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尤其是传统绘画的一大审美追求。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在谈到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曾说:“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这“减法”之喻,颇巧妙地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和意境创构上追求“简”的审美个性,这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思想积淀的差异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古代艺术家看来,“画以简贵为尚”。究其渊源,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的兴起与产生,在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
尚“简”的艺术思潮自唐宋兴起,它和当时风靡流行的佛教禅宗多有瓜葛。“自唐宋以来,禅学日盛,才智之士,往往出乎其间。”文人画始祖王维就受禅风濡染极深。他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使超然空灵的胸襟和清简萧疏的山水化为一体,在禅心与画意的交响中开创了洒脱、淡简、高远的“南宗”文人画风。自此,五代的董、巨,宋朝的苏、米,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等,其作画均不用浓墨重彩,而是在绘画技法上从简淡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尤其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一个幽远的境界。禅学精神,影响到我国艺术,在方法论上给后者的重大启示正在于“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钱钟书语)而古人论画语“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就来自禅家话头,乃宋代禅师宗杲的名言。
主张“道法自然”的先秦道家美学,浑身上下都充盈着崇朴尚简精神,与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了“简”思想的源流。道家美学、儒家思想比禅宗思想更早出现在我国大地上。《老子》讲“为道日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诸如此类,无不指向为“简”之道。它们在我国后世艺术里得到了鲜明体现。在道家本体论哲学里,“道”是宇宙的生命本体、造化的本根本源,它“不言”“无为”,既“素”又“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就其浑整性而言,可谓之“一”。而万事万物皆由它生发而来,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至道不烦”的第一层含义。换言之,世间万物作为各单个存在体,当然是既多又杂的,但是,若超越纷纭繁杂的物象而“以道观之”,则种种差异皆泯然不存,最终“道通为一”。此乃“至道不烦”的又一层含义。“通于一而万事备”出自《庄子•天道》的这一哲学命题实为道家“至道不烦”思想的扼要表述。
与偏爱自然的道家美学相比,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但也重“文”不弃“简”,主张“简而文”。儒、道两家美学向来分歧甚多,但在推重“简易”这点上,却是殊途同归。事实上,在后世以巨大张力制约我国艺术走向的,恰是这种儒、道合流的尚“简”观念。
在有限的画幅上,一条曲线,即宛若一座起伏的山峦;一块空白,却代表万顷碧波的水面;梁楷画中的人,八大笔下的鱼,白石墨里的虾,用笔用墨极简略洗炼,却气韵生动,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技巧。“删繁就简”“以少总多”这既是画理,更是哲理,是用于绘画之哲理,是充盈哲理之画理。这是我国传统绘画有别于他国绘画的独到所在。
(摘自李祥林《中国古代美学的尚“简”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简”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的一大审美追求,源远流长,影响很深远。
B.“以‘简’为贵”思想的产生,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找到相关的印证。
C.“简”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与“少”“朴素”“易”等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D.“简”的艺术思想,不仅在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得以体现,也大量存在于其他艺术门类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画家程十发关于中国画是“减法”的比喻,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与意境创构上尚“简”的审美个性。
B.因为唐代诗人王维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所以后代绘画创作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了一个幽远的境界。
C.“通于一而万事备”一语中,既包含了“道”具有的浑整性的特质,也包含着对纷纭繁杂物象差异的超越。
D.道家美学偏爱自然,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两家美学虽向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殊途同归,都推重“简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绘画艺术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源自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积淀的不同。
B.佛教禅宗在唐宋时期风靡流行,这为尚“简”的艺术思潮在唐宋兴起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C.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关于“简”的一些阐释,语言表述既深刻又形象,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
D.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简”是唯一一种能将技巧、画理、哲理等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思想。
参考答案
1.(3分)B(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说的是“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的兴起与产生,在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
2.(3分)B(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意思,B选项中“唐代诗人王维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与“后代绘画创作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了一个幽远的境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3.(3分)D(说法绝对化。结合文末最后一段内容可知,D选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