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案
一、教材简说
月初月亮弯弯,月中月亮圆圆(农历);太阳东升西落,北斗能辨北南;蜻蜓低飞有雨,大雁北飞天暖;秋雨过后天寒,天冷人们穿棉。身边处处有科学,这是本课给学生的启迪。本课由五句谚语组成,不仅形象地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天文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课虽为谚语,但韵文味道很浓,各句虽然意思独立,但从韵脚来看全文一气贯通,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指导读准以下几个字:“初、转”是翘舌音,“即”字读第二声,“斗、转”二字是多音字,在本课都读第三声。
建议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在学生读通课文、基本读准字音以后,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单独出示生字卡片或小黑板,指导认读。
4.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生字,再连词、连句读。
5.组词练习。
6.认记练习。
认记生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比如,“赛”下“贝”走来两点(寒);“传”旁“人”去“车”来换(转);“蝴”蝶“虫”跑“水”来伴(湖);“十”上两“点”上下串(斗)。又如,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辨)。
7.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左右结构为主,可在简要复习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书写规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本课有两个带三点水的字“江、湖”,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三点水的关键是要把第二点写得靠外一些,三点的外沿呈一条弧线,不要把三点写在一条垂线上。
(二)朗读感悟
教学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如:(1)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2)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3)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写太阳升起和大雁南飞的句子。接下来,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理解课文。(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后给同桌说说自己读懂的那句谚语是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3)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词语的理解。一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行理解,较难的词语可作适当讲解。如,娥眉月:娥眉,细而弯的眉毛。本课是指弯弯的月亮。朝:早上。北斗:即北斗星。畔:边。
句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了解其中的科学常识。如,月初的'月儿弯弯,月中的月儿圆圆;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边,落下的地方是西边;北斗星在北边,相反的是南边。
指导朗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读出韵文的韵味,体会其韵律美。比如,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从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中找到韵母相同的字(圆、南、畔、前、暖、寒、棉),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是押韵,就是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起作用。本文具有七言诗的特点,所以指导朗读时可以教给学生语气停顿的方法──“前四后三”。如: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2.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晚上观察北斗星,然后互相说说北斗星的样子。
四、资料袋
1.什么是谚语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大雁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在北方。因为北方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昆虫和植物种子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飞向温暖的南方。
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在前面带队,其余的在后面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来,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才能到达风和日暖的南方。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3.“初”字为什么是衣字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初,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我们只要知道“初”字是裁剪、是制作衣服的开始,与衣有着直接关系,便再也不会把“初”字错写成示字旁的了。
4.谜语二则
大雁:蓝天之上飞呀飞,井然排列人字形,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蜻蜓: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望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