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2
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比大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月会员
每天200次下载
2元/30天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1元/次
微信支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