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字词(玻璃板)
二.研习新课。
1.在看戏的过程中,作者写了哪些人物呢?
“我”、农家小朋友(双喜)、母亲、外祖母、六一公公。
2.根据小说的主题,可以确定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
“我”——线索人物。
双喜等农家小朋友。
其中写得最生动,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双喜。
3.请找出描写双喜的有关语句,并分析其中的人物特点或品质。
讨论归纳:
这群农家少年天真活泼,机灵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显得多么可爱。
4.“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在谁的帮助下解决的?(结合练习三/2)
5.在双喜的努力下,他们终于能去看戏了,带着异常兴奋的心情跳下船去,开动了航船。
齐读这段,找出开船的连续动作,并回答练习三、3题。
三.布置作业:
熟读第10~13节。思考练习四
后记:填充内容:
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
侧面描写
第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二.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1.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景物),尤其是那些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又为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了重要的作用。
2.分析11~13节
①齐读
②结合练习四找出所见、所闻、所感的语句。
分析比喻,拟人句
体会作者的心情——迫切
兴奋——沉静——自失
3.读第22、23节,分析:
①孩子归航中的美好心境。
②景物描写的特点:
正面:象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侧面:激水声更其响亮了
几个老渔父喝采起来
烘托出一群天真活泼、勤劳能干的孩子形象。
比喻新奇贴切。
4.理解前后两部分与中心情节的关系。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了重要铺垫。乐土中最大乐事——看戏。
5.在中心情节“看社戏”叙述完之后,为什么又写“六一公公送豆”呢?
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六一公公“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进一步说明了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从而深化了主题。
三.概括主题:
四.布置作业
①字词
②练习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