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2025年高考复习历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5年高考复习历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补充·国际格局】演变:两极走向多极趋势。

  【补充·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补充·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补充·第三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筑起柏林墙作结,

  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评价·柏林墙】反映了冷战对抗的紧张激烈,是其自我控制机制的典型运用。

  【补充·冷战的特征】大国间利益之争;明显地缘政治特点;强烈意识形态色彩;自我控制机制。

  【补充·地缘政治】19世纪末提出,将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解读·史料阅读】美国在二战中后期,意识到战后自己有力量、有条件、有机会领导世界;说明了美国领导世界的理由;表明了美国决心并采取行动。

  【补充·国家大战略】最高层面的战略。美国:全球扩张战略;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

  【补充·工农兵学员】时间:1970年—1980年。流程: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补充·“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演说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补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时间:1947年—1956年。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为交换经验和协同行动而建立的联合组织。

  【补充·经济互助委员会】时间:1949年—1991年。由前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从成立到其解散之前,是世界上贸易额仅次于欧共体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对经互会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经互会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问题:工、农业比例和民主法治建设。

  【补充·赫鲁晓夫时期】内容:平反冤假错案上,恢复了“大清洗”时期遭迫害人的名誉。干部制度上,实施了轮换制与任期制。工业管理体制上,将部门管理体制改为地区管理体制,打破了部门间障碍,加强了企业间横向联系,扩大了地方权限。结果:农业领域,未触及集体农庄制度。工业领域,改革收效甚微。

  【解读·史料阅读】苏联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总路线,苏共已认识到农业落后,开始农业改革。

  【数据·年均增长】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

  【补充·戈式改革】多元化:政治多党制、经济私有化、意识形态自由化。

  【插图·独立国家】苏联解体使亚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变化。

  【子目·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模式束缚、改革迷失、社会剧变。

  【补充·南斯拉夫道路】工人自治(1950年—1962年)

  社会自治(1963年—1970年)

  联合劳动自治(1971年—20世纪80年代)

  【辨析·剧变与巨变】剧变:通常是人们不希望或无法预料的情况突然发生。

  巨变:通常是人们有预料或认为该变化是合理或必然。

  【主题·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意义·杭州峰会】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声,与更多国家进行良性互动,实现多方共赢。

  【补充·G7】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主要工业国家,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举行的年度首脑会晤机制。七国集团峰会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政策,缓解内部矛盾。

  【补充·政治多极化】时间: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补充·经济全球化】时间:1985年提出。

  【补充·理解全球化】各国国内经济规则趋于一致;世界各国经济联系逐渐加强,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约束加强。

  【补充·“逆全球化”现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形态之一。

  【补充·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实现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发展、继续。【补充·“和”观念】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

  【补充·文化表述】词汇:交流、对话、学习、碰撞、前行。

  【意义·进博会】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