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从容说课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称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仅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生,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发生。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即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国际产业转移是在成本推动下发生的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活动。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教材以东亚地区为例,分两部分内容对产业转移作了介绍。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教材第一部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安排一课时。通过对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分析,导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又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企业、日本产品市场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
教材第二部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为此打下认识基础。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是一个问题的四个侧面:第一关注的是宏观产业结构,第二关注的是具体产业和产品,第三关注的是产业的空间,第四关注的是从事产业劳动的劳动力的空间变化。课本主要通过对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转移进行分析。
为了能让学生对产业转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安排一节探究活动课,以日本的产业转移为例,来分析探究产业转移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重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
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
共3课时
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
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7我国境外三家投资工厂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
师
读课本图5.7回答: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
(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生略。
师
(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其中,a代表的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主要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主要表示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而设立的企业;c体现了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建立的工厂。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像上例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周围应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或多或少存在。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推进新课
板书:
第二节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师
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
生
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
板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出示课本图5.8“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
师
请同学们读课本图5.8后思考: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是什么?
师
(提示)考虑图中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生略。
师
请阅读资料。
课件展示:
鼓励、引导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鼓励和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东、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发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制约矛盾也凸显出来。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是大势所趋。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出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课本图5.8所示的产业规律。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为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学生讨论,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进行评价。包括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生
略。
(教师归纳要点)
师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其二,出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除东亚外,美国向墨西哥、西欧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的转移,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典型例证。
师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探究具体的过程要请学生依照每个环节做好记录,如作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等,最后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观点,也可以组内分工,分别由学生来介绍初起的假设,寻找的哪些证据,得出了什么观点,教师进行评价)
师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师
劳动力因素是影响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去?
(尝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学生交流,得出合理解释)
师
企业生产除了需要劳动力以外,还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板书: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师
在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如办一个批文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跑几十个政府部门,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章。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后果?
生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师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0世纪60年代,在东亚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师
(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展示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组织示意图,考虑:(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了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师
组织讨论,教师归纳。
师
在我国的媒体上,经常会听到类似“改善投资环境”或“改善软环境”等提法,实际上就是地方为吸引产业转移而尽力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的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服务,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作为政府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创新环境、搭建交流平台等。
请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如何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创新环境、搭建交流平台等。(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材料内容)
课件展示: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投资环境,政府是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做法已无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政府服务则可让一个地区拥有明显的优势。电子政务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政务也面临深化、提升的迫切要求。政府除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外,要抓住“应用”和“服务”两大主题,使政府工作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
首先,要把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城市一大品牌精心打造。通过政务信息、市长信箱、网上投诉等栏目建设,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加强政府与社会的联系沟通,方便投资者、企业和市民,把门户网站切实办成汕头市统一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窗口,塑造政府“亲民、为民、便民”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加快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步伐。网站是政府部门开展对外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公共服务网络化项目的建设是依托。同时,良好的对外服务必须以高效的内部运转为支撑。要在内部办公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料电子化、业务网络化,促进政府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整个政府的提质、提速。
再次,要构建地区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通过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实现部门间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进而实现对社会、经济网站事务的有效管理。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要对其创新之处作积极评价,不完整之处进行补充,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师
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越来越多,为什么?
生
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板书:
3.市场因素
(提供资料,创设情景,教师展示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图及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
师
阅读下面材料后回答:
课件展示:
商务部最新的预测表明,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5%左右,市场需求590万辆,同比增长12%。
商务部预测说,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的取消、关税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燃油价格的不断上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将平稳小幅回落。
师
我国汽车市场有什么特点?
生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引导探究)
师
那么同学们再思考: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师
汽车的生产虽然已实现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师
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日本主要投资地区的变化是市场影响产业转移的很好例证。
师
那什么是关税?什么是关税壁垒呢?
(教师知识拓展)
师
关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根据关贸总协定规定,允许对本国工业实行保护,但这种保护只能利用关税手段,而不能使用其他的非关税措施。这在关贸总协定中又称作关税壁垒。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我国汽车市场吸引外资是最好的例证。
师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阅读新加坡某报记者的一段文章,理解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课件展示:
亚洲汽车发展趋势
在曼谷的街道上,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日本品牌汽车,丰田、本田、三菱、日产,同样的型号,名称一样,仔细看起来却和新加坡的有些许的不同。
是的,泰国的日本品牌汽车,绝大部分不是日本进口的,而是日本厂商在泰国设厂制造的。
日本工资成本太高,长期下来将大大削弱日本车的国际竞争力,于是日本汽车厂商这几年积极发展海外工厂,根据这个发展趋势,它们在中国的工厂针对中国大陆的汽车需求量,而东南亚、中国的台湾甚至是澳洲市场,将来主要汽车来源就是泰国。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的造车水平是最高的,一方面泰国工人在工艺方面较有渊源,加上政府大力推动,近几年来,泰国从装配汽车,到全面生产汽车,成绩有目共睹,只要你比较一下早期的丰田Soluna和刚刚推出的Vios,就可以看出不同。
在新加坡丰田汽车总代理的邀请下,我到曼谷参观了泰国最大的丰田Gateway车厂,深入看看泰国的汽车制造水平。
员工素质在泰国最高。“欢迎来到东南亚最先进的汽车工厂。”副厂长埃克才自豪地说。以工厂的规模来看,它虽然比不上日本和德国那些历史悠久的车厂,而且自动化程度也比不上日本的丰田车厂,但整个生产程序,从压模、装配、喷漆到运输,都是按日本的规格设计的。员工培训方面,丰田公司每年都派人到日本实习,而且这些实习课程内容都是“超前”的。换句话说,今年到日本学习的员工,学的不是目前生产的汽车科技,而是学习下一个款式所需要的技术。Gateway工厂平均一天可以生产300辆车,埃克才厂长说,这家工厂在1996年正式投入生产5个月后就发生了金融危机,原本两班制换成单班制,否则每年的汽车生产量可以达10万辆。能够在丰田车厂工作并不容易,这些员工的素质在泰国是最高的。怎么证明?一名员工告诉我们,一般泰国工人的收入是每月300美元,而丰田车厂的员工每月加上加班费,可以高达800美元!
泰国Corolla品质好。丰田Gateway工厂的管理层非常开放,以前到过的车厂一般只允许我们在一段距离外看他们工作。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走近工人身边,随便拍照,甚至可以动一动正在装配的零件,足见厂方对产品的信心。谈到泰国生产的车子,许多人都露出怀疑的眼神:“真的那么好吗?”埃克才坚定地说:“我们的Corolla是最好的,品质甚至超越了日本生产的。”根据丰田公司自己拿泰国生产的Corolla、Camry和Crown与日本生产的同型号车子相比,泰国的?Corolla?Atis比日本的还好。以一辆车子有多少制作缺失来说,Gateway厂平均每10辆车只有不超过0.5个缺失,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丰田车厂。泰国生产的CorollaAtis已经出口到马来西亚、中国的台湾、澳洲。同样的型号,名称一样,仔细看起来却和新加坡的有些许的不同。泰国Corolla是否来狮城?本地丰田总代理会不会把泰国的Corolla也带进我国?他们表示目前暂时没有这个计划,现在重点出击的是泰国制造的Vios。Vios可说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在本地受到肯定,新加坡人更能接受泰国生产的汽车,说不定总代理以后会带进更多泰国制造的汽车。
好处?当然是价格啦!泰国制造成本更低,运费也较少,只要过了品质这一关,可以购买更物美价廉的车,何乐而不为呢?
生略。
师
由材料可以发现,目前,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量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日本汽车市场的转移充分说明了市场在产业转移中所起的作用。
师
阅读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产业转移还有哪些新的趋向。
课件展示:
中外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自1990年浦东开放以后,上海市连年实现两位数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宝地。为了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跨国公司纷纷把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以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至2001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或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中心已有40多个,其中14个为全球性的中心。同时,国内企业在上海设立的技术中心也发展到200多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0多家。
生略。
师
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明上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结合“阅读”,同学们还应认识到,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要注意吸引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和发展性,如台湾的电子产业先转移到广东东莞,后来,又从东莞搬到苏州。又如,日本的某纺织企业先在墨西哥建厂,但很快又把工厂全部迁到中国。对于东莞和墨西哥来说,短期吸引产业转移后又移走,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课堂小结
上面虽然分别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原因,但是,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通过上课时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引起世界经济地理界的关注。它受到了国家政策、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经济情况分析,来了解产业转移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
师
(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读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思考: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经过了哪些调整?带来什么影响?
生
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工业化的基本过程:
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教师补充)
师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板书: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师
(展示资料):读下面材料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
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0%以上,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15亿元,同比增长42.0%。
无锡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截止到2001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9家,合同外资4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61亿美元,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88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柯达、通用、索尼、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落户园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区将形成“一区五园一校”的格局(即出口加工区、无锡软件园、信息产业园、科技产业园、机电工业园、华扬科学工业园和无锡电子信息技术学院)。
(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思维)
师
产业转移给无锡新区带来的影响说明什么问题。
生
促使无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持续发展。
师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或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使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板书: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师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合作。展示:课本图5.13“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5.14“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请同学们回答课本P99思考题。
(学生讨论,提出观点,合作交流,相互融合)
生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3.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所以产业发展特别迅速。
师
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发现,产业转移形成的产业国际分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由此看到,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移国还是转移对象国都是机遇。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产业转移也是挑战。
现在请阅读课本P100第一段以及下面资料内容。说明产业转移给地理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美矿业公司污染环境案印尼开审
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以及其在印尼的分公司被指控污染环境的案件8月5日在印尼开审。
纽蒙特―米纳哈萨―拉亚公司及其总裁被控蓄意或疏忽在印尼东部的北苏拉威西省海湾倾倒有毒废料。
板书: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生
工业生产落实在一定的空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对于转移地和转移对象地来说,都是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但是,对于一些具有污染尤其是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这类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甚至是为了转移污染而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这类产业转移后,往往会长久的受到污染问题的困扰。所以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师
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
产业转移同时也包含着就业机会的转移,因此对调整就业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板书: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教师展示:课本图5.15“日本失业率的提高”
师
请同学们读教材图5.15和阅读材料后对日本等国大量向国外转移产业,国内的就业机会就减少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件展示:
日本“产业空洞化”的误区
近期以来,日本媒体频频提及“产业空洞化”。一家权威杂志刊出特集,标题为“恐怖的空洞化”。一些人认为,由于日本企业大举移师海外,减少了国内投资和就业机会,从而加剧了经济不景气。
产业空洞化,又称空心化,是指一国工业部门大量向国外转移并在国外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同时国内工业部门减少,形成“外实中虚”的局面。
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85年西方发达国家签订“广场协议”,日元从此大幅升值,日本形成了庞大的金融资本。日元升值使日本国内生产成本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跃居世界第一。大批民间资本涌向海外,在海外设厂或收购当地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日本国内舆论惊呼出现“产业空洞化”,担忧日本资金和技术外流。结果,大多数资本依然留在国内,投资在证券和不动产方面,导致泡沫经济不断膨胀。
近年来担忧空洞化的思潮再次流行。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持续了10年的不景气。最近出现了进一步衰退的迹象。许多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将导致日本就业状况恶化,本土产业和技术领域出现空洞。日本经济结构审议会估算说,如果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下去,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将大幅度减少,2006~2010年期间,本来可望达到3%左右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停留在0.5%的水平,失业率将达到5%以上。
日本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空洞化”的议论有两个原因。
一是转移视线。当前日本经济的实质是结构问题。日本在高技术领域和技术集约型产品方面竞争力落后于欧美;在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竞争不过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是进行结构性变革的大好时机,但日本政策失误,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如今日本虽然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却不知往何处去。把经济困境归罪于空洞化,将减轻民众对政府的指责。
二是用心不良。与“空洞化”同时常常见诸报端的另一个词汇是“中国威胁”。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日贸易状况时,故意夸大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产品对日出口的实情。给人一个印象是“日本大量对华投资,结果中国产品威胁了日本经济增长”。实际上中国对日出口增加的同时,日本对中国出口也在大幅增加。只是因为对美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出口减少太多,日本贸易盈余去年上半年出现大幅减少。另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发表的投资白皮书,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1996年起连年下跌,直到2000年出现增长,但投资总额不到10亿美元,不及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40。多年来,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不是中国,也不是东南亚,而是欧美。199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80%在欧美地区。然而这些在日本报刊上鲜见报道。
向海外转移生产是任何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资本和资源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配置。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地区转移的多是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劳动力成本高昂的日本有益无害。许多日本企业因此获得新生。
美国制造企业的海外生产比例达30%多,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却没有人担忧产业的空洞化。这是因为美国自身不断进行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同时开放市场吸纳海外的优势产品,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日本一方面要求外国开放市场,自己却在市场开放上设置重重壁垒;一方面要求外国加大对日投资,自己却犹豫不决。专家指出,日本应当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快进行产业重组,将国内的夕阳产业转移海外,大力开拓朝阳产业。这才是日本产业的出路。
日本是亚洲的工业大国,产业转移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在转移过程中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当然,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所以如何在产业转移中求生存是目前我国研究的重大课题。
生略。
课堂小结
综合四方面的影响来看,产业转移对转移国(地区)和转移对象国(地区)的影响都存在利弊两面。产业转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师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对产业转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活动,以日本为例,对产业转移进行进一步探讨。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推进新课
板书:
四、日本产业转移
师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调拨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指导)
生略。
师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产业的国内企业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需要大量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师
由日本的产业转移看到,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拓展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产业转移)
课件展示: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迄今为止,这一趋势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体展开的,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尤其如此。2001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5.4%,其中仅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三大发达经济体即占到84.6%。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一进程之中。这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向,而并非日本面临的特殊问题。
师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界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呢?阅读课本图5.16,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展示课本图5.16“日本产业转移影响”,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然后回答)
生略。
师
图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师
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却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由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的阶段。思考:
1.为什么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对此,提出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师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师
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视和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挑战,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大任务。
师
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货币需求大增、GDP高速增长等,都与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重化工业阶段将为我们调控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重化工业阶段将导致能源、重要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
再次,重化工业阶段将会出现就业岗位的持续紧张。由于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多,但创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较低。
第四,重化工业阶段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许多重化工业(如化工等)的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汽车)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师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除了挑战外,也有许多机遇,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部分重化工业和与重化工业关系密切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等)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进行;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加快;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等。这些机遇都有待我们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好好抓住和利用。
课堂小结
日本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借鉴日本经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优势,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日本产业的研究,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产业转移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3.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第二课时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三课时
四、日本产业转移
活动与探究
从容说课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称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仅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生,而且在国际范围内发生。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即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国际产业转移是在成本推动下发生的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活动。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教材以东亚地区为例,分两部分内容对产业转移作了介绍。
由日本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逐级、分阶段的产业转移,推动东亚地区保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
教材第一部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安排一课时。通过对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分析,导出产业转移的概念、原因。又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企业、日本产品市场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企业如何通过产业转移,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
教材第二部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为此打下认识基础。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四个方面是一个问题的四个侧面:第一关注的是宏观产业结构,第二关注的是具体产业和产品,第三关注的是产业的空间,第四关注的是从事产业劳动的劳动力的空间变化。课本主要通过对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转移进行分析。
为了能让学生对产业转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安排一节探究活动课,以日本的产业转移为例,来分析探究产业转移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重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
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产业转移等案例的分析,它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日本工业结构调整表,日本产业转移资料,中外合资企业的景观图片,企业排放污染的资料。
课时准备
共3课时
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第二课时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日本产业转移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中国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的生产情况。
师
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课件展示:课本图5.7我国境外三家投资工厂的原料、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
师
读课本图5.7回答: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优点?
(组织讨论,引导思考)
生略。
师
(归纳总结)三例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其中,a代表的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主要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b主要表示受我国庞大的市场吸引而设立的企业;c体现了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建立的工厂。在区位选择上,a厂家选择在我国离日本(原料地和市场)比较近的青岛;b厂家选择在对我国汽车市场有很大辐射作用的中心城市――北京(且北京自身市场潜力较大);c厂家选择在有优惠条件的且交通方便的特区城市――深圳。
像上例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周围应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或多或少存在。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推进新课
板书:
第二节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师
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
生
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
板书: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出示课本图5.8“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
师
请同学们读课本图5.8后思考: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是什么?
师
(提示)考虑图中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生略。
师
请阅读资料。
课件展示:
鼓励、引导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鼓励和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东、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和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机会,发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制约矛盾也凸显出来。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是大势所趋。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提出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课本图5.8所示的产业规律。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为转移国或地区?
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学生讨论,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进行评价。包括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生
略。
(教师归纳要点)
师
1.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2.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其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其二,出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图5.8给出了这类产业随时间推移而在东亚转移的轨迹。除东亚外,美国向墨西哥、西欧向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的转移,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典型例证。
师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探究具体的过程要请学生依照每个环节做好记录,如作出假设、寻找证据、证明观点等,最后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观点,也可以组内分工,分别由学生来介绍初起的假设,寻找的哪些证据,得出了什么观点,教师进行评价)
师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师
劳动力因素是影响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去?
(尝试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学生交流,得出合理解释)
师
企业生产除了需要劳动力以外,还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板书: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师
在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如办一个批文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跑几十个政府部门,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章。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后果?
生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师
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0世纪60年代,在东亚出现的出口加工区,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的地区。
师
(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展示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组织示意图,考虑:(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了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师
组织讨论,教师归纳。
师
在我国的媒体上,经常会听到类似“改善投资环境”或“改善软环境”等提法,实际上就是地方为吸引产业转移而尽力降低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的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服务,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作为政府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创新环境、搭建交流平台等。
请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如何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创新环境、搭建交流平台等。(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材料内容)
课件展示:
推进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投资环境,政府是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的做法已无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政府服务则可让一个地区拥有明显的优势。电子政务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子政务也面临深化、提升的迫切要求。政府除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外,要抓住“应用”和“服务”两大主题,使政府工作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
首先,要把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城市一大品牌精心打造。通过政务信息、市长信箱、网上投诉等栏目建设,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加强政府与社会的联系沟通,方便投资者、企业和市民,把门户网站切实办成汕头市统一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窗口,塑造政府“亲民、为民、便民”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加快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步伐。网站是政府部门开展对外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公共服务网络化项目的建设是依托。同时,良好的对外服务必须以高效的内部运转为支撑。要在内部办公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料电子化、业务网络化,促进政府部门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整个政府的提质、提速。
再次,要构建地区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通过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实现部门间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进而实现对社会、经济网站事务的有效管理。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要对其创新之处作积极评价,不完整之处进行补充,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
师
目前,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办厂越来越多,为什么?
生
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板书:
3.市场因素
(提供资料,创设情景,教师展示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图及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
师
阅读下面材料后回答:
课件展示:
商务部最新的预测表明,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5%左右,市场需求590万辆,同比增长12%。
商务部预测说,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的取消、关税的降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燃油价格的不断上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将平稳小幅回落。
师
我国汽车市场有什么特点?
生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引导探究)
师
那么同学们再思考: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师
汽车的生产虽然已实现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师
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日本主要投资地区的变化是市场影响产业转移的很好例证。
师
那什么是关税?什么是关税壁垒呢?
(教师知识拓展)
师
关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是指一国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因为所生产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者国内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根据关贸总协定规定,允许对本国工业实行保护,但这种保护只能利用关税手段,而不能使用其他的非关税措施。这在关贸总协定中又称作关税壁垒。企业为了避开这些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我国汽车市场吸引外资是最好的例证。
师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产业转移方向也会随之而变化。阅读新加坡某报记者的一段文章,理解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课件展示:
亚洲汽车发展趋势
在曼谷的街道上,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日本品牌汽车,丰田、本田、三菱、日产,同样的型号,名称一样,仔细看起来却和新加坡的有些许的不同。
是的,泰国的日本品牌汽车,绝大部分不是日本进口的,而是日本厂商在泰国设厂制造的。
日本工资成本太高,长期下来将大大削弱日本车的国际竞争力,于是日本汽车厂商这几年积极发展海外工厂,根据这个发展趋势,它们在中国的工厂针对中国大陆的汽车需求量,而东南亚、中国的台湾甚至是澳洲市场,将来主要汽车来源就是泰国。
在东南亚国家中,泰国的造车水平是最高的,一方面泰国工人在工艺方面较有渊源,加上政府大力推动,近几年来,泰国从装配汽车,到全面生产汽车,成绩有目共睹,只要你比较一下早期的丰田Soluna和刚刚推出的Vios,就可以看出不同。
在新加坡丰田汽车总代理的邀请下,我到曼谷参观了泰国最大的丰田Gateway车厂,深入看看泰国的汽车制造水平。
员工素质在泰国最高。“欢迎来到东南亚最先进的汽车工厂。”副厂长埃克才自豪地说。以工厂的规模来看,它虽然比不上日本和德国那些历史悠久的车厂,而且自动化程度也比不上日本的丰田车厂,但整个生产程序,从压模、装配、喷漆到运输,都是按日本的规格设计的。员工培训方面,丰田公司每年都派人到日本实习,而且这些实习课程内容都是“超前”的。换句话说,今年到日本学习的员工,学的不是目前生产的汽车科技,而是学习下一个款式所需要的技术。Gateway工厂平均一天可以生产300辆车,埃克才厂长说,这家工厂在1996年正式投入生产5个月后就发生了金融危机,原本两班制换成单班制,否则每年的汽车生产量可以达10万辆。能够在丰田车厂工作并不容易,这些员工的素质在泰国是最高的。怎么证明?一名员工告诉我们,一般泰国工人的收入是每月300美元,而丰田车厂的员工每月加上加班费,可以高达800美元!
泰国Corolla品质好。丰田Gateway工厂的管理层非常开放,以前到过的车厂一般只允许我们在一段距离外看他们工作。但在这里,我们可以走近工人身边,随便拍照,甚至可以动一动正在装配的零件,足见厂方对产品的信心。谈到泰国生产的车子,许多人都露出怀疑的眼神:“真的那么好吗?”埃克才坚定地说:“我们的Corolla是最好的,品质甚至超越了日本生产的。”根据丰田公司自己拿泰国生产的Corolla、Camry和Crown与日本生产的同型号车子相比,泰国的?Corolla?Atis比日本的还好。以一辆车子有多少制作缺失来说,Gateway厂平均每10辆车只有不超过0.5个缺失,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丰田车厂。泰国生产的CorollaAtis已经出口到马来西亚、中国的台湾、澳洲。同样的型号,名称一样,仔细看起来却和新加坡的有些许的不同。泰国Corolla是否来狮城?本地丰田总代理会不会把泰国的Corolla也带进我国?他们表示目前暂时没有这个计划,现在重点出击的是泰国制造的Vios。Vios可说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在本地受到肯定,新加坡人更能接受泰国生产的汽车,说不定总代理以后会带进更多泰国制造的汽车。
好处?当然是价格啦!泰国制造成本更低,运费也较少,只要过了品质这一关,可以购买更物美价廉的车,何乐而不为呢?
生略。
师
由材料可以发现,目前,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量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日本汽车市场的转移充分说明了市场在产业转移中所起的作用。
师
阅读材料,请同学们思考,国际产业转移还有哪些新的趋向。
课件展示:
中外大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向上海聚集
产业转移一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自1990年浦东开放以后,上海市连年实现两位数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宝地。为了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跨国公司纷纷把其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一起迁入上海,以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至2001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0家进入上海。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或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中心已有40多个,其中14个为全球性的中心。同时,国内企业在上海设立的技术中心也发展到200多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0多家。
生略。
师
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能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总部,说明上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通过对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结合“阅读”,同学们还应认识到,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要注意吸引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和发展性,如台湾的电子产业先转移到广东东莞,后来,又从东莞搬到苏州。又如,日本的某纺织企业先在墨西哥建厂,但很快又把工厂全部迁到中国。对于东莞和墨西哥来说,短期吸引产业转移后又移走,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课堂小结
上面虽然分别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原因,但是,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通过上课时的讨论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引起世界经济地理界的关注。它受到了国家政策、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现实证明,吸引产业转移是一些较落后国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从日本的经济情况分析,来了解产业转移给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
师
(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读课本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思考: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经过了哪些调整?带来什么影响?
生
展示了日本工业结构调整阶段及其主导产业和重点部门。工业化的基本过程:
轻工业→重化工业→高科技工业。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每一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的转换,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教师补充)
师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例如,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至80年代初,已基本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大大缩短。
板书: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师
(展示资料):读下面材料思考问题。
课件展示:
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0%以上,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15亿元,同比增长42.0%。
无锡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截止到2001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9家,合同外资4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61亿美元,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达188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柯达、通用、索尼、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落户园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新区将形成“一区五园一校”的格局(即出口加工区、无锡软件园、信息产业园、科技产业园、机电工业园、华扬科学工业园和无锡电子信息技术学院)。
(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思维)
师
产业转移给无锡新区带来的影响说明什么问题。
生
促使无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持续发展。
师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或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使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板书: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师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合作。展示:课本图5.13“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5.14“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请同学们回答课本P99思考题。
(学生讨论,提出观点,合作交流,相互融合)
生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3.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所以产业发展特别迅速。
师
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发现,产业转移形成的产业国际分工和合作,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往往是不利的。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发展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就要注意这一点,最好能引进处于研发期、增长期的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由此看到,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移国还是转移对象国都是机遇。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产业转移也是挑战。
现在请阅读课本P100第一段以及下面资料内容。说明产业转移给地理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
美矿业公司污染环境案印尼开审
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以及其在印尼的分公司被指控污染环境的案件8月5日在印尼开审。
纽蒙特―米纳哈萨―拉亚公司及其总裁被控蓄意或疏忽在印尼东部的北苏拉威西省海湾倾倒有毒废料。
板书: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生
工业生产落实在一定的空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对于转移地和转移对象地来说,都是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但是,对于一些具有污染尤其是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这类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甚至是为了转移污染而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这类产业转移后,往往会长久的受到污染问题的困扰。所以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师
日本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也就是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在日本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为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
产业转移同时也包含着就业机会的转移,因此对调整就业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板书: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教师展示:课本图5.15“日本失业率的提高”
师
请同学们读教材图5.15和阅读材料后对日本等国大量向国外转移产业,国内的就业机会就减少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件展示:
日本“产业空洞化”的误区
近期以来,日本媒体频频提及“产业空洞化”。一家权威杂志刊出特集,标题为“恐怖的空洞化”。一些人认为,由于日本企业大举移师海外,减少了国内投资和就业机会,从而加剧了经济不景气。
产业空洞化,又称空心化,是指一国工业部门大量向国外转移并在国外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同时国内工业部门减少,形成“外实中虚”的局面。
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85年西方发达国家签订“广场协议”,日元从此大幅升值,日本形成了庞大的金融资本。日元升值使日本国内生产成本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跃居世界第一。大批民间资本涌向海外,在海外设厂或收购当地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日本国内舆论惊呼出现“产业空洞化”,担忧日本资金和技术外流。结果,大多数资本依然留在国内,投资在证券和不动产方面,导致泡沫经济不断膨胀。
近年来担忧空洞化的思潮再次流行。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持续了10年的不景气。最近出现了进一步衰退的迹象。许多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将导致日本就业状况恶化,本土产业和技术领域出现空洞。日本经济结构审议会估算说,如果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下去,日本的经常项目盈余将大幅度减少,2006~2010年期间,本来可望达到3%左右的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停留在0.5%的水平,失业率将达到5%以上。
日本部分媒体大肆炒作“空洞化”的议论有两个原因。
一是转移视线。当前日本经济的实质是结构问题。日本在高技术领域和技术集约型产品方面竞争力落后于欧美;在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竞争不过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是进行结构性变革的大好时机,但日本政策失误,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如今日本虽然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贸易盈余,却不知往何处去。把经济困境归罪于空洞化,将减轻民众对政府的指责。
二是用心不良。与“空洞化”同时常常见诸报端的另一个词汇是“中国威胁”。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日贸易状况时,故意夸大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产品对日出口的实情。给人一个印象是“日本大量对华投资,结果中国产品威胁了日本经济增长”。实际上中国对日出口增加的同时,日本对中国出口也在大幅增加。只是因为对美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出口减少太多,日本贸易盈余去年上半年出现大幅减少。另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发表的投资白皮书,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1996年起连年下跌,直到2000年出现增长,但投资总额不到10亿美元,不及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40。多年来,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不是中国,也不是东南亚,而是欧美。199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80%在欧美地区。然而这些在日本报刊上鲜见报道。
向海外转移生产是任何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资本和资源必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配置。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地区转移的多是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劳动力成本高昂的日本有益无害。许多日本企业因此获得新生。
美国制造企业的海外生产比例达30%多,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却没有人担忧产业的空洞化。这是因为美国自身不断进行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同时开放市场吸纳海外的优势产品,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日本一方面要求外国开放市场,自己却在市场开放上设置重重壁垒;一方面要求外国加大对日投资,自己却犹豫不决。专家指出,日本应当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快进行产业重组,将国内的夕阳产业转移海外,大力开拓朝阳产业。这才是日本产业的出路。
日本是亚洲的工业大国,产业转移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在转移过程中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当然,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所以如何在产业转移中求生存是目前我国研究的重大课题。
生略。
课堂小结
综合四方面的影响来看,产业转移对转移国(地区)和转移对象国(地区)的影响都存在利弊两面。产业转移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师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对产业转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带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
师
今天这节课老师安排大家活动,以日本为例,对产业转移进行进一步探讨。
(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推进新课
板书:
四、日本产业转移
师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使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日本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1.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的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工业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2.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有什么推动作用?
3.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调拨趋于饱和,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这种市场形势对日本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很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数量下降。日本劳动力特点对国内企业生产有何影响?
5.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太平洋沿岸地带。这一地带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这种状况对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有什么影响?
6.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种政策对日本传统工业企业在国内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指导)
生略。
师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产业的国内企业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需要大量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师
由日本的产业转移看到,国际产业转移是开放经济的产物,也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在现实中,产业转移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等等。(拓展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产业转移)
课件展示: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迄今为止,这一趋势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主体展开的,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尤其如此。2001年发达国家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达95.4%,其中仅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三大发达经济体即占到84.6%。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一进程之中。这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向,而并非日本面临的特殊问题。
师
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产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并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界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给日本带来什么影响呢?阅读课本图5.16,说明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地理与生活的素材来为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提供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从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证据,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师展示课本图5.16“日本产业转移影响”,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然后回答)
生略。
师
图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师
尽管重化工业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却能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成为发达工业的象征。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由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的阶段。思考:
1.为什么日本、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之前,要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目前,有人提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对此,提出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
师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求需要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师
重化工业阶段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视和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挑战,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的重大任务。
师
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货币需求大增、GDP高速增长等,都与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首先,重化工业阶段将为我们调控经济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其次,重化工业阶段将导致能源、重要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的紧张。
再次,重化工业阶段将会出现就业岗位的持续紧张。由于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高,虽然对GDP的增长贡献较多,但创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却较低。
第四,重化工业阶段将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许多重化工业(如化工等)的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化工业产品(如汽车)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师
当然,重化工业阶段除了挑战外,也有许多机遇,如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部分重化工业和与重化工业关系密切的前向和后向产业(如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等)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进行;技术进步的速度很可能加快;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高等。这些机遇都有待我们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好好抓住和利用。
课堂小结
日本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借鉴日本经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资源、劳动力、市场优势,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对日本产业的研究,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产业转移
第一课时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向廉价劳动力区域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向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区域转移
3.市场因素:向市场广阔或潜力大的区域转移
第二课时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
2.促使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第三课时
四、日本产业转移
活动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