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什么,怎么教——有效备考
1、夯实基础:落实必备知识
建议教学中以通史为经,以主干知识为纬,切实落实必 备知识。务必强化通史,掌握基本历史线索,理解历史阶段特征。16 道选择题按照通史体系分布,我们无论采取哪种复习模式, 都要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不要指望学生在二轮复习再来贯通,学生的学习需要内化的时间和过程。落实主干核心知识需要突破核心概念,关注历史逻辑。
近年来由于核心概念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热点,教师可以抓 住“统一多民族国家”“救亡图存”“近代化”“全球化” 等核心概念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知识体系,理清历史发 展的逻辑,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
落实主干核心知识需要关注新教材的话语体系、学术体 系,但是切忌盲目补充大量史实,需关注的是:新旧教材都 有的知识,新教材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 要注意新教材对原有知识结构完善有裨益的部分,要注意新教材对学术观点的采纳。
落实主干核心知识还需要关注当代学术热点和现实生活,适当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不久前,2020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正式发布,包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民法典阐释与适用、中华文化基因的历史探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学科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等。 在教学中可以从这些视角来回望历史,重新审视和解读相关历史。
2、立于不败之地:强化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三大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 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学科素养考查 在纸笔测试中的体现就是关键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创设情 境,通过典型试题训练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 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 析的能力;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运用归纳、概 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 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能力。
3、明确复习导向:以核心素养为本
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是核 心思维,史料实证是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家国 情怀是核心价值。历史核心素养五位一体,很难独立切割与 呈现。理解分析历史现象、人物、事件,需要在唯物史观统 摄下,将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运用 可靠史料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解释,从对真实历史和历 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正确价值取向,培养理想信念、爱国 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以及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从而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例说明教学中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一是直观图示,制作 年代尺、坐标轴、利用地图、图表等建立历史时间、空间与 历史事件的联系;二是横向联系,理解同一时间里不同领域(政治、经济、思想等)或者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演变及规律;三是纵向联系,全面整体地理解历史的变迁、本质、规律;四是多时段思维,从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理解历史; 五是关注历史关键历史转折点和历史转型时期。
教学中如何培养史料实证?教师可以参考《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关于史料实证水平划分、选修课程模块 1 史学入门和模块 2 史料研读的内容要求,以及旧教材《探索历史的奥秘》第一单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客观 性和主观性,史料的不同类型和不同价值,能够对史料进行 整理和辨析,能够辨别史料作者意图,能恰当运用不同类型 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证。结合典型试题进行针对训练, 学生史料实证技能有望快速提升。
教学中如何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学是关于历史解释的学问,其重要性在于,历史解释彰显历史价值,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历史解释的方法,集中体现为学科能力。在试题中,历史解释的设问方式常有:简述、概括、分析、说明、比较、评价、归纳、 论证、启示、认识等,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
4、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复习效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科书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主讲,搭建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复习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真正地参与对知识、 能力、素养的体验。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问题驱动,通过史料研习,开展探究学习。尤其是要多加训练学生的史料阅 读分析与提取能力,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类型。要 精选史料,深度分析解读,只有促使学生生成出问题,相互 交流碰撞,才能够达成较好的效果。
5、注重方法指导:提升答题技巧
比如小论文,指导学生提炼观点的方法:开门见山,能最大限度反应材料主旨、关键词;观点定位方向主要有三个: 原因/背景、发展趋势/过程/表现、影响;观点不用否定句; 观点不是一个词,是自己的价值判断或概括材料观点。指导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政治、经济、思想;内外;正反; 主、客观;时序;或同类别 2 个论据);逻辑清晰(论据与观点一致,自圆其说;论据有内在逻辑);历史味(不讲空话,不要文学味,有史有论)。指导学生结论要点明观点, 评判,理性升华,拓展。如: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归纳经验与教训得出启示)。
二、练什么,怎么练——事半功倍
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 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地抓 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刘 认为,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训练中,精选试题,选对题,选好题,做好三类训练, 事半功倍:一是题号训练,高考真题练透讲透; 二是考点训练,精准把握高频考点; 三是分门别类,总结解题技巧方法。练习过程中,要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做到序 号化、要点化、段落化。注意多角度,有条理,避免多个要 点却角度单一,防止答题思路杂乱无章,要指导学生总结不 同类型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广东省适应性考试对中学师生是适应性测试,对命题者也是适应性测试。师生需要认真研究"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导向在试题中的体现,领会命题者意图,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命题者也可能在调查反馈,也可能高考试卷会有一定变化。无论怎样考,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学、教、考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决定着高考的前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