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学范文 > 学校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研究计划(共含18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ingsleep”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篇1: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

二、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怪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和见解,更谈不上从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使学生的表达倍受困惑。与此同时,作文教学又远离儿童的生活,一些作文教学观念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原有作文教学费时、高耗、低效的弊端。在作文教学研究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方法,重视对作文教学各个部分进行个案研究,忽视了作文教学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探讨,学生完全是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作、为应付考试而作,下笔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理论假设: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小学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少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了儿童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写作教学中,“对这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便可使学生成为学有专长,富于个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基础就在于学校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这一精神。

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③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天地万物都是阅读的好教材,只有善积累,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④语文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独具个性的感官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新意,有个性。。

四、研究目标:

1、该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观念,培养出对知识能主动学习,灵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质型人才;构建教学新格局,通过系统的、开放的实验,使学生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确实为乐于表达而习作,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品质。

2、探索一整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构建课题自身的理论体系。

五、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

具体设想如下:

1、从学生兴趣入手,广辟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具有个性化语言特点的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是积累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作更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并在积累中进步。语言积累只能通过有声语言和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现代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个人无法完全获悉,因此必须讲究阅读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跳读、精读、批注、笔记等方法,还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条件,建设班内小书架,开放校阅览室,与某些图书馆友好联络,鼓励同学间书籍推荐和互借,开展班内和小组阅读交流会、精彩片段赏析,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乐于阅读积累。

2、优化开放阅读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读中学写。在阅读中、生活中搜集积累语言,主动地在写中巩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课文资源的资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

3、作文教学全方位“开放”,不受任何束缚,指导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充满个性的习作。引导学生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性的活动。结合游戏、实验、参观游览、调查采访等特意安排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习作练习一定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充分肯定和展示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生命体验”,培养其张扬的个性。

4、创设情景,平时多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5、重视在修改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有“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使习作修改氛围轻松、团结、和谐,充分调动全班、小组和个人的积极性;

6、进行作文口头训练。结合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背诵、扩句、复述、谈学习体会等途径,在课堂上加强口说练习,并展开讲新闻、一分钟演讲、朗诵会、故事会、辩论赛等语文活动,训练学生说话围绕中心,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等技能。

7、评价以激励为主,蕴含指导意图。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与自信,一味的颂扬也会使学生迷失进步的目标,止步不前。因此,优秀的评价语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又要指明他们有待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培养评价能力,要侧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加工润饰。

8、在班上设立“习作”进步奖,每次习作教师认真审阅,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他们不断树立自信心。同时设立“佳作欣赏”栏目,让每一个成功者享受写作文的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而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功能。

9、每学期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习作竞赛,并办习作专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同时把学生的优秀成果向全国性少儿杂志推荐发表,不断激励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七、研究步骤:

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2011.4)学习理论,成立组织,拟定研究方案,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第二阶段:(.5--2011.8)教师针对学生习作与习作教学弊端,探求研究“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的教学思路,摸索出让学生乐于积累,个性化习作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阶段:(2011.9--2011.12)整理研究资料,撰写总结报告,推出研究成果,申报结题验收。

篇2: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 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 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 对课题的拓展与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展了“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从学科教学领域进行了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开放式教育的持续研究,使“开放”成为全体教师共有的一种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形成学校的一种文化,是对原有课题的滚动发展,将原有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并加于拓展。

(3) 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

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 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实践操作法

3、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安排

本课题为学校主课题“开放式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下三级子课题,研究阶段按照主课题的安排,课题组主要人员:王剑忠等。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例会,交流相互的经验做法,研究解决课题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安排下阶段工作。课题组在形成研究方案、阶段报告、论文、活动个案等的基础上,突出形成学生的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学生习作等。

篇3: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第一学段利用插图学生说写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考。

二、专题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阅读心得与研究的相关联系,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理论作为航标,行动便有了方向。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认真研究苏教版第一学段语文书中插图,发掘训练点,提高学生说写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各年级至少要完成一篇“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9月-1月):

9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10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阅读,主题: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

11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12月份:

1、课题组观看优秀教学录象,并对录像中课例进行点评。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课题组沙龙暨研究反思活动。

1月份:。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篇4: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社会,呼唤着学校教育的开放。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指示,江的“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的指示,这一切都应和着开放时代的呼唤。因此,开放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呼唤。

(2)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建立开放教育正是顺应人的和谐自然发展的需要。因此,开放教育是深化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改变儿童学习起步阶段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的现状,让学生参与选择决策,以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因此,开放教育是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然需要。

2.课题提出的意义

(1)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能营造学校良好的氛围,能稳固学校发展的基础,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新构建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

(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开放式教学”。

所谓“开放”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

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开放式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开放教学体现在教育信息空间和沟通的多元化,教育功能时空上的纵深化,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教育组织形式上的弹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和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6.发展学生阅读评价和审美的能力

7.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技能、阅读情感三方面。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主要由老师来确定,且比较重视阅读认知目标的完成,而阅读技能、阅读情感等目标,还处于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的地位。教师没有去深入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技能、兴趣、信心、交往、意志等因素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使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既获取方法有培养兴趣。而开放性教学目标除了体现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之外,还要体现出目标的发展规律和目标的多元化,体现阅读目标由学生自主确定和教师指导确定相结合的方向。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选择的自主性和阅读内容的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必须打破阅读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言文字。要使语文知识都渗透于实际生活之中,就必须开放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体现学生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教师不能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阅读教学要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融合和有机整合。阅读教学的过程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要抓好课外辅导和实践,向课前和课后延伸。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开放

开放的阅读教学环境,就是指开放的阅读教学空间、开放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气氛。在阅读教学空间上,为了便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在编排学生座位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的形式,以便学生开展小组间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课堂学习模式,也可根据需要将课堂移到教室以外的地方,如阅览室、室外等。在课上,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信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要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多样化。教师要打破自己作为评价的唯一主体和评价权威的局面,应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让家长来参与学生的阅读评价,发扬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法

2.实践操作法

3.经验总结法

篇5: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说写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一线教师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插图,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说写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将在主课题的引领下着重开展第一学段利用插图学生说写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第一学段学生说写的能力多践行,深思考。

、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本课题组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另外本课题组成员每人订一份跟语文教学有关的杂志,开展“分享阅读”(组员阅读到好的文章作好记号推荐给其他组员阅读),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阅读心得与研究的相关联系,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有了理论作为航标,行动便有了方向。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课题组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学年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认真研究苏教版第一学段语文书中插图,发掘训练点,提高学生说写能力”,本课题组成员计划以第一学段中的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本学期各年级至少要完成一篇“借助插图进行说写训练的经典课例”或“案例分析”,并争取发表或获奖。各课题组成员要主动积极维护课题网站的正常运转,要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日程安排(9月-1月):

9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3、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10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阅读,主题: 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方式的有关章节 )

11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12月份:

1、课题组观看优秀教学录象,并对录像中课例进行点评。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课题组沙龙暨研究反思活动。

1月份:。

1、课题组理论学习。

2、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3、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篇6: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 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一个班(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

1.前期准备阶段(201月―2月) 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 实验阶段(年3月―12月)

(3月―5月) 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 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 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7月―12月)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篇7: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 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 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篇8: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三)

一、背景

理论上教师的科研应该解决教师自己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

题,科研应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应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做的课题都是怎么来的?是省教科院的、电教馆的,或者某些专家在在国家、省申请的“十一五课题”、“十二五课题”,那下面的子课题,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一线老师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和被要求者,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接受者和单纯的学习者,我们辛辛苦苦给别人做课题,辛辛苦苦忙着解决别人的问题,我们并没有自己的课题,也没有或很少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课题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自己的课题”?

1、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进展的课题;

2、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实际作用的,并且我们能够胜任的课题。因此做教师期望的一种研究周期短、能够有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运用而生。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它是一种 “贴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者可以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组,也可以一位教师,研究内容可以针对本学科教学的某一知识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比如口语交际)或一堂课的某一环节(比如童话作品的导入,比如读写结合,比如质疑问难、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

进行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原来我们做的课题在时间上总是拉得很长,三年五载才一个周期。那么微型课题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耗着,什么时候想研究了、什么时候有问题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问题解决了、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

“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

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自己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在实施流程上,它不需要严格按

照“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等环节。同时,微型课题研究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育科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

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成果整理五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1、选题来源(课题从哪里来)

(1)从常规工作落实时存在的问题中提出课题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始于对现状的不满。如果我们追求常规工作的品牌化和精致化,就会发现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请大家思考:自己的常规工

作实现品牌化精致化了吗?

“把简单的事做圆满,把平凡的事做精致。”反思和审视常规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一定会发现有很多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教学常规:

——以备课为例:怎么吃透教材?如何在文本中找到让学生生长、发展的训

练点?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以上课为例:上课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师生互动?如何指导朗读?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多媒体环境

下如何板书?所有学生都达标了吗?重点难点疑点弄懂了吗?……

——以学生为例:语文学习习惯怎么样?学生善于倾听吗?善于思考吗吗?

个性阅读如何展现?……

——以作业为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批改时如何写评语?……

——以评价为例: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吗?如何使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编制科学的测试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评价

时您是采用等级制还是百分制?……

(2)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课题

例:你是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3)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课题

例:一些老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否应该用新的思路去解决。

例: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某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城市学校农村孩子的教学问

题、作业问题。)

2、微型课题选题的原则

(1)选题要小

从小处着眼,切口越小越好。问题相对单一。

如:《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问题好大,因为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广,单课标上就用了好长一段话来阐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其中的每一个逗号还可以分解,

所以如《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只研究一年级学生语文习惯,切入点小,内容单一。列举一些选题: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高年级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研究》

《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文本空白补充教学研究》

《高年级话题作文教学研究》

《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一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研究》

(2)选题要现实

解决自己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

新发现新创造。

(3)选题求新

题目新颖: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

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

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的解决之道.此谓“旧瓶装新酒”。

(4)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

3、确定课题名称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因此课题名称应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

法。如: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高年级学生

研究问题:课外阅读

研究方法:调查法

又如:三年级片断作文训练研究

(没有写:就可能是综合的,如:观察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

研究、行动研究)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是而非是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的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这个课题后来改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否需要范文引路》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

题来研究则应改为《习作范文对中年级学生作文影响的研究》。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

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

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

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比如:三年级学生,是本班,还是本校,或是所有的?要明确的说明。尤其是一些模糊对象一定要界定清楚,如:学困生、优等生。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是指给变量下抽象定义(课题中“研究的内容”表述)即分析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所以一般要翻翻词典,或查找资料,搜索概念。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关键词语,就是研究内容,要进行界定:指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的一种训练。

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

对课题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可以包含哪些内容?(1)片段训练内容研究。哪些内容合适,哪些不合适。(2)训练方法研究,也可以说是模式,拟采用那种模式进行训练。(3)拟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这其中又可以分解成:作文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等等。往往我们对研究内容进行科学的任务分解,如果发现任务很多,事情并不简单,那说明什么呢?说明所选的课题还是大了,范围还可以缩小,做课题界定的时候要进一步说明。

5、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6、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三)、实施研究(即按计划做事,开展研究活动)

实施研究是按照研究计划所规定的对象、内容、时间、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对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观察、测定、记录研究对象的反应,以获得研

究者所希望的结果的过程。

(四)、分析整理资料

(五)、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报告

篇9: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

语文,是一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充满了无尽的资源而又富有无穷魅力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加强对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的研究,结合我校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有效学习方法研究》,这学期,该课题以微型课题《如何挖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作为突破口。

二、内涵界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中,搜集各种资料,储存各种信息,综合运用众多知识将自己的未知、所知不断内化,不断外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课题研究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让它植根于生活,让他具有开放性、具有生命活力。在研究中,强调实践、开放、自主,融合“主题研究”、“课程整合”思想;在课程学习方式上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话交流、实践探索,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基于以上特点,在课题实施时,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更好的整合资源,深入、生动的开展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其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知识的不断丰富与内化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成员: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四、理论先行

课题研究工作,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要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因此本学期,以加强理论学习为主,在.参加学校邀请的有关专家进行有关“有效教学方法与有效学习方法”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讲座的基础上,课题负责人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素养”的相关理论,做好读书笔记。课题负责人将于第九周利用教师例会的时间进行中心发言,面向全体教师作本课题理论学习汇报。具体安排如下

五、建设博客

教师教学博客的建设,有利于教学工作的交流,有利于课题研究的交流。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要求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建立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栏目,如“课题研究、研究成果……”,然后相互之间加为好友,以便相互交流。

六、讲究策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当中,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立足文本特色,丰富语文综合学习形式。

2、结合其他学科,提高语文综合学习成效。

3、抓住生活实际,拓展语文综合学习资源。

4、结合社会环境,扩大语文综合学习的平台。

篇10: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一、开展关于微型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关于微型课题研究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微型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方法等。

时间:2月28日

二、组建课题

微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人微型课题研究,另一种是小组微型课题研究。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强调教师个体认识的深入和拓展。

小组微型课题研究: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备课组为单位,也可以是有共同研究内容、自由结合的研究小组,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根据我校的情况,决定参加对象为:行政人员、教研组长、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同时欢迎其他的老师参与。

组建时间:2月21日——2月23日

三、选题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合理地选择一个课题,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这个课题必须来自于平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小、型、实、新。

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3.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的目的要着眼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无法驾驭的、不能解决的、对当前工作没有帮助的问题应回避;不需持续关注,能够随时解决的问题要回避。

4.选题要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片面强调实践,就可能走不出经验的束缚,不利于课题品质提升,教育理论缺席的“微型课题”,是短视的,无梯度的,不利于教师职业实现专业化;一味强调理论,就会脱离现实,也难以获得源头活水。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一种科学理论或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也可以借鉴、运用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师可以关注学科教学、作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确定课题时间:2月24日——2月26日

四、方案撰写

微型课题的设计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六个部分:

1.问题描述:即描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与此相关的教情和学情。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言简义赅。

2.课题界定: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简练、准确,要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具有文学色彩的修辞手法。对课题涉及的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3.内容规划:即明确课题要研究的内容,规划的研究内容要切合实际,同时,还要对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落实到人。

4. 过程设计: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

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

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

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论文等。

6.援助要求:要求学校或上级教科研部门为研究提供的一些相关支持,进而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完成时间:4月16日——4月22日。请相关老师在4月22日之前将完成的《花垣县教科所微型课题申报表》存入校内服务器教科室/微型课题研究申报表内。

五、课题管理

针对微型课题具有切口和研究范围小、研究过程简便、周期短、涉及研咳嗽鄙佟⒄攵孕浴⑹敌浴⒖刹僮餍郧康奶氐悖诠芾矸绞缴喜扇∫韵麓胧

1.简化课题申报手续,只需填写《花垣县微型课题申报表》,在教科室备案。

2.微型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课题组要制定“月度活动”计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校级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后撰写活动总结、反思报告。

3.课题组课题研究情况定期上传,教科室定期检查。

4.采取“先研究再认定”的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时间到期时,通过了评审的课题,与“规划课题”享有同等地位,发放立项课题结题证书及一定奖金。

5.教科室将组织针对微型课题的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推广成果。

六、成果评价

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带来怎样有效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带来怎样实质性的影响。

评价时关注原始材料的积累,以原始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听、评课稿、文献学习材料、沙龙活动记录材料、学生作业、教学笔记、教育日记、研究故事等作为认定成果的主要凭据。

研究成果必须是原创,不得剽窃他人成果,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者交流。

针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自主性、群众性,评价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像对话式评价、展示式评价、讲演式评价等,体现出“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的目的。

教科室将定期组织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

七、结题报告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要具体、明确。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点击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篇11:小学语文教研课题研究计划

一、教研的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学生发展为根本、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系列“生活化习作”训练教研活动为重点,构建立体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给学生留有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开展有新意的切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研活动,加强语文教学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小学语文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关于教研活动重点——“生活化习作”训练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教研工作重点是“生活化习作”训练,旨在加强我校语文组教师习作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习作的空间就越大。生活化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来习作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它提倡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目的,做到“我手写我心”。所以,我校语文组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习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习作,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习作中学会做人。

三、教研工作要点与措施

1、开展好新课程、新问题专题研讨。

2、认真开展“生活化习作”训练的教研活动。

1)上好习作研究课(分高、中、低年级),并推选一名老师参加习作区赛。

2)各年级组确立习作指导重点。

3)教师指导学生写好种植观察日记、春游习作等。

4)5月中旬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并分1--3年级和4--6年级展出两个作文展板,给学生提供展示习作水平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5)鼓励学生向各杂志社投稿。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大力改革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教研水平。

4、分段集体备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研活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5、外出培训、听课取经,作“小讲座”、上“汇报课”传宝;

语文中心教研组将配合学校组织检查、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广大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以进一步适应新课标新理念课程改革的需求。外出听课的老师,回来要与老师进行汇报和交流。

6、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评课、理论学习。(教研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7、积极组织老师撰写教改论文及教学反思。

8、提倡个人主动上公开课,尽量做到每课一得,撰写好教学后记。

9、继续开展过程性评价研究。

四、教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部署新学期教研工作,制定教研计划。

2、组织老师通过网络学习各年级教材分析,写好教学困惑与建议。

3、上好习作研究课(分高、中、低年级),并推选一名老师参加习作区赛。

四月份:

1、各年级组确立习作指导重点。

2、教师指导学生写好种植观察日记。

3、各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

4、区级学科带头人观摩课学习。

五月份:

1、习作教学经验交流。

2、观摩区、市级习作赛课。

3、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春游习作。

4、全校作文比赛。

5、制作作文展板(2块)。

六月份:

1、开展过程性评价经验交流。

2、习作录像课学习。

3、期末质量检测、教学质量分析。

4、教研工作总结。

篇12: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运用多种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做到动静结合、视音结合,突出单元主题,体现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特殊记忆”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随时发现身边的语文美、文字美,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不断地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及信息素养。

三、资源整合教学总体安排

从教育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课程安排,积极筹备,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学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特色,取得突破性进展。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接触的不是太多,现在必须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师生拥有了自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自学、自悟、自立”的工具,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实质性的变革。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经常性运用,切实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教学过程要结合学校教研活动,每学期上好一堂专题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把平时的教与学尽量与课题研究的内容挂钩,作多方面多层次的接触,努力探索和解决课程整合中的经验和教训。

4、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教材,研究各单元的文章,提出第组单元的一篇文章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并与传统教学的课目进行分析比较教学效果。

第一组,通过动画设计,实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二组,通过借助互联网,将《古诗词三首》用视频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从画面中感受诗意;

第三组,通过《动物世界》栏目,将《鲸》的形象的特点展示给学生;

第四组,通过多媒体讲《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拓展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五组,通过网络收集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六组,结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通过借助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些感人视频画面,让学生感悟人生,珍惜生命;

第七组,通过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

通过实验,总结经验,探索更加成熟和教学方法,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的实效,同时也让我们的教师在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激励我们不断地以科学的态度去衡量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篇13: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研究计划

一、课题概况: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各课型建模研究

具体模式如下:

识字模式:创设情景(课件)——机上自学(软件)——交流情况——检测效果(软件)。(开发出自学生字的智能型小软件,学生可以通过使用这个软件自学完成识字任务。)

阅读模式:创设情景(互联网)——读书质疑(校园网咨询)——查阅资料(互联网)——讨论交流(校园网上发帖子或口述)——巩固练习(校园网)——指导朗读——扩展阅读(互联网)。

作文模式:创设情景(互联网)——交流体会——自由撰稿(校园网)——欣赏作文(校园网)——修改作文(校园网)——发表文章(互联网发帖子)。

整个探究性教学模式体系的建构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新基础理论、行动研究理论为依据,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研究主阵地进行实验的。几年来课题共同体一直坚持实验,完成三——六年级的第一轮实验。

第二阶段: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多样化再建模的研究

在第一轮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发现第一轮基本建模工作是有效的,也实用,但还体现不出各个语文课型的特色,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

年,由于语文课型多,除了阅读、作文、识字等课型外,还有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所以各学校根据本校网络教学环境不同,教师资源、教师特长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了。因此,每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又开始了第二轮的建模实验。

经过研究,登峰小学、体育东路小学、云山小学比较注重课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华成小学注重“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化课内、外语文学习的整合性”研究。昌乐小学注重“利用互联网,开展校内、外包括社区整合”的研究;珠村小学“利用互联网进行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等,各自形成各自特色,模式出现多样化。

比如云山小学不但在阅读教学中摸索出一定模式,还在其他课型上进行有效探索。其模式如下:

网络环境下语文的“探究——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教师的引导活动:商议主题——激趣导入——主题引导——拓展指导——多元评价、激励创新——指导运用。

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课前探究、实践——展示交流——网络探究——协同创作——评议、提升——课外综合实践、运用(课外实践、探究)——(课内探究、创新)——(课外实践、运用)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课前上网,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网上交流,协作探究交际——上网查阅,拓展交际空间——网上评价,交流点评交际

作文教学整合模式:情景体验——交流体会——网上创作——反馈评价——再次创作

第三阶段: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评价体系建模研究

验进入到评价的研究范畴。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经过多年的网络与学科整合的教育后,思维品质、心理品质、信息素养、语文知识结构都已经建构起来。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究竟如何?学习上有什么不足?于是我们决定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评价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评价体系如何建立,模式如何构建,成为各个实验学校研究的对象。经过研究,云山小学、登峰小学的评价体系、总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网络的电子试卷考试系统及测评系统”等都陆续出台。如:

三、课题组的活动。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六年里,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旨在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1)每个学期,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半天。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学习发展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建模相关理论。邀请大学教授、市教研员对小学语文学科建模等相关理论进行讲解。

开展的大型学习活动如下:

2、建立天河区小学语文教研论坛,课题专版。

3、每月一次集体研讨活动。

课题活动,采用一个月在全区研究一次,每个学校一个学期推出一节研究课,全体课题成员一起参加研讨。

全区研究共同体有分工、有合作。比如在第二阶段,云山小学、昌乐小学负责语文实践活动研究;登峰小学、华成小学负责研究课内精读课文问题;体育东、珠村负责研究习作问题。

学校的研究,做到半月推出一节研究课,供学校其他老师观摩或研讨的范例。借助同行力量,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每次研讨工作都是前有计划,后有实践、研讨,最后有总结、有反思。操作非常规范。

4、对外大型研讨活动。

秀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该区各校教师。他们同我区课题组的老师一道研究我们的课例,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共20多位教师听课)。

四、课题变更情况:

珠村小学祝新老师因为调动到其他校的原因,因为学校没有其他实验老师,故学校打了退出实验组报告。

另外,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登峰小学、云山小学,都被划归大越秀,故该两所学校目前也算自动退出该课题。

五、课题成果:

1.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课型的模式研究已经完成。

经过几年的实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被我们实验得如同上常态课一样。各种课型我们都进行了有意义地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通过几年的课堂实验,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首先是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次,语言文字能力加强。由于因特网的资源非常丰富,很多好词佳句都成为学生阅读做笔记的对象,潜移默化成为学生习作的语言。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文化功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因而这样做,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学生获奖情况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吸收大量知识,灵活运用,形成个人感悟。这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做不到的。据实验学校调查,一般参与这项实验的学生,语文考试成绩始终都是最高的。学生其他的能力比如注意能力、听课能力、动手能力、说话能力都好于普通班。

3.教师教学的水平提高。

4.开发“基于网络的电子试卷考试系统及测评系统”。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个体服务,我们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电子试卷考试系统及测评系统(又叫‘语文精细测评表’)” 系列软件。这个系统软件实际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是电子试卷考试系统;后者是精细测评系统。这两个系统联合配套使用,是专门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了解而设计的。当学生的电子试卷(非电子试卷)成绩一旦导入精细测评表,学生的每一道题目的得分、失分情况便一目了然。这个数据的提供给教师以详细地学生试卷情况,为教师正确分析学生奠定了有说服力的基础。非但如此,还为所有新接手的教师提供一手原始资料——电子试卷将会长期保留,随时调用翻看。

篇14: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研究计划

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来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呢?为此,我制定如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计划,利用如下方法为统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

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但无庸质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概括起来,我认为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渠道主要从三个方面:

(1)合理增加课堂的教学内容。如著名作家的生平、历史背景、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文件。

(2)趣味化教材内容。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无所不能的信呈现方式,可以用情景模拟、游戏、动画、视频来展现各种学习材料,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活泼。

(3)鼓励学生用“超链接”的方法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培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建设电子阅览室,以构建语文课程资源库为主,丰富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由于网络资源的浩繁,即时的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电脑,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名家名作、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课件与教案、练习与评价等分类资源库。各种分类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如小学语文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习作练习,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图片,并收集关与习作的基本知识和范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资源库中搜寻有用的信息,从而完成习作。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有这样一些途径:

(1)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资源,然后存入电脑硬盘或刻制成光盘,以便随时调用信息。这是最经济便捷的方法。

以阅读资料库的建设为例。语文课本中选录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如老舍、鲁迅、诗人李白、杜甫等,在网络资源中要找到这些作家、诗人的资料并不难,市场上关于这些作家、诗人作品的电子版图书也不少。我们可以收集这些资料,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建立信息资源库。为了使资源库便于检索,可以思考这样一个路径

(2)教师收集素材,制作课件,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资料。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备好课,然后按教案去上课,学生在被动接受教师教案中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放到网络中,且以学习指导、素材、课件等形式为主,使学生可以随时调看这些资料。

在学生利用资源库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即时性差,信息反馈不及时,形式单一,激励性不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评价,不但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直观的分析。在西单小学、人大附中等北京的一些中小学,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诊断评价”的教学方式已取代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其评价放在了上课之前,就是让学生用计算机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测评,授课教师根据难度点击率调整授课方式;每个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都通过计算机详细记录,老师根据记录分析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课后辅导计划。

(3)与其他学校共享信息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整合利用不同学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变得方便而适时,用这种方法建设教学资源库,就不单单能促进本校的学科教学效率,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内取长补短,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的价值。例如教师的优秀课件、优秀教案、教学经验等。

篇15:小学数学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在新基础三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以数概念、统计研究为主题,以“师:资源的收集与有效处理、结构关联与开放互动双翼的处理,生:表达习惯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专题,在日常研究性实践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健康、主动、持续地发展。

二、现状分析:

优势:部分数学教师善于学习,独立思考、勤于反思,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独立策划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所增强;备课组老师的团结协作意识、自觉行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对部分课型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经验值得借鉴。

瓶颈: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意识还不强,一针见血抓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日常实践研究的意识不强,外出学习的教师很多,但回校后对优质资源的自主内化、有效转化、及时实践还不够;教师对专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的能力还不够;多数老师以课论课多,从理论上反思总结的少;骨干教师队伍期待添丁。

梯队成员

(一)强化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

本学期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外出参加新基础教育研讨活动,并认真组织校内交流研究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进新基础教育实施。

1、中心组实验教师:学习《“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备课的变革》、《学校教育科研指南》等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观看优秀录像,积极参加两月一次的学术沙龙,每月底交流读书心得,每月至少发送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至校园网。组织实验教师全程跟随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老师参加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并要求教师学习后回校以新基础的形式交流学习内容、上移植课。

2、非中心组实验教师:学习《数学教学新视野》、《数学学科教学常规》、《新课标》等书籍,学习1-2份专业杂志,养成勤反思、勤练笔的习惯,积极参加两月一次的学术沙龙,每位教师每月一篇高质量文章上传校园网。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或参加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活动。

3、其它教师:学习每月下发的专题理论学习材料、《新课标》,听年轻教师的课,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立足课堂,深化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每两月围绕一个主题,依托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课例进行深度的理性分析,在组内形成互动机制,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1、确立专题和主题,深化校本教研。

以数概念、统计研究为主题,以“师:资源的收集与有效处理、结构关联与开放互动双翼的处理,生:表达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专题,进行有效深入的研究。另外结合新基础教育面上的工作跟进研究。

2、有序推进,专家引领。

围绕专题,每两月分四次有序推进:第一次:通过骨干引领,教研组进行学习理论,让教师明确研究主题。第二、三次:在课堂中推进,我们要求每个备课组在教研组计划的统一安排下,在活动前根据主题选取一个内容按相关要求,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然后选派教师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研讨,全体数学组成员全员参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围绕专题互动点评,最后由外请专家针对课,结合相关主题作深入指导。年级组内教师在反思重建的基础上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行为,选派教师进行二次“重建课”,可以是相同内容,也可是相同主题的不同内容,全体数学组成员全员参与,实验组内的教师积极参与,实现后续跟进,有序推进,再次请专家针对相关主题作深入指导。第四次大家围绕专题进行沙龙进一步深化月专题研讨,总结反思,让教师在研究与碰撞中求发展。

3、深度剖析,提升教师的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将通过对本校教师案例的分析以及观摩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初建和重建录像课给教师观看,并组织教师围绕月主题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实践去进行深度的剖析或有效重建,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4、形式多样,促进教师的发展。

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回校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研组内上汇报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采用“一课多磨”、“同课异构”、“校际交流”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呈现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研究课,扬长避短,加快发展。

(三)严格管理,强化常规,形成学生的新常规。

1、认真组织集体备课。

每单周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长做好精心安排,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主要发言人。备课要在实验教师已经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再度解读,做到读课标,读教材教参,读相关资料,议学情,议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议练习的设计等,对两周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倡每个备课组在上课之前再度进行快餐式备课,上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每月上传一篇精选案例。教研组将每月检查一次教师的备课笔记,使每次的集体备课能形成常规,使快餐式备课由制度化转向教师主体能动化。使集体备课正真落到实处,实现资源共享。

2、严格执行《xx小数学学科常规》。

继续组织教师学习《xx小数学学科常规》,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常规。规范教师的作业批改习惯,加强对有效练习和创新习题的编制力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提倡分层作业,批阅及时,做到精练精评,并注重个性化评价,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真正做到在针对性与实效性上下功夫,真正落实减负不减质。

3、加强随堂课听课。

每位任课老师都能上好每一节课,每月至少被听1节随堂课,同组内另外再互听四节课,对从教三年以内的新教师要增加随堂听课的次数。听课组成员当堂完成随堂听课评价表,随听随评,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想法。

4、加强质量监控力度。

本学期继续采取教学质量月反馈的形式,以“主题测试”为考核方式,一月一次主题过关练习,一月一次月练习分析,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症下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形成“双月沙龙”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校本研究效度,要求教研组长每次活动前精心策划,活动时有效组织,活动后及时总结。教学管理中心将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每月一次的“碰面会”进行工作总结与反思,形成“双月沙龙”反思总结制度。

(四)依托活动,发展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利用校本课程,推广大众数棋,定期进行校内竞赛,并与兄弟学校沟通进行友谊赛。校数棋队坚持每周定时训练,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并争取扩大战果。

2、结合教学实际,各年级开展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群体性比赛项目,有计划开展学生竞技性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提供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进一步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全体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数学组区级课题《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青年教师的个人课题姚建法、王红菊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形符讯道德研究》也能正常开展,并积极成为区级课题,其他青年教师也能积极申报校、区级课题,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实现共同发展。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命题、解题能力、理论水平考核和课堂教学能力考核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青年教师本学期至少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内上2节研究课(其中一节备课组、一节教研组层面),并能备出一节高质量的研究课。

2、进一步关注非中心组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通过日常交流、随堂听课、月考核等方式关注非中心组教师的思想动态、教学常态,在备课组内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围绕教学中的真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研究常态化,研究大众化。

篇16: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主要目标:

对第一阶段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向,进一步探索自主教学的本质、内在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的习惯,为“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自主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实施时间:20XX.3~20XX.7

三、实施目标:

1、认真借鉴其他学校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在我校小推广。

2、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体育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以及基础知识。

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自练方法的指导,形成以教师为龙头,以体育委员和体育骨干为帮手的传、帮、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成功感,在竞争的练习中获得优越感,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4、充分发挥特长生的作用,认真抓好特长生的课余辅导和训练工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以提高来促进普及。

5、认真抓好学生的体育达标工作,做好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价和统计工作。

6、改革体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完整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面向全体学生。

四、采取措施:

1、组织全校的体育教师学习,根据市局的会议精神和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执行。

2、明确研究内容,教师分工到位,认真学习和做到全体体育教师的研讨工作,并适时在全校举行研讨课、展示课以及成果汇报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一定质量的论文。

3、适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学习和研讨,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对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共同进行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作为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篇17: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

快乐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二、目标和要求

为了响应“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精神,我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这块体育锻炼主阵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要采取多种科学有趣味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愉快的锻炼,享受体育、享受快乐。为达到以上目标各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活力课堂”理论学习,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写好教学随想、教学反思,最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论文,进行阶段性成果的展示汇报、交流。

三、主要工作和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

各体育教师平时要加强和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习,熟悉“快乐体育”的内涵,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摘录,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读书心得,《活力课堂―我的思考》

结合《活力课堂―我的思考》的学习活动,各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第5、9、13周

3、读书交流、研讨活动利用学校组织的教研组活动时间,积极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位教师要准备好发言,发言时间为5分钟左右。

4、研究课上课、评课、交流各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课题研究课,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上课,无特殊情况其他教师要全程参与听课,课后要及时开展评课、交流活动,第16周

5、教育、教学案例撰写评比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各体育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要体现出“快乐体育”的主题,并进行优秀案例的评比活动。第17周

6、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撰写评比在课题研究末期,各体育教师要积极撰写论文,至少1篇,论文的撰写要围绕“快乐体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个主题,并参与评比活动。第18周

7、研究课教案、评析撰写评比各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份详细的课题研究教案与评析,并参与学校的评比活动。第20周

8、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学期结束前,各体育教师要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成果形式有优秀课展示、论文案例随想获奖、学生获奖、学生体育运动成绩单等。

9、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成果推行。各体育教师把先进经验及研究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出来,大家进行交流,推广先进做法。

篇18:小学课题研究计划

一、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过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新课标中提出了,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相结合;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4.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

事实上,今天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所采用的依然是一般标准评价、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也仅是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测验,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多元评价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合农村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测试成绩也有所提高,但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幅度相对其他测试指标较小。而耐久跑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体育教师如何让耐久跑教学不再枯燥,提高耐久跑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尝试练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根据我们学校体育组多年的耐久跑教学经验,我在此抛砖引玉,向大家介绍耐久跑趣味练习八法。

二、研究的内容

1、耐久跑替代练习

耐久跑练习能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果教师利用一些替代练习,循循诱导,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例如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跳绳练习,大场地的足球比赛,“橄榄球”游戏(按体能相对分组,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利用追、抢、传、投、抱、堵等各种方法获得球权,最终在规定时间内看那队投入对方球门的次数多为获胜)等方法。

2、耐久跑简化练习

耐久跑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耐久跑锻炼的意义,知道耐久跑的技术要领和锻炼方法,能尝试参与练习。大家都知道光x2-3节耐久跑课的教学是提高不了学生多少的心肺功能、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多传授些方法,把练习的要求“减一减”,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让学生愿意尝试、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自由组合跑走交替练习,分组匀速接加速跑交替练习,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练习等方法。

3、“越野跑”练习

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选择较安全的自然地形或路道。集中做好准备活动,教师讲清交通安全、练习注意事项。按照体能相对分组,体育骨干或班干部担任组长,组内同学相互鼓励、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努力完成练习任务,体育教师统筹负责。

4、“铁人三项”练习

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人,配一辆自行车,完成规定路段与规定要求的“跑―驮―骑”练习内容。两人一组,相互配合,自由选择,按要求可轮换。第一段距离内要求一人骑、一人跑,可换骑,不可驮人;第二段距离内要求一人骑车驮一人,可换驮,不可跑;第三段距离内要求同第一段距离内练习要求,最终看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

5、“按图寻宝”练习

利用学生猎奇寻宝的心理,让耐久跑变成完成一定运动量的寻物跑。教师讲明“按图寻宝”练习要求,将学生按体能相对分成男女生各3―5组,分别完成不同难度的“按图寻宝”练习内容。例如:第一组第一目标为绕篮球3圈到第2付双杠下拿第二个目标内容,第二个目标内容为绕田径场一圈到综合楼四楼教室3取宝,然后到田径场向教师汇报。“宝贝”不让学生先知道,一般可放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器材(“寻宝”完了可活动,不喜欢的可交换),或者给学生一些名言或鼓励表扬的话。

6、“障碍跑”练习

将耐久跑练习道路上增加有形的“障碍”,调动学生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积极性。例如:将男女生分成各两组,第一组学生练习,第二组为他们加油,然后交换。在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中,在规定路段中完成“障碍一”行进间运篮球30米、“障碍二”跨越3个跨栏、“障碍三”跳30次绳等练习内容。

7、“OVER游戏”练习

对学生先进行思想动员,讲一些军队训练与国家队“三从”训练内容,然后讲清“OVER游戏”练习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斗志、敢于拼博、挑战极限。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平时的练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组,分别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练习的要求一般情况下90%的学生能达到。完成不了的学生将进行“魔鬼训练”,指再进行一定运动量的练习。

8、“接力跑”练习

学生在短跑接力比赛中表现欲望强,能顽强拼搏,团结一致。让学生尝试中长跑接力赛,可想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体育教师按学生体能相对分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为四人。分别进行女生4x800米接力、男生4x1000米接力。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的情况灵活运用,组织这样的比赛可分4―6个大组进行(每人都参加),也可每大组派四名代表进行,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3)班、三(2)班和五(2)班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获得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变化数据。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开展学生日常行为的调查,对学生建立体能和主动参与二项指标,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研究。

3.实验监测法。在实验班开展评价操作(包括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同伴间评价和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等),并及时调整不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4.经验总结法。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形成有特色的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案。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主持人申报耐久跑课题,填写申报、评审书,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开题,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明确研究思路。

2.具体实施阶段:对有关耐久跑进行系统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学习评价经验总结,初步提出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研究。请有关领导、专家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小学生体育耐久跑学习评价的方法。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在实践中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撰写中期研究报告,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将中期研究成果用各种方式向外宣传。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研究总结阶段:对耐久跑趣味练习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小学生体育耐久跑学习评价方法,行成模式,并在全校推广。进行最后研究工作的文字工作,形成报告,组织专家鉴定。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六、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语文研究计划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