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沈复《童稚记趣》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沈复《童稚记趣》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沈复《童稚记趣》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课文围绕“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典型事例,真切地再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想象,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本文从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出发,联想丰富,想象奇特,语言简洁质朴,生动传神。

<设计理念>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教学中讲多读少,教师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词翻译,逐句分析。结果教师俨然成了“教书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过程体验、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却被严重的忽视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依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这一切又必须首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体构想: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活动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验童真童趣。

2、品析课文,学习写作手法。(重、难点)

3、探究原因,陶冶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引

歌声是心灵的阳光,生命的色彩。喜欢歌儿吗?(播放多媒体歌曲《童年》;教师可带动学生和曲哼唱)

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的童年,如阳光般灿烂。让我们走进沈复的童年,感受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导读

哪一个字最能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呢?(趣)好,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寻趣的旅程吧。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读趣--挑战老师。

(一)读趣--挑战老师

1、七分文章三分读。

读的要求:字正腔圆,就是字音读准,发音饱满;抑扬顿挫,就是注意停顿、快慢与轻重;情感朗读,就是读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教师范读第一段。

首段,句首是作者对远逝往事的遐思,宜缓缓读来,声音不妨深沉些;句中是说那时的行为,可以略快、略高;句尾是收获的喜悦,要读出满足与快意。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

(缓缓、深沉) (略快 、 略高)

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满足、 快意)

(教师像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地范读;播放音乐《西厢词》)

3、学生先自由读,男、女生各推荐读,挑战老师。要求摇头晃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播放音乐《西厢词》)

  (二)品趣--小组竞赛

1、品趣要求。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进行合作探究。我们采取“小合作+大合作”的办法。小合作:每个小组合力品读。大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成果。

品读方式:挑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简单地说明理由。(可以从语言、内容、表达等方面分析)

如“夏蚊成雷”: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只四个字就写出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简洁、生动。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3、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也就是“大合作”,展示自己的成果吧!看哪一组说得好,说的多。

课文语句品析:

“夏蚊成雷”: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只用了四个字就写出夏天蚊虫之多,轰鸣之响,令人如闻其声。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简洁、生动。(“夏蚊成雷”是否言过其实呢?)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这句写观察“群鹤舞空”的情趣。“果”字说明了作者看得很逼真,就像真的一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想象奇特。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写出了“我”观察时间的长久,只八个字就形象表现了作者观赏群鹤舞空时的专注神情,入迷程度,十分传神。(“项为之强”说明了什么呢?)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这句写观赏“青云白鹤”的情趣。把所喷烟雾想象成“青云”,把“蚊子”看作“白鹤”,蚊子“冲烟飞鸣”如“鹤唳云端”,想象奇特。这里作者创设了独特的意境,说明作者很有好奇心,表现了孩子的天真、趣味。(“又留蚊于素帐中”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呢?)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写观赏丛草、虫蚁、土砾的情趣。丛草、虫蚊、土砾在成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而在富于想象的儿童的眼中却趣味盎然。把丛草当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当做丘壑,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富有儿童情趣。(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联想呢?)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写观看“蛤蟆捉虫”的情趣。“庞然大物”描绘蛤蟆的形体,又表现了观察的入神、专注。“拔山倒树”形容蛤蟆向小虫扑来时的气势和力量。又与上文的“以土砾凸者为丘”、“以丛草为林”相照应。(“庞然大物”一般指什么样的东西呢?这里为何把“癞虾蟆”说成“庞然大物”呢?)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形象、准确、生动地写出蛤蟆捕食小虫时动作迅速、准确的情形。(“一吐”、“尽为”说明了什么?)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写了作者观察投入、专注的神态,还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心理。(可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惊叫的,又是为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句写“鞭打蛤蟆”的情趣。鞭打蛤蟆,驱之别院的行为符合儿童特点,表现了儿童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想象一下用什么鞭,如何打,为何打?)

  (三)探趣--对话沈复

如果苏州沈复来到我们教室,他想问你的问题是: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 “物外之趣”呢?你羡慕沈复吗?你的童年有哪些趣味呢? 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先小组探究,再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物外之趣”是如何获得的呢?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说明视力好;“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善于仔细观察;“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说明对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创造。“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说明富于想象,善于联想。“项为之强”写出观察时间的长久。这一切都源自作者有一颗炽热的爱心。

(四)结束全文

“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趣,只要怀着炽热的爱心,拥有好奇的童心,睁大我们的慧眼,张开想象的翅膀,就会发现趣。让我们与爱相拥,与趣相伴,让快乐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板书设计>

想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沈复《童稚记趣》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