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10个生字,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重点
1、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阅读“开卷有益”里的文章,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第二课时)
导入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和故事,谁能讲一讲你的收获呢?(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谈体会)桥以他独特的魅力,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歌颂桥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思》。板书课题。
一、初读全文
学生自读全文,思考从诗中读到了什么?把你感兴趣的词句勾画下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从整体中感知了课文,同学们读懂这么多真了不起,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小节,听的同学思考一下第一节都介绍了哪些桥的样式?
(生反馈:木桥、石桥……独木桥、斜拉桥……)板书:样式
2、那么这些桥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反馈:石头、木头……)板书:材料
3、这么多样式的桥都有些什么功能呢?
(生反馈。)引导说全后,板书:功能
4、再将第一节读一读,说说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关系?结合我们的板书谁能说说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首尾呼应,这一节介绍了桥的样式、材料和功能。)
三、学习第二小节
1、从你们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那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好吗?
(生反馈:美的享受)板书:美。
2、谁能来读读第二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词句听出了桥的美?分别用“――”和“.”在文中标出来,并记在你们的日积月累本上。
(抓住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1)、碧波粼粼是什么意思?它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碧波粼粼的湖面美更衬托了桥的美。)
(2)、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那些词语表现出了桥的美来?
(生反馈:回旋别致。板书:回旋别致。师:什么意思?弯弯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图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种弯弯的、特别的、精致的风格使它更加美丽了。)
(3)、你还从那些词句读出了桥的美?
(生反馈:巍峨雄伟。板书:巍峨雄伟。师: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桥的巍峨雄伟?生读。
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师指导个别读,全班读。)
3、全班一起将第二段朗读一遍,说说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美的享受。)
四、学习三小节
1、这么多美丽雄伟的桥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他从这些有形的桥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第三小节,带着问题到文中去画一画,读一读。
(生反馈:无形的桥――心桥。)板书:无形的心桥
2、这种无形的心桥是怎样构筑的呢?它存在于哪里呢?
(生反馈: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
3、同学们听老师将这一节朗读一遍,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与同学之间,与父母之间、与老师之间有没有这样一座相互尊重、谅解、关注、信任的心桥?我们的国家民族之间呢?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范读。生讨论汇报。)
4、将你们的想法或讨论的结果写一写好吗?
(生写句练习。师上位指导。)
5、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好,老师很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齐读第三小节。
五、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
六、作业
1、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背诵。
2、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桥的图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樊发稼对桥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考,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准确。流利,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画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考,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樊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
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a、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功能 材料 样式
b、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c、这些桥有什么好处?板书:方便 路桥不可少
再次播放各种桥的图片。
2.请你放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结你会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3、刚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桥,它们都是有形的,看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桥吗?板书:心桥。
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可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2) 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桥之思
路桥:功能、材料、形式。方便――路桥不可少
心桥 :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夜已深,但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白天执教的课《桥之思》的情景,不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自己的准备不充分,开始设计的导入环节没有成功,就匆匆进入学生对各种桥的感知和认识,在这个环节中,事先准备的问题“哪种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喜欢哪种桥?)也疏忽掉了。虽然是一个初步感知的问题,但削弱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与观察。接下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字词的重点学习。在个人、集体的朗读中,字音和字型基本掌握了。特别是在集体读词中,暴露了学生的朗读弊病。当学习第二节的时候,大家讨论了各种桥的功能之后,我又提出:“你还知道哪些桥让你难忘?”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抢回答,有的介绍向阳桥,有的介绍宝狮湖大桥……忽然,一名男同学提出不知浮桥是什么样的?之后,虽然学生和老师给他满意的答案,但使我觉察到备课中的失误,如果课件中显示浮桥的画面,学生对各种桥有更多的认识,不是更好吗?
我翻了个身,想到这,不禁又一次感到遗憾。进入了第二节的学习,同学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我引导他们:“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片刻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我请第一个举起手的男孩,他大声朗读:“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十色的迷人魅力。”我微笑着说:“你感觉读出桥的魅力了吗?”“为什么没有呢?”然后,大家一起加深理解了“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十色”。“谁再来读?”我环顾四周,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示意一个举手的女孩站了起来,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重点词,将意境“读”了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想到第三节的学习过程,逐渐 “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实际生活的体会畅谈了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小伙伴之间用真诚构筑的心桥;借助课件理解了不同国家领导、艺术家、体育键儿的沟通,共筑了跨越大洋的心灵之桥。他们积极思维,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课本中这种“无形的桥”也在他们的心中也开始架构了。面对学生活跃的思维,我有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角色。没有创设一个精彩的课堂感到内疚。
的确,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学生带给我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些失落。我预先准备的“点睛之语”及精彩的结束语也没了“用武之地”。我又翻了个身,直觉得身上很冷,心里有一种从未有的恐慌。
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都动起来了,面对一双双眼睛和一双双小手,我应该带给他们什么呢?
我又陷入了深思,今夜无眠……
教学反思2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今年我接手四年(2)班,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想以往,阅读教学中诗歌好像并未涉足上公开课,今天我终于抱着一试的心态,执教了《桥之思》第一课时,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
一、导入激趣,课前预设
我以一曲富有北京小调风味的《北京的桥》(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破题而入。当学生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桥的图片之后,他们兴致盎然,我随即问: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而我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归纳出“桥的材料,桥的造型、桥的作用”等,这跟我课前的预设是基本一致的,因为我要利用这些答案来引出学习第一节诗歌,是比较顺当的。可见在备课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注意抓准切入点,归纳引导学生到知识点上,将是很有利的。
二、媒体辅助,课堂生成
一堂课下来,我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毕竟他们是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农村的一般孩子,认知的水平及视野仍然是不足的,对“桥”的知识面比较窄。我利用丰富的图片,配合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都调动起来。在结合朗读的指导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可见多媒体的适当运用是肯定有助教学效率的。
三、注重说话,课外延伸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受到祖国文化的传承滋养和熏陶。所以我也一直注重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希望让学习的效果得到巩固。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结合课文的学习创设了多处训练,例如:
1、学习“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一句是,我问:当你站在这回旋别致的九曲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2、学习“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诗,我出示了以下补充式的排比句式让学生说话:
心灵与心灵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民族与民族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国家与国家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3、在学习完第三节后,我出示了拓展训练――你想和谁架起一座心桥?说说你的心声吧。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还是利用仿写的模式来指导他们进行想象说话:
例句:我想用微笑和新朋友架起一座心桥,使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仿句:我想用( )和( )架起一座心桥,( )。
4、在学习了整首诗后,我联系一年级孩子们学过的《水乡什么多》一课中的片段引出一个我的另一个说话设计:
《桥之多》
水乡什么多?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所知,联系学习本课的知识收获,进行仿写训练――《桥之爱》、《桥之梦》、《桥之彩》、《桥之韵》、《桥之险》……
四、板书设计,提纲掣领
教学中,我比较满意的还有板书设计,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研究的。本课的设计以简单为主,以抓课文主线为目的,并且与上述的最后拓展相关,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
桥之用 和谐
桥之思 桥之美
桥之珍 美好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教学虽然得到老师们的好评,但其实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大家提到的“应对全文先通读,整体感知;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可以在放手些,可用事例加强体会“心桥”;注意不能太依赖多媒体”等。的确,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我不禁想到:由于课堂容量比较大,有些教学环节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说话训练有设计,但不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桥之思》教学反思
围绕本次的研究专题-------学生质疑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张春福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自己原来设计的教案进行了修改:由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下一步的教学.在上课前, 我思想压力很大,让学生质疑,教师再根据质疑的情况开展教学,我能应付得了吗假如这班学生因为是陌生老师上课,不敢提出问题,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与解决课文重难点毫不相关,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零零碎碎,只是纠缠于字词上面,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不能回答……面对这些,我在上课前做了一些准备: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对这,我进行了预设,怎样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与课文的重难点的解决密切相关我进行了思考.一堂课下来,我的疑虑消失了,四年级的学生是有能力进行质疑的,而且质疑的水平并不低.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们作为教学前线的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尤其是上公开课时,不能因为害怕学生不会质疑而扼杀学生质疑的机会,剥夺他们思考的空间.正如张春福老师对我说的,只要你课前对学生,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考虑就不成问题了.
《桥之思》教学反思
《桥之思》这节课,我从学生对各种桥的感知和认识这个环节导入,提出的问题是“哪种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喜欢哪种桥?)接下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字词的重点学习。在个人、集体的朗读中,字音和字形基本掌握了。特别是在集体读词中,暴露了学生的朗读弊病。当学习第二节的时候,大家讨论了各种桥的功能之后,我又提出:“你还知道哪些桥让你难忘?”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争抢回答,有的介绍汉江大桥,有的介绍家乡的小桥……忽然,一名男同学提出不知浮桥是什么样的?之后,虽然学生和老师给了他满意的答案,但也让我觉察到备课中的失误,如果课件中显示浮桥的画面,学生对各种桥有更多的认识,不是更好吗?
进入了第二节的学习,同学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我引导他们:“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片刻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学生,他大声朗读:“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十色的迷人魅力。”我微笑着说:“你感觉读出桥的魅力了吗?”“为什么没有呢?”然后,大家一起加深理解了“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十色”。“谁再来读?”我环顾四周,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示意一个举手最高的女生站了起来,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重点词,将意境“读”了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想到第三节的学习过程,逐渐“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实际生活的体会畅谈了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小伙伴之间用真诚构筑的心桥;他们积极思维,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在他们的心中也开始架构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学生带给我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些失落。我预先准备的“点睛之语”及精彩的结束语也没了“用武之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去“充电”,不断的去充实自己,再加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理念:
1、媒体利用、学生对图片的收集、整理,充分展示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突出趣味性,强调语文特色。
2、语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夸夸身边的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桥的喜爱与探索。
3、学生合作,探究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分析:课文是一首散文诗,它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写到这种桥越多越普遍,我们的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朗读与理解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2、了解前两节与后一节的关系,从整体入手,借助课后思考题:“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结合个人经历、感悟“无形的桥”存在于人与人,心与心,国与国之间,甚至古今中外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2、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结合事例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桥的功能、材料及其样式,理解桥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2、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配以歌曲,提问学生:从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形态各异的桥,听到了有关桥的歌曲。
师:能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吗?(说得好极了,就是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让我们打开书到44页,读读他所写的课文:板书:《桥之思》。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
2、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学生分部分读文
(其他学生思考:作者在每部分课文中对桥都有哪些思考?并画出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
①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言:说说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的思考是什么?教师相机点拔、引导。)
师:“一种连接和延伸路的桥就是路桥。板书:《路桥》。 那各种各样的桥:石桥……木桥……它是从哪方面写桥的呢?”
生:“材料”
师:“独木桥、石拱桥、浮桥……等等是在写桥的什么呢?”
生:“样式”
师:“那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又是写桥的什么?
生:“基本功能”。
②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这些句子(体会路桥的作用)。
(3)齐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1、师出示自学提示:(图影转换)
①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②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a、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写到了几种桥?
b、作者笔下的这几种桥分别是什么样的?
c、对这些桥,作者有何思考?
2、指名学生汇报:师点拔
师:“写到了两种桥,九曲桥和立交桥、九曲桥是回旋别致的,立交桥是巍峨雄伟的。”
师:①那么“回旋别致”是什么意思呢?(曲折环绕,非常细致),那我们想像一下,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在碧波粼粼的湖水的映衬下,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呢?
生:“湖光水色的美”,“难以形容的柔美”,“一种被陶醉的美”……
师:②指导读:“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学生互评)
师:“公园是寂静的,水是碧波闪闪的,桥是回旋别致的,它具有苏州园林的风格,我们应读得轻、缓、柔、美”。(学生美读)
师:③“巍峨雄伟”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大宏伟,形容建筑物很壮观)那么设身想想,当你身处繁华都市的交*路口,面对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会感到一种什么气势呢?
生:“一种现代化气势”,“一种浩然坦荡的现代化气势”
师:“谁知道“浩然坦荡”是什么意思?(大气、平坦、广阔)对,就是这种大气、这种坦荡,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化城市那种蒸蒸日上的气势。”
“对这些桥,作者有何思考呢?”
(给人方便:装点美乡村和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
板书:(方便与美)
3、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桥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可口头叙述,也可通过图影展示,边展示边简介。
4、指导学生美读立交桥部分。
5、课件范读,配以画面欣赏、学生回顾前两部分。
6、感情读1-2部分,再次感受桥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美。
(三)学习第三部分
师导:这些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的桥,还引发了作者对另一种桥的思考。那是什么桥呢?它有何特点?存在于哪里?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汇报
①(那是一种无形的桥,它的特点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存在于心与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
②指名学生读这几句话。
师点:正是因为这种桥是构建在“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上的,因此这种桥也是“心灵桥”,板书:(心桥)
(3)举例说明
(谁能举例说说存在于心与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这种桥?)
(4)结合生活实例、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与邻居、亲戚、同学体现这种“心灵桥”的?
(5)小结:是的,就是因为这种心桥存在于我们心中,才使我们的关系如此和谐、美好。
(6)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和谐、美好)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桥,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我会更加坚固、美好。板书(路桥不可少,心桥更可贵)。
(五)课堂检测
1、课件出示第三部分课文填空
2、看图猜桥名
(六)作业布置
1、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桥。
2、除了作者对桥的思考外,你还有哪些思考?请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桥 → 路桥 → 方便与美
路桥不可少之
心桥更可贵
思 → 心桥 → 和谐,美好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本册第五单元“桥”中有一篇散文诗《桥之思》,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这首诗的第三节是理解的重点:“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
桥的式样是丰富的,从古老的独木桥到巍峨的现代化斜拉桥;桥的功能是丰富的,让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装点乡村和城市;桥的建筑材料是丰富的,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无形的桥存在于何处?有着怎样的功能?我不由得想起教师节收到的一份礼物――一串糖葫芦,细心的用塑料纸蒙上,还别着紫色的蝴蝶结。旁边有张卡片,写着:“ 冯老师,我希望你吃着这串糖葫芦时,就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教书多年,这是我收到的最特殊的一份礼物,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会送它。但我知道这串酸甜的糖葫芦就是一座桥,一座沟通老师和学生、成人和孩子、现在和过去的桥。
《我想我是海》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人越成长彼此想了解似乎越难,人太敏感活得虽丰富却烦乱”。朋友常说,人啊,还是木讷愚钝一些好,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未必会幸福。我是不以为然的。我是心思细密的人,常能清晰的触碰到周遭众人的感受,与之交往时总是以最真诚的一面相对,我无法在心灵间设下防线。一位同事曾微笑着对我说“我很欣赏你,欣赏你的大气”,这心与心的交流让我愉悦。哪怕这种真诚一时不被人理解和接受,哪怕这心桥无法在我们之间连接,也不打紧。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我还想告诉我的孩子们,1935年5月,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1970年2月7日是一个令全世界犹太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幅受难者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息。”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然不可少,但是心桥更为珍贵,表达了我们对“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全诗共有三节,第一节写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从建桥的材料来看,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从桥的样式来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大江大河上的现代斜拉桥,最后一句与最前一句相照应,点出桥的功能。语言朴实、无华。第二节描述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一小节着重写了两种桥,一是既实用又极具观赏性的小桥,它九曲回旋,小巧别致,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往返。二是城市里的立交桥,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突显现代化的气势。第三节写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起来的心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说教学理念:
1、媒体利用、学生对图片的收集、整理,充分展示多种学习资源的利用,突出趣味性,强调语文特色。
2、语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夸夸身边的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桥的喜爱与探索。
3、学生合作,探究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说学生
1、四年级学生朗读与理解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2、了解前两节与后一节的关系,从整体入手,借助课后思考题:“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结合个人经历、感悟“无形的桥”存在于人与人,心与心,国与国之间,甚至古今中外无处不在。
说教学设计:
(一)谈导入的设计:
用古典乐曲和优美图片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
(二)谈学生交流自己的收集成果的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是学生的自我体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精神。为下文正课的理解和感悟作充分准备。
(三)谈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具体课文的分析、理解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并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谈教师小结的设计:
给学生有益的启示,桥是构建在“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上的。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看到桥想到桥是路,桥也是路,看似重复,其实是更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桥是作为路的延伸,也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从不同的方面说。
可以问:桥都有哪些基本功能?
回答:沟通、交流――这也是这首诗的一个关键词语。板书
沟通、交流:三层含义
路面的沟通――第一部分
情趣的沟通――第二部分
情感的沟通――第三部分
四段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桥,用两种方式来说明,一种是列举,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桥,列举时一般不超过3、4个。特点是直接点出事物。而此处桥的列举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古老到现代。
一种是排比,不仅写出了桥的名称,还抓住了桥的特点。我在备课时,想到这里是一个排比,但是应该再问一个为什么这里要用一个排比,什么意思。排比句子可以做一个句式练习――比如文具盒。我的文具盒里有各种各样的笔,有需要灌钢笔水的'钢笔,有更换笔芯的圆珠笔,有需要铅芯的自动铅笔,有需要使用转笔刀的铅笔。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之二
青岛文登路小学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导语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导语 :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导语 :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导语 :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导语 :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学生交流。
导语 :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 :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 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课后小结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任务,那就是去生活中寻找桥,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完成了吗?
追问:你在那里发现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导语: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桥的知识,你们知道吗?桥以它独特的魅力,激发了无数文人的创作灵感,当然也包括今天的这位写《桥之思》这首散文诗的作家樊发稼,注意他的名字笔画很多,看老师写。
3大家齐读题目。你知道这个“思” 字是什么意思吗?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以桥为主题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培养学生整理、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 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桌两个人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3 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想个办法记一记。
4 这首诗歌共分几节?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桥引发了作者的那些思考?
三、逐步深入,体会情感。
(一)
1 老师建议你们几个人一组选择感兴趣的小节再来读读,然后说说这一小节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 哪一组学习的是第一小节?给大家读读。(出示课件)
3 我们来说说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吧?
4 看着这一小节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桥到底都给作者带来了那些思考吗?(教师点拨:材料 样式 功能)
5 你说得太好了,大家看从这两个省略号我们就可以看出桥的样式、种类非常多,桥的确给人们提供了方便。(板书:提供方便)
〔这一小节语言朴实无华,。这里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桥有了直观地认识。〕
(二)
1(课件出示)同学们看,这就是横在溪水上的独木桥,这是可以走船的石拱桥,斜拉桥……各式各样的桥说也说不尽。而作者要说的桥是九曲桥和立交桥,你们看美吗?你喜欢那座桥,用一句话夸夸它?
2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座桥的呢?谁你能快速丛书中找到描写这两座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出示课件)
3.我们来看看这两段话,再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这两种桥又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学生边回答,边引导读)
4.这两段话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一段,你能试着背下来吗?
5.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不仅仅是这两座桥,就连作者无法一一描写出来,所以这里作者运用了省略号。
6.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的桥吧?(先出示世界名桥再出示生活中的桥)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是哪里的桥了?是呀?其实没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寻找,善于发现。
7 师:欣赏这么多的桥,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们真的是跟作者想到一块了。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作者想到了什么?(板书:带来享受)
8 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
9 (随着音乐)师: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课文第二小节的描写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借助图片,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读桥、找桥、爱桥的情感。〕
(三)
1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桥,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这可不是老师的发现,而是作者更深入的思考,快找找那是什么桥?
2 谁能给大家读读第三小节?(出示课件)
3这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一对相亲相爱的兄弟幸福的生活在两个相邻的庄园里。可是有一次他们竟因为一起小误会反目成仇。弟弟命人用推土机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隔断了两个庄园,也割断了两兄弟的情义。一天,一个木匠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对哥哥说:“您的庄园需要修缮吗?我可以帮助您。” 于是,哥哥让木匠在小溪边修一座两米高的栅栏,因为他再也不想见到他弟弟了。到了傍晚,哥哥来到小溪边,他惊讶极了,因为他眼前哪里有什么两米高的栅栏,而是一座横跨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小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漂亮极了。这时弟弟从桥的那头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这么美的一座桥……”从此兄弟俩重归于好。哥哥为了感激木匠,让木匠留在庄园里,可是,木匠说:“对不起,我倒是很想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呢!”同学们,木匠造的这座桥美么?)
生:(全体)美!
师:它美在何处?
生:它是一座联系兄弟心灵的心灵之桥。
师: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桥呢?
4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你能举例说说你的理解吗?(出示课件,小组讨论)
5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如果说一束鲜花,一句问候,在师生之间搭建了理解之桥的话,那么在其他五幅图片中的那无形的桥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选择你喜欢的图片说一说吧。
6 路桥必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理解“无形的桥”是这一小节的难点,这里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使难度降低。然后让学生给无形的桥起名字,感悟人们贵美好“心桥”的赞誉。〕
四、畅所欲言,总结升华。
1 这首诗到这就学完了,作者逐步深入地写下了桥引发出的内心的思考,他的语言朴实,富有哲理。这有形的,无形的桥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呢?请写下几句心里话。(写在积累笔记上)
2老师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我来读给大家听。
我热爱桥。桥,像彩虹一样美丽,它可使天堑变通途。
我热爱桥,赞美桥,更希望自己能设计出功能更多的桥,让它们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还能架在人们的心灵中,这些“桥”能跨越坎坷、痛苦、贫困、战争……它们的名字叫爱心桥、幸福桥、和平桥、致富桥……我要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用幸福的桥梁连在一起!我要成为一座大桥。承托着他人的期望,他人的幸福,他人的爱,直到永远。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未来的生活中架设起更多更美桥吧!
总评:
本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教者对教材把握较好。这节课可谓是“形散而神不散”,紧紧围绕“桥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思考?”这一问题进行教学,随着作者逐层深入地描写,教师的点拨也逐步深入。注重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从多种渠道学会学习语文,是本节课的一个特色。另外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感悟是本节课的又一特色。总之,全课是在美的氛围中进行的,不但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更使学生们享受了审美的乐趣。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4.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体会“无形的桥”所蕴含的深刻涵义。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制作“桥之思”专题学习网站。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朗读理解能力,也掌握了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紧扣文本,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学习资源,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网站友好的交互界面自主浏览相关资源,引发思考,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并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无形的桥”所蕴含的深刻涵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设疑启思
1.观看flash动画《桥》,欣赏北京金水桥、河北赵州桥、周庄双桥、杭州断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名桥。
2.提问: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了哪些桥?它引起你的哪些思考?你还想到哪些桥?
3.揭示课题《桥之思》。
设计思想:在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演示中,让学生浏览千姿百态的桥。在此基础上紧扣“思”字,巧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达到“课伊始,兴已浓”的状态。
二、自主阅读 感知大意
1.点击进入《桥之思》专题学习网站中的“走进课文”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在线词典”助学。
2.交流: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设计思想: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主选择运用相应的工具予以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研读文本 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2.提问:桥有哪些样式?按建筑材料分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3.点击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桥梁样式”栏,浏览各种各样的桥。
4.思考:桥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5.再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借助提问,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文本、领悟文本;在对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审美的乐趣,使阅读活动更加兴味盎然。
四、品读词句 欣赏美景
过渡: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各种各样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第二部分。
1.提问:这一部分告诉我们桥还有什么作用?
2.桥不但给人带来了方便,而且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部分写了公园里的九曲桥和城市中的立交桥,在这两种桥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朗读第二节,注意体会怎样读才能体现自己的喜爱。
4.请同学们再读这一部分,思考: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了桥所带来的美?
5.评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
6.点击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桥梁欣赏”,先欣赏各种桥梁,而后完成练习:
____因为有了_____桥,更_____。
设计思想: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文本,不仅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更是一种引领和熏陶。在读中记忆储存,在读中想象思考,在读中品味欣赏……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丰富情感产生更深的体验。
五、拓展延伸 感悟真情
1.美丽雄伟的桥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思,作者从这些有形的桥又想到了什么呢?
2.默读第三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3.提问:“无形的桥”指什么?这种无形的心桥是怎样构筑的呢?它又存在于哪里呢?
4.讨论: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呢?
5.交流:在同学之间、父母之间、老师之间有没有这样一座相互尊重、谅解、关注、信任的心桥?我们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6.点击进入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心桥架设”,先自主阅读“电话――沟通的桥”、“贺卡――友谊的桥”、“对话――理解的桥”等材料,将自己的想法或讨论的结果写在bbs留言板上与他人进行交流。
7.选择部分体会展示。
设计思想:利用文本,超越文本,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借助网络资源实现由对桥的直观认识拓展到人与人沟通、心与心交流的延伸,不仅使学生深刻体验作者的情感,深入领悟文本的精妙,还可以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路桥虽必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心与心相通,就会构建起一座座心桥,谅解之桥、友谊之桥、信任之桥……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架起这一座座无形的心桥!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
点评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工具性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节阅读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依靠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以情境激趣,以问题导向,以朗读感悟,以交流深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借助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开发的“《桥之思》专题学习网站”,以“课文再现”、 “在线词典”、“桥梁样式”、“桥梁史话”、“桥梁欣赏”、“心桥架构”等栏目为学生的研读学习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依靠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专题学习网站丰富的扩展资源,生动的教学场景,友好的操作界面,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灌输的局面,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在网络中自由地遨游,促进了知识的主动建构。再次,依托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心桥架构”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依靠网络,通过阅读分析与交流,将内容理解、语言文字表达和创造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实现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使阅读课成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载体。
(点评人:龚 峰)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鉴于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桥的认识有限,课前组织参观“厦门市桥梁博物观”,观察身边的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桥,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搜索与心桥有关的故事,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八个生字,能理解“幽静、碧波粼粼、湖光水色、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语;了解桥的功能、魅力。
2、能力目标:通过推敲、仿写、拓展等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对桥的了解,唤起学生对构筑心桥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的辅助,提高语言的感悟及运用、拓展能力,达到领会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珍视心桥的可贵的目的。
三、教法、学法说明
借助网络课件构建的学习平台,采用图文结合、品读感悟、朗读体验、仿写训练、拓展迁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厦门曾经是一个偏居于东南一角的很不起眼的小镇,是桥使她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桥引来八方朋友,倾听鼓浪琴韵,流连椰风海景,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桥成为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朋友,桥把我们与世界紧密相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与桥有关的课文,今天我们将走进诗人樊发稼用语言构筑的桥梁世界,去倾听桥引发了他怎样的遐思……(课件播放相关的主题网站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前播放了一段桥梁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走进桥梁世界。通过一段导语,让学生畅谈对桥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认识不同的桥
1、欣赏各种各样的桥。(课件展示不同材料、样式的桥的图片)
a欣赏不同材料建造的桥,体会“各种各样”与省略号的呼应。
b欣赏不同形式的桥
(1)品读对各种桥的准确形容;
(2)赏析“横”与“跨”的差异;
(3)拓展其他形式的桥仿写并交流点评,有 的石板桥(带顶桥,铁索桥);(课件提供不同于教材的形式的桥梁图片,供学生仿写训练。网络环境下可以自主选择,并打写交流)
(4)串联成排比句式,有 的石板桥;有 的带顶桥;有 的铁索桥;
(5)指导排比句的朗读;
2、理解桥的功能。
a“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联系生活实际,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小结:桥的基本功能就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排比句式的朗读和省略号的处理。
[对诗歌语言的赏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学科特点的体现。从中感悟诗人对语言的锤炼,并通过仿写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这次的仿写侧重于用词的准确,难度不大。]
(三)欣赏桥的魅力
1、欣赏桥的魅力,感悟语言的魅力
a分别播放古老的石桥和现代立交桥的视频画面,指导赏析,并用自己语言表达发现的美(课件播放视频画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点击欣赏)
b出示课文的语段,与学生语言进行比较,结合九曲桥和立交桥图片,帮助理解“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山色、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2、展示其他桥的魅力,仿写
在 ,一座 的桥,更显出 的美。
至少选择其中一幅图,仿写并交流、点评。(课件出示其他桥梁的图片,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打写交流)
[这次仿写加大了难度,从词语的表达上升到句段的写作,体现了教学的层次和梯度]
4根据男女音色差异,分别朗读不同风格的语段,体验桥不同的魅力。
[通过视频的感官冲击,将课堂置身于林林总总的桥梁世界,在发现美,表达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理解无形的桥
过渡:“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是你认为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1、组织学生分小组在电脑前浏览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心桥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心桥的概念。
2、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述所了解的关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设心灵桥梁的故事(课件提供教师收集的相关资料,解决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通过协作学习,交流升华情感;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学生结合实际事例,可以从正反两面来阐述心桥的意义,引导学生对心灵之桥的理解和共鸣,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
4、“假如让你建造一座心桥,你愿意为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
学生自由表达对世界的美好祝愿。
5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中齐读诗歌第三节。
[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对世界的美好祝愿,以此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便教师相机指导。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作业设计
1、摘录好词佳句,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想象作文:写一篇未来的桥或心灵的桥。
3、收集世界著名的桥,制作一份电子板报。
4、访问教师推荐的相关网站,扩充对桥的认识。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教学反思
《桥之思》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品读感悟、拓展迁移、朗读体验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鉴于学生对各种造型的桥的认识有限,课前让他们通过组织参观桥梁博物馆,上网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了解桥,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搜索与心桥有关的故事,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借助课件的辅助,提高语言的感悟及运用、拓展,达到领会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珍视心桥的可贵的目的。首先通过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在品读仿写中,理解桥的功能,欣赏桥的魅力,理解无形的桥;最后,通过“作业超市”的形式拓展迁移,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在认识桥的环节中,借助网络资源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桥,品读对各种桥的准确形容,赏析“横与跨”的差异。接着在按课文填空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延伸的训练,通过展示不同于课文内容形式的桥,让学生用精确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迁移所学知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桥的外形、功能及感受,从不同角度表现桥的特点。同样在欣赏桥的魅力,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学生也表现出这种能力。
“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课标提出的要求。课文作为一首散文诗内容十分有限,教学中将与桥相关的信息通过主题网页进行充分整合,扩大了信息储备,延伸了课堂内涵,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践了大语文的观点。在主题网站创设的环境下,学生了解形式各异的桥及功能.品析语言,仿写诗句,理解心桥,畅谈心桥,展望未来的桥;课后了解桥梁史话,赏析诗中的桥,画中的桥,制作以桥为主题的电子板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当然,由于课堂容量大,有些教学环节显得有些仓促,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2.通过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广泛查阅资料,拓展知识。
4.结合单元主题,收集整理有关桥的资料,办展览会,把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桥,体会桥的神奇、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2.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第三小节是理解的重点,抓其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
2.第二小节描写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突破
1.结合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利用收集的各种资料感受桥的神奇、美丽。
2.利用课件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加强朗读,展开想像,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
2.多媒体课件。
3.关于桥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现在就带大家去游一游。(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图片)
2.同学们,在游玩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桥多,桥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关于桥的诗歌。
3.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出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1)有哪些材料的桥?(2)桥有什么样式?(3)桥有什么功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理解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读文:
(1)分小节轮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
(2)把自己读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在小组内共同解决。
(3)小组齐读诗歌。
4.检查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1)老师出示词语卡,学生认读并理解部分词义。
(2)从词语中抽出本课生字,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5.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并说说各节的内容大意。
(三)精读课文,感受品悟
1.读一读:出示刚才归纳的重点问题(1)有哪些材料的桥?(2)桥有什么样式?(3)桥有什么功能?请大家带着问题,再读诗歌第一、二小节。
2.填一填:
各种各样材料的桥桥的样式桥的功能
学生如填不出,可叫他反复阅读诗歌,填好后,多读几遍这些句子,加深对桥的印象(可图文对照,更直观)
3.提示引读:(在学生朗读中播放相关多媒体课件)
(1)有各种各样不同材料的桥,你知道哪些了?学生读: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
(2)还有各种各样不同式样的桥,你又知道有哪些?
学生读:有横在溪水上的独木桥……石拱桥……浮桥……斜拉桥……九曲桥……立交桥(指导读好相关句子)
(3)这些桥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呢?
学生读:“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
“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看见那么多美丽的桥,这些桥都是有形的,看得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它是什么桥吗?请同学们读诗歌第三小节,看看谁能最快找到这种桥。指名汇报。
5.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指导读好第三小节第一段。
6.这无形的桥在哪里呀?学生读: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
7.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话的理解。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8.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到这种桥从古到今,从外到内处处存在,让世界变得和谐、美好。
9.延伸表达,抒发情感。桥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呢?跟伙伴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四)齐读全文,选喜欢的句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综合实践:办一个以桥为主题的展览会。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到居住附近的桥实地考察。用眼看,用手摸,用脑想,弄清它的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构造、功能等,还可以访问长辈,了解这座桥的历史和故事。
2.收集有关桥的图片、诗、文等资料。
3.画一画你心中的桥。
4.读一读语文天地的“开卷有益”中的写桥的文章。
(二)交流整理资料
1.学生交流所查找到的有关桥的资料。
(是诗、文则要求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图片则展示并解说。)
2.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类型进行分组分工整理(分为诗文组、绘画组、排版组等)
3.老师强调各人负责的工作,并教给操作方法。
4.学生合作整理,教师巡堂适时指导。
(三)展示成果,激发情感
1.组织学生欣赏展示内容。
2.结合展示内容激发学生对桥的热爱,探索科学,创造美的意识。
3.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习作内容(写一写桥,见笔下生花)
(二)“话桥”聊天室
选一项说一说: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桥?
★:你想像中的桥是什么样的?
★:你觉得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你喜欢什么样的桥?
(三)填一填
与伙伴交流一下,你喜欢的是什么桥?有什么特点?
桥名外形特点材料构造功能
(四)习作金钥匙
1.收集整理有关桥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写成一篇文章。
2.参考本单元“开卷有益”里写桥的不同方法,学会抓住外形特点、构造、功能等方面来写出桥的特点。
(五)笔下生花
写“桥”不难呀,快动笔写一写吧!如果能配上画,图文并茂就更好了。(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画)
(六)自评自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直接在习作上修改。
2.用画出写得好的句子。
3.用“ ”画出要修改的句子。
4.还有修改意见可以写在旁边。
(七)互评互改
与同学交换习作,互改,把评改意见写下来。
写得精彩的地方:
要修改的地方:
(八)家长评
回家后还可以把修改稿读给家长听,听取家长意见后再作修改。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主题单元五“桥”第二篇课文《桥之思》。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该体现这一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且在诵读与口语表达中给予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人格的培养,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本散文诗,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人文情怀,每章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富有韵味,蕴含哲理。课堂上,采取以 “桥”为主线,设计了“桥之‘形’――桥之‘美’――桥之‘意’”教学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种方式反复品读文本,读议结合,层层推进,由直观到抽象,抽象演化为形象,使学生在声情并茂中领会“无形的桥”的含义。这样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理解“连接、延伸、回旋别致、巍峨雄伟、享受、珍视、构筑、碧波粼粼、魅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一说三个部分的内容。
3、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搜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一说三个部分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桥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2、教师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导入。
师:(课件出示:两三幅“桥”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着这几幅图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些图画的是什么呢?
生:这是桥。
师:本组教材是学习和桥有关的课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桥的资料,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桥?你知道桥的哪些知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樊发稼写的诗歌《桥之思》,相信大家通过学习,对桥会有更深的认识。(板书课题:桥之思)
2、读题质疑。
(1)学生读题。
(2)师:读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桥之思”中的“思”什么意思?桥有哪些样式?桥有什么作用呢?作者由桥想到什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前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述说对桥的一些初浅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调动探究的欲望,借此归结出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也为下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义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自学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在读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2、认读生字,学习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yán zhì wēi’éwěi xiǎng gòuzhù lín fán mèi
延伸、回旋别致、巍峨雄伟、 享受、 构筑、碧波粼粼、繁华、魅力
a、学生拼读。
b、指名认读,分析字型,解释词义,摘录书写词语。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通过学习,认识了哪些字词呢?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延伸”的“延”是办包围结构,第四笔是竖折,“延伸”指延长伸展。就象课文中写的路遇到河断了,有了桥,路又可以延长了。
生:我认识了“别致”的“致”,和“到”很相似,“别致”指精致而别出心裁……
c、全班齐读。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现实课堂教学中,对于字词教学这一环节,要么被老师简单地机械式教学,失去了吸引力;更甚者则被教师忽略或舍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基础抓起,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语文素养。]
三、通读诗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播放课件:悠扬的音乐伴奏)
2、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3、学生畅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师:同学们,通过了朗读,你能谈谈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吗?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我觉得这首诗歌很优美。
生:这首诗歌分为三节;我知道诗歌先介绍了桥的样式、材料和功能,接着介绍了桥的作用和美观,最后写出了作者希望世界能搭起更多无形的桥。
生:我读懂诗歌前两节,但第三节我不理解。
……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适时引入课文研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赏识有不同的层面。教师能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放飞思绪,畅谈对课文的解读,这就是人性化的教学,是尊重学生个体的课堂,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舞台。]
四、品读诗句,体会感悟。
1、朗读诗句,欣赏图片,感知桥之“形”。
(1)指名朗读诗歌第一节。
(2)感知桥的样式、材料、功能。
师:读了诗歌第一节,你对桥有哪些认识?
生:我知道桥分有木桥、石桥、铁桥……
师:那你能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桥的样式吗?
生:各种各样。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什么样的桥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桥的不同样式、材料的图片,教师介绍)
师:谁能说说出这些各种各样的桥有什么功能呢?
生: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师:桥起着沟通、交流的作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才更加的方便。
2、美读诗句,联系生活,领略桥之“美”。
(1)小组读诗歌第二节。
(2)了解桥的作用,领略桥的美观。
师:你认为桥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的桥,看着这些桥你能用一两个词或句子来夸一夸吗?(预设:美观、壮观、雄伟、有用……)
(3)指名有感情朗读诗句,感受桥的美。
(播放课件:桥的美景图)
师:桥不但给人方便还给人美的享受,那同学们能美美地读读句子吗?
3、读议结合,发挥想象,体会桥之“意”。
(1)学生自由读诗歌第三节。
(2)讨论交流,体会“无形的桥”的含义。
师:看着这些美丽而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桥梁,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桥梁很美,建造桥梁的人很聪明……
师:那么看到这些有形的桥梁,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节,想想你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读后与同学讨论交流。
(生自由读第三节后讨论、交流、汇报体验。)
师:你是怎样理解“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呢?
生: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世界有美丽的有形状的桥,还有无形的桥。
师:为什么说“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生:我懂得,人与人的心灵原本没有联系,但经过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后,心与心就能联系起来,走到了一起,架起了一座桥了呀!
生:无形的桥让人与人有了联系、多了了解,让民族与民族有了沟通,让国家与国家有了交流,可以减少很多误会、矛盾,世界就更和谐、更美好了。
……
(3)抓住重点句朗读,体验情感。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富有灵性,更值得倡导情感教学。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人物的情感、心灵的跳动、生命的脉搏。只有我们用心去品读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到文本的情感,感受到笔者的思想。这首诗歌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课堂上,采取以“桥”为主线,设计了“桥之‘形’――桥之 ‘美’――桥之‘意’”教学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种方式反复品读文本,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联系生活,在思考、讨论、交流中层层推进,由直观到抽象,抽象演化为形象,使学生在声情并茂中领会“无形的桥”的含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全班诵读诗歌。
2、情感体验。
师:读了这首诗歌,你现在对桥又有什么样的理解呢?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架设这“无形的桥”呢?
生: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桥不但是路与路的延伸,也是心与心,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联系、理解、信任、沟通。
生:搭建更多无形的桥可以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
……
[言为心声,语言袒露心迹。经过多形式的诵读、思索、交流,学生对文本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有了新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许多想法要述说。也许是谈对桥的认识,也可能是谈对架设“无形的桥”的见解。不管是什么,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六、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录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搜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
3、用手中的笔描绘一幅桥的蓝图。
[课虽终但余韵未尽。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反复对文本的品读、情感的交流,使学生激qing得到充分调动,理解不断深入,感情也不断升华,都被美丽的诗文、丰富的情感所深深吸引,似有一种欲罢不能之势。课堂结尾,教师通过让学生描绘一幅桥的蓝图,使学生迸发出来的情感有了表达的空间和方式,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读为本,善于捕捉文本的“心”,合理设计教学方式,一定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散发无穷的魅力。]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简析:《桥之思》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散文诗。课文阐述了人们对桥的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图文对照,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担心桥更为珍贵。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文中语句较长,每小节中都有几个长句,但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时刻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课设计打破串讲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散文诗的语言美进入意境美,从品位美到感受美,从欣赏美到创造美,步步深入,让学生得到切实的美的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自悟自得,感受作者的精神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延伸、幽静、碧波粼粼、魅力、巍峨、造型优美、构筑、和谐。
2、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概括地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句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第三小节)。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桥的资料。
2、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学定教、自主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资料。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听后你可要告诉老师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北京的桥)
你对桥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分组活动)
2、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桥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大家?
3、同学们搜集的关于桥的资料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新词,了解文中写了哪些桥?
2、检查自学情况:
a、课件出示生词(见教学目标1)。
指名读、接读、齐读。
b、检查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后推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再次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由桥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1、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2、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3、无形的桥。)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加入到学生中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精读深究。
a、课件出示第一种思考:
(1)、作者的这次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指导读(提醒学生,这是桥的基本功能)。
(3)、齐读。
过渡:作者由桥产生了最初的思考,作者对桥还有哪些思考?
b、课件出示第二种思考:
(1)、指名读。(作者思考的几句话)
(2)、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师结:桥不但给人带来了方便,而且自己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3)、齐读。
c、课件出示第三种思考:
(刚才作者是对于无形桥的思考,那么他对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桥,产生了哪些思考呢?)
(1)、指名读。
(2)、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多找学生谈)(我知道这种无形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3)、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这样的桥?(快乐园)四人一小组,自由交流一下2分钟(父母之间亲情之桥)。
(4)、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无形的桥。(出示课件)(爱心之桥、团结之桥、谅解之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进行课堂练习,照样子填空。(互相帮助构筑了友谊之桥)
a、( )构筑了友谊之桥。 b、( )构筑了( )之桥。
看谁写出更多。
(6)老师知道,你现在还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感情表达,让我们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吧!(指名读)
(7)现在,大家与我之间架起一座合作的桥,合作来把这一小节读读,好吗?我来读,你来接。
(8)我们这座互助桥架的多好啊。看来,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彼此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才会成功。你觉得人类更需要什么样的桥?
相信,这种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现在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9)、这一部分读了这么多遍,能背下来吗?
(10)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练习一下。
(11)指名背。
(12)齐背。(能背下来的闭上眼睛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加美好!课后,给你觉得需要沟通交流的人写一封信,让你们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信任的桥。
板书设计:桥之思
路
桥 无形的桥(心桥)
延伸
《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构筑、普遍、和谐”等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部分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桥的功能、材料及其样式,理解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无形的桥”的含义,体会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2、学习第一部分。
3、学习生字,理解字词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激趣导入
1、出示各种桥的挂图,生说说对桥的理解
2、板书课题:桥之思
3、生齐读课题后体会“思”的意思。
4、设疑导入:作者由桥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小黑板、读生字,正音:前鼻韵母:粼;翘舌音:*
2、自由读、画出不理解字词
3、字词质疑,全班讨论解疑
幽静:幽雅寂静
波光粼粼:碧绿色的水波显得很明净的样子
魅力:吸引人的力量
交*:互相穿过、交错
巍峨:形容高大的样子
构筑:建筑、修筑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延伸:延长、伸展
4、指名课文(分节)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写什么?
2、思考汇报,你从第一部分了解到什么?
(1)我了解到桥是路的连续和延伸
师导:为什么说桥是路的连续和延伸?用文中的话说。
(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
(2)我了解到桥有各种各样,有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
师导:这是从什么地方来形容桥?(材料:木、石、铁、水泥)]
(3)桥还有独木桥、石拱桥、浮桥、斜拉桥几种式样。
师范导:生结合图片上台介绍某一种桥。
(4)我了解到桥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师导:谁能举例说说桥的沟通与交流作用?(连接两岸、方便生活……)
师导:谁能例举家乡哪些桥起到这些作用。(港仔渡桥、美林大桥)
师导:第一部分的前后两句有什么关系?(相照应)
3、指导朗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你觉得哪些字的书写要特别注意
2、师强调生字书写
幽:中竖稍长。“山”中间不是“纟”
魅:不能少了“厶”
巍: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谐:右下方是“白”,不是“日”
3、区别形近字
鳞( ) 俄( ) 沟( )
粼( ) 峨( ) 构( )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功能:沟通、交流
桥――路桥 材料:木、石、铁、水泥
样式:独木桥、石拱桥、浮桥、斜拉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部分,了解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体会心灵的桥促进世界的和谐和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教具准备〗九曲桥与立交桥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听与词语导入新课
幽静、波光粼粼、魅力、交*、巍峨、构筑、和谐、延伸
二、讲读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其它人思考:文中着重介绍了几种桥。
2、课堂交流(九曲桥、立交桥)
3、出示挂图,引发讨论:九曲桥的魅力何在:立交桥气势何在?(鼓励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
4、教师点拨:难怪说各种造型优美的桥,给人方便的同时也_______________?(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读本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相机点拨。
(1)“无形的桥”指心灵之桥,彼此之间互相尊重、谅解、互相关注、互相信任。
(2)“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a这句中“这样的桥”指心灵之桥,彼此间互相尊重、谅解、互相关注、互相信任。
b心灵之桥存在于何处。(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
c句意为:世界上人与人,心与心之间多一份交流沟通,那么各民族之间,各国之间就会越来越友好融洽,世界会美好。
d齐读第三部分
6、升华情感:你们认为该怎么去构筑自己的心灵之桥?(真诚、信任、尊重、善良…………)
7、从三节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全班分节背)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串讲板书,小结课文。
2、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给人方便
路桥 装点美的享受
桥之思
心桥:用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
课外作业设计
1、积累你所喜欢的词语
2、默写你所喜欢的句子
3、填空
路桥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桥能让世界变得更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