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海 练习(精选2篇)
烟台的海 练习 篇1
一、音汉互写
如痴如醉( ) 锲而不舍( ) 惬意( ) 湛蓝( )
wèi( )蓝 过lǜ( ) tián( )静 chóng( )山峻岭
二.写出四个描写大海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篇课文按 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海上景观。烟台的海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2)……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五、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烟台的海四季各有特点,非常美。请你选择一个季节当回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七、填写并背诵有关“海”的古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4、 ,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 练习写话:
1.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那就是绘“景”也写人。作者写“人”映衬了“景”,通过绘“景”又展示了“人”。可以说,“景”与“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种写法值得我们效仿。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①春雨中农民忙着下肥②大雪过后,孩子在雪地里玩耍③人们欣赏钱塘江大潮……任选一张图片仿写。
烟台的海 练习 篇2
阅读材料:(见全文)
设计意图:
39课《烟台的海》一文形象地描绘了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课文以总分的结构,分述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迥然不同的景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备课中,我就感觉到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能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好材料。
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都作为重点,难免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读写结合的重点不突出,反而收效不理想。由于课文的脉络清晰,是学生学习布局谋篇的好材料,所以,我确定了“仿照课文段落结构,设计读写结合的练习”的主题。
练习设计:
学习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习学习过的《海滨仲夏夜》、《颐和园》的段落结构。然后仿照其中的一种段落结构形式写一篇写景的作文。
操作说明:
在设计读写结合语言训练题时,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学习《烟台的海》一课的段落结构。在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并且在板书时列出了这篇课文的结构——
第一段:烟台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总)
第二段:烟台的海很凝重。
烟台的海很轻盈。
烟台的海很浪漫。 (分)
烟台的海充实和忙碌。
第三段: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背景,是一座舞台。(总)
第二步,复习学习过的不同段落结构的课文。在复习时,再出示同样是写景的课文,但是与《烟台的海》结构不一样的课文,组织学生一起讨论。
《海滨仲夏夜》(时间顺序)
第一段:夕阳落山不久,天边出现了晚霞。
第二段: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了下去,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
第三段: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陆续亮了起来。
第四段:月亮上来了,人们在沙滩上活动。
第五段:夜已经深了,人们渐渐停止了活动。
《颐和园》第二段(地点转移的顺序)
1、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2、“我”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仰望万寿山。
3、登上万寿山,“我”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
4、从万寿山下来,“我”观赏美丽的昆明湖。
经过了这样的复习,学生对同一类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段落结构去布局谋篇有了认识,并且在讨论和交流中对不同的段落结构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习,对自己在实践中恰当运用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以读仿写,设计理解和表达的训练练习。
经过了学习和复习后,学生对于为文章布局谋篇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学生自己为自己的习作布局谋篇打下了基础。于是,让学生用上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段落结构形式,写成一篇文章。
补充资料:
(见有关课文)
学生习作:
寒假游三亚亚龙湾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们全家来到三亚游玩。在上海还是寒冷的冬天,这里却是炎炎的夏日。我们迫不及待地换上夏装,蹦着跳着跟着爸爸妈妈前往亚龙湾,去看我向往以久的美丽的大海。
一大早,还没来到海边,就听到阵阵海水涌上岸滩的声音。我控制不住自己兴奋激动的心情,一阵狂奔,奔到海边。极目望去,大海是那样苍苍茫茫,无边无际。似乎与广漠的天空连在一起,真可谓“水天一线”了。我赶忙脱去鞋子,光着小脚丫,卷着小裤子,走在沙滩上,沙滩上的沙子细如粉,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着一块毛毯。在沙滩上,我发现了许多小小的、圆圆的螃蟹洞,像蜘蛛一样的小螃蟹,横着爬来爬去,一会儿钻进洞里,一会儿又钻出来,有趣极了!海滩上还有许多可爱的千姿百态的贝壳,有红的、白的、大的、小的、宝塔形的、伞形的、瓜子形的……美丽极了!走进浅海里,海里的沙泥软软的,就像走在海绵上似的。突然,我觉得自己的脚好像被一个东西轻轻地碰了一下,我一看,一只活螺狮在贪婪地喝海水呢!再仔细一看,有许多活着的小螺狮、小海贝都在喝海水呢,真是可爱极了!
吃完午饭,我继续玩。正玩得入迷,忽然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原来是我的同班同学,在这遥远的旅游胜地巧遇同学,真是让人兴奋不已,我们不约而同地一起抓小鱼、逮螃蟹、摸海螺、拣贝壳……我们不停地追逐着一排排海浪,等待着那最前面的一排追到我们,然后那雪白的银链碎了,溅在我们的眼睛里、小脸蛋上、脖子里、小褂上、裤子上……我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得更加开心了。海边不时传来我们追逐、打闹、嬉戏声……
晚上,我们带着“收获”的贝壳、小螃蟹、海螺、小鱼、小虾……依依不舍地离开大海,我真想住在大海边,天天和大海做朋友。
点评:学生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把自己一天在澳大利亚的海滩上游玩的过程写具体,很有趣。
游青浦大千生态园
“大千生态园?肯定是个新奇的大千世界。”我一看到春游通知,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大千生态园。
坐了漫长的两个小时的车子,只见郁郁葱葱,草长莺飞,还不时有鸟儿扑腾翅膀的声音钻进耳里。醒目的招牌“大千庄园”立在路旁,提示着我们生态园到了!两旁的大树挥着墨绿的树枝,小溪淙淙作响,鸟儿展翅欲飞……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作家孙犁曾写过一篇小说《白洋淀记事》,里面就描绘着奇妙的芦苇荡。今天,总算亲眼目睹它们了!那长而绿的芦苇凑在一起,插进小河中,密密麻麻,风吹拂着它们,它们便随风摇曳,像婆娑的少女翩翩起舞。
芦苇荡旁边就是“草船借箭”游玩区。远看那立在水中船上的稻草人,身披迷彩服,有的弯下身子,躬起背;有的昂首挺胸,拳头紧紧地握着;还有的低下头,双手撑着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接着,我领到了几枝箭,还有一把弓弩。噢,原来让我们射箭啊!我迅速地跑下楼梯,来到了射箭台。我努力张开弓弩,把箭的插口插在线上,在把箭头放在前面,使劲拉满弓弩,放手,只听“嚓”地一声,那箭精准地射到了稻草人的头上。我乐得欢呼雀跃。第二次射箭,却以失败告终。我拉开弓弩,搭上箭,可还未松手呢,箭就有力地弹了出去,结果擦着了水面,扑通落水了。
“去玩竹筏漂流吧!”我们队伍一听,顿时来了劲,赶到了“竹筏漂流”区。现在竹筏十分稀少,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那一排排粗壮的竹子,扎起来,就形成了这坚固的竹筏。我以高空飞跃的姿势跳上竹筏的座位上,竹筏摇了摇,却没有沉入水中。我躺在椅子上,双脚前伸,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这美好的竹筏时光。小溪“哗哗”地流着,木桨划过小溪,流露出几条轻细的涟漪。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鸡叫,十分惬意。突然,我看到了在湖中心的猴岛。隐约看到几只调皮的猴子蹿上蹿下,“吱吱”地做声,还摇头张望,拍打着胸脯……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不一会儿就到了上车返校的时间。我再看了一眼生态园,觉得它,是那么地让我亲近大自然!
点评:作者介绍了去大千生态园游玩的过程,作者能按照地点转移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很生动具体。
伊斯法汗游记
1月21日,我们一家随姨父前往伊朗的“西安”——古都伊斯法汗市,那里到处散发着古代文明的气息,很值得一去。
我们先来到了摇摆塔,顾名思义,摇摆塔就是会摇的塔。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有很多人在上面让它“跳舞”,它到现在都没倒。现在左塔的内部设施坏了,所以我们没有进去摇它。但这座摇摆塔为什么会摇呢?因为古代波斯科学家掌握了力学中的平衡原理,而且这座塔使用古砖和古代的一种粘合剂垒砌而成,所以才会摇。这座摇摆塔展示了古代波斯人民无穷的智慧力量。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世人瞩目的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祭坛遗址。它坐落在伊斯法汗的城区至高点——光明顶上。听爸爸讲,古代波斯人民之所以拜火,是因为他们渴望光明。古代波斯有一部宗教经典——《阿维斯塔》,这部经典详尽描述了拜火仪式及拜火教教义,还包括大量雅利安族(波斯先祖)早期神话传说和祭神的诗歌。阿里说:“在伊斯法汗经常能看到日月同辉的奇异天像。”一听这话,我恍然大悟——难怪这座遗址建在光明顶上,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艰难地向光明顶攀爬,用了整整三刻钟时间,终于爬上了像古城堡一样的光明顶主峰。从这里向四周远眺,能看到伊斯法汗的全景,伊斯法汗的雄伟气魄,顿时被显现出来,我们被震撼了。伊斯法汗的高大的现代建筑和矮小的农村房屋相衬相印,根本不比上海或北京逊色。我们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影,都想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接着来到了位于老城区的伊玛目广场。听姨父讲,它建于600年以前的阿巴斯王朝时期。广场四周的建筑群高大雄伟,富丽堂皇。那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伊玛目清真寺和哈里发的行宫。
接着,我们来到了伊玛目清真寺。清真寺的门非常精致、厚重,可惜的是,在伊斯兰革命前,有很多民众躲在清真寺中避难,由于清真寺是神圣的宗教禁地,军队不会来围攻,但是非常不幸,流弹落到了清真寺附近,炸弹残核溅到了清真寺的大门上,烙下了战争的悲劣印迹。进入了清真寺,看到的每个门坎都是用整块碧玉雕凿而成的,清真寺殿堂的地板全部用上好的石材铺砌而成,地板的缝隙笔直平整,富有质感。殿堂内墙以浅蓝色为基调,饰有生动多彩、具有浓郁伊斯兰文化气息的精美图案。主殿穹顶高大深奥,气势辉宏。由于建筑师精心的、富有科学性的设计,使整个殿堂具有神奇的回音效果,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年代里,宗教领袖们在这里利用这种特殊的设计,用最洪亮的、具有震撼力的声音向教民们布道、说法,宣讲教义精神。这座清真寺能够容纳数万人同时礼拜,它的所有配套设施,竟乎完美。清真寺的外墙用华丽的琉璃砖贴面,配有传统花饰。高耸入云的宣礼塔是这座清真寺建筑的点睛之笔,它的风格融合了阿拉伯与波斯建筑的杰出成果。它见证了波斯王朝的兴衰荣辱。
然后我们来到了哈立法的行宫。整个宫殿展示给人们的是帝王特有的奢华与尊贵。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阶楼梯、任何一个层面都凝聚着那个时期波斯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座行宫的喷泉竟然建在相当于四层楼高的阅兵观礼台上。喷泉的水循环系统究竟是怎么运行的呢?水的压力从何而来,从建筑物的外表窥窃不到它的奥秘所在。哪怕是喷泉水池底层的防水设施,都足以让你苦思冥想。最让人遗憾的是,行宫内墙的精美壁画都被人为的破坏了,我们无法从中领略波斯帝国伟大的艺术成就。
天色不早了,我们来到了伊斯法汗闻名遐迩的砖桥和33孔桥游览,一睹它的风采,这两座桥始建于五百多年前,砖桥是用砖石砌成的,而33孔桥是用石材搭建的,两座桥的风格大同小异,桥面宽阔平坦。两侧建有精美的、带有拱门的回廊。很多当地人在回廊内伴着夜幕小息吟诗,吹奏波斯长笛。今天天气格外晴朗,深蓝色的天幕印着清澈的河面,水天一色,格外美丽。桥廊的华丽灯饰,加上河畔建筑物的霓虹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丝毫不比上海的外滩逊色。
我们的伊斯法汗之旅就这样结束了,那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久久萦绕在我的心里,我期待着再一次来到伊斯法汗。
点评:
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很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参观的过程。分述部分不仅能围绕着“浓浓的文化气氛”来写,还介绍得和详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