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7虎门销烟(精选15篇)

7虎门销烟(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虎门销烟(精选15篇)

7虎门销烟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抓重点语句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1.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水泄不通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成语积累:写出与“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语。(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写出几个形容人多热闹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5)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a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b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c 销毁的鸦片数量多。(板书:二百多万斤  二十三天)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

  指导诵读: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4)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4)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1839年6月3日。

  (师小结: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提醒学生注意是把一件事分步骤写具体。)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教后反思: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不足之处:

  孩子们在完成课后练习“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续写时,大部分孩子都是简短的一两句话,不能大胆展开想象。可能孩子们在课前对林则徐的了解还不够多,还要进一步引导。

7虎门销烟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齐读课题)从课

  题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对人有什么危害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及对人危害的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大意。

  2、指名说说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件。

  3、你了解林则徐吗?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师出示课件:林则徐生平简介。

  4、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5、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6、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你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7、四人小组复述课文。指名在班上复述。

  8、交流如何识记生字,师范写“寨”、“毁”。

  9、描红仿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三、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无能清政府下的中国,,让中国白花花的银子象水一样流入了英国人的腰包;,让中国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给中国人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给中国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记住这个让人难忘的日子?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相机板书: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场面的词语画上横线,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3) (出示课件)指名赛读第1至3句话。

  (4) (出示课件)指名读第4、5句话,生评价读得怎样,指名再读。

  (5)播放销烟视频,酝酿感情。

  (6)齐读第三自然段,回味难忘的历史一刻。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男女生赛读。

  5、学习第5自然段

  自由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出示课件)

  指名读,齐读。

  师:看着咆哮的潮水将害人的卷走,假如你就是虎门销烟现场的一名老百姓,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民族英雄林则徐,你想说什么呢?

  1、 学习第6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壮举呢?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齐读第六自然段。

  2、 小结全文: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虎

  门销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三、延伸拓展

  1、欣赏林则徐的话:

  (1)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为门墙辱。

  (2)生死见命,成败天也。

  2、搜集有关林则徐的故事读一读。

  3、办一张“远离毒品”的手抄报。

7虎门销烟 篇3

  教学要求: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师生问好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请同学开小火车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后)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范读,思考 

  为什么虎门销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

  (板书:值得纪念  伟大的壮举)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很壮观、隆重?

  (2)谁来说说?

  读后交流。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讨论: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壮观场面。

  四、品读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销烟的经过。

  1、一边读一边思考:分几步销烟的?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

  2、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事件连起来?(板书:先……再……然后……)

  4、小结:

  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5、指导说话。

  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6、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在旁边观看的外国商人目睹了这个壮观的销烟场面,他们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学生“我来试试”

  五、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告诉大家你注意到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2、虎门销烟,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读最后一段。

  3、师总结:是啊!这些鸦片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鸦片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林则徐收缴了他们的鸦片,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林则徐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六、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现在,当我们看完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面对着端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鸦片害人,早就应该销毁,虎门销烟为中国人争了光。

  林则徐是个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鸦片还不一定能被销毁。

  现在,仍有人在吸“烟”,多么不应该啊!

  对!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有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我们要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2、结束语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值得纪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英雄的名字——林则徐,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虎门销烟。

  下课!

7虎门销烟 篇4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7虎门销烟 篇5

  一、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三:教具准备:挂图四: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四、小结。 1. 出示挂图,讨论:(1)这副画上画的是谁?(2)他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他曾做过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 板书课题,进行质疑。 1.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字音  寨  渣  (翘舌音)盐  斤   (前鼻音)分  担   (多音字) 词义   水泄不通  嚣张气焰健步   咆哮  欺侮 长句  礼台上,一侧是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长句子中间要停顿,不能读破。)1、自读第一段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3、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什么样子的日子“值得纪念”的日子?(板书:值得纪念) 4、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讨论林则徐       2. 学生质疑思考 1. 自学要求:(1)轻声读生字,读准字音。(2)画出新词,想想意思,不懂的查字典。(3)快速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讨论问题       学生讨论  让学生初步了解林则徐。     激发兴趣。 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培养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作业:一、组词销(  )历(  )赛(  )消(  )厉(  )寨(  )侮(  )徐(  )壮(  )悔(  )除(  )状(  )二、抄写练习第3题的词语两遍。板书: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7虎门销烟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阅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上的<智斗义律> 

  作业设计 1.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中心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幅图上的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

  2、板题、解题

  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销烟”。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指名领读

  师生提醒注意:

  寨    渣     (翘舌音)

  轰           (后鼻音)

  讯    盐     斤     (前鼻音)

  2、出示讨论:

  (1)“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

  “身着朝服”中的“着”读“    ”,“朝”读“    ”

  “倒下去”的“倒”读“   ”

  “分外”的“分”读“    ”

  “一担担”的“担”读“     ”;“应邀”的“应”读“      ”

  (2)长句子的朗读

  礼台下,| 一侧 | 是身着朝服的 | 文武官员, | 另一侧 | 是应邀前来观看的 | 外国商人。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怎样?

  四、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讯、轰、侮”按笔顺描红

  2、“寨、轰、抛”结构要均匀,笔画要紧凑,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讯”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第五画是_______。

  “轰”共_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

  “顿”共__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_”

  分(             )外       应(             )邀

  朝(             )服       倒(             )水

  身(             )着

  三、组词

  寨(    )  汛(    )  销(    )  壮(    )  侮(    )

  赛(    )  讯(    )  消(    )  状(    )  海(    )

  塞(    )  迅(    )  稍(    )  装(    )  梅(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3、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听说训练

  1、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二、精读课文

  1、(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3)什么样的日子“值得纪念”。(即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应该记住的日子)

  2、学习第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关词语。壮举:伟大的举动。嚣张:邪恶势力上涨。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3)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打击嚣张气焰,表明不可欺侮)

  (4)学习这两段,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则徐是怎样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的?从哪儿看出中国人民不可欺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剩下来的文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说说从哪儿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场面轰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场面庄重,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都整齐地战立在台下两侧。)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激动的语气,体会壮观的场面。

  (4)讨论

  1)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2)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3)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哪几句写下令禁烟,哪几句写硝烟经过。

  1)学习第一层(第一至三句)

  自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健步、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

  2)学习第二层(第四、五句)

  指名读第四句话。

  用笔画出这句话,读一读。再对照文中的插图,说说当时工人是怎样硝烟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步:撒盐、抛、倒生石灰。再让学生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硝烟的。)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害人的被销毁了,同学们高兴吗?那当时的在场的老百姓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和当时在场的老百姓一样高兴?

  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动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语的理解,想象当时欢声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硝烟得民心,顺民意。

  (3)细读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硝烟持续了23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了什么?(说明销烟的时间长,数量多,销烟的战果辉煌)

  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暗示中国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5、返读全文,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虎门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中大,而它又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点,看板书提示。

  2、学生各自练习。同桌练习。

  3、指名复述。

  四、指导写话(要求:课后题5)

  1、指导。先指名读文中带有“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顺序做的事。

  2、学生练写。

  3、交流。

  作业设计: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林则徐一声令下,_______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背、赤着双脚的工人,_____向灌了水的硝烟池里_______下盐巴,_______把收缴来的_______入池内,_______又把一担担生石灰_______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这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请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上一段话,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虎门销烟

  销烟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伟大壮举          销烟后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先撒盐    再抛  然后倒生石灰

7虎门销烟 篇7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花外国语小学  石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5、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壮观场面。

  2、仿写片断——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你觉得这些花长得怎么样?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小结:这些花虽然有着美丽娇艳的外表,但它们的果实却能制成一种伤害人的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有关鸦片的文章——《虎门销烟》。(板书课题)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人物的方法,用一句话来说说。(理解“销烟”:销毁鸦片)

  课题中的生字“销”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板书:消)因为“销”的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一定要记住。

  4、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销烟?相信你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本文的特殊之处在于,不明确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学生就无法真正走进课文,无法真正领会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和林则徐的形象,所以这一环节比一般课文的处理要细些。】

  过渡:大家想看看这大快人心的一幕吗?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

  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的想法。

  2、过渡:你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先过生字关)

  出示生字词:历史  值得  虎门寨      盐巴

  销毁  响彻  二百多万斤  欺侮

  收缴  一担  锅   烟渣   卷进

  咆哮  嚣张

  (1)自由读、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2)找多音字:担(dān dàn)、卷(juǎn  juàn)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4、交流:

  (1)2—5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出示:给“壮”选择正确解释:a健壮有力;b伟大、有气魄;c增加勇气或力量;d中国少数民族。)

  三、精读课文,理解场面壮观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相机板书:壮观、隆重)

  △“这一天……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1)天还是那样的天,海还是那样的海,树还是那样的树,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不同往日,将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令人高兴)(讲述:其实景物本身并没有变化,但它们却会因人们的心情而显得与往日不同。风吹得小树哗哗地响,伤心透顶的人会说“小树哭了”,心情愉快的人会说“小树笑了”“小树在唱歌”,而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人会说“小树啊小树,连你也来嘲笑我”。简简单单的一句环境描写也能揭示人们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板书:环境描写)

  (2)指导朗读:突出“分外壮丽”、心情高兴。

  △“一大早从各地赶来的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

  (1)哪里看出人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水泄不通”)(板书:人物描写)

  (2)你还有什么词可以用来形容人多的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门庭若市……)

  (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赶来观看?(关心此事、禁烟愿望强烈)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事件重大,场面隆重)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3)指导朗读:突出隆重、庄严。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地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看似可有可无的环境描写却预示了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将要发生,一件震惊全国震惊全世界的大事将要发生;而对于众多人物的描写,则直接揭示了饱受鸦片之害的中国人强烈的禁烟愿望和愉快的心情;这庄严隆重的场面也在告诉那些外国不法商人和他们的政府,中国人禁烟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再一次感受一下那庄严隆重激动人心的画面。

  四、学习方法,仿写片断

  【教参云:“本文记叙有序,重点突出,场面烘托描写到位,语言精练,生动形象,无论从内容方面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是一篇好教材。”既然是好教材,就要用好。文章第二节主要是静态的场面描写,而具体的销烟过程为动态的场面描写。故本文的场面练笔至少可以从动静两方面进行。对静态的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认识不到其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文时又常常把它当做增加篇幅的手段,所以较之于直接揭示文章主旨的场面描写,烘托性的场面描写反倒成了教学的难点,故第二节的教学花些大力气是值得的,这就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不要以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只能与“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的突出的内容”挂钩。就本课而言,就是不要以为只有动态的销烟过程的部分才可以设置仿写。】

  1、在我们的校园中,像这样许多人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也有很多,你留心观察了吗?(开学典礼、六一庆祝大会、元旦义卖活动……)

  2、出示照片(元旦义卖),回忆当时的场景。

  3、你能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写下来吗?(指导方法)

  (1)环境描写:天气、搬桌子、摆放物品、布置展板、张贴标语

  (2)人物描写:志愿者、购物者

  4、练写片断。

  5、交流、评议。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并初步学会了这种描写场面的方法。那么林则徐是怎么销烟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7 虎门销烟                 

  伟大壮举    壮观  隆重        场面描写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7虎门销烟 篇8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记叙了1839年6月,林则徐率领文武百官在虎门销毁了200多万斤害人的鸦片,这一举动震惊中外,让外国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因此在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由于课前预习比较充分,感觉整堂课上得较成功。细细反思主要表现如下:

  1、抓住主线,创设激情,进入情境。

  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在教学中我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引领学生用心地、细细的品读课文,从哪些语句中我们能深深的感受虎门销烟是壮举?学生在细读课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销烟前人的多而广,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词读悟出了人多而广;其次是感受到了销烟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迁移生活,感情升华

  课文结束的时候,当孩子们还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虎门销烟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大毒枭想尽一切方法从国外贩毒运毒。为了赚取高额的钱财,他们不仅残害着同胞的身体和灵魂,更在危害着国家的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最想说什么?”“此时此刻,面对这我没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你又想说什么?”可能是我问的太急了,也可能是我问题设计的不够合理,孩子们的而回答只停留在面上并不深入,课堂气氛也相当沉闷,在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为此我深感遗憾。除此之外,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这也是我今后的课堂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当你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虎门销烟那壮观的场面,你的心底一定会涌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虎门销烟》。”随着激情导入,我们再次走进了课文《虎门销烟》的第二课时教学。教完这一课,我的感受颇多:

  一、找准课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今天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突破教学难点“揭示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通过让学生自渎自悟、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在复习导入时直接构建一个话题“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从场面壮观、仪式隆重、人群兴奋几个方面去感悟,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拓展练习提升对虎门销烟的认识和理解,并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准确的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处。

  二、扎实进行字词训练,教给学生理解词语方法

  “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我以为,阅读教学中词语的训练,应采取多种方法,扩展学生释词思路,优化训练,指导运用,就能收到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效果。

  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学生的释词方法,常让学生翻开字典(词典)说出要理解之词的意思,并要求学生把词义背下来。结果学生死记硬背半天,最后勉强背下来了,可是不知道使用,最后还是等于没有掌握这个词,理解词关键在于会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掌握词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1、替换法: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要解释的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他们已经掌握的词汇来解释新词。例如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销毁”、“欺侮”我采用替换法让学生理解词语。

  2辨析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对词语的基本意义、引伸义、比喻义加以分析比较,明确词语在文章中深刻含义。如文中出现的成语“水泄不通”,”一词,先让学生说出是“连水也不能流出来”的本义,联系上下文,就可知道是指“人很多”的意思,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哪些词语写出人多,接着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硝烟时场面的壮观。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是一种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来释词的方法。如“壮举”一词的理解,学完第一课时后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后,反复咏读语句,结合观察书中插图,领会“壮举”是形容虎门销烟是一件气魄大,盛大的举动,这样比单纯利用“词典”来理解,要深刻得多。

  解释词语,理解词义,其根本目的和归宿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指导理解的同时,必须适时训练,使其能运用,而应摒弃那种照搬词典之法。

  三、找准文本空白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神,在文章的重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逐步深入,分层次、有梯度地让学生慢慢进入角色,激活他们的想像力,进行文本的补白和再创造。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几次补白训练:1、如果你是围观的一位老百姓,当看到硝烟的彩旗林立,人流如潮,你想说些什么?2、如果你是硝烟的一位民工,当看到一担担的鸦片被销毁,你想说些什么?3、当鸦片销毁以后,老百姓们跳呀、叫呀,他们会叫些什么?在教学时,我在主题深化处设置空白,让学生回顾和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课文到高潮,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处于高潮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说是处在“言尽而意无穷”、“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的情形之中,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佳境吗?这里的补白训练,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完整的印象,更全面的了解,以便丰富“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形象,深入理解“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学生学完后回味无穷,是教学的闪光之笔。

  通过教学,也让我看到许多的不足之处。一是我还是把硝烟过程作为重点锻炼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对突破难点,揭示其意义并没有价值。不如舍掉,利用这部分时间在仪式的隆重、人群的兴奋两方面更好地细读文本,也多留点给孩子练笔的时间。二是拓展有点偏离主题,如果直接进行“如今,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如果踏上虎门销烟的遗址,看着咆哮的大海,想起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仰望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的拓展效果会更好一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文本的解读定位一定要准确。要敢于取舍,围绕有价值的内容细读文本,并进行有效的拓展,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7虎门销烟 篇9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准备:林则徐虎门销烟影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读词语:成群结队震耳欲聋浩浩荡荡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欢呼雀跃伟大壮举垂首恭听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指名说)

  3、理解“壮举”一词

  过渡:为什么说是“壮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当时那壮观的场面去感受感受吧!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请同学们先认真地看一段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给我们描绘了这一场面,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3、师出示文中句子:老年人…...至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4、结合刚才的视频,你理解了这段文字中的哪些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引读。

  过渡:此次销烟中,林则徐等文武官员还亲自监督,场面真可谓壮观矣!

  6、销烟民夫是怎样彻底销毁鸦片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7、出示句子: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至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8、再读句子,想: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一撒盐巴二抛鸦片三倒石灰)

  9、课文写销烟的过程,用了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能找出来吗?

  (先……然后……又……再)

  想:用上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师:是的,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具体,我们可以找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帮忙,今后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10、指名读这段话。

  师:销烟的过程大家一句话就读完了,可是据老师的了解,以前销毁鸦片是把鸦片放到架起的锅炉上烧的,但是这次缴获的鸦片数量大,用老方法很难彻底销毁,所以,林则徐为了能彻底销毁鸦片,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总结出了这样的好方法。看似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林则徐的艰辛,同时也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

  齐读这段话,读出林则徐的艰辛与坚定。生齐读。

  过渡: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1、播放影片

  12、看了刚才的影片,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跟同座说说

  (兴奋 、骄傲、自豪)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段话,读出我们的兴奋、骄傲与自豪。

  过渡:当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的时候,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整个虎门滩的上空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13、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请看一组图片,你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14、出示吸食鸦片后的人物病态图。

  15、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师引导学生感悟,对鸦片的痛恨,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

  师引读:是的,人们痛恨鸦片,恨不得把它们一举销毁,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

  16、引读:围观群众欢呼雀跃。………海水卷走了。

  17、读林则徐对外国商人说的话。

  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林则徐禁烟的坚定决心。指名读,师生互评,再读。

  18、出示幻灯片:他缴获的( )箱鸦片,经过天,全部销毁了。

  师:虎门销烟堪称伟大的壮举,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一壮举,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三、拓展延伸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幻灯出示林则徐肖像)

  生说……

  师总结:说得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记住这伟大的壮举,记住这难忘的一天——1839年6月3日!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销烟的壮观场面并感悟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所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销烟前,虎门滩上壮观的场面。二、销烟的整个过程。三、销烟的结果集意义。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采用影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些词语,并感受场面的壮观。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并结合学生写作的方法,还采用了三次朗读,第一次读,通过教师补充林则徐为更好的设计出彻底销毁鸦片的方法,亲自走访民间,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才找到了这样好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林则徐的艰辛,读出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第二次读,通过观看销烟过程的壮观场面,让学生体会场面的惊心动魄,指导学生读出兴奋地心情,读出民族自豪感。第三次读,通过观看吸毒后人物的病态图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可恨之处,明白外国侵略者向我国走私鸦片的不良居心,指导学生读出对鸦片和外国侵略者的痛恨。通过三次不同的感情朗读,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销烟场面的惊心动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懂得了:中国人民不可欺!激发学生的爱国 。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对教案不熟,所以在有些地方驾驭不到位,教师语言方面也还有待加强。

7虎门销烟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四、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秋天》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习作2・小制作》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7虎门销烟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这副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介绍林则徐。

  2.揭题。虎门(简介地点)销烟(事件,了解“烟”——鸦片的危害,为理解销烟的伟大意义做铺垫)

  3.学习“销”字,结合课文,思考在文中的意思。还可以找到它的同义词——“毁”。(教写,并组词、描红)

  4.探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记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1.出示生字。朗读。

  2.分析字形结构。弄清“史、赤、毁”的偏旁部首“口、赤”。

  3.“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抄写生字。

  三、交流展示,精读课文。

  (一)把握全文。 1、说说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

  2、深入理解:值得纪念:不同寻常,值得我们记忆、牢记。 伟大壮举:雄壮、气势大。

  (二)自学课文。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此次事件的不同寻常、气势盛大呢?

  自学2——5小节,把你认为能表现这些方面的句子画下来,也可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

  (三)读中感悟。

  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划出的句子,边指导朗读边理解感悟。

  1、场面壮观、隆重。

  a.人多,人们心情迫切,体现此举是正义之举,深得民心。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b. 隆重。……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c.指名复述第2小结的内容,注重突出场面的壮观隆重。

  2. 经过堪称“壮举”。

  a.用简洁的词语说说3-5小节的内容:下令——销烟——结果。

  b.下令。从“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等词语中体会销烟的“壮”。

  c.销烟。 (首先让学生说说销烟是分几步进行的。(第一步:撒盐巴;第二步:抛鸦片;第三步:倒石灰。)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此举是林则徐深入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说明林则徐事前对销烟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反映了他销烟的坚定决心。 接着找出文中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读一读,看看课文用了什么词语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的。思考还可以加上什么词语。(先……再……然后)有条件地可以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场景。

  d.引读: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把……。顿时……。

  e..出示第四小节。自读,说说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感受此举的大快人心、顺乎民意,联想当时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深入体会中国人民爱祖国、抗外侮的感情和斗志。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读出“壮情”。

  3.成果堪称“壮举”。

  朗读第四小节,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语?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上感受此举战果之大。

  4.感受意义深远。

  a.看图,脑海里再现当时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b、在感受中国人民昂扬斗志、爱祖国、抗外侮的激情的基础上,朗读第六小节,读好“沉重打击、不可欺侮”等词。

  四、小结,布置作业。

  1.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向家人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很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没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 ,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最后我决定重点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显得过渡不自然。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该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没有回答出来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的。

7虎门销烟 篇12

  江苏省无锡市甘露学校 张云龙

  【说教材】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强调了它在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第六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

  难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课件。

  2.收集关于虎门销烟及其林则徐的资料。

  3.课前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战争》。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教师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境、有情、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和情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在美中学,乐中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读自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点拨,启发,并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读书、评论、感悟,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日子吗?为什么?(多媒体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并相机配上开国大典、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背景画面。)

  2.是啊,这些日子是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振奋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们将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脑海中,珍藏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海里!但你知道吗?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这个日子也应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质疑。)

  3.因为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多媒体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随机揭题:虎门销烟(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书写“销”字,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纪念日切入,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知,意在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其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初读引思,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走近虎门寨,重新去感受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都行。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对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把你对课文的感受与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应该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桌交流的形式为自主学习引路搭桥。

  2.随机出示难读的词语,学生当小老师,纠正读音。

  咆哮 收缴 销毁 水泄不通 嚣张 欺侮 应邀 震惊中外(相机指导生字的字形结构、学生描红书写)

  3.读书交流:请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让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时,学生怀着强烈的期待感,充满自信地读课文,自行解决问题,情绪已被完全唤起,进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为进一步感悟课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每每读书,只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和课文进行对话,你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交流初读感受,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教师相机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及林则徐的生平等。)

  ●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问“你想说点什么”,实则生发了一个浩大的问题空间,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配有相关画面)说说在你脑海中呈现的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以疑促读,巧妙过渡,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当学生说到“销毁时间长,数量大”时,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这是一次“伟大壮举”?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谈体会。)

  (4)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5)过渡:这样的壮举,当时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范读(多媒体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随机出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3)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5)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5.以读代讲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表演。

  (出示表演超市题目: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老爷爷或者老奶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

  如果你是现场的一位孩子,你又会怎样?

  如果你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位记者,你又会怎样?)

  ●设计表演超市,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2)过渡:是呀,被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①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②外国商人是贩卖,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次次地生疑,一次次地解疑,在这个过程中求得一次次的进步。

  (4)师补充林则徐有关情况:禁烟,在当时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内外上下,阻力都很大。这些阻力不仅来自被触犯了借贸易牟取暴利的英国侵略者和中外贩子;而且来自于从清朝中央以至地方借走私而营私舞弊受益的大小官吏及其附庸者;来自于清朝满族亲贵和嫉妒林则徐声名的有权势人物,后者的破坏中伤更是不易提防的。当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时,投降派首领穆彰阿也极力反对。

  ●阅读教学,老师必要的讲解绝不能丢。通过补充,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了对林则徐的了解与认识。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

  (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

  6.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师述: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六自然段朗读一遍。

  7.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民工销烟图)

  (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憎恨之情)(板书:撒盐巴 抛 倒石灰)

  (4)自由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5)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多媒体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呢!你能为这画面配上解说词吗?(学生看着画面复述销烟过程。)

  ●通过这一富有挑战式的语言,意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重点部分。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

  (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作为教者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质疑、理解、欣赏的能力。这里将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多媒体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3.看了图片,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再次以“说点什么”发问,给学生回忆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人文情怀得以释放,自我个性得以张扬。

  4.如今,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如果踏上虎门销烟的遗址,看着咆哮的大海,想起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仰望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林则徐塑像)请大家把要说的写下来。

  ●学生此时有感而发,说话写话定能得心应手。

  5.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多媒体出示时间,学生齐读。)

  6.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到戒毒所做个调查,再从网上或其他地方搜集一些资料,搞一次禁毒宣传主题中队会,届时,我愿意做你们的特邀嘉宾!欢迎吗?

  ●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7虎门销烟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片段,并用“先……再……然后……”造句;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是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文所构建的“世界”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语文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能有所提高,还能从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本文仅仅是个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描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但这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丰富了,是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所以在教学中,虽然一方面我会注意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用“先……再……然后……”复述故事和造句、理解“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等等,但另一方面,我更加注重教学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熏陶,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耻辱,了解一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如此地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所以,在全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读”为主,讲读结合,结合录象片段,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在这个情景中体会到那种中国人的自豪,从而达到以看促感、从读中悟的效果。最后,再将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对林则徐的敬佩提升到对祖国的热爱。此外,还可以借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形成拒绝毒品的意识。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爱国官员林则徐顺应民心,实行禁烟,真是大快人心啊,大家还记得,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来形容这个日子吗?(值得纪念的日子)

  为什么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呢?( “伟大壮举” )

  为什么说这是一伟大壮举呢,它的“壮“表现在哪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并找出那些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虎门销烟的“壮”字的?

  (2~5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2)指导朗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在老百姓们的期待下,虎门销烟开始了。第几段写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啊?

  (第三自然段)

  (2)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销烟是分几个步骤进行的。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3)从哪里可以看出销烟步骤的先后顺序?( “先……再……然后……”)

  (4)大家能看着黑板上板出的销烟步骤,通过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把销烟的过程跟大家说说。(学生按要求复述)

  (5)用“先……再……然后……”造句。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虎门硝烟真是轰轰烈烈,真不失为一“伟大壮举”啊!这么多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虎门销烟片段,师配朗诵第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3)销烟的结果如何呢?能让老百姓们这么高兴。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百六十年前,英国殖民者以走私鸦片来侵略中国,中国曾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坚决领导了禁烟斗争,虎门硝烟的壮举,震惊世界,它不但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向全世界表明——表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指导学生朗读好这一句。(指名读——指导纠正——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练说

  (1)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坚决反抗外敌,虎门销烟这个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如果此时你站在林则徐的雕塑面前,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2)但是,当今世界,还是有许多坏人用毒品来害人,这种令人愤慨和忧虑的状况,更使我们敬仰和怀念林则徐……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坏人,你准备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

  四、总结

  百余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祖国万里河山;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外敌作顽强的斗争。如今,我们的祖国日趋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而是应该时刻牢记"中国人民不可欺"。

  五、板书设计

  场面:壮观 隆重

  伟大壮举 过程: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时间:23天(200多万公斤)

7虎门销烟 篇14

  一、复习旧课,情感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虎门销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以及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课文先讲了1986年6月的一天,人们知道了林则徐在虎门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整个广州城都沸腾起来了,再讲销毁鸦片时的情景,最后讲销毁鸦片的意义。

  生:课文先讲了1986年6月的一天,当人们知道了林则徐要在虎门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心情非常激动,再讲销毁鸦片时的情景,最后讲销毁鸦片的意义。

  师:是啊,当人们听说林则徐要在虎门滩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时,整个广州城都沸腾起来了。真的到了销烟这天,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一)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看导学提纲:

  1、读读课文,画一画描写虎门滩销烟壮观场面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写一写批注。

  2、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议一议: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导学提纲自行去学习了,接下来,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再把课文读一读,小组交流导学提纲的第1、2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导学提纲的第1、2点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导学提纲的第1、2两点。

  生:我们小组找到了这一句话:“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老百姓们的心情很高兴。

  师:(出示这段话)对啊,老师也感觉到了,特别是从哪些词更能看出百姓的心情高兴?

  生:从“敲锣打鼓,耍着狮子舞着龙,鞭炮”可以看出当时的场面特别热闹,人们心情高兴。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舞龙耍狮子,那情景特别热闹,而且他们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会舞龙耍狮子,我觉得人们把销烟的这一天当成是过节,心情特别开心。

  师:说得多好啊,联系生活确实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对于这段话,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知道了当时来的人特别的多。我是从“人流”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如果只去了几个人能称为“人流”吗?

  生:不行,人流应该是像河水一样多。

  生:还有“成群结队、水泄不通、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浩浩荡荡”,也可以看出当时来的人特别多,人们从广州城的各个方向赶来了,把虎门滩挤得好像连水都没办法流出去。

  生:还有“涌”字,那人就像是水一样“涌”出来,也可以看出当时来的人特别的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确实让老师不得不佩服。对啊,当时来的人特别多,他们的心情很兴奋,假如你当时也在虎门滩,你能不能把当时的那种场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生:读课文

  师:老师能感觉到你很高兴,但感觉来的人不是很多。谁想再来试一试呢?

  另一生读

  师:读的真不错,老师仿佛身临其境了,现在,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让老师飞越时空,回到6月3日的虎门滩,好好感受一当时的壮观场面。好吗?

  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真把老师带进了当时的那个情景。现在我们再回到课堂,谁再来说一说,你还找到了哪几句话?

  生:我还找到了这一句:“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从这句话,我猜想那个销烟池可能很大,但我不知道十五丈见方到底是多大。

  师:(出示这句话)他有疑问了,谁能帮助他呢?

  生:我查了资料,十五丈大约是五十米,跟我们学校的操场差不多大。

  师:查找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销烟池很大,而且还有两个,说明销烟的量特别的多。

  师:对啊,用这样的两个大池,每天就可销毁特别多的鸦片。

  生:我还找到了这一句“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半,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从这句也可以看出当时销毁的鸦片量很大,场面很壮观。

  师:能具体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吗?

  生:“一担,一袋”数量少,“一担担、一袋袋”,表示数量多,说明了只有很多的鸦片才需要这么多的海盐和生石灰。

  生:“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说明当时烟雾特别大,到处都是。如果鸦片数量不大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烟雾了。

  生:当时的洋人确实太可恨了,带了很多的鸦片到我们中国来。

  师:老师也这样觉得,所以当人们看到销毁鸦片的这一壮观场面时,心情如何呢?

  生: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师:(出示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人们的心情特别激动,我是从“欢呼雀跃”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说得真完整。还有吗?

  生:当时的洋人把鸦片带到中国来,害得许多中国人家破人亡,人们都非常痛恨鸦片,现在看到这么多的鸦片被当众销毁的,心情特别舒畅。

  生: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可以体会到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特别兴奋,所以那个掌声才会像雷声一样大。

  生:我还觉得不仅是中国人痛恨鸦片,连海水也痛恨,所以那海水也在咆哮。看到鸦片被销毁,海水也很兴奋。

  师:说得多好啊,连海水也痛恨鸦片!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会有不同的体会。

  师:同学们通过自学,小组交流,采用抓重点词句,谈体会的学习方法,很好的完成了导学提纲的1、2两点,充分到感受到了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板书:壮观)

  (三)全班交流导学提纲的第3点要求

  师:接下来,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小组里的同学议一议: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生小组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法。

  生:因为鸦片毒害中国人,现在林则徐把近两万箱的鸦片当众销毁了,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生:我从课文的第六个自然段“恭恭敬敬、躬身弯腰、垂手敬听、连声称是”这些词可以看出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因为外国人从来没有对中国人连声称是,所以说灭了他们的威风。

  师:你是联系课文来理解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六个自然段,你们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读一读,看一看这些洋人此时在干什么。

  师范读

  生:洋人们摘下了帽子,站在林则徐的面前躬身弯腰,什么话也不敢说了,一点儿也不威风了。

  生:我看过课外书,知道了鸦片害得我国白银大量流失,很多家庭家破人亡,人们都痛恨鸦片,林则徐把两万多箱的鸦片当众销毁的,外国人就很害怕,林则徐为我们中国人出了一口气,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师:看到这一场面,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觉得很痛快。

  生:爽快

  生:大快人心

  师:结合课文插图,会让我们有更深的体会。

  师小结: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板书:长志气,来威风)告诉了所有的人: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句子训练

  师:老师相信虎门销烟这一壮观场面已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同学的脑海中,接下来,我们来个填词比赛。

  出示句型:虎门销烟,中国人,外国人。

  生:虎门销烟,中国人扬眉吐气,外国人垂头丧气。

  生:虎门销烟,中国人兴高采烈,外国人愁眉苦脸。

  生:虎门销烟,中国人欢呼雀跃,外国人垂手敬听。

  ……..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汇可真丰富,对课文也充分理解了,老师可真替你们感到高兴。

  2、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让我们记住这么一个爱国之人:(林则徐);让我们记住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因为它:(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出示下一课的导学提纲,学生课后按导学提纲自学下一课。

  2、学习文章中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学校少先队大队活动时的场面。

  五、板书设计:

  人多

  池大

  虎门销烟烟雾大壮观(长志气灭威风)

  销烟多

7虎门销烟 篇15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9/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重难点1、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2、  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9-26(总第25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初步让学生感知画面内容。1、  出示多媒体,让学生看图,了解图上人物是谁?你了解他吗?师补充简介林则徐。2、  板题、解题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销烟”3、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1、学生看图,了解图意。思考问题。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学生读通顺课文。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检查自读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以及生字的朗读情况。1检查生字词,出示,指名领读。师生提醒注意:寨、渣、(翘舌音)轰(后鼻音)讯、盐、斤(前鼻音)(2)指名分节读课文,人。1、学生读生字词,互相纠错 :“喝啊,叫啊”的“啊”读轻声.注意读准“朝”“倒”“分外”的份,“一担担”的担,“应邀”的应(2)长句子的朗读: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师生评议。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大致经过又如何?质疑,适时解答部分疑问让学生没有疑惑,让学生学会发问。 学生质疑,可以让他们互相解答疑难。指导写字学会写字的方法,把字写端正。写准确。写漂亮。找出典型的字指导学生书写。作好点评工作:寨、轰、抛结构要匀称,笔画要紧凑,范写。找出自己需要练习的生字,练习。作业设计一、多音字组词fèn  (         )                        dān (          ) 分                                            担             fēn  (         )                           dàn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分外(fēn  fèn)     应邀(yīng  yìng)身着(zhuó zhe zháo)   朝服(zhāo cháo) 三、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难闻的(    )   伟大的(    )   沉重地(    )嚣张的(    )   宽阔的(    )   迅速地(    ) 四、选词填空持续  继续  陆续1、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了教室。2、我军(   )奋斗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3、他休息片刻,又(   )思考起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7虎门销烟(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