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通用13篇)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通用13篇)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1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午’,‘中午’的‘午’。”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锄禾”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点评: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锄禾》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午’,‘中午’的‘午’。”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锄禾”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充分朗读古诗。

  2、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拍摄一组照片;让学生读熟《新补充读本》中的《<锄禾>大意》一课,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吗?

  (比赛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胜负,时间关系,比赛到此结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刚才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宣布:男(女)生获胜!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

  2、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地方,对了,是我们学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3、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

  4、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锄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吗?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诗题,练习说话

  1、看课题,“锄”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

  3、“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_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_____(什么时候),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越说越具体了)

  四、 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锄禾》。(师配乐范读)

  2、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

  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

  不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读得再热一点吗?

  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读?)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 小朋友,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种田。每天,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 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们总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怎么样?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喷洒农药以后身上会沾上难闻的农药味)

  (4)反复朗读:

  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 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② 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总结古诗,解决疑问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3、(出示食堂照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吗?对了,学校里是要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老师在食堂拍到的一组照片。(出示在食堂拍摄的照片)

  4、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这两位同学说什么呢? [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还可以用这句古诗来对这两位同学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

  6、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想听吗?(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六、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

  也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禾”(“和”字减去口字旁,把点变成捺)、“午”(“许”字减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指导“禾”、“午”:

  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

  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看:锄禾

  想:辛苦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呜呜―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小记:

  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2003年2月20日]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5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午’,‘中午’的‘午’。”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锄禾”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点评: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6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二首》之中的一首,诗人语言朴实,写出了农民的辛苦,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一直受到 广大人民的喜爱。全诗四句,却描绘了丰富的内容。前两句形象逼真地描述了农民锄禾的真实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午,烈日当空,农民还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汗珠滴落在禾苗的泥土中。两句联系紧密,把握了农民田间劳动的特点,最能启发人们的想象。使人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后两句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愿望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 ,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啊 !“粒粒皆辛苦”,成为人人传诵的名句,代代相传。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爱惜每一粒粮食,本课要求掌握的一类字有6个"当、汗盘、粒、辛、苦";二类字有4个"锄、餐、谁、知"。通过学习,掌握6个一类字的 音、形、义、读准4个二类字并理解字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写字。

  教学难点: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示范法

  设计意图: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因为现代的多数学生根本从未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情景,更别说是体会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滋味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的形式,在学生各种形式吟诵的基础上,看插图、课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一定学过《锄禾》这首诗吧?咱们喊一名同学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诵古诗。交流:你能说说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明白什么吗?(初步交流,了解孩子对古诗的理解)

  2、今天咱们要以古人的方式走进《锄禾》,品味一下古诗的韵味,这就是------吟诵(齐读两遍)

  【通过谈话交流,把学生吸引到古诗中去。并用吟诵的方式激起了学生学习早已熟记于心的古诗的兴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吟诵,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准字音。

  3、过渡:古人吟诗可不像我们这样读出来。他是有调调,有情有境的。咱们怎么吟呢?先来介绍一下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①标出古诗的声调符号

  ②介绍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③师生共同画出平声和仄声

  ④一二声长,三四声短而重

  ⑤师生吟出长短字

  ⑥指出诗中的入声字“日”“滴”“粒粒”,入声字为仄声。

  ⑦师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诵古诗

  【以一年级孩子的知识经验为主,用标调的方式去找出平声字和仄声字。教师再示范诵出古诗,孩子的兴趣高涨。】

  三、理解诗题,练习吟诵

  ㈠吟诵理解第一句诗

  1、“日”为什么吟的短而重?结合图。“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这就是“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注意手势。

  2、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换位思考,让孩子体验夏季中午的炎热,说出自己在此时的享受与农夫的辛劳进行对比。】

  3、教师吟诵“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他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那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锄草呢?(联系生活设实际谈谈,教师也可以告知)

  4、现在咱们将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我感受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我仿佛看到老爷爷额头上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吟诵,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吟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吟?等)

  5、这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多么让人感动呀!板书:看 你想说些什么?农民伯伯除了在地里给庄稼锄草,还要干些什么?

  【通过启发谈话,吟诵达意,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吟诵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6、有感情地吟诵。

  是呀,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依旧-----吟

  ②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热了就擦一擦汗珠,每天都这样辛苦----吟

  ③为了使庄稼有好的收成,农民们每天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着----吟

  7、过渡:大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的画面后,也和我们一样想了很多 板书:想

  ㈡吟诵理解第二句诗

  大意》一课,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吗?

  (比赛非常激烈,男生、女生不分胜负,时间关系,比赛到此结束。我宣布:男生、女生并列第一!)

  (刚才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宣布:男(女)生获胜!希望女(男)生不要失去信心,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获胜!)

  2、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去的一个地方,对了,是我们学校的食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3、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

  4、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锄禾》,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吗?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诗题,练习说话

  1、看课题,“锄”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

  3、“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什么时候),(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什么时候),,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具体了)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什么时候),,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

  (越说越具体了)四、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锄禾》。(师配乐范读)

  2、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评价: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啊!

  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

  不好――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读得再热一点吗?

  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读?)

  (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小朋友,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里都要种田。每天,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他们总是到天黑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怎么样?

  ③平常你看到你的家人从地里干完活回来,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满头大汗,腰酸背痛,衣服上、手上、鞋子上都是泥土,喷洒农药以后身上会沾上难闻的农药味)

  (4)反复朗读:

  是呀,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②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总结古诗,解决疑问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3、(出示食堂照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吗?对了,学校里是要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老师在食堂拍到的一组照片。(出示在食堂拍摄的照片)

  4、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这两位同学说什么呢? [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还可以用这句古诗来对这两位同学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

  6、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想听吗?(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六、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小朋友,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

  也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禾”(“和”字减去口字旁,把点变成捺)、“午”(“许”字减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指导“禾”、“午”:

  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

  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

  看:锄禾

  想:辛苦

  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7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锄禾》大意,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拍摄一组照片;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分部解题,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看老师写一个字(书写:禾)认识这个字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和“木”比较)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边写边记住它的笔顺。

  知道什么是“禾”吗?(指名说)(出示禾苗图片,古代指的是粟米,泛指农作物)

  2、再看老师写一个字,补全课题:锄 (指名读,正音) 什么叫“锄“?

  3、看看图片,你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为农作物除草)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唐代诗人李绅看到农民为农作物除草就写下了《锄禾》这首诗,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 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读完两遍后,圈出古诗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 )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先听老师读,注意古诗的节奏,请你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画一条斜线。

  范读后说:听出老师是怎样停顿的吗?你画在哪个字后面的?出示停顿符号,你们听到的停顿和老师的一样吗?

  请你也这样停顿,自己练习读一读古诗。

  谁来试一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行:

  (1 )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

  (2 )再读读这两行诗,边读边看看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3 )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①小朋友见过农民种田吗?农民们在地里除了给庄稼除草,还会做些什么呢?(干了要浇水,有虫子了要喷洒药水等)

  ②老师的爸爸妈妈也是农民,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们就起床到地里干活去了。晚上天黑的都看不清了,才从地里回来。记得有一次他们从傍晚时开始用皮管给庄稼打水,直到晚上9 点多才结束。吃晚饭也是轮流吃的。你们听了感到农民种地怎么样?

  (4 )情境创设,反复朗读。

  (5 )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 )指名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 )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要十多个小时呢呀!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真辛苦呀!跟老师一起写好“辛苦”这两个生字。(板书:辛苦)?

  ②情境创设 ――引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

  四、总结古诗,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 日当午,汗滴/ 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示图)“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2、现在我们经常把这两行古诗贴在食堂的墙上,你知道为什么吗?对了,是要让我们每个人明白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板书:爱惜粮食)那么,大家做得怎样呢?请看一组照片。(出示学生浪费粮食的照片)

  3、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当你再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是呀,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爱惜粮食。让我们一起告诉那些浪费粮食的人:“谁知/ 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

  4、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刚才大家学得这么认真,现在老师就把这首好听的歌奖励给大家。(播放歌曲)可以跟着唱一唱。

  5、现在能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了吗?齐背古诗(配乐)。

  五、指导书写,培养习惯

  1、孩子们,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午”。

  2、怎样记住它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3、在习字册上描红生字,注意姿势。

  4、比较“禾”、“午”,指导书写。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六、小结

  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看 :锄禾

  想 :辛苦

  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8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锄禾》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3~5人。

  二、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dāng当

  1.分析字形、上边“当”,下边“彐”。

  2.组词:当中、当时。

  3.指导书写:

  pán盘

  1.分析字形:上下结构,上边“舟”,下边“皿”

  2.组词:盘子一盘菜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

  wǔ 午  hàn 汗  lì 粒  xín 辛  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结构并组出词语来,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写一个。

  (三)读词语

  当中 当时 中午 下午 汗水 盘子 米粒 辛苦

  苦瓜 饭粒 汗珠 一粒米

  (四)组词练习:

  汗(  ) 午(  ) 粒(  ) 苦(  )

  (五)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转载自红旗小学网站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10

  一.挖掘积累

  孩子们,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但有许多诗篇还广为流传。谁会背诵唐诗?指名读。从大家朗朗的背诗声中我们聆听了唐诗的魅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锄禾》。请看大屏幕,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位农民伯伯在为禾苗锄草。)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锄头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禾,木字加一笔就是禾。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二.吟诵《锄禾》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古诗,学习了生字,现在同学们小声读一读看你还记得吗?2.汇报学习。

  a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b挑几个词语朋友你会读吗?重点追问:日当午,盘中餐。c变成字宝宝你会认吗?扩词。d字宝宝真淘气,一眨眼就藏到古诗里了,你还能认出来吗?再读古诗。e古人读诗可不叫读诗,古人把读诗称作吟诗。吟诗时用平长仄短的读法体现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一般叫做平声,三、四声一般叫做仄声。平声读得拉长,仄声读得短暂,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说法和读法。请听老师的吟诵,学生模仿吟、试吟,同桌合作吟。指名读。

  3.学习古诗除了吟诵,还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出示插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a一轮红红的太阳,猜猜看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能想到哪句诗?用自己的话怎么说?我们可以按照谁在哪里干什么的顺序说。b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这么大一片地,这么热的天,汗水都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里。诗里是怎么说的?此时你感觉到了什么?c所以是诗人告诉人们――后两句诗。读一读,后两句讲的是什么?语文天地84页就是教大家说这首诗的,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4. 结合插图读完这首诗,你对哪句诗印象很深刻?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a生:我体会到了农民劳动时天气很热,很辛苦。

  师:请你读出这种不容易。生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价读。

  b老师也想读一读。引导学生: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c还有谁想读你最喜欢的那句诗?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吃的饭是农民伯伯辛苦得来的,我们要爱惜它。我们要感谢农民伯伯。

  5.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6.这么好的诗想不想抄下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诗。板书。

  7.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对辛苦的农民伯伯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粮食?

  8.秋天来了,农民把麦子收回了家,还有一些麦穗掉在了地里,让我们一起去捡麦穗吧。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伴奏。

  三.成果展示

  古诗可以吟诵,可以画,可以写,可以背,还可以配上乐曲唱一唱,演一演……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接下来,进入我们的古诗展示会。黄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个节目:演古诗。

  四.小结

  诵读经典古诗是我校阅读教学的一大特色,诵读经典从每周背诵一首唐诗开始,只要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起,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象李绅、李白一样伟大的人。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11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 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 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12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会用“辛苦”写句子。

  2、 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 会背诵、默写课文。

  4、 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 :“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字底,理解“锄禾”“辛苦”“日当午”等词的意思。

  2、 培养学生正确看图,了解图意的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诗的意思。

  3、 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 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画着这样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课件点击,出现小朋友中午吃饭、午睡及农民锄禾的画面。)进行对比。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锄禾》。教师边板书边教学“锄”:注意读准翘舌音,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请一位小朋友做个锄地的动作。说说“锄禾”是什么意思?

  2、 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

  (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

  (2)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 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饭)(全、都)

  3、 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

  盘:认识“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点)上下结构,上半要书空记形。

  皆:口诀“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横要长一些。

  7、 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1) 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个并组词。

  (2) 抄写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农民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滴在泥土里。

  (3)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 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品德和习惯。

  2、 进一步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说说古诗的意思。

  3、 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锄头锄草锄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劳辛勤

  (3)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给禾苗锄草松土。( )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

  (4)默写古诗比赛: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句,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2、 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 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 ( )

  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 ( )

  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 )

  D、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 )

  4、 巩固练习

  (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比一比,组词。

  锄( ) 滴( ) 粒( ) 盘( )

  助( ) 摘( ) 位( ) 盆( )

  (4)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 篇13

  《锄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

  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

  学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导入  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

  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

  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

  充分利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这样后又读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

  即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3、自主参与,游戏识字

  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此,识字中我让学生做游戏“我当小老师”。即让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其中渗透组词的训练。如:“请大家跟我读‘午’,‘中午’的‘午’。”用这种方法识记字形,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兼而有之,很有吸引力。

  四、品读感悟,自主学文

  1、看一看,蕴情入诗

  学生观看课件画面,教师描述:中午,火红火红的太阳公公坐在家门口高兴地欣赏着天下美景,可风伯伯受不了了,浑身发热,赶紧躲起来。此时,一位老爷爷正在密密的庄稼地里一下一下地锄着草,满头的汗水像下雨似的从他脸上滴下来。小朋友们,看到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待学生畅所欲言后,让他们带着对老爷爷的感情,把全诗朗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读一读,体会诗意

  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老爷爷产生的不同情感中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上台朗读,让其他学生当小评委,评选出“小诗人”,教师适时给予奖励。

  3、演一演,感悟诗境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如:可作劳作状;“汗滴”可引申为擦汗状,表示流了很多汗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

  4、背一背,内化诗情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指导书写,展示自我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后,转入书写个别生字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对难记的字进行范写,学生发现字的笔顺,而较容易的字则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写后,又引导学生在别人的本子上各写一个字,相互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评选出“小小书法家”上台书写,而后让全班学生美美地读读“小小书法家”写的漂亮字。这样,既避免了写字的单调乏味,又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

  课后,可布置学生把《锄禾》背诵给家人听,并学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延伸课文。

  点评:

  本课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同时体现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与幼儿园的衔接。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锄禾》--平等互动,转变学习方式(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