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阅读理解 > 现代文阅读 > 《抗日县长张问德》阅读答案

《抗日县长张问德》阅读答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日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生于腾冲县南门街的宿儒之家。由于受到家庭教育文化的洗礼熏陶,奠定了他一生要堂堂正正做人的信念。他无党无派,但是一生始终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一位有气节的读书人。他在参加两广护国军的时候,响应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就把一个20岁、一个19岁的两个孩子送到黄埔军校的四期、五期去读书了。1957年去世时,他留下的遗嘱只有四个字:“拒收礼金”。

  1942年5月,日军攻占滇西,占领了腾冲,当地军政长官已望风而逃,其中包括腾冲县长邱天培。张问德坚定地认为,人民可用、家园可复,遂与刘楚湘等一批爱国士绅推到腾北,成立临时县务委员会,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斗争。6月下旬,云南省政府委任张问德为腾冲县长,为驱逐日寇,张问德不顾年已62岁,在一无交通工具、二无粮草、三没有一分钱工资的危难之中依然赴任。

  在腾北抗日政府所在地,张问德开办了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班,召集乡保长及有为青年训练,号召和组织民众抗战;设立便衣队、担架队、运输队,设置递步哨及情报网,组织军民合作站;联络盈江土司、傣族游击组织、怒江土司,组建起三百人游击民团,来维持社会秩序。他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曾数日断炊,也曾被疾病折磨,但仍以饱满和大无畏的精神坚持工作。不论到哪里,张问德都要扛起抗日这面大旗。他随时叫勤务兵背着国旗,不管政府搬到哪里,都首先要把国旗挂起来,挂起来就是说政府还在,祖国还在,体现抗战的决心。他将这面国旗视为自己的生命,他在国旗上还写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西江月》来激励士气:“倭寇霸我河山,杀人放火轮奸,誓与顽敌不共天,谁不怒发冲冠!我有雪耻志气,杀上高黎贡山,临死嗜敌咬牙关,魂如日月经天!”

  1943年8月31日,张问德收到腾冲日军占领军行政首领田岛寿嗣来信,借口要就腾冲人民的生活进行“坦诚的商谈”。面对敌人的诱降,张问德秉笔悬腕,笔走龙蛇,一篇只有870个汉字的《答田岛书》,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历史上震撼人心的旷世檄文横空出世。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开宗明义表示拒绝:“来函以腾冲人民痛苦为言,欲藉会晤长谈而谋解除。苟我中国犹未遭受侵凌,且与日本犹能保持正常国交关系时,是余必将予以同情之考虑,然事态之演变已使余将予以同情考虑之基础扫除无余。”开篇这段文字,坦荡得体,分明是“国书”笔法。在历数日军对腾冲百姓所犯罪行之后,张县长道:“余愿坦直向阁下说明:此种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予,此种赐予,均属罪行。由于人民之尊严生命,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谴责,而于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张县长在信中没写任何激烈文字,因为“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史记·乐毅传》),但一字一句中,不难清晰读出他所有的痛苦与愤怒。文末所写:“苟腾冲仍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有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腾冲人民之前。故余拒绝阁下所要求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更使大义凌然表达出誓与侵华日寇抗战到底的决心。《答田岛书》发表之后,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极大地鼓舞了云南民众抗战的决心和志气。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陈诚称他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蒋介石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匾额。

  1944年夏秋,日军从腾北败退前,将腾北所有粮食全部烧毁,远征军16万人的吃饭成了难题。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到江对岸的保山运粮供应部队。从7月底起,在高黎贡山的古道上出现了一幕肩挑背扛的万人运粮图。9月14日,腾冲光复。在收复腾冲城40天后,张问德辞去县长职务。有人问他如何评价自己在滇西抗战中的壮举,他淡然含笑回答:“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

  (改编自章东磐《父亲的战场》)

 

  【相关链接】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长者。他对子女非常严格,把“贫者世之常”一直贯穿到每天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父亲“热以文场,冷以官场”,长于诗书,不阿于权贵,不钻营趋附,清廉耿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问德在一无交通工具、二无粮、三没有一分钱工资的危难之中以62岁高龄毅然出任腾冲县长,主要是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洗礼熏陶使然。

  B.以饱满和大无畏的精神作为精神支柱,就任腾冲县长期间,张问德手拄一根藤条拐杖,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遭遇数日断炊,忍受疾病折磨,还坚持工作,体现了中华读书人的品质。

  C.在日军铁蹄近腾,城中官吏闻风丧胆,弃城而逃,边地名城不战而陷敌手之际,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县已不县”的腾冲县长,不顾一切地投入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不负“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有气节之读书人也”之誉。

  D.古有文天祥的《正气歌》,今有张问德的《答田岛书》,流淌其间的正式中华民族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高尚民族气节,他们都是中华的“脊梁”。

  E.面对日军败退烧粮,远征军无粮可食的困境,张问德亲自带领上万民夫越山渡河运粮,在高黎贡山的古道上上演了万人运粮的壮举。

  (2)国民政府政部长陈诚称张问德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褒誉的理解。(6分)

  (3)张问德任腾冲县长期间,不论政府搬到哪里,都首先要把国旗挂起来,他还在国旗上题词,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张问德这样做的理由。(6分)

  (4)张问德论及自己在滇西抗战中的壮举,淡然回答:“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应有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日县长张问德》阅读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