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
第四单元 生命
单元备课: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话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神奇力量;或介绍人和植物生命的的关知识‘或讴歌生命、礼赞生命;或阐述生命与真理,信仰的关系。激发了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野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四、教材处理
1、课前预习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
五、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1、 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
2、 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 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2、 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四)、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两个故事 小草顽强生命力 号召大众起来反抗
教学反思: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琥珀》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人生礼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朗读。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1.《人生礼赞》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前。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的斗志。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运用比喻手法。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19世纪 国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 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 ”中,在“ ”上,我们不能听从“ ”的驱使,不要一味“ ”,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 ”,“不断追求”、“ ”,激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教学反思:
“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生命奏鸣曲》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身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2、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 学生默读思考。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板书设计:
心脏声音
肺脏声音 生命的重要标志
肠胃声音
教学反思: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孟子语录》
学习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学习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学习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二、展示目标(如上)
三、学习新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欲:想要得到。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亦:也。可:能。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舍:舍弃。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 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4、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
(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
5、练习背诵课文。
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
五、作业: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
教学反思: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四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仔细观察生活,如:小草发芽,小鸟出壳, 小 狗生宝,小蝌蚪变青蛙等,感情生命, 了解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对生命新的体验和感悟写下来。
写作指导:
1、 写作前仔细观察,选定触发自己重新认识生命的事物。
2、由触发点联想到生活,谈出自己对生命新的感情。
3、联想合理,语句通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读本单元的内容,了解单元学习主题;感知四篇课文大意,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弄清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 能根据本单元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3、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切入主题。
1、导入:(课件播放)欣赏一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你给这组图片配个标题,你会配什么标题呀?小结学生交流,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被污染,树木被乱坎的现象可多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近课本的第四单元,去学习一组描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课文。(板书:第四单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揭示单元主题。师问:我们每组课文前面都有一篇什么?你知道单元导语的作用吗?学生自由读一读本单元的导语,想一想: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是呀,祖国山河如此壮丽!却让一些没有环保意识的人类肆意糟踏,再这样下去,地球毁灭了,人类将无处生存。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本组的专题就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预设:
(1)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现象。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明确了学习任务。
师:明确了哪些学习任务?
(一)感悟人类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特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个主题下有哪些学习内容?(导学生用逐篇翻阅或者查看目录的方法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初步感知,整体品悟。
1、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一单元中走个来回,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2、读书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初读这一组相同的课文之前,这里的一些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1)、浏览( 浏览是指快速默读,不出声地读,是种读书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读大量的文字。)四篇课文,借助拼音和身边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认识课文生字,将课文读通读顺。
(2)、从课题入手,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四篇课文后,再选择感兴趣的一篇课文来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并养成边学习边做记录的好习惯,把学习收获记录在自己的表格里。
课文题目
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感受或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学习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要查的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
《大瀑布的葬礼》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青山不老》
我知道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填好表格。
(师巡视指导,发现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如勾画生字词语,不懂的地方作记号,作批注等,适时给予激励推广。)
三、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师:读完整个单元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把你的收获小组交流,让大家分享。
2、各组派代表展示表格,集体评议。
四、汇报学习收获,明确学习任务。
师: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刚才你在读课文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课文和大家交流!
预设:
1、《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到有些担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了解到矿物资源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那样慷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可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师:是啊,我们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那样的自私啊!
2、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到非常痛心的。特别是读了第四自然段,我看到的地球因为滥用化学品,空气、河水被污染了,花草树木也不能再生长。
师:谁是罪魁祸首?(人类)
4、 老师,我也很痛心,人类伤害了地球。人类滥砍滥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师:多么贪婪的人类啊!
5、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的,就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用品,现在不但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师:你能联系实际或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说说什么是“生态灾难”吗?
6、 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滥砍滥伐,最后引发洪灾。
7、 这些年的春天的沙尘暴也是生态灾难。
师:不光是这些,为了理解课文,你课下准备查哪些资料?
我想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
师:读了其他几篇课文你又有哪些感受?
8、 读了《大瀑布的葬礼》我也非常痛心,昔日的大瀑布是那样雄奇壮观,如今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怎不叫人痛心啊!
师:大瀑布的消失让人痛心疾首,你想课下查阅哪些资料?
师:你们说得真好,是啊,人们不保护这些资源,实际是对自己的毁灭。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怎样从身边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呢?
9、 读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我非常感动,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你能读一读令你感动的语句吗?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质疑:印第安人好象要离开这片土地,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课下去查阅资料,了解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的酋长西雅图,为我们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10、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很感动,一个山野老农,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是啊,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也造福于子孙后代。
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这次习作是让我们写什么?
任选一个:
(1)写建议书,根据生活中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2)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
五、做好学习计划,激发阅读期待。
1.过渡:为了更好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在课下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交流。
2.指导关注──“扶”:除了多读,预习之外,其实教材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引导呢。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宽带网(点击课件),请细细默读,你明白了什么?(注意默读的方法:不出声、不指读)
预设:反复读精读课文,自学生字,积累词句,根据课文后的习题读书感悟,理解内容,自学略读课文,根据阅读提示读书感悟。查找有关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还可以随时整理在手抄报上。
3.同法关注──“放”:除此之外,教材还有哪些地方为我们作学习准备做了提示?你怎么知道的?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小练笔、选做题、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要求等。
4.师小结并提出预习要求:
①把每一篇课文读熟,初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利用宽带网、观看影视节目、阅读课外书、请别人介绍等方法搜集、整理、阅读更多关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资料。
③观察身边浪费各种资源的现象,准备习作。
六、小结。
师“看板书,回顾导读:了解了单元专题及内容“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胸中有数;因为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学习方法得当,我们的学习过程会更扎实有效;因为准备充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会更镇定从容。那么,就让我们从下节语文课开始,一起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感悟生命
活动目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生命在春天里小动物尽情绽放。生命,是每一位母亲用血肉与灵魂孕育的瑰宝;是每一位艺术家用感情和肢体塑造的奇迹;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时间探讨的奥秘,使同学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意义,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价值。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教学构想:
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课前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凝聚的民族智慧。
活动步骤:
准备。
1.分组讨论拟定活动,如拟定活动内容.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程序等。
2.如果扫墓要了解程序.应注意事项等;如果观察小动物,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时记录现象.心情等;如果采访,要先拟好采访提纲。活动。
3.清明节扫墓,缅怀先辈,思考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4.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观察植物及小动物的出生.成长,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
5.采访敬老院或医院,了解老人的过去,了解老人与病魔的抗争,了解器官捐献.移植情况,体会生命的坚强与脆弱。
6.开一个故事会,讲一讲有关生命的故事,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知道生命是爱与奉献的结晶。
成果展示
略
活动范例扫墓
今天是我们全家去祭扫外公陵墓的日子。可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在我看来,这场雨下得正巧,下得好,因为它加深了我们的.诚意,让我对外公的思念又多了几分。
早晨,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外公的陵墓前。与前几次一样,舅舅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并分类放在瓷盘子里。我一看,有麻糕、蛋糕、苹果、柑橘等。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好吃的点心,现在供给外公吃,好像他就在我们身边,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我看着舅舅一边口中说着祝福外公的话,一边往放在墓中间的酒杯中倒满白酒,还插了三柱香。点着后,一条淡淡的青烟随风飘散。为了不让给外公的东西淋湿,妈妈、阿姨、舅舅轮流撑着一把大伞。我能看出,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伤。随后,舅舅把纸钱烧着了还说要多烧一点,让外公用个够。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也许是思念外公吧。我含着泪水,带着无比的思念之情朝外公的陵墓鞠了三个躬。雨还在“哗哗”下着,那是天空的眼泪。人们虽然知道,祭祀是迷信的,送去的吃的外公都不可能再吃到了,传达给去世的人。
你相信吗?我到现在一次都没有看见过外公。外公在我还没出世前就去世了,已整整离开我们十六年了。我只能靠着外婆家的照片和我的猜测想象外公的样子。在我看来,外公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慈祥的老人。他戴着一副深色框眼镜,感觉时刻在思考,时刻在享受生活。而我不知道外公其实还是个特别能干的人。听妈妈和阿姨说,他们小时候的饭都是外公烧的,外公还会做很多家务,是我想象不出来的。要是他现在还活在我身边,我一定会很依赖他。听妈妈说,小时候外公可宠她了,我想,如果他还在,他一定会像宠爱妈妈一样宠爱我吧!那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外孙女。
中午,回到外婆家团圆。当我看到外婆时,突然感到特别亲切温暖。是啊,外公已离我而去,外婆却仍然在疼爱我。我要把对外公的思念转化为对外婆的加倍孝顺,让外婆因有我这样一个可爱的外孙女而更加幸福快乐,让活着的人儿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门外,雨仍在沥沥地下着,一如我思念亲人的情感仍在流淌着……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5
第四单元
生活的启示
4―1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一个生字“榨”。能结合课文推想“开辟、茅亭、爱慕、居然、嫩绿、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一段话,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预习,查找资料,了解花生的特点,并通过默读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根据自己的预习谈谈对文题的理解。
4、质疑引入:你对落花生了解多少?它有什么特点?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自己出声读课文。
2、交流预习笔记。
3、自由读课文。
4、交流学习生字。
5、自己默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并交流不懂的问题。
2、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
五、布置作业。
六、配题:(见课件)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八、课后小结:
4―3 因小失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课文中列举的五个事例,知道我们做事不应该因小失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抓住课文所阐述论点――作者亲身的经历的生活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与别人先进行交流,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上解决。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
三、读题解题
四、交流预习
五、指导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题,质疑问难
1.读课题――读课文――读课后问题,边读边作好疑问记号。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质疑问难。
二、梳理疑难,自主探究
1.根据学生自读后的疑问,进行梳理,主要问题有:
(1)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教训?
(3)作者认为都有哪些人为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4)他们为什么为哨子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呢?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研讨,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如:了解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 “大”。)
2.对于学生理解不透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讲解。
(如:长大成人,作者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一例中是“宫廷的青睐”而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二例中是“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三例中是“敛财致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第四例中是“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第五例中是“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这些事例。)
3.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
四、拓展积累,个性展示
说:用替换词的方法,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读:通过各种不同的朗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画;画连环画,把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融入画中。
演:演课本剧,把第一个故事演成课本剧,加深对中心内容的理解。
五、课后小结:
习作――生活的启示
表达内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它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比如看到一种自然现象,听到别人一番谈论,自己一次偶然的发现……生活的启示不在你童年生活之中,启示无处不在。
本次习作,请你选择一件给你启示最深的一件事,把这件事的经过及感受写清楚。题目自拟。
表达提示:
1.所选择的事不论大小,一定有价值,值得回味,值得回忆。
2.把给你启示的那件事的经过写具体。
3.讲启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交流评改: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从中所受到的启示。
2.请你把自己的习作抄出来贴在墙板上,或打印出来发给同学,征求修改意见。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