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地理教案设计 > 中国的地形(通用11篇)

中国的地形(通用11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的地形(通用11篇)

中国的地形 篇1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xx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xx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xx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2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3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慨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

  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

  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

  【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讲授新课)

  〔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

  〔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

  〔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

  〔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

  〔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

  〔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

  〔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

  〔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

  〔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

  〔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复习巩固)

  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布置作业 )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板书设计 】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 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

  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中国的地形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材分析

  本节中国的疆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位置、范围。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中国的疆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教材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是体现地理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切入点。因此该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从知识结构看,“从世界看中国”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我国濒临的海洋”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陆界和邻国”明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知识点:

  从世界看中国 →明确地理位置。

  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

  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

  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关于“中国的疆域”的教法建议。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联系学生在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方法,运用分析、比较、读图、谈话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把握地图在认识地理位置中的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地图充分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在讲述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疆域”图,是学好本节的关键。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巡回检查读图的情况,要求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就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读图方法。

中国的地形 篇5

  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第三,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掌握:课本

  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2/3

  5、我国的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中国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我国被称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萨。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状态。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北,柴达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号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中国的地形 篇6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3、经纬度位置与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

  1、疆域(四至点)。

  2、面积。

  “中国的疆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中国的疆域第二课时

  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导入]回忆我国的海陆位置。我国东部濒临的是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海岸线漫长。大洋的边缘是海,那么我国濒临的是哪几个海呢?

  (学生读图)

  [教师归纳]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教师讲解]渤海与黄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峡,黄海与东海的分界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海与南海的分界是中国台湾岛南端与闽、粤大陆海岸分界处的连线。黄海、东海和南海属边缘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海港。

  我国的领海指的是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按照这个规定,其中渤海是内海,另外三个海是边缘海。(注:中国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另:除了渤海,我国内海还有琼州海峡。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指出我国沿海的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中国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南海诸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等重要的半岛、岛屿和群岛。

  [总结]我国共有大小岛屿约5000多个。

  思考:从海陆疆域看,中国同英国有什么不同?同蒙古有什么不同?同美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最终明确:中国既不象英国那样四面环海,也不象蒙古国那样深居内陆,而是同美国一样,部分地区临海。但又和美国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国东西都临海,而中国只有一面临海。

  [读图回答]请学生读“中国政区图”

  1、指出我国陆上共有15个邻国:东面的邻国有朝鲜;北面的邻国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面的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邻国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西南的邻国有印度(中印边境西段)、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中印边境东段);南面的邻国有缅甸、老挝和越南。

  2、说出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

  [总结]从上述内容,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位置、面积、临海和邻国等知识,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国土辽阔、位置优越,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板书设计]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我国濒临的海洋与漫长的海岸线

  2、我国的领海

  3、我国众多的岛屿

  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国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探究活动

  1、关于“中国的范围和位置”的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思考分析:读图“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会有如此大的晨昏差异?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总是不变的吗?(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所跨经度范围较大,地方时相差四个小时,而日出时间却是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准的,因此两地的晨昏差异比较大;但同时还要从两地的纬度上来看,因为纬度也会决定日出的早晚。夏季,处于高纬的乌苏里江白昼更长,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大,到了冬天,这种差异会相应减小。)

  2、关于“中国的领海”知识的学习,可以利用思考题来完成:读中国政区图,通过量算说明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提示:注意计算领海的范围要从海峡的两边算起,不能只计算一边。)

中国的地形 篇7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中国的地形 篇8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中国的地形 篇9

  高考考点

  1、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地势、地形

  2、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

  3、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对照地图,熟悉和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利用山脉的位置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

  考查热点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

  3、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

  教学难点

  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形空间定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入手?地形、地势特征是很重要特征。这节课学习中国的地形有关内容。放视频中国地形片段。

  教学设计

  通过视频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结合地图册第104、105页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

  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

  重点分析900E、1100E、北回归线、400N所经过地形单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第3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

  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

  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

  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

  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

  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二、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有利影响

  (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

  深入内地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不利影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

  (3)、我国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

  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

  以南:最冷月高于0°C亚热带降水大于800mm

  (4)、许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

  要求学生掌握800E、900E、1000E、1100E、1200E、1300E和北回归线、300N、400N、500N经过的地形单元

  三、主要地貌类型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重点分析)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中国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等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祁连山等

  5.孤形走向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等

  (二)四大高原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

  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四大盆地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

  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三)三大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

  四、地质灾害

  (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

  (作业布置)区域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升训练

中国的地形 篇10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所以本章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本章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可见,中国的地形一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章教材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4节是讲述中国地形特征的;第二部分即第5节,是讲述中国的地震区和火山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教材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安排知识内容的。第一节地形的概况,从中国地形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我国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这种从中国地形整体规律出发,进而学习各种类型的地形特点的教材安排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教材。也正如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节地形的概述对于其它三节教材的宏观指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教材中(即第五节地震和火山),中国的地震知识,从其知识性质来说,虽不属地形知识,但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地震与火山同是地球内能释放,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形式,与地形知识有关,因此在本章单设一节,专门讲述我国的地震和火山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节中,有关地震知识是重点内容,因为无论从分布上看,还是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看,在我国地震的重要性都远大于火山。所以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多发地震区和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此外还需要指出,若从增强学生抗御地震的常识和能力的角度看,本节在这方面的内容稍显薄弱,因此有必要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知识内容。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有可能的话还应增加抗御地震灾害的训练。

  本章教材在培养学生地理记忆和地理分析能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大量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状况,需要学生掌握。这就要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地形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在学习地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形分析的能力。培养这种分析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分布和成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运用已有的地形类型的知识对我国地形进行分类,用板块构造理论认识我国地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等等。毫无疑问,在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地图的运用。因此,继续提高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也自然是本章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章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认识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要素――地貌特征,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外,还可以通过珠峰探险,我国的地震历史记录等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由于地形是构成我国国土资源的基础因素,所以本章题材还具有对学生进行珍惜国土资源教育的作用。

  地形概况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课时 1课时。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提纲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地势对降水、河流的影响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

  2.山区面积广大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色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3.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对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类知识,学生已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所以通过讨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可以获得完整的知识的。

中国的地形 篇1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每当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1、读出我国所跨的经度范围(73oE―135oE)和纬度范围(4oN―53oN),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根据刚才所读出的数据,我国跨过了哪几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包括哪几个热量带(北温带和热带,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3、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读世界政区图或亚洲政区图)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亚洲国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5、这样的海陆位置对于我国的气候、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交往、与陆上邻国交往等方面有什么好处?

  [读图回答]

  (请学生读“中国的疆域示意挂图”)

  1、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由教师具体介绍四至点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在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2、请学生用直尺量一下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一下实际距离。(约5000千米)

  3、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请学生计算我国南北的距离。(约5500千米)

  4、从你量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我国的范围很大)?你能说出我国的面积吗?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

  [转承]这么大的范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呢?(请学生做第3页活动1,了解我国东西部的时间差异和南北方的季节差异)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的地形(通用11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