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复习导入 :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5、指导朗读。
6、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 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 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
作业 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2
之四
佛山市建设小学 李亚娜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首都人民当时的情感同渠而流,达到以情悟文的境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总理遗像及装饰物。
2.自制《十里长街送总理》电脑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揭示课题。(抓“长”、“送”两个字眼)
2.师生共同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
3.联系课题简介背景。(教师诵读“长”、“送”的有关句子)
4.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5.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课题)
6.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据内容创设深切悼念周总理的教学环境。)
板书: 等灵车
望灵车
送灵车
教学过程 :
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1.语言描述,音响渲染。
播放阵阵狂风的录音。
师述:同学们,请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而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刺骨的寒风,走进长安街,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
2.播放录像,再现情境。(有画面,有哀乐,有朗诵)
3.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
看了这场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送别,我的心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读“等灵车”片段。
1. 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出句子)
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1) 口头填空、诵读。
(2) 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人多)
(3) 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
(两旁、挤满、男女老少、望不到头、望不到尾)(“两旁挤满”说明队伍密。“望不到头,望不到尾”说明队伍长。)
(4) 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
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
① 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出图)
② 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什么样的脸?(帮助移情并积累词汇。)
③ 再仔细观察:(图下出句子。)
人们臂上都___________________,胸前都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都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去掉三个“都”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三个“都”强调了什么?(所有的人装束一样,动作一样,怀念总理的沉痛心情一样。)
⑤ 以沉痛怀念之情来读这句。
3.理解词语,利用图画,想象情境,发展语言。
① 师: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出示老奶奶特写图和相关句子。)读句子。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等待着。
②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焦急”。
师: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仿佛听见老奶奶在说什么?
③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耐心”。身旁的人见老奶奶年迈体弱,劝她回去休息,奶奶会坚决地说什么呢?
④ 师:对,这就叫做“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板书:焦急,耐心)
4.自读品味。
① 过渡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不仅仅有老人,还有青年和儿童,他们都像老奶奶那样盼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
② 出句子,指名读。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着。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③ 从哪些词可看出大家都在焦急而耐心地等待?
④ 为什么连用两个“望着”呢?(等候时间长)
⑤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5.设疑悟情。
(看课题)在长长的街道上,长长的队伍为什么能长长地等候,不辞劳苦地来送总理呢?(对总理情长)想象这个情境,有感情地再齐读一次课题。注意突出“长”、“送”两个字。
三. 导读“望灵车”片段。
1.过渡语:人们等啊,盼啊,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迎来了灵车。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配乐朗诵)
2.以问促读: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相送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
3.抓词语品语感,反复读,激发情感。
(1)没有约定,没有商量而动作一致叫什么?(板书:不约而同。)
(2)导读,增强气势,加深印象。
师:(引读)送别总理,人们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站直了身体。
师:(引读)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摘下帽子,
师:(引读)不约而同地―――
生:(接读)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师:(引读)就好像有人在―――
生:(接读)无声的指挥。
(3)指挥人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提示:请注意带点的表示动作、神态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4)对,正是这种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及永别总理的无限眷恋之情在指挥着人们。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情感来送总理的。
(5)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4.重现一组图片,拓宽意境,激发依恋之情。
① 过渡语:送行的长长车队缓缓地行进,按照人们的意愿,拉长了送别的时间。望着灵车,人们思念长长。(投影出一组图片)
② 此时,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点睛”,激发感情引起共鸣)
生:我想到周总理常常日理万机,彻夜不眠。有一次,他工作了一夜走出大会堂,还与清洁工人亲切地握手。
生:我想起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师:对,总理是那么平易近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
生:(接)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师:然而,今天,他――――
生:(接)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了。
生:我想到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伞包让给小扬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么好的总理,我们怎么舍得他离开?
生:我想起总理一生艰苦朴素,衣服上打了不少补丁,甚至逝世了,也没换上一套新衣服。
师:对,总理他一生一无所有,一无所求。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好总理,我们怎么能不热爱,怎么能不留恋呢!
生:我想起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快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真是太伟大了。
生:……
师:(看课题)长安街上十里相送,勾起人们长长的回忆,让我们想着总理所走的长长的革命之路,想着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想着总理的丰功伟绩,用崇敬的心情再读一次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想着人民的好总理,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侯却去了,永远地去了。一想到他就要化为一缕香烟,一堆白灰时,我们的心就像刀绞一般疼痛。(师生情感与当年首都人民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③ 带着这种万分悲痛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四.导读“送灵车”片断。
1.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是因为――――
生:……
师:对,舍不得总理,不愿与总理分开,这就叫――――(板书:难舍难分。)
3.想象情景,抒发感情。
(1)这个难舍难分的场面深深地映在我们的脑海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表述。
4.师:对,所以说灵车牵动着――――
生:(接)千万人的心。
5.读“灵车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再读课题,这个“长”字还说明什么呢?(送别时间长)
6.(指课题)为什么不说十里长街永别总理?从“送”字,你还体会到什么?
7.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
1.人们焦急而耐心地等灵车,不约而同地望灵车,难舍难分地送灵车,说明了什么?(板书:崇敬,爱戴,怀念)
2.我们今天怀念总理,学习总理,就要像总理小时候那样――――
(投影句子,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对,继承总理遗志,踏着总理的足迹,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六.再现灵车渐去的画面,使课虽终意犹未尽。
师:让我们想着总理长长的革命之路,走进长长的送别队伍,一起怀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再送总理一程吧。
附板书:
(板书一) (板书二) (板书三)
等灵车 焦急耐心 崇敬
望灵车 不约而同 爱戴
送灵车 难舍难分 怀念
(附:结合学科活动课,开展《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朗诵会。)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有浓重感情色彩的语文文章,课文记叙的是千千万万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课题暗点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显的情感色彩。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2、 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3、 能有感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认识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1976年1月8日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请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2订在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入宝山公蓄途经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记下当时那难忘场面后一篇课文。
2、 提示课起。板书:22、十里长街送总理。
提问:送,送行、送别。都是什么意思?(不舍分离、不放心、友情深双都活着。)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 课文是按什么顺写的,可以分成几段?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 到来时(夜幕降临) 远去(夜色苍茫)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4、 学习第一段。
(1) 指名朗读,要求尽量有感情。
思考:这一段深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层意思?为什么这么分?层与层之间有什么联系?
(可分为三层意思(1)天气阴冷;(2)总写人多;(3)分别写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 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练习有感情朗读。
(3) 找出描写天气和人和人多的词语,谈体会并说说应该怎样读。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表现出人们的心情沉重,用压仰的语气读。写人多的词:挤满、不见头、不见尾、说明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人发群众不顾天气阴冷,不约而同地来到长安街上送别总理。)
(4)第4句中有一个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是个“都”字,说明人们的动作一致,心情一致,表达了人的无限热爱周总理、 .怀念周总理的心情。)
(5)为什么说人的即焦急,又耐心、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焦急”表达了人们恨不得马 上看见总理的心情,“耐心”表现了时间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达了人民 群众与总理决别时的深刻情感。)
板书: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读读第一段,总结段意: 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5、 学习第二段。
师: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泪雨与衷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2) 指名第一层:人们看到什么?(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3) 指名读第二层,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
师:当时人们望着总理的灵车,想着总理那矫健的身躯即将化为灰烬,心急如焚,然而又没有办法留住敬爱的周总理,“眼睁睁”这个词把人的这种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板书:心欲碎。
(4) 指导朗读,用低沉的语调,轻声慢读。
(5) 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师:同在长安街上,同是一个总理,同样的人民群众,产生这样的联想是自然的,回顾当时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并试背诵。
(7) 总结第二段段意。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8) 齐读、试背第二段课文。
6、 学习第三段。
(1) 自由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 (“追着灵奔跑”表现了们对总理的怀念与眷念。想再看上总理最后一眼,悲痛难忍的心情,是时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情况,)
板书:心相随
(2) 指导朗读,总结段意: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7、 播放亿万人民群众在长安街上迫总理灵车的实况录相。
8、 总结全文、提问:全文总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附: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 组词:槐( ) 挽( ) 泣( ) 陪( )魁( ) 搀( ) 拉( ) 部( )
2、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八组近义词,填在( )里。庄严 沉痛 慈祥 等待 庄重
焦急 移动 身躯着急 缓慢 悲痛 身体 慈善 缓缓 等候 挪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
课文以总理的灵车牵动这千万人的心为主线,按“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安排材料。课文详写了等灵车,望灵车的情景,追灵车的情景写得较简略。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第一、二段作为教书重点。
二、说教法。
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读为主,少分析段落。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激发学生更加深爱周总理,学习周总理。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编列小标题。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阅读导读内容。
(二)渲染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一同来感受亿万人民群众为敬爱的周总理送别的感人情景。
2、播放录像带。
(三)自读理清文路
(四)深究重点。
1、学习“等灵车”部分。
①解读感悟,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边读边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评读的方式。
③看录像谈感受。
④练习朗读这一段,连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叙述下来。
(意图:通过朗读,感受当时的环境及人们的心情;通过练说,感悟当时人们送总理的动人场面。)
2、学习“望灵车”部分。
①自由朗读,读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②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③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此时可能在想什么?
(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的材料,如总理生前怎样为人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斗争,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等内容来写。)
④交流学生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⑤播放录像,有朗读课文。
(意图:体现课内外融合,体现读写结合,从读写中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深切爱戴之情,并激发学生随总理的崇敬、怀念之情。)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5
佚名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样设计,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写周总理的课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升华,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6
崔峦
【教学要求】
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
【教具】挂图、投影或录像资料,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读”
了解本组教学内容,明确训练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从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二、简介周恩来总理
他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板书课题)。
三、边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投影或挂图,边听配乐朗读的课文,使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词句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
3.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二)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课文第一句既讲了天气阴沉寒冷,又暗示了当时“四人帮”陷害周总理、不准人们悼念周总理的阴暗气氛。讲人多,着重理解第二、三句中的“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第五至七这三句话,选取老人、青年和儿童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神态、心情的描写,来表现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当时的心情。“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情的重点词语。“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总理的灵车。)
(三)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灵车到来之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这一自然段可以作为第一段。五、学习第二段
(一)接下来,课文该讲什么了?(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灵车、想念周总理的情景)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内容的(第二、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三)讨论、交流,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第二自然段四、五两句是讲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么做的。“目光随着灵车移动”,是说目光紧随灵车,希望能多看一会儿。第五句是个长句子,具体写出男女老少望灵车的动作、神态。“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不约而同地站直……摘下……眼睁睁地望着……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人人都想多看上几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当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大家的表现如此惊人的一致,反映了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对总理的去世感到无比悲痛。)
(第三自然段讲人们眼望灵车时想到的――由十里长街送总理,想到十里长街见总理。昔日见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四)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认识到这两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可以作为第二段。练习归纳段意。
六、学习第三段
(一)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又是怎么做的?着重抓住以下词句理解:“牵动”,表面上说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灵车动而动,实际上说人们的心跟总理紧紧连在一起:“……多么希望……希望……”表达了不忍总理离去的思想感情;“……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进一步表达了希望总理去世不是事实,愿总理同人民永在的真挚感情。
(二)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新词。
(一)自学生字,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识记字形。
(二)交流是怎样识记以下生字的。
三点水旁:泣洲
木字旁:槐禾木旁:穆
左右结构:佩拄腮矫躯
上下结构:牵妻
半包围:痕
书写,重点指导“槐”不要丢掉“厶”;“穆”右下是“少”字下面加两撇;“痕”是病字旁,不是广字头;注意“妻”的笔顺,先写上半部,再写下边的“女”。
(三)书写生词和思考练习4的词语。
妻子哭泣牵动
二、归纳怎样从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
(一)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如,结合对课文第一句、思考练习第3题(1)来体会。
(二)通过理解人们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如,结合思考练习第3题(2)、(3)、(4)以及思考练习第2题来体会。
(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只要学生入情入境,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对人民的好总理无比崇敬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背诵。
(一)先逐个自然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二)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到来时望灵车、想总理”“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句与句的联系和一些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三)可采用个人试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等方法。
四、作业 。
1.书写生字词,带有生字的词语做到能够默写。
2.背诵课文。
3.有条件的,组织观看电影《周恩来》或历史纪实系列片《伟人周恩来》。
4.预习《倔强的小红军》。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7
之三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
送总理 无限怀念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8
之五
佚名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进一步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6个生字,10个生词,并会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即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情景,然后再细致理解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
教学难点 :
1.怎样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再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录像带:人们在长安街送总理的实录。
主要板书计划:
送(无比崇敬、无比热爱、无比沉痛、)
等灵车时 总的概括 人多
个个悲痛
具体叙述 老奶奶
年轻夫妇
红领巾
灵车到来时 时间 夜幕降临
灵车 庄严、肃穆
人们 心情:无比悲痛
的表 神态:不约而同 站着
现 动作:摘下帽 望着 哭泣
联想:怀念
灵车开走时 动作:追站着站着
心情:希望希望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用词造句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弄清文章结构。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谈话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1.划出不认识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认读。
3.读生词。
4.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灵车拄着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矫”,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词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通读全文
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又讲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写等灵车,又讲迎灵车,最后讲送灵车。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放等灵车部分录像,让学生体会。
6.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无声的指挥”是什么意思?“不约而同”怎么理解?
这是反映总理的灵车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使等候在长安街两旁的男女老少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的一致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概括段意:
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4.放这部分录像。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4.放这部分录像。
四、放完整录像片
五、指导造句
六、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做课后第3题填空练习。
3.造句。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9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我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我指导学生在课文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第二步,试背。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让学生追忆。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学生背诵。第三步,试背。能流利地背诵下来。第四步,采取引背的方式。这样几步进行,学生很顺利地就背了下来,很顺利地就过了关。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10
下面是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十里长街送总理》语文说课稿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通过复习第一段内容,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2、学习第二段
(1)放录像,看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2)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划出人们的表现。(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进一步读讲作准备) (3)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4)品词句,入意境通过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表现、程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组学习法,互相启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5)质疑: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
(6)读,表现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 读中加强评价。
(7)学习第3节
a、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读,然后师生接读。
b、比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两个“多少”换成“很多”,体会看到周总理的自豪、幸福,并读出这种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为了帮助理解,挂出周总理像,讨论慈祥的含义。
d、激发学生想象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有一定了解,引导他们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段
(1)总结学法,即理思路→品词句→读出感情(教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理思路,找出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和人们表现的句子。
(3)品味“牵动”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理解“牵动”的丰富内涵)
比较两句句子删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和原句比较,体会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现实的心情。
(4)指导朗读,背诵
4、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11
湖北钟祥市长寿路学校 郭慧
讲课时的文学独白,是指在文章讲解的精妙处、关键处,讲解者情到高潮难以自禁的一篇简短的演讲。它可以把课文中的感情、讲解者的感情、学生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语文教学的水准,提高课堂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文学独白是语文教学中优美的台词。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让人垂泪三尺、荡气回肠的文章。课文中如泣如诉的文字,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对总理逝世的悲痛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作为小学生,特别是远离周总理那个时代的学生,只靠读几遍,听老师大致讲一下,他们是很难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也很难进入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于是,我在课文讲解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独白――
“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去了,黑夜将它吞噬,我们再也看不见了!周总理啊,您停一停吧,让人们再看您一眼……您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天下大任为重任,身先士卒,死而伟大!周总理,您可知道,虽然阴风乌云想将您永远与我们分开,可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您看,白发苍苍的老人,咿呀学语的稚童,还有很多的人,他们都知道您会回来的,他们仍在路边等,等您回来,等您回来……”
这段独白在文章的结尾,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当我把这段独白表达完之后,发现学生已是热泪盈眶,他们也好像看到了十里长街上远去的灵车,长街上泪流满面、痛不自禁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呼喊,他们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熔在了一起,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12
之一
常熟市冶塘中心小学 孙建新
一、教学要求
1、体会望灵车、追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慈祥”“不约而同”的意思,为第三课时造句作铺垫。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部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次我们讲到等灵车
[打出投影片]
不管是老人、青年,还是小孩都而地等待着灵车的到。(板书:焦急、耐心)
提问:说焦急是因为,说耐心是因为。
(以旧带新,为学习新课作知识和情感的准备。)
看,灵车终于来了。[放录像]
(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二)1、书翻开来,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直线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人们的表现。
[出示卡片]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的?[打出投影片]
[出示卡片]品词句:你是怎么理解“不约而同”的?
四人小组讨论,提示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展开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有利于拓宽思路,营造既合作又竞争的学习环境。)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体会发现的愉悦、成功的快乐。)
行动的一致反映了什么?
思想感情的一致:对总理的爱戴,失去了总理的悲痛。
下面我们请个别同学读读这几句,看他能否读出人们当时的心情。
[出示卡片]读出感情
谁来读得更好?适当指点,归纳。
自由练读,齐读。
2、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自由轻声读下面一节
[打出投影片]填空,接读第二段,教师读句头,学生接读每句剩余部分。
[打出投影片]比较:1、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
2、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很多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很多次人民群众。
练读,读出自豪感。
那么,你是怎么理解慈祥的呢?
出示周总理像,帮助学生理解。
周总理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看着周总理的灵车,看着周总理的画像,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请三到四个同学发言。
“然而今天”,再接读这句的剩余部分。
(以情促读,通过比较朗读,想象训练等手段不断加温,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体会到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指导背诵
3、归纳第二段学法,下面我们用这一学法学第三段。
①读,思: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a、牵动(板书)
b、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引导理解“牵动”,如果当时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设身处地的想象,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这一句
读第二句,引导学生体会随着车子远去,人们的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
读这一句,读好“!”,请几个同学比赛,谁读得好。
(通过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语感。)
找出体现这种心情的人们的表现。
②品:人们正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
人们正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读好第二句
③读这一段,读出感情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能背吗?请二、三个同学背,并引导学生总结能背出来的原因:读得投入,倾注了情感,就能很快背出来。
(适当的归因,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三)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板书设计 :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
↑ ↑ ↑
焦急、耐心不约而同牵动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 篇13
之七
佚名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
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领袖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逝世无限悲痛,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课文教学挂图。
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
1、通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一段“等灵车”的场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热爱和怀念周总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语言文字,体会人们失去总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体验,所以对首都人民送别总理灵车时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 教学准备:课件
四、 教学过程 :
课前组织学生听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 复习导入 :
1、师述:刚才,我们听的这首诗,是为了怀念总理而作的。你们从课外书、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总理的故事,请你讲述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交流:(可回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手术之后》等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讲述《周总理的睡衣》、《一束鲜花》等故事,感受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基础。)
3、教师板书: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
4、师深情讲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泪水浸透了。当时,“四人帮”xx集团下了道道禁令,不许人们去悼念,不许人民缠黑纱、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总理的遗体送去火化后,灵车驶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要途径长安街。一清早,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在长安街的人行道上,含着巨大的悲痛迎送总理的灵车。
下面,让我们随着录音《十里长街送总理》回到令人难忘的那一天,看看这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
(二)放录音,看录像。
问:听了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三)释题:(出示课题)
1、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课题的意思?(谁在干什么?)
2、“长街”指什么地方?(横贯北京东西的长安街)
3、“十里”写出什么?(街长)这么长的街都挤满了人,说明什么?(人多)这么多人来送总理,说明了什么?(总理深受人民爱戴)
(四)学习第一段:
师:人们知道总理的灵车要经过长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长安街上,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能说明人民爱总理的词句。
2、交流: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从“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看出人多。)
(2)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的方向。(三个“都”说明人们爱总理的心情是一致的,为失去总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吗?
(这两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热爱、崇敬周总理这一点是统一的。)
C、青年夫妇呢?(板书挤下探着张望)
D、少先队呢?(板书泪痕满面扶着踮着望着)
3、你能想象―下他们当时的心理和语言吗?
4、你还读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渲染气氛,好比天也与人同哀,写出人们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长街上挤满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说说吗?是有人叫他们这样做吗?(自发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表达对周总理的哀悼)
6、指导朗读。
7、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老奶奶、青年夫妇、少先队员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8、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写谁?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等灵车”这一感人场面,让我们知道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业 :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完成作业 上(1、2、3题)
3、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第二、三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情朗读课文。
(二) 教学过程
1. 复习第一段,进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肃穆,长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万的人缠着黑纱、佩着白花,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他们带着泪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总理灵车的到来。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人们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傍晚。夜幕开始降下来,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这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按“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3)学生交流,边朗读边体会。
重点体会: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写人们看到总理灵车一致的举动,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
“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总理。
“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4)试着设计一道填空题,加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例如人们的身体――,眼睛―――,泪水――,都是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们――;长时间的等待不算什么,人们――;满面的泪水顾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这长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众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讲,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既然是非常“幸福”,应该是愉快的感情,赞美的语言,但为什么几个同学朗读的语调反而低沉,声音反而轻了呢?
(6)是啊!这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今天总理却已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我们再也看不见他那矫健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爽朗的笑声,这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悲痛。
(7)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1) 总理与人们心连心。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读课文,在读中找句子,圈词语,说理由,反复读,悟感情。
(3)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永别,希望多看总理一眼,希望总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4)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长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会怎么想?
(5)灵车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对这二行动,你是怎么体会人们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小结学法,总结全文。
5.作业 :
作业 本第4题。划出课文中使用“反复”的句子,体会人民送总理的心情,知道反复的作用,仿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