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

  【片段一・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己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递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孩子。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片段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2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课,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大胆质疑,反复读书,带领学生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作者“发现”的历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由于“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因为有前面阅读的铺垫,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教师以学定教,组织交流,适时引导,扣住关键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3

  教材浅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个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进化方面的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要同学们搜集有关人类进化的资料或者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喜欢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依据是什么?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哪部分是课文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据是先概括叙述,然后具体叙述,最后总结。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第二部分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第三部分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三、理解感悟

  1、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发现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梦中飞行――为什么会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和作者大胆的猜想。)

  2、再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产生过哪些问题?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看看这些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表现和内心活动?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重点引导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丰富大胆的想象。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作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指导:

  (1)作者是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如: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儿就能飞到哪儿。”

  “哈!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2)作者是个爱寻根究底、勇于探索的人,如:

  “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老师……等你们升入高年级,老师课上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嘿!终于想出了眉目。”

  (3)作者是个幽默豁达的人,如: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是个重点、难点,要指导学生举例来理解:比如哥白尼、阿基米德等为科学事业遭受迫害的故事。)

  以上这些句子,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联系生活,激发热情

  1、你在生活实践中有过什么发现吗?说一说。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今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有所改变吗?会怎样做呢?

  五、拓展练习

  搜集科学家童年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的成语。

  《童年的发现》作者简介

  费奥多罗夫(1828―1903),曾写过很多有关俄罗斯国家历史、宗教、自然界、图书馆事业等方面的文章。在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人的思想、人的生命价值、人类与周围世界与无穷宇宙相互关系的科普文章和论述。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学问渊博。据说他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几乎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7

  本系列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的练习题,家长和学生可以下载打印做一下,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

  《童年的发现》一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烨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   轻盈(     )   舒展(   )

  2、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小作者梦中飞行到了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也做了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发现》二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我会查字典填空。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字义

  困窘

  ①穷困;②为难

  驱逐

  ①追逐;②赶走,强迫离开③依照先后次序

  2、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特别强调

  3、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得面把握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儿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4、我会按照对短文的理解填空。

  (1)“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这句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被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明、发现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

  5、从“我”的自我安慰中,你体会到老师给“我”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那件事?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9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书写了自己在童年时的发现。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接着细致表述了发现的过程,最后得到证实的同时又被老师误解。于是,一个好幻想、爱刨根究底孩子跃然纸上。

  课题“童年的发现”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命题,可分“我的发现”和“童年时的发现”来确定题眼,组织教学。教学目标为:

  1、通过阐述理由来辨别图片,读准认识““胚胎、草履虫、细胞”等词。

  2、通过抓题眼,抓重点段落,抓重点语句,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读懂“发现什么”。

  3、以梳理“发现”历程、小组学习交流为基础,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和师生评价来进一步读出童年的情趣。

  教学板块分三块进行,一、检查预习,二、读懂“发现”,三、读出童年。基于上午的课堂实施情况,分板块谈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在检查预习板块,学生已经预习过文章,利用字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对不懂的词语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是学生学习《童年的发现》的起点。我的导就在学生有这样的学生基础上进行。拿出网上找的三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胚胎,哪个是草履虫,哪个是细胞,并要阐述理由。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明白可以通过字典、词语手册和书本中的注释去读懂词语,更可以通过查资料,看图片,看视频去进一步地了解认识它们。

  在读懂“发现”板块,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文章,能很快地找出写“我”发现了什么的段落。并在学习小组交流中准确抓到信息,哪些语句能告诉我们发现是什么?理清楚了第1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最后我在小结中授予方法指导“我们通过抓题眼、抓重点段落、找重点语句读懂了发现是什么。”

  在读出“童年”板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情趣?首先我还是选择了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交流,并提出学习要求:

  1、选择一处或几处能感受到“童年”的段落;

  2、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懂读出“童年”的味道。

  3、交流完成“童年的发现是怎么样的发现”,并批注在相应的段落语句旁边。汇报交流中,我更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感受童年的味道。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第3自然段,想通过老师的凭借、自己谈感受、同伴的评语中一步步营造一份梦境,体会那份很有意思的,很有情趣的发现。这环节的教学我一直很困惑,学生正处童年,成年人的我们去阅读这样一段文字时,那种意境会很有体悟,学生却很难。策略与手段比较单一,就是入情入境地朗读,难以很好的把握。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16、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重难点】

  1、培养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

  2、理解最后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题

  1、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2、初读课文完成内容:

  ⑴自学生字词。

  ⑵完成“阅读提示”的问题一。

  3、检查自学:

  ⑴字词。⑵课文介绍了我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再读,理清条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第一段,总的概述作者9岁时的发现,及这次发现带来的惩罚。

  第二段,具体叙述我的发现原因,发现经过。

  第三段,照应开头,讲我听老师所讲内容与我的发现相同时禁不住笑出声来,结果受到惩罚。

  三、读课文,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涵义,谈理解

  1、出示原句,读原句。

  2、抓重点词理解。

  3、体会“驱逐”“迫害”透露出的品质。

  4、体会“──”的用法。

  5、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大胆发现的品质。用“激发、渴望、都会、终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

  6、用“很不得、绞尽脑汁”造句。

  四、总结,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大胆发现他们的规律

  五、作业。

  1、抄写语。

  2、正确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并适时渗透作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特点,最后再反过头来回顾整个发现过程,感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2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备课时,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的种种不足就浮此刻眼前,所以,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还是对学情的估计,我都进行了较为周密的研究,盼望能有所突破。

  也许是准备充分的原因,前面的课堂效果较为梦想,我心中颇为得意。没想到,意外出现了。当我问:“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1(我预先认为这将是一个精彩的瞬间)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默不作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突然,我脑中灵光一闪,何不讲一讲自我童年的发现来启发启发学生。我立刻想到“蜘蛛在雨天结竖网,晴天结横网”,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1“好1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慢慢地讲到:“小时候呀……”话音刚落,教室里便慢慢地嘀咕开了。但这时学生说出的发现多是用眼睛看到的,这种情景下,我让学生回忆课文,让他们说说作者的童年发现是什么,是用什么发现的,从而让他们明白发现能够是用眼睛看,还能够用耳朵听,甚至能够用脑子想。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本事、写作本事的提高都将很有作用。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景,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我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坚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能让灵感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更

  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景。我们虽然能够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

  发情景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景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景,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我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所以,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常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我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能够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本事。它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所以,我们不能不永远当“学生”。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3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祸患、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惭愧

  幸亏、困窘、澄澈、一本正经、情不自禁、运转自如、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默不作声、绞尽脑汁(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胚胎、祸患、天赋、幸亏、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四、名言积累,布置预学要求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五、课内阅读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轻巧),可以(随心所欲、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 篇14

  【教材简析】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生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同学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同学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同学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考虑: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身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研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同*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安排作业

  用自身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同学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⑴ 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 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办。”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同学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发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沿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身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安排作业

  1、写一写自身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   迷恋──   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   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生物发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