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考点
(1)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二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与对策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1.2010年9月3日,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397项,比去年增加19.48%。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412项,引进协议967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图博会通过集中展览、展销全国优秀出版物和举办相关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的辉煌业绩。这表明(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图书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出版图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第5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文博会)于
2010年11月18日至21日举办。本届北京文博会将继续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创意活动、推介交易和论坛峰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发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2010年10月15日,记者获悉,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全国票房近1.6亿元,创下近十几年来文艺片的最高票房。与此同时,剧中主角穿的那种类型的衬衫被一些影迷热捧,其原著同名小说《山楂树之恋》在书店一度脱销。这体现了( )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4.《山楂树之恋》以一段纯爱故事不仅受到80后年轻人青
睐,同时还吸引了一批50后60后中年人进影院重温青春岁月。对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大打“清纯”牌,有的观众非常欣赏,有的观众则持批评态度。这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环境,影响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影响对文化作品的评价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2010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布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
公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有人说,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为发展强大的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答案:(1)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真正的强国”不但应该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应同时具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2)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 )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 B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悠久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
A.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主旨,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4.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区分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①错在不可分;材料没有体现④。
答案: B
2010年3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向中外记者介绍了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薄熙来说,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多穷啊,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国家建设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林县红旗渠精神,靠的是一口气。这表明( )
①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为重要 ②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富有 ④物质文明是由精神文明创造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①④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答案: B
6.薄熙来说,通过唱红歌,扶正祛邪,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大家都有饱满的、旺盛的精神状态,干什么效率都高,城市的发展就有精气神。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唱红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的社会效益,③不选。
答案: A
8.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优秀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D
9.目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就高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关系。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
答案: A
10.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解析: B、C、D观点均错误。
答案: A
11.2010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正是为了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由题干可以得出②③④的说法。
答案: B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回答第12题。
12.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D.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这体现了A。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说法错误。
答案: A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日本的图书和音乐产品销售量、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③④不为材料所说明。
答案: A
14.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15.2010年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盛大举行,各国文化产业纷纷亮相。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当前各国的中心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0分)
(2)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0分)
答案: (1)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②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10分)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10分)
17.材料一 2010年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傣族同胞泼水节在云南省各地上演。人们用树枝沾上圣洁的水轻轻洒向对方,带去问候,送去祝福。
材料二 2010年4月1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它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材料三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历史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例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飞马拾银、跑马射箭(射击)、马上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节日活动等等。
(1)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加以简要说明。(10分)
(1)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二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与对策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1.2010年9月3日,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397项,比去年增加19.48%。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412项,引进协议967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图博会通过集中展览、展销全国优秀出版物和举办相关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的辉煌业绩。这表明(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图书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出版图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第5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文博会)于
2010年11月18日至21日举办。本届北京文博会将继续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创意活动、推介交易和论坛峰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是( )
A.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发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2010年10月15日,记者获悉,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全国票房近1.6亿元,创下近十几年来文艺片的最高票房。与此同时,剧中主角穿的那种类型的衬衫被一些影迷热捧,其原著同名小说《山楂树之恋》在书店一度脱销。这体现了( )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4.《山楂树之恋》以一段纯爱故事不仅受到80后年轻人青
睐,同时还吸引了一批50后60后中年人进影院重温青春岁月。对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大打“清纯”牌,有的观众非常欣赏,有的观众则持批评态度。这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环境,影响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影响对文化作品的评价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2010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布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
公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有人说,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为发展强大的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答案:(1)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真正的强国”不但应该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应同时具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2)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 )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 B
2.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悠久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
A.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主旨,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4.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区分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①错在不可分;材料没有体现④。
答案: B
2010年3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向中外记者介绍了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薄熙来说,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多穷啊,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国家建设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林县红旗渠精神,靠的是一口气。这表明( )
①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为重要 ②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富有 ④物质文明是由精神文明创造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①④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答案: B
6.薄熙来说,通过唱红歌,扶正祛邪,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大家都有饱满的、旺盛的精神状态,干什么效率都高,城市的发展就有精气神。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唱红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的社会效益,③不选。
答案: A
8.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优秀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D
9.目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就高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关系。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
答案: A
10.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解析: B、C、D观点均错误。
答案: A
11.2010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正是为了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由题干可以得出②③④的说法。
答案: B
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回答第12题。
12.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D.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这体现了A。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说法错误。
答案: A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日本的图书和音乐产品销售量、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 ③④不为材料所说明。
答案: A
14.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15.2010年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盛大举行,各国文化产业纷纷亮相。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当前各国的中心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0分)
(2)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10分)
答案: (1)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②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10分)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10分)
17.材料一 2010年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傣族同胞泼水节在云南省各地上演。人们用树枝沾上圣洁的水轻轻洒向对方,带去问候,送去祝福。
材料二 2010年4月1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它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材料三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历史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例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飞马拾银、跑马射箭(射击)、马上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节日活动等等。
(1)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加以简要说明。(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