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历史教案设计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位置;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2)通过对农村和城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和学习历史的习惯。

(2)通过利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电脑软件,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指导学生注重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时空结合。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经济体制。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是重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又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难点分析: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难点。学生阅历和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一些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事实,由具体到抽象。

课堂教学设计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请同学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生:(回答问题)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板书第二节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现代化?

生:(回答)

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是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进行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投影出下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化福建,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切合实际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生:(同教师一起阅读理解资料)

师:资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主要是指经济体制。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发民生产力的关键是要有适应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经济体制。

一、经济体制改革

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生:(阅读教材并理解)

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何进行改革?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然后又推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请同学们想想,我国为什么要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

生:(思考回答)

师: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我国就不可能摆脱贫困。所以,我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什么?是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请同学们看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出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师:从原因的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生产管理过于集中,搞大锅饭。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家在农村的,大概很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内容,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生:(阅读教材小字)

师:(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进一步体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意义)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克服了曾经长期存在的生产上的窝工低效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摆脱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的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的全面启动。

3.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师:农村中由于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城市中,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我们从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可以找到答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30页中节选的材料)

生:(同教师一起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师:通过材料的分析我们知识,由于所有制成分单一,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如何改革才能使企业有活力?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介绍,国家是如何对城市经济进行改革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师:通过这样的改革,要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请同学们继续来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引导学生阅读分析130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明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分析材料)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进一步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生:(阅读教材)

二、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从而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用电脑软件演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从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生:(与教师共同学习)

2.对外开放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讨论:我国对外开放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它同旧中国时的“门户开放”有什么不同?

生:(互相讨论,宣布讨论结果)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三、改革开放的成就

1.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农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并概括)

2.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师:(利用电脑演示《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门重要工程示意图》)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对外贸易和科学文体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生:(阅读教材了解)

师:(简要介绍我国小康水平的标准)

(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1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