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村镇要多方位协同保护
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近年来,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纷纷把目光投向古村古镇,从各自的学科领域或兴趣爱好出发,关心或致力于古村古镇保护,但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领域专家各执己见,各利益方诉求不同,导致古村古镇的保护信息不对称,要么重复投入,要么无人问津,要么建设性破坏,要么开发利用过度。
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等,这就要求古村古镇保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其规模大小和相关政策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其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等;还可以根据其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对文物建筑简单的静态保护,而且是包含原住民生活在内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行为。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总而言之,对古村古镇的协同保护就是对中华本土文化原生地、承载地和传承地多方位综合保护。古村古镇协同保护工程就是中国重大的本土文化保护工程。这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乡土文化保护,必须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的力量,齐心协力,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中国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
8.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原文谈到的古村古镇概念一项是( )
A.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重镇,虽历经沧桑,却仍保存着原来的建筑风貌,全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这些民居至今仍有后人居住。
B.安徽歙县的鱼梁古镇是因经济、水路交通等因素兴起而发展的,鱼梁坝和水运码头等景观反映了依托江河发展商业性聚落的历史风貌痕迹。
C.西津渡是镇江的“文脉”所在。李白、苏轼都在此留下过著名诗篇。除此之外,它的文化底蕴还蕴含在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中。
D.朱仙镇是我国古代四大古镇之一,它地处黄淮平原,距开封市15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镇域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3.8平方公里。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为中国的古村古镇在地域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对古村古镇的保护和空间技术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
B.在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应朝着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方向发展。
C.古村古镇的保护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是长期以来,保护与发展是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矛盾。
D.飞机的噪音在30-40分贝时,能给人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但目前客机的噪音都高达90分贝,从而引起人们的种种不适。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保护古村古镇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表现在建设性破坏、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可见,当前的古镇保护措施弊大于利。
B.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特有的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其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古村古镇的重中之重。
C.打造历史和现实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就是让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文化景观基因与现代社会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中国古村古镇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需要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的力量对古村古镇做到协同保护,实现永续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8.D(土地区域、土地面积不属于古村古镇的概念范围。其余三项分别对应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
9.C(原文是“不只是……而且是”关系,选项是“不是……而是”的关系)
10.A(“当前的古镇保护措施弊大于利”原文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