (1)她累得倒(d ǎo , dào )在草地上睡着了.

  (2)小姑娘把水倒(dǎo , dào)在水里.

  (3)七颗钻(zuàn zuān )石.

  指导"股"和"澈"的书写

  股:右半部的上边第二笔是"└ "不是" "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中间的"月"第二笔是"丨"

  三、造句练习,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词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

  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

  2.联系语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内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举例:(1)我家门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鱼在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

  归纳为:(1)可以表达为"清澈的……"

  (2)也可以表达为"……清澈"

  五,作业 :

  1.写生字

  2.独立造句

  干渴

  另一板书设计 :

  小姑娘找水

  小狗 妈妈 过路人

  爱心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6

  学习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情力量。

  2、学习完这个神奇的爱心故事,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学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学习过程:

  一、学生预习

  (一)自学生字新词。

  1、会读下列生字和拼音。

  kě   lèi    jìng   cōng    āi     fǎn     guàn    dì   rěn      còu   yàn    tuò mò  yǒng

  焦渴  累倒  毕竟    匆忙  哀痛   反正   水罐   传递   忍不住   凑成  咽下   唾 沫   涌出

  2、我不会读的字                       ,我觉得很难写的字                                。  我会给这些字找朋友,如:渴-喝,                                                                              

  3、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焦渴                           瞬间                        干涸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2、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3、课文共       个自然段,       段讲了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    

  段讲了小姑娘拿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最终水罐里涌出水流,跳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

  二、检查预习题

  1、汇报学生字情况。

  2、说一说,学生字时有困难吗?你是怎么做的?

  三、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二)题。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练习册p27题一、题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学习,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

  1、看拼音写汉字

  tuo  mo   shui  guan  yong  chu   bi  jing    ai  tong

  (       )  (        )  (        )  (        )  (      )

  tian  shi   di guo lai    ren zhu    cou  cheng    wu  ye

  (       )  (        )  (       )  (        )     (      )

  2、全文主要写的是谁?(       )是围绕什么事展开的?(         )什么东西在不断的变化?(         )

  二、学习反馈

  1、默写预习题中的词语。

  2、讨论回答预习题2.

  三、研读课文,分组合作交流

  1、朗读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懂什么?

  2、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你喜欢小姑娘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课文题目是《七颗钻石》,有什么样的含义?

  2、想象:如果小姑娘的水罐没有变化,也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过路人讨水喝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五、巩固练习

  练习册p27题3、题4.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如此导课不可取--一位网友介绍《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语文听课评课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老师上了《七颗钻石》这一课。她先利用图片深情地讲述了地球发生大旱灾的情形。接着他问:“如果这时你得到了一罐水,你会怎么做?”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会先给小鸟喝一点,然后再给需要水的小朋友喝一点。”有的说:“我会把水给周围的人喝。”有的说:“我会先浇一点在花上,然后给很渴的人喝。”他们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在老师的一再启发下,一个小女孩站了起来:“我会先喝一口......”话还没说完,早已一阵哄笑。尽管这位老师很小心地保护着她的自尊,但最后还是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家说得太好了。看来同学们都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个班的学生实在不错,接下来的教学中,孩子们也总能顺着文本的思路,顺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发言,而且很精彩。一堂课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我觉得如此导课,无非是设局让学生入彀,于是学生们自然会顺着老师的意思说话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言不由衷了。像这样的课我们见得还少吗?

  阅读教学是什么?是猜想老师的意思读书吗?决不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最基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读书、思考、交流。绕一个弯子设一个局把学生引进老师自己预设的意思之中,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必然会限制学生创新火花,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导课是一种无效教学。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生学习读书,教学生读懂课文,教学生咬文嚼字、品句析词、理解体验、揣摩如何表达、培养语感。为什么不一上课就让学生接触课文、阅读课文呢?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8

  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卢秋菊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三)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问题预设: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四)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相互交流。

  题次

  小姑娘把水送给谁

  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第一次

  母亲

  有了清澈新鲜的水

  小姑娘孝顺之心

  第二次

  小狗

  银罐

  对小动物的爱心

  第三次

  母女互让

  金罐

  母女之间的爱

  第四次

  路人

  七颗钻石和巨大水源

  博大的爱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填写表格,并相机进行教学。(表格进行超链接,随学生回答进行学习。)

  第一次神奇变化: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教师过渡语:多么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

  (1)齐读。

  (2)问题预设:为什么小狗要舔净?(回顾第一段,动物焦渴而死,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

  (3)教师引导:小姑娘只倒了(一点儿水),就一点儿,说明什么?女读-评价-男读

  (4)问题预设:如果小姑娘再不给它喝水,它会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水的珍贵)

  (5)问题预设:如果是小猫、小羊、小鸡她会让水吗?(扩展小动物),说明小姑娘怎么样?(对动物有爱心。)

  (6)让我们带着对动物的这份爱一起读一读。

  (7)出示银水罐图片

  第二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教师过渡:小姑娘抱着银水罐回到家,看到妈妈是什么样子?

  (1)个人读。

  (2)评价(语气虚弱)(再读)

  (3)问题预设:如果没有水母亲会怎么样?那她为什么不喝呢?他们让来让去说明什么?如果是爸爸、奶奶、哥哥,会让吗?这些都是小姑娘的什么人?(亲人)

  教师过渡:是的,这就是亲情之爱。

  (4)师范读:听!

  (5)“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再换词。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亲情之爱(齐读)。

  (7)出示金水罐

  第三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教师过渡: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水,小女孩想喝水想到了什么程度?齐读(文中找: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学生圈出来。)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师带读。

  咽喉(名词)

  咽唾沫(动词)

  (3)“唾沫”轻声词,师教读两遍。

  (4)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联想饥渴感觉)

  (5)指名读――评价――齐读

  (6)问题预设:即使渴到那种程度,小姑娘还做了什么举动呢?

  (7)小姑娘把生命之水让给了妈妈,让给了小狗,又让给了陌生的(过路人),她总是先想到(别人),却忘了(自己),小姑娘有着一颗(         )的心呢?

  先填空,后齐读。

  (10)所以奇迹发生了:齐读(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1)展示钻石图片,教师过渡: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爱(板画爱心)就像小女孩钻石般的心。

  (12)结合图片教师过渡:(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因为有了清澈又新鲜的水,小花(                      )。

  (13)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句子。

  (14)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珍贵啊!童话里还有一种力量更为珍贵,是什么?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谢童话送给我们一份至善至美的爱,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15)全班起立,把手慢慢举起,齐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配乐)

  同学们请坐,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永远地普照人间。《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读一读自己喜爱的童话,它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二)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问题预设: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三)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相互交流。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0

  1  选择题

  范例1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解析  此题意在锻炼、考查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答题时必须紧密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前文说是“动植物的世界”,所以后面在举例时大体应按照由动物至植物的顺序。第一个例子为“有色彩斑斓的金鱼”,后面所填内容也应该是“有什么样的什么”这样的句式。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

  2  填空题

  范例2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的阳光;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____。(泰州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此题意在锻炼、考查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前面的两个例句其实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水”正是“鱼儿”所需要的,所以能带来快乐,而“阳光”正是“小草”所需要的,所以能带来快乐。如: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蔚蓝的天空;如果你是骏马,那快乐就是广阔的草原;如果你是风筝,那快乐就是暖人的春风;如果你是小船,那快乐就是平静的湖水。

  3  课外阅读

  寻找生命归宿的年轻人

  〈1〉从前,有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生活得很不幸,他从来没有愉快过,更没有笑过,总是皱着眉头,阴沉着脸,头发长得很长他也不剪,懒得做任何事。

  〈2〉在家人的苦心劝说下,他去跟一位画师学画画,他很聪明,只学了三个月,就掌握了不少的技巧,第四个月上他离开了画师,说:“这玩意没什么可学的!”

  〈3〉他又跟一个商人学习做生意。他仍然很聪明,只学了半年,就碰上一次好运气,他发了财,赚了不少的钱。到了第七个月上,他离开了商人,说:“这玩意儿也没什么可学的!”

  〈4〉第三次他遇到了一个哲学家,他跟哲学家学了一年,他觉得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没有意思,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他认识到死是伟大的,只有死才是永恒的,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短暂的。

  〈5〉于是他离开了哲学家,准备寻找一个他最满意的地方,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走啊,走啊,走了很多地方,都觉得不是理想的自杀地。后来,他到了昆仑山下的一片林子里。

  〈6〉“很好。”他心想,这个地方是最适合的位置,位于昆仑山下就算到了极地,空气干燥,流沙移动可避免尸体腐化,说不定能成为木乃伊保存到后世。何况这里人烟稀少,他死后可以清静,免除尘世喧嚣。他想好了。准备就在这地方安息长眠,明天就上吊。

  〈7〉第二天,他到一根五百年的核桃树下。正准备死,碰到一位白须垂胸的老人。老人正吃力地搬一辆陷进水渠里的毛驴车轮子。看见他站在树下,便对他说:“年轻人!你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来帮我一下?”

  〈8〉年轻人觉得老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跑过去帮他搬车子,他想,搬完车子再死也不迟。等到搬完车,天已经快黑了,老人一定要感谢他,留他吃饭,他推辞不掉,心想,吃完饭再死也不迟。

  〈9〉就这样,老人不断地请他帮忙。植林带,不然流沙就会埋掉房屋啦;修水渠,不然庄稼就会干枯啦;种葡萄,不然夏天院子里就没地方乘凉啦。一件事又一件事,年轻人没有理由推辞,只好干下去,一天天推迟死期。

  〈10〉秋天的时候,老人对年轻人说:“你不是一直要死吗?对不起。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久,现在,你可以去死了。”

  〈11〉年轻人看着这块美丽的田园,林带,葡萄架,堆满粮食的仓库,长满了绿草的水渠两岸,还有新盖的房子,盛开的鲜花……这一切;全都和自己的汗水有关系,让他舍不得了。

  〈12〉他决定不死了,和老人好好活下去。

  〈13〉他又开始画画了,画得非常好,而且他会做生意,卖画赚了不少钱,最后他开始总结和思考这里的人生意义,准备写一部哲学著作,题目就叫《生存智慧》。

  〈14〉据说,这个年轻人现在还活在世上。

  范例3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皱(    )                   赚(    )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忧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烟稀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段情节结构上看,是全文的引子。它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③段写聪明的年轻人学画画,学做生意,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然而他却想到了死,其原因是什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初读时感到内容离奇,细细品读又觉得故事的发展和结局都在情理之中,这与小说严谨的结构是分不开的。例如,情节上的前后照应就是结构严谨的突出表现,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举出二至三处前后照应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小说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的生存与死亡有时也决定于偶然的因素。

  b.人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c.劳动成果体现了人生的美丽。

  d.在运用自己的智慧中品味人生的幸福。

  解析  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与发散能力。

  (1)皱(zhòu)  赚(zhuàn)

  (2)①忧郁:忧伤,愁闷。  ②人烟稀少:人家和住户很少。词语不但要理解更要会运用。

  (3)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层次,开头部分往往起到设置悬念或铺垫的作用。

  (4)原因:他通过学哲学觉得一切努力最终都会被死神一笔勾销,只有死亡才是永恒的。意图:为小说后面写年轻人真正明白人生意义作反衬。

  (5)例如:第八段“再死也不迟”与第四段照应。第十段“你不是一直要死吗”与第八、九段照应。第九段“一天天推迟死期”与第四段照应。第十二段“他决定不死了”与第四段照应。第十三段“他又开始画画了,画得非常好”与第三段照应。……

  (6)a  a选项的内容完全是一种消极的宿命的人生观。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9

  《七颗钻石》评课

  常熟市实验小学  顾云芳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这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这样两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装满水(2)水没有洒(3)变成银罐。(4)变成金罐。(5)跳出七颗钻石(6)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体会逐渐升华的爱心)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阅读文本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这是由文字表层的故事进入文字丰富内涵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课也体现了以上思想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1、 抓想象促感悟

  这篇课文在文字表达上,比较含蓄,学生只是在一次一次的水罐变化中去感受、体会,并从中得到感情的升华。但是这较之传统教材就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在试上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难深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出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设计了想象的练习来作为引导的切入点,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就加深了对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的体会。又如,让学生转换角色,你就是小姑娘,望着清亮清亮的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这时学生便超越了文字,体会到女儿对母亲的爱。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更加升华,如母亲如果喝了这水会怎么样,可是她怎么样做的。又如小姑娘渴到了什么程度?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小姑娘比你渴千万倍。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我们想想,小姑娘递给的是一位――过路人。这又使你感动些什么?你能代这个过路人来赞美一下小姑娘吗?通过这些想象使学生渐渐体会到爱的伟大。在学习完第五节后,教师也出示了这样的练习:水罐里涌出了新鲜而清澈的水流,此时此刻,小姑娘还会将这水带到哪些地方?大地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学生很自然地联系上文,展开了想象,他们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而此时,再加上教师亲切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加以提炼、升华,在打动人心的总结语中,学生自然可以体会出“爱”这一主题。教师挖掘出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2、 抓情境促感悟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文章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课上,教师充分利用文中两幅插图的作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第一幅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狗喝了水后变得欢喜起来。从而认识到水对小狗的重要性。水就是小狗生存的希望,有了水,小狗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小狗的只有死亡。第二幅插图则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a看图说说小姑娘递水罐时的表情。b想象小姑娘当时想喝水吗?哪里看出来c过路人又会怎么来赞美小姑娘?抓住这两个情境,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3、 抓比较促感悟

  教师扣住重点词“抱”,引导学生与“拎”、“提”、“拿”等字进行比较,通过仔细推敲使学生体会到:简单一个“抱”字,却精确地反映了小姑娘对这罐水的重视与珍惜,从而体会她急切想给母亲送水的孝顺之心。又如小狗喝水前后不同的表现:“哀哀地尖叫”与“欢喜起来”的对比,感悟水对小狗的重要,体会小姑娘善良的美好心灵。在比较中,学生不仅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精确的语言,在谴词造句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而且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可进一步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4、抓学法促感悟

  课堂上,教师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授人以渔。由于2――5自然段结构及表述方式基本相似,因此老师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自己感动的地方通过朗读、品词、析句体会小姑娘的一片孝心,这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为下面学生的自学打下基础。有了刚才学法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水罐变金”与“跳出钻石”时就得心应手。走进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从而能自我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进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整节课下来,总体效果还可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师则整合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形成本课的板书,“孝心感天、善心如银、母爱似金、爱如钻石”,突出文章的重点,升华了课文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在课堂的结尾,老师有感情地诵读爱的名言:爱是雨露,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接着总结:爱不仅在童话的世界里,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全班同学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这一环节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四人小组,演一演这一课本剧。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2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议想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字音,读出感情。

  干涸       焦渴        舔         唾沫           清澈(投影显示,提示学生注意以上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

  3.本文非常简短,大家读过之后,能否用自己的话将其复述一遍呢?(学生讨论后,选派代表复述,并由学生做简评)

  4.现在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小姑娘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学生稍做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投影显示)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5.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歌颂小姑娘纯洁的爱心。(学生自由回答,体现爱心即可)

  6.课文的结尾作者意在表达怎样的美好愿望?(学生自由讨论)

  作者表达了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7.(1)闭上眼睛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行动世界会变得怎样?

  (2)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练习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结:本节课我们听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又知道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童话中我们看到了小姑娘爱心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被那神奇的想象吸引到梦幻的世界。希望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

  1.       熟读课文;

  2.       完成基础训练P65第五题。

  附板书设计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爱心表现: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神奇的“变”1.变成水;

  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                   2.变得端端正正;

  3.母亲对女儿的爱;                     3.变成银的;

  4.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4.变成金的 ;

  5.变出七颗大钻石。

  变的原因:爱心的巨大作用(让水)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设计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巧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一、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

  1.直接揭示课题。

  2.出示图片。(一棵干枯的大树,一条干涸的河流,一片干裂的土地。)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4.讨论引导。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对比理解“焦渴而死”。

  5.小结过渡:同学们都有过口渴的经历,即使是短短的时间,都难以忍受。在一个干涸、干枯,甚至有人和动物焦渴而死的地方,最珍贵的毫无疑问就是水了。一天夜里,一个已经记不得自己连续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嗓子冒烟、焦渴难耐的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么办呢?

  点评:通过图片,学生获得直观感受,更加感到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的珍贵,为后文的理解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个问号;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点评: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能感知故事的大意,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1.分组出示本课新词,指名读。会读哪个读哪个。

  2.提示:还有不会读的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学会。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读音情况,师生正音。着重注意“竟、咽、唾沫”的读音。

  5.检查词语理解情况,智慧共享。

  ①指名说,哪个理解说哪个;

  ②提示:还有哪个不懂,可以问一问;

  ③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力一法理解词语;

  通过“演一演”理解“喜出望外、绊倒、递给、凑上、咽”等词语;

  通过“画一画”理解“涌出”。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中年级字词教学依然是重点。适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小结过渡: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不但能在小姑娘最需要水的时候装满,而且在小姑娘被绊倒后它也能不倒不洒。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由木的变成银的,又由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从里面跳出七颗珍珠,并且随后喷出一股水流。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奇迹一个个的发生,魔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点评:童话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象,这也正是小学生喜欢的原因。扫除阅读障碍后,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文本切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也为理解文中母女爱的伟大埋下伏笔。

  五、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爱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⑤教师引读。

  ⑥四句连着齐读。

  点评: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和生齐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读,加上教师相机点拨,适时引导,既不枯燥乏味,又能引导学生真正明白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达到学生与作者、编者、教师和谐对话的目的。

  六、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1.编写童话。小姑娘及她的母亲无私而真诚的爱使水罐由木变银,由银变金,最后跳出七颗钻石,并升上天空幻化成七颗星星。那这承载着人间真爱的七颗星星又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2.收集爱的故事、诗歌和歌曲。

  点评:立足文本,读写结合,适度拓展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而故事、歌曲的收集,更使文本的价值取向得以升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附板书: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篇14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