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核
教学目的:
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3.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朴实的叙述
2.精巧的结构
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及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样用一个老新闻记者的眼光,冷静客观地审视美国的现代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相交织所带给我们思考的现实。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揣(chuāi)瑙(nǎo) 篱(lí) 蹊(qī) 跷(qiāo) 掐(qiā) 嫣(yān) 倘(tǎng)
坳(ào)甸(diàn) 殷(yīn) 掀(xiān)嵌(qiàn) 核潜(qián)艇 机械(xiè)长
泛(fàn)舟 匀(yún)称(chèn)
作者介绍:萧乾。1910年生,当代作家,1929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6毕业,1939赴英讲学。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记者,奔波于西欧反法西斯战场。1945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先后写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枣核》集于《美国点滴》(1980)。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枣核)
2.理清段落,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一)1—4,为什么远离祖国偏要几颗枣核?
(二)5—10,为解相思之苦,在美国模拟建“北海”。
(三)11,点明中心(整个段)。
〈补充〉解词:①蹊跷:奇怪。②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不实的动作)③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④风烛残年:比喻人已经到了晚年,寿命不长了。风烛:风中摇摆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剩余的年岁。
⑤不约而同:事先并没有过商量而彼此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⑥倘若:连词,表示假设。⑦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
⑧殷切:深厚而急切。⑨匀称:均匀。
⑩追忆:回忆。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
1段①“再三托付”是什么意思?
(一次又一次,多次)——索刺核(板书)
②而且“我”觉得这个枣核的用途怎么样?(蹊跷)
③文章开篇是怎样一种写法?(设置悬念)
2段“他已经在车站上等了”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对这几个枣核重视、盼望心切)
3段,他殷切地问我,见到枣核后有什么表现?(板书)
(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比喻)这时读者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4段,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他有什么反应?
(一面……一面……)故弄玄虚。
第二部分
5段,不仅“他”故弄玄虚,作者也故弄玄虚,宕开一笑,写起沿途风光来
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枫城
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写出美国生活的优裕(拟人)。
6段,解释买房子。
7—10段①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7段②后花园布置得怎样?(精致匀称)
(强调作用,把游子之心表达得自然深沉。)
8段“我们家的‘北海’”是怎样建成?
(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买下来……拉回来)
表现游子的?(一片痴情,这是故土的缩影)
9段,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细心?(小凉亭、红庙、白塔)
可以说,北海的每一处景致一直印在他的心中。
10段,“他告诉我……”
身在异国,心在故土,这就是游子的心境。
第三部分
点明中心(整段)
第二课时
检查生字词,复习上课所学的内容。
写作特点1.叙事朴实。
做书后练习
[作业]书后练习七,预习《榆钱饭》,查生字词。
结尾段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