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精选16篇)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精选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精选16篇)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

  作者:陈玉梅    转贴自: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95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

  望庐山瀑布》

  陈玉梅 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

  师生问好

  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华山

  生:青岛

  师:到过这地方吗?

  板书庐山

  生:有香庐峰

  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

  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

  师:板书

  师:唐代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

  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

  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师:这首诗会背吗

  生:会背

  生:生背

  师:有多少同学会背

  生:齐读

  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

  生读师写

  香炉峰

  [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

  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

  生:读

  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

  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

  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写了瀑布

  师:还有吗

  生:紫色的云雾

  师:什么地方的

  生:香炉峰

  师:从哪儿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师:不同的意见

  生:远处山看的

  师:观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

  师:出示瀑布图落差

  150米

  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

  师:哪几个字特别好

  生:生与挂

  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

  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

  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

  师:瀑布是什么样子,是流动的,流动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条大河,挂在。读,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生:读

  师:远看瀑布看到的情况,又看到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是银河的落九天

  师: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过高度,作者为什么用三千尺

  生:说明瀑布很长很长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

  生:赠汪伦

  生:万重山

  师:用三千尺说明非常 高。

  生:读

  师:看到这三千尺的飞流,作者不得不怀疑是九重天的银河落了下来,为什么怀疑是银河从天下落下来?

  生:香炉峰被云雾挡住了,以为银河落下来。

  师:我们仿佛站在脚 下,作者不由得地怀疑,读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

  师:好有气势的瀑布

  生:生读

  师:读出气势磅礴

  生读

  师: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感觉

  生:读

  师: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当于银河那么的长

  生:比三千尺更要长

  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长很长

  生:很壮观

  生:雄伟壮观

  师:请大家把这一切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壮观景象来了

  生:读

  师: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指导不到位]

  生:读

  师:真是壮观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放录像。

  [这断录像不错]

  生:看的我非常激动

  生:如果有笔就把它画下来

  师:有纸写下来就行,画也可以,写也可以

  [自动生成]

  [学生写时,教师不要说了,让孩子静静地写吧,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

  师:出示了一首瀑布诗,叶圣陶写的。

  下课。

  五一长假到了,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写出美的诗篇来。

  转载自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默写古诗。

  能力――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画画或书写用的纸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古筝乐响起)古人喜欢和着悠扬的乐曲吟诵诗歌,今天老师也想学一学,欢迎吗?

  2、老师配乐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今  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李白的这种风格。

  4、学生齐读题目――《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1、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首诗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意思 ③读出感情)

  2、小组学习:先读准字音,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汇报:①能读好生字吗?你们怎么记住生字?

  ②齐读全诗。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3、小组内探讨:怎样理解诗句的意思?

  汇报:①哪一小组来说,你们是怎样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的?

  ②全班交流:你理解了哪一句的意思?

  三、想象画图,融情于景

  1、启发谈话:李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如果能用简笔画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呀!你们能行吗?

  2、小组合作画画,画出李白看到的景色。

  汇报:①小组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画。

  ②比较两幅画的异同,进一步理解诗意。

  3、教师相机板书:

  看到:太阳、香炉峰、紫烟

  瀑布

  想到:银河  落九天

  4、谈话:诗中用词用句非常巧妙,你觉得第几句哪个诗用得好?

  (注意理解:“生、挂、遥、飞、疑”的意思)

  5、作者抒发怎样的感情呢?

  相机板书:热爱祖国山河

  四、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1、谈话:我们也能读出“热爱祖国山河”这种感情吗?

  2、(出示诗句)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景色美吗?

  谁能把这一句读得很美?

  (评价后集体读)

  3、(出示诗句二)远远望去,瀑布像什么?

  多令人惊奇呀!谁能坊好这一句?

  4、(出示诗句三)瀑布的水流怎么样?

  谁来读这句诗,把瀑布的气势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更有气势。

  6、瀑布从这么高的悬崖上直泻而下,李白又想到些什么?

  (出示诗句四)

  想像多么丰富呀!大家读的时候也要轻一点慢一些,留给人们想像的余地。(齐读)

  7、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8、分组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总结课堂

  1、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瀑布吗?(课件出示其他瀑布图片)

  2、 你见过什么瀑布?

  3、 你们想听听瀑布的声音吗?(课件播放瀑布视频)

  4、 读一读描写瀑布声音的一节现代课――《瀑布》。

  5、 看见了瀑布,听听瀑布的声音,谁来赞一赞瀑布?

  6、 过渡:李白一生浏览过许多名山大川,庐山瀑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书法家喜欢书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们也能写吗?

  7、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书写《望庐山瀑布》(配乐)。

  8、 学生演一演李白,带上动作吟诵全诗。

  附: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看到:太阳、香炉峰、紫烟

  瀑布

  想到:银河  落九天

  (热爱祖国山河)

  (学生的画)  (学生的书法) (生字卡)

  案例评析:

  《新课标》有关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歌的声韵、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诵读浅显的古诗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我在《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体验过程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在教学这首古诗之前,给学生拟定了自学提纲:1、李白是什么人?他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2、理解诗中“香炉、生、紫烟、挂、川、三千尺、疑、九天”等字词的意思。3、理解每句诗的意思。4、想一想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感情?5、你见过瀑布马?请收集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歌或散文。 有了自学的基础,就有小组合作的成功。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一步理解诗中字词句的意思,并通过合作画画,画出李白望庐山瀑布时看到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前。学生的画,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粗略的几笔组成的画面,有的小组的画未体现“日照香炉生紫烟”,也就是说没有体现早上太阳的霞光把烟雾染成紫色,倒把初升的太阳画成落山的太阳,还没有几个小组能画出“瀑布像一条大河”还飞流直下的样子。但是,全体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明白了李白望庐山瀑水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课堂伊始,古筝悠远的乐声响起,将学生带入诗歌鉴赏的氛围。此时,我随着乐曲,包含诗情地吟诵了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接下来让学生小组内自由读诗,读准字音,了解这首诗主要写什么,这是初读。然后让学生在组内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再逐句读,体会诗歌中“生、遥、挂、飞、直、疑”等字词的妙处,这是理解读。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让学生想象一下景色很美,美美地读。第二句启发学生想象瀑布像什么?像一条大河,令人惊奇,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待到读第三句时,我说谁能把瀑布的气势读出来?谁能把水流读得更快些?再一起读更有气势!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我听到学生读得轻一些慢一些,留给人们想象的余地,这是感悟读。最后,学生一起演演诗人,带上动作吟诵全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这时候,诗、景和人融为一体。这样,有自读,有齐读,有理解读,有想象读,还有配乐读,学生熟读成诵,感悟诗的意境。

  三、启发想象,拓展思维

  我们常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拓展就没有再创造。

  我在课堂上总是以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想象。比如从“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中,学生想象到庐山瀑布的特殊气势。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现代诗,这样由此及彼,在学生说出他们看过的瀑布之后,我又展示了“广西德天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瀑布的壮观,再让学生听一听瀑布的声音,有“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美国尼亚加拉瀑布”的声音,学生从如同山崩地裂般的瀑流声中,深切体会到瀑布的水流声势浩大。学生学一学书法家体验全诗,最后在瀑流声中全体吟诵《望庐山瀑布》,感情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拓展。

  总之,我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运用了参与式教学理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3

  《望庐山瀑布》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这一单元都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针对诗文的以上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我会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教授过程来学习文本的。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打算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设计了多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学习其他的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既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说课反思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特色:

  一是以读为本的特色理念。过去教古诗,都是教师逐词逐句分析讲解,学生读得少、体验少,而本设计根据二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各种读诗方式,来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悟情的境界,尽管儿童对诗的理解是朦胧的,浅层的,但在朗读中认识了生字,培养了想象能力,感受到景色的美,体验到作者的情,这都是了不起的收获。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睛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二是尊重差异的人本理念。我们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我们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要求他们,一节课目标达成的最大值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定的。所以,我在感悟品读这个环节中,尊重儿童个体体验,他们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得声情并茂,摇头晃脑均可,为了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我设计了“小李白”赛诗活动,凭借媒体画面,让学生会读的读,会背的背,能说的说,想演的也可以演。这样,使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自主探究的创新理念。学习既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运用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会学习、会探究。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结束时,小结了学法,并鼓励他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学习新诗。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会进一步开阔,能力就会在实践探究中进一步提升,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教学中的不足: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三、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机智。应能对学生的发言做到中肯,及时的评价。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4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学会“庐、瀑、炉、疑”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抓住重点字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里?谁愿意把你见到的美景讲给大家听呢?(指名说)

  2.看来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江西的庐山脚下去观赏瀑布。(播放视频)

  3.谁来说说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指名说)

  4.这一天,大诗人李白也游历到了庐山脚下,他和你们一样也被瀑布的雄伟壮丽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诗人眼中的瀑布是怎样的。(播放录音)

  二、初读感知

  1.大家想不想也来读一读这首诗呀?要想读好这首诗,得先过了生字这一关。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2.你认识了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指名说识字方法)去掉拼音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3.看来大家真得和这几个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几个字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庐和炉的读音相同)你怎样区分它们?(指名说)

  4.大家齐心合力顺利闯过了生字难关。现在有没有信心把诗句读好呢?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5.谁愿意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三、学习古诗

  1.知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诗人)

  2.解诗题:《望庐山瀑布》的“望”是什么意思?换成“看”行不行?(引导学生理解“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瀑布。)

  3.明诗意:

  (1)同桌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2)根据大家的提问,理解难点:香炉:指香炉峰;川:河流;九天:极高的天空。

  (3)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大家想不想欣赏?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看完图片后,给它配一句诗,行吗?

  课件出示图一:

  你都看到了什么?(太阳、香炉峰、紫色的云雾)你准备为它配上哪句诗呢?(日照香炉生紫烟)你觉得这个画面美不美?(美)你能不能读出它的美?(指名读,师生评议)

  课件出示图二:

  你觉得这幅图对应哪句诗呢?(遥看瀑布挂前川)谁来说“遥看”是什么意思?(远远地看)远远地看去,你觉得瀑布像什么?(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吧!(齐读)

  课件出示图三:

  结合图片说说“飞流”是什么意思?(水流得速度很快)你能不能读出水流得很快?(指名读)“三千尺”说明了什么?(瀑布的水流很长很长)谁能把瀑布长读出来呢?(指名读)

  课件出示图四:

  你看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你觉得它像什么?(银河)诗人李白的感受同你一样,他也觉得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了。谁来读读最后一行诗,读出瀑布的雄伟气势!(指名读,齐读)

  大家读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好吗?老师已经把诗的节奏画好了,请同学们按着老师画好的节奏来读一读这首诗吧!(齐读)

  四、课外延伸

  1.我们知道李白一生中写下了很多诗,你还知道李白写得其它诗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李白古诗知多少”)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多积累一些诗歌,过几天咱们班开了诗歌朗诵会,好吗?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听听音乐吧!(课件出示“音乐欣赏”)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首古诗《绝句》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近,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习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堂是个缤纷的世界,是令人难以预料的,有时稍不留神,就会令咱老师十分尴尬,处理不当时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记得那天我上《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

  时,就又遇上了:

  学生:老师,“挂前川”什么意思?

  这问题很好,但怎么说好呢?____是简单的告诉他们:山前像挂着一条河?还是……

  “啊呀,这瀑布怎么一下子变成山上的一条河啦?!”

  我把挂图横过来一放,吸铁石还没放稳,学生就高叫起来!

  “是呀,你看,这就是李白的想法呀!”

  学生:老师,我发现原来李白是这么聪明!

  学生:老师,我觉得不能光说是李白的聪明,应该是想象力丰富!

  “我也这样觉得!!!”学生们纷纷议论。

  ……

  学生:老师,我现在发现,这首诗我以前会背与现在背不一样。

  老师:是吗?

  学生:以前,我是多读多读会背的。今天我在背的时候,感觉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条白白的瀑布,真像是仙女倒下的水……

  “我也是!”“我也是!”教室里又一阵骚动……

  哦,教学,――需要机智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7

  作者:胜男    转贴自: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点击数:64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作者:胜男   文章出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习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 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8

  《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忙?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含!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总评:

  张立军老师执教的这节课,40分钟学习了两首古诗,容量大,方法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张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四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张老师并不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转向全班学  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张老师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张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张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老师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3、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景色的感受和对古诗的理解。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有感情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3、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活动准备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自制贴图画。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欣赏的感受

  观看的图片是什么风景?喜欢这些吗?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

  用完整、连贯的话来表达,根据幼儿的回答,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的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且知道大自然之魅力。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有什么感觉?

  指导:这首古诗中说了什么?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还是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1)生生互动

  幼儿互相讲解,让幼儿都可能浅显的听懂、理解。

  (2)师生互动

  1)听取幼儿理解的情况下,帮助幼儿详细解释不懂之处,让幼儿更清楚的明白。

  2)自制贴图画,请幼儿完成图画。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读古诗。

  通过感受音乐和图片的相结合使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之中的美景。

  1)欣赏音乐

  2)随着音乐朗读古诗。(模仿古人学堂念书)

  五、绘画《望庐山瀑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自由发挥,描绘出庐山瀑布美景。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0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本学年我校利用午间听广播的时间进行经典诗文的背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这活动进行教学,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 正确读诗】

  〖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 进入意境】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

  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 “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qing吟诗 熟读成诵】

  〖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

  师: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师: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 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qing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qing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qing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 “情”。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活动:1)学生自读(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学生自读后质疑不懂的读音,老师带领学习“疑”字。2、)同桌自读古诗。学生给古诗找停顿处“|”,重音处“。”老师范读,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确定停顿处及重音处。3)同桌互读,老师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学生予帮助。4)指名读古诗,学生读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活动: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学生抓住对字词句的理解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2)学生质疑,老师组织解疑,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

  3:体会大自然的美。活动1)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用富于吸引力的语言引出庐山瀑布,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瀑布图片。看后说初看庐山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2)小结时,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及对大自然的神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瀑布》,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

  生1):庐山的瀑布。

  生2);庐山还有幽谷。

  生3):庐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

  2、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庐山的瀑布,看后说庐山的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庐山的瀑布让我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诗人李白欣赏庐山瀑布时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

  老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为什么不是“看庐山瀑布”而是“望庐山瀑布”?

  生:“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

  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读出瀑布的高、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要求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生投入、认真地读古诗)

  2、师: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指着“疑”字问)这字怎么读?

  是组织学生学习“疑”字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疑”在这首诗中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师:从昨天的预习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想把自己预习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生1:“日照香炉升紫烟”中的“香炉”指香炉峰;“烟”指云烟;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生2、“飞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张的写,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长。(老师板出“高、长”)

  师:从“飞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

  (众人抢答道“很急、很快”。师随机板书;急、快)

  生3:疑是银河落九天,指怀疑瀑布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

  师:我们知道庐山的于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那庐山的瀑布的特点是什么呢?你能从那些词句看出来。

  生很快从板书中总结出瀑布的特点是高(长)、急(快)。并抓住“望飞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遥望”来说明瀑布的急、高。

  四、质疑、解难。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老师抓住“川”组织学生理解

  “挂前川”指瀑布像挂在眼前的河流。(但看学生似乎还想象不出河流挂在前方的景象,眉头依然紧锁,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画一画可帮助理解)

  师:根据你们对古诗的理解画一画。(生投入地画了起来)

  (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得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五、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我们除了抓住字词来理解古诗,还可以有感情朗读古诗来帮助理解。注意停顿的地方用“/”标出,读重音的地方标“・”,要读出瀑布的高和急。

  1、师范读。

  2、同桌练读。

  3、挑战老师,(赛读)

  六、谈学后感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庐山的云雾。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又学习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的瀑布,看了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生5)我们应认真学习,把祖国的建设得更加美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海师附小(郑晓莉)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

  2、通过游戏,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3、在活动中感受瀑布的秀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课件、李白画像、黑板、粉笔、音乐、丝巾若干、非洲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教师拿非洲鼓有节奏敲打,带领幼儿hello!问好,来到场地,初次感知旋律。

  hello小朋友,你好吗?hello小朋友,你好吗?hello小朋友,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引导语(唱):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一起爬庐山,走一走呀瞧一瞧,看看庐山美丽风景。

  师:瞧,都有谁一起来呢?

  演唱: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hello客人老师,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hello香香老师,你好吗?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请你找到一个好朋友,快快找到好朋友,面对面站好来,我们一起玩游戏。

  双手快快伸出来,拍拍肩呀拍拍肩,拍拍肩呀拍拍肩,抱一抱呀抱一抱。定造型。

  师:哇!庐山到了。

  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庐山你好呀!庐山到了请坐下。拍拍腿呀拍拍腿,拍拍腿呀拍拍腿,小小手儿放膝盖,我们一起听故事。

  二、教师出示庐山图片,引出古诗。

  1、师:我们现在来到哪里?(庐山、香炉峰)你看到了什么?(瀑布)

  三、引导幼儿看PPT,播放动画课件,理解歌词情境,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在古代有位大诗人叫李白,(出示李白画像)他也曾到过我们庐山游玩,看到了美丽的瀑布。那会的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看过去瀑布就好像是挂在前面的山上一样,瀑布从高空中飞快地流泻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李白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呢!

  2、教师:你们觉得这样的庐山瀑布美不美?(美)是的,很美,李白也觉得特别美,于是他便把他看到的美景写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望庐山瀑布》。叫什么(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教师引导幼儿朗诵记忆古诗2――3遍。

  教师:他把庐山瀑布的景色描写得好漂亮啊,好像庐山瀑布就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朗诵古诗。

  五、通过游戏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表现歌曲。

  1、在钢琴的伴奏下慢速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完整感知歌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古诗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2、画庐山瀑布。

  播放音乐,教师边唱边在黑板上画庐山瀑布,幼儿空手绘画。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丝巾舞蹈。

  出示瀑布图片,教师提问。

  师唱:小朋友们想一想,瀑布它好像什么?请你快快举好手,声音响亮说出来。

  引出丝巾。

  播放音乐(望庐山瀑布)教师变魔术发丝巾。幼儿手握丝巾,一起跟随音乐舞蹈摆造型。

  4、通过接龙的游戏,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教师领唱,幼儿齐唱1遍。

  教师唱:我们来玩接龙游戏,我唱前面你们唱后面,我大声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

  比如,我唱“日照香炉”你们唱“生紫烟”,看谁接的对。教师和幼儿交换演唱顺序再次演唱。

  请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1-2遍。

  六、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意境和庐山瀑布的秀美,激发幼儿身为江西人的自豪。

  教师:庐山的瀑布怎么样?

  教师:我们庐山瀑布非常美丽壮观,庐山不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还有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有很多人来我们庐山游玩,就连许多外国朋友也来庐山游玩呢,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把我们江西的庐山打扮得美丽又神奇。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美丽的风景吧。

  七、播放音乐,开火车游戏结束

  演唱:庐山庐山再见了!客人老师,再见了!小朋友们,再见了!香香老师,再见了!

  附:歌曲

  活动小结

  该活动中,孩子们能在无意中感知歌曲旋律、歌词和曲调,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快乐,通过层层递进的活动设计,孩子们最终学会演唱歌曲《望庐山瀑布》,本活动由于内容涵盖广,为避免时长过长,可以在活动前期培养好班级幼儿游戏常规。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4

  【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会学习,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五、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七、作业

  1、预习《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⑴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⑵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红日紫烟瀑布挂前川

  美

  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

  2、解题:

  ⑴ 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 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 读准字音。

  ⑵ 识记生字。

  ⑶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 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 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篇1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三、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精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