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曹操献刀(通用3篇)

曹操献刀(通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曹操献刀(通用3篇)

曹操献刀 篇1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该书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分24卷,240则,每则一个七言标题。此后新的刊本迭出,卷数、回目、引用诗词等均有改动。清康熙时,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修订,遂成为最通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的评论认为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致失真。《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经验、推动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三国演义》的版本主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清毛宗岗增删评点的《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

  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作者简介

  作者罗贯中,原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大约生活在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至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XX年)这一段元末明初时期。曾当过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谋士,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罗贯中,一名罗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罗贯中所处的元朝末期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而复杂的时代,蒙古王公大臣疯狂兼并土地,民间豪强地主也大量强占民田,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赋役剥削不断加重,元朝政府还滥发纸钞,导致物价上涨;由于政治腐败,水利常年失修,经常泛滥成灾,许多地方的百姓被迫逃离家园,流离失所,终于暴发了农民大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罗贯中四处漂泊。他曾与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士诚有过交往,传说他曾做过张士诚的幕客。明朝有的野史说罗贯中“有志图王”,表明他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

  罗贯中经过了元末大动乱,接触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农民起义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为他后来创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国演义》奠定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在文化思想上实行严酷的控制,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和高压的手段。推行以八股文取士的制度,网罗天下士子;朱元璋又不断地大兴文字狱,企图使文人屈服于封建淫威之下。罗贯中无意于仕途,不走科举升官之路,也不愿触及严密的文网,无辜惨遭杀戮,于是拿起笔来,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但现在传世的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只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三部小说。现存的戏曲作品只有《宗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他也写过一些词曲,但多未流传。他参与编写的《水浒传》和独立创作的《三国演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罗贯中的艺术概括力极强,“唯《三国演义》则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确说出了罗贯中为追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所用的“实七虚在”、主宾杂陈的创作方法,对于作家自己来说,则是一种独立的探索和创作。

  写作背景: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xx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曹操献刀》及曹操人物形象赏析教案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 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 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点

  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学习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六、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

  一、 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补充介绍:《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三、解读文本

  1、字词学习

  学生板书自查结果

  骁骑 散讫 马羸 急掣宝刀 操惶遽 县令熟视曹操 屏退左右

  2、梳理情节

  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1、 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

  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

  (1) 借刀:

  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

  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

  b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

  (2) 献刀

  a操径入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b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c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

  (3) 路遇陈宫

  操言:“我是客商---”

  奸诈,狡猾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有大志(语言描写)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4) 错杀伯奢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多疑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私(语言描写)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2、 总结

  本文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

  文本中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四、探究讨论

  根据本章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

  一、 多元分析曹操形象

  进一步分析《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并能作辩证评价(课文是从一个章节就表现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就介绍了曹操,一直到他死的七十二回,其中有四十多回都描写到曹操,并且有大量对他的刻画,大部分同学也都读过三国演义,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品评曹操,结合文本多角度把握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

  分析曹操人物形象的学生分成三小组自主探究

  第一小组研读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第十回《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二小组研读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横槊赋诗》、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第三小组研读第五十八回《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七十二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

  1、三组学生分别展演组内研讨成果

  2、小组辩论: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4、教师总结

  (1)、鲜明独特、反差巨大的性格。

  (2)、复杂多变、正反交叉的性格。

  (从大家对曹操这一形象的认识解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赋予曹操不是单一的性格,而是鲜明独特、复杂多变又反差巨大的性格特征,正是这样的塑造使得我们对曹操的理解也呈现多样化,也增加我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只有准确的分析评价人物,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鉴赏评价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吗,有什么方法吗)?

  从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把握了曹操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同时也掌握了鉴赏人物的方法,就是

  1.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人物

  2.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3.从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好的去分析人物,解读人物,感受人物的

  (一)、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了基础。

  (3)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三)、曹操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1)目光远大,胆识过人

  (2)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3)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1)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2)豪爽多智,指挥若定。

  (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4)善于总结,著述颇丰。

  二、延伸探究

  你如何看待评价曹操这个人物形象?

  学生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三、教师总结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胸怀大志;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今天,我们通过对小说中曹操这一形象的解读,全面的认识了曹操,有人说曹操是“奸绝”,但同学们又从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我们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延伸探究

  《三国演义》中还有被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你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成文,课堂交流展示。

曹操献刀 篇2

  解决同学们解答阅读题的难题,关键就在于同学们自己能够找到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曹操献刀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操献刀》阅读原文

  曹操佩着宝刀,来到丞相府。见董卓坐在床上,他的干儿子吕布在一旁站着。董卓见曹操进来,问道:“孟德,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说:“我的马太瘦,跑不快。”董卓对吕布说:“我有西凉送来的好马,奉先(吕布,字奉先)你去选一匹,送给孟德。”吕布领令出去了。董卓身体肥胖,不能坐得太久,便面朝里在床上躺下了。曹操一见,急忙掣出宝刀刺杀董卓。哪知,董卓从衣镜中看见了曹操在背后拔刀,忙翻身问道:“孟德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牵马来到小阁外边。

  曹操惊慌间,把刀举起,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董卓接过来一看,果真是一口宝刀,便递给吕布收下了。

  随后,董卓领着曹操出来看马。曹操拜谢说:“我想骑上试试。”便纵身骑上,狠打几鞭,往东南方向飞也似地逃跑了。经过中牟县时被守城军士捉住。县令陈宫说:“我对您的义行十分敬佩,愿意把官丢掉.随您逃走。”

  走了三天,来到成皋地方,天己渐渐黑了。曹操用马鞭指指林荫深处说:“这里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我父亲的结义弟兄。我们到他家住一宿,顺便问问我家中消息,怎样?”陈宫点头同意。

  两人来到庄前下马,进去拜见吕伯奢。伯奢对曹操说:“我听说朝廷发布文书,到处捉你。你父亲已经离开家乡,逃到陈留去了。你是怎样到这里的?”曹操把经过说了一遍,又指着陈宫说:“若不是陈县令,我早已粉身碎骨了。”伯奢说:“我家没有好酒,请等我到西边村子去打些来。”伯奢骑上驴子,匆匆走了。

  曹操和陈宫坐了一阵,忽听后边有磨刀声音。曹操说:“吕伯奢和我算不上什么亲戚,他出去很可疑。我们到后边听听!”两人悄悄来到草屋后边,只听有人说:“把他绑上杀了,怎样?”曹操对陈宫说:“是啦!我们若不先下手,一定被他们捉住。”两人拔出刀剑,冲进后院,不管男女,一连砍死八口。等搜到厨房,见绑着一口活猪,正准备杀呢。陈宫后悔地说:“孟德太多心,误杀好人了!”两人心里慌张,急忙上马,出了庄子。

  走了不到二里路,只见吕伯奢骑驴回来,手里拿着两瓶酒,伯奢叫道:“贤侄和县令怎么走了?”曹操说:“我是被追捕的罪人,怎敢久留?”伯奢说:“我已吩咐家人宰一口猪款待你们,请贤侄、县令同我一起回庄。”曹操不肯,打马往前走。走了不几步,勒过马头来,叫住伯奢说:“那边来的是谁?”伯奢回头看时,曹操一剑把他砍死,陈宫吃惊地说:“刚才杀他家里人,是出于误会:现在怎么又杀死伯奢?’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听了,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曹操献刀》阅读题目

  8、短文写了关于曹操的两件事,试用简明的语言归纳。

  9、言如其人,试找出曹操的有关语言,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10、陈宫为什么要弃官同曹操一起亡命天涯?后来又为什么“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1、假如你是曹操,离开庄子时遇上打酒归来的吕伯奢,你准备怎样做?

  12、曹操和陈宫会何去何从?发挥你的独特想象,为故事补写一个结尾。

《曹操献刀》阅读答案

  8、一、刺杀董卓;二、滥杀无辜。

  9、示例:“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突出了曹操机智过人,随机应变,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表现出曹操阴险恶毒,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性格特征。

  10、①陈宫敬重曹操是刺杀董卓的义士,想追随曹操左右;②陈宫因为听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高大英雄形象猛然坍塌,所以吃惊。

  11、示例:向吕伯奢说明缘由,求得吕伯奢的谅解;待刺杀董卓成功后,再来向吕伯奢谢罪。

  12、略。

曹操献刀 篇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

  四、课时计划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录音机

  六、教学设计

  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七、学法指导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八、教学过程

  曹操献刀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二、了解《三国演义》

  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关键。”

  2、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三、解读文本

  1、概括故事梗概: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

  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2、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教师出示: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教师展示: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3、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1)同桌交流     (2)小组探究      (3)教师点评

  4、多元解读人物形象:①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奸绝”

  ②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谈谈曹操的人物形象。

  总结:阅读小说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印象上,要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鉴赏解读人物形象。

  四、拓展阅读

  1、《三国演义》中相关曹操的情节罗列:杀杨修……羡才又妒才   梦中杀人……孤独又疑心    割头发……言而有信

  2、小辨认:曹操的“奸雄”与“英雄”形象。(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①     阅读“课前提示”中“作者到……实质”

  ②     作者罗贯中的经历与创作时代背景解读

  4、名著导读:发矫诏诸镇应曹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孟德大战吕布

  治风疾神医身死    曹操煮酒论英雄、

  五、教师总结

  曹操被称为“奸绝”,但同学们又从之篇文章解读出一个文韬武略、胸有大志的曹操可见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学习走近曹操,走进《三国演义》,走进经典我著。

  六、布置作业

  改写“操与宫坐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曹操献刀(通用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