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1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 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2

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上边房间,下边地下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间里保持安静>)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开不相通。)

2.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另一侧心房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解释: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4

输血与血型

1.血量: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七年级下册生物

练习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入题后表格中。

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生物具有生命特征。

右图说明的生命特征主要是

A.需要呼吸 B.适应环境

C.影响环境 D.遗传变异

2.下列对于科学观察的认识,错误的是

A.观察时按一定 的顺序进行 B.边观察边思考

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只要看就行了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时,若目镜为5×,物镜为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4.小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已经看到了物象但不清晰,这时他应调节

A.反光镜 B.粗准焦螺旋 C.细准焦螺旋 D.遮光器

5.下列物体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

A.头发 B.手指 C.叶片 D.玻片标本

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后可以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

A.作出假设 B.制定计划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7.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要研究的变量是

A.水温 B.水量 C.呼吸次数 D.金鱼条数

8.在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A.测量一次 B.测量多次取大值 C.测量多次取小值 D.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9.蚯蚓在土壤中钻行可以使土壤疏松,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A.依赖 B.适应 C.影响 D.改变

10.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组成包括

A.阳光、空气、水等 B.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

11.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A.绿色植物 B.宠物 C.人 D.细菌

12.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上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水 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14.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培养液中有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15.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成熟区 D.伸长区

16.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施肥。“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维生素

17.小明的饮食习惯中,合理的是

A.早上怕迟到,不吃少吃早餐 B.星期天晚上有时间,大吃一顿

C.书包里放零食,课间拿出来吃 D.每天喝杯牛奶,或吃一个鸡蛋

18.下列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馒头上滴加碘酒检验馒头中的淀粉 B.向盛有鸡蛋清的烧杯中滴加碘酒检验蛋白质

C.在白纸上挤压炒熟的花生检验脂肪 D.向盛有鸡蛋清的烧杯中加热水检验蛋白质

19.我们正值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20.在“鉴定食物中 含有能量”的实验中,比较花生和核桃仁含能量的多少,花生和核桃仁应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形状相同 D.个数相同

21.能量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 质 D.维生素

22.青少年膳食要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下列不属于粗粮的是

A.大麦 B.大米 C.玉米 D.高粱

23.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消化作用包括

A.牙齿的咀嚼 B.胃肠的蠕动 C.消化酶的作用 D.以上都是

24.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5.对人体消化系统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B.②是胃,位于人体右上腹部

C.③是胰腺,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 是小肠,消化道长的部分

26.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B.蝉→螳螂→黄雀

C.草→鹿→野兔→狼 D.草→昆虫→食虫鸟→蛇

27.下列生物防治的方案不可行的是

A.鸡防治菜青虫 B.灰喜鹊防治松毛虫

C.七星瓢虫防治棉蚜虫 D.啄木鸟防治林业害虫

28.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遵循的规律是

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C.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D.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29.右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食物链的数目是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30.下列现象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A.手插进潮湿的种子堆里感觉暖和 B.大树下面空气新鲜

C.农民伯伯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 D.蔬菜水果冷藏保存

31.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B.人体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所有生活着的细胞都能进行 D.植物呼吸时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32.用不同状态的种子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温度计变化大的是

A.潮湿的种子 B.晒干的种子 C.炒熟的种子 D.休眠的种子

33.右图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模拟呼气动作,膈肌收缩;b模拟吸气动作,膈肌舒张

B.a模拟呼气动作,膈肌舒张;b模拟吸气动作,膈肌收缩

C.a模拟吸气动作,膈肌收缩;b模拟呼气动作,膈肌 舒张

D.a模拟吸气动作,膈肌舒张;b模拟呼气动作,膈肌收缩

34.小明要和老爸吹气球比肺活量,那他应该

A.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吹 B.屏住呼吸后再尽力吹

C.快速下蹲后再尽力吹 D.扩胸运动后再尽力吹

35.在生物实验中经常要使用实验器材,下列使用器材不正确的是

A.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时使用干湿表 B.温度影响金鱼的呼吸,测量水温时使用温度计

C.观察细胞结构时使用放大镜 D.观察动物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绒毛时用放大镜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36.完成下列概念图:

37.(1)人摄取食物,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 、 。

(2)消化液之所以能够消化食物,是因为其中含有 。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是 ,脂肪的消化主要是在 。

(3)淀粉、蛋白质终分别被分解成 、 。

38.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1)实验第二步,2号试管中应滴加 mL 。对照组是 号试管。

(2)隔水加热的水温为什么设定为37℃?

(3)滴加碘酒后, 号试管呈蓝色。

(4)我们进食时细嚼慢咽,是为了使食物团块变小,增加食物与唾液的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39.左下图是细胞失水、吸水模式图,右下图是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

(1)若要出现B图的情形,则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应 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2)放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会出现 图所示的现象,在右上图中用箭头画出水的进出方向。

(3)放在家里的青菜过两 天就干瘪了,让它们恢复原状的简单办法是 。

40. 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2)分析表格,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是:呼出气体中 明显减少了,

明显增多了。

(3)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 ,②表示的气体是 。

(4)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作用完成的。

七年级下册生物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C D A A D C B A D C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C A A B D C B D A A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B A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36.

37.(1)能量 无机盐 维生素

(2)消化酶 口腔 小肠

(3)葡萄糖 氨基酸

38.(1)2 唾液 1

(2)人体内的温度是37℃

(3)1

(4)接触面积

39.(1)小于

(2)A

(3)放在清水中浸泡

40.(1)肺

(2)氧气 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 氧气

(4)扩散

初一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介

本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百五十个学生。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学习内容兴趣比较浓厚,他们正处于对人体生理和性问题产生好奇的青春期阶段,但农村学生生性比较害羞,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青春期的性知识。

二、教材总体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从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从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初步获得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生活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3)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与所生存的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3)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

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反感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倡导探究性学习。

5、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6、注意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

7、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或章序号 单元或章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章 人的由来 7 1—3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7 4—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6 7—9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8 9—13

期中复习考试 10—11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3 14—15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 16—18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5 19—20

期末复习、考试 21—22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计划

转眼间,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新课程已经结束,即将转入紧张的复习。为了系统、科学、有效利用仅有的剩余时间,初一生物组的老师,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上好复习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系统和归纳知识点

我们打算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课本知识复习一边。一周有三节生物课,在上每节课之前,学生自己整理知识间,上课时老师穿插补充。紧接着发一套针复习知识点的综合练习题。

第二步:复习方法的指导

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复习,好的复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教给学生这样记忆:首先记住目录,然后对着目录回忆课本知识,没有记忆起来的地方做好标记,之后重点攻克做标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以目录为基础的知识构架。

第二步: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本环节主要是讲解经典例题,达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例如: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一般都综合运用,或者和农业联系起来。通过典型题,告诉学生该怎样思考,用到哪些重点知识,还能怎样出题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