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的教案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的教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不同。

  3.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预习指导】

  1. 目标点击:

  (1)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无数前辈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初步学习排比句、反复句的技巧。

  (3)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学会由浅入深地理解、认识生活。

  (4)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和语言的情味。

  2. 学法指导:

  (1)边读课文,边回忆自己所看到过的影视剧《长征》《大决战》等相关情节,从而激起思想上的共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

  (2)先默读,后质疑,最后师生互动探究释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养成品读课文时,能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情味的习惯,并体会文中几幅画面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刘成章,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行、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省出版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黄土情》、《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刘成章散文集》等。

  2. 背景资料:

  作家长期生活在陕西,对延安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当他去了一趟南泥湾,瞻仰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听说一位烈士的亲属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半个小时没有结果的感人事迹后,心情十分沉重,他于是产生了创作《读碑》的感想。

  3. 题目解说:

  作家刘成章运用了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多次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联想和思考。

  4. 读的理解:

  一般地说,可读的是书、文章,但有时人们也将对山、水、景、物乃至人的品味、揣摩等也叫“读”。如“读后感”指的就是看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这时“读”发dú音,但“读”的另一个音dòu,它指语句中的停顿,如“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dòu),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扫清字词障碍

  1. 字音认读。

  缔造(dì) 恢宏(hóng) 夯实(hāng)

  凝滞(zhì) 弥深(mí)

  2. 字形辨识。

  3. 词语补注。

  如泣如诉:形容声音十分悲切凄婉。

  凝滞:停止流动或不灵活。(书)凝聚。

  逶逶迤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十分弯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急促:短促、速度快的。

  (二)课文内容讲解

  刘成章的《读碑》,记叙了他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胜利、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掀开了中国革命悲壮历史的一角,让我们在巨大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在灵魂的洗礼之后重新面对熟悉而又好像早已厌倦的生活。

  他首先刻画了自己去南泥湾之前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观,感到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并通过对题词、碑文、浮雕“细细地读”、“仔细地看”,回顾了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领会了烈士们英雄无畏的精神。尤其是一位少妇抱着孩子的画面,更激荡了作者的诗情:我们一定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并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这时,作者禁不住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是啊!人们将永远记住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幸福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作家接着刻画了自己瞻仰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以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产生新认识,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作家所去的是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残破的碑身给人一种沧桑感,时隔了半个多世纪,历史已经久远,当初如火如荼地战斗过的热土如今已归于沉寂,四周一片寂静,这里仿佛被人遗忘。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密密麻麻,像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谁能体会得到“牺牲”二字的分量?那不是用水泥砌成的固定的一块石碑,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有亲有情感的血肉之躯化为尘土的悲壮故事,是用千千万万个血肉之躯筑成的'屹立于人们心中的丰碑。

  由此,作家想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一百多年来,中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鲜血洒遍了960万公里的每一方土地,这怎能不在他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结构图示:

  (三)写法探究

  (1)作者从大处着眼,引导人们思考怎样对待今天的生活,视野开拓,立意高远,又从小处着墨,精于用诗化的细节去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引起读者内心的颤动,汹涌起内心情感的波澜。

  (2)作者同时将鲜明的画面,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他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认识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及生命意义的过程,它既能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达到感同身受之效,又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从而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情真味浓,可读性强。

  (四)难点讲解

  作者在去南泥湾之后,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作者在去南泥湾之前,认识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壮观,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

  作者读了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那一个个密密麻麻排列在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错字架上的名字后,使作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战士,这让作者产生了巨大的悲壮感,而陪同者讲述的故事,让作者解读到这些战士同样有自己的父母兄妹,从而体会到了他们的亲人读碑的热望和失落。

  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让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无数英雄英勇牺牲已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集合,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方土地上几乎都洒下了他们的鲜血,中国革命的每一点进步,几乎每一秒钟都有一个先烈英勇献身。这不能不让人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让我们为之动容、沉思,重新重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作者这一次的读碑,更加深了他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理解和重新认识,从而体会到了悲壮美与自己义不容辞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五)考点提要:

  ①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②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③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④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读上面画横线的句子,弄清它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然后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

  考点说明:本题重在考查分析修辞方法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点拨:本题要分析两段话中的修辞,并在“生活”、“幸福”、“爱心”三个词中任选一个,扩成一段文字。

  参考答案:

  示例:(1)生活如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如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如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

  (2)爱心如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如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六)课本习题解答

  第一题,作者从读碑的态度(“更慢”、“细心地看”),所读的内容(外观、题词、碑文,浮雕),读碑历程(20余年前到现在)等方面进行“读”碑的,作者读碑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要从碑上获取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是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第二题:略

  第三题:作者第一次真切地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竟然有那么多的英雄儿女倒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正是因为这种代价的巨大,我们才没有理由抱怨,厌弃今天的生活,才会意识到应加倍珍惜自己,并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新的辉煌。

  第四题:

  (1)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们凝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

  (2)运用排比手法,极写字多,突出了“我”受到的震撼。

  (3)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泉声的描写抒发此时作者心头的悲戚和震撼之情。

  (4)“这么多”的反复使用,表达了作者心头涌起的悲壮和震撼。

  第五题:本题意在启发同学们反复阅读课文,特别是这两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作品的意义会在同学们阅历的增长中逐步丰富和完善,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如“扫墓”等,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读碑》的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