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搭石》教学杂谈(精选15篇)

《搭石》教学杂谈(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搭石》教学杂谈(精选15篇)

《搭石》教学杂谈 篇1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伟忠】

  〖“读”出语文味〗

  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阅读贵在“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景美、境远、情深,需要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应该具有“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加强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采用浏览、默读、自由读、轻声读、个别读、互相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全班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读出见解,读出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期待与思考主动走进文本,潜心读书,接受熏陶,享受乐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如《搭石》一文,抓住一个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通过朗读读出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就能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文字的美。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 林润生】

  〖在浓缩处放飞想象〗

  有的语段,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比如,《搭石》一课的结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人走搭石,他们会怎么做。

  师:是啊,每天有多少人来走搭石啊?假如……

  生:假如是抱着孩子的人来走搭石……

  生:假如是残疾人来走搭石……

  师:假如我们都把这当作理所当然……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吧。假如不熟悉这里的人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很多很多的假如,我们回去再写吧……也许有一天,家乡会铺上桥,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在家乡消失了,但是,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放大浓缩的内容,可以使蕴含在里面的情感释放出来,深深打动同学的心。

  〖在情境中读〗

  在情境中读,可以是用语言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画面、音乐,甚至是多媒体创设情境。比如,《搭石》,宛如一幅清丽的民俗画,老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师:同学们,刘璋爷爷在山里生活了3年,每一天都有……他曾看到这样的情景。

  (生读。)

  师: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读。)

  师:刘璋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地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境。

  (生读,再读。)

  老师以“刘璋爷爷三年的一天天,一遍遍地走搭石”创设情境,学生宛如置身其中朗读,入情入境。

  【天津市塘沽区博才小学 王 涛】

  〖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本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如,《搭石》中的“我明白什么是‘搭石’了”;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城北小学 叶其涵】

  〖立足文本、基于学生、遵循小学语文教育特点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文本中蕴涵的精髓往往不显山露水,但总有一条丝线将全文联结。通俗地讲这就是文眼。小学生要自主通过文眼进行阅读,颇有难度。教师可以利用一幅画、一首诗、一个小视频,将文眼放大,使之显性呈现,将时空联结,以此引领学生阅读全文。如教学《搭石》,奉化实验小学教师郭昶将绘有几块搭石的彩色图片投影出来,自始至终围绕图片串讲全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这些无声的图片,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答答的搭石声、人们的互相问候声,仿佛看见了绰绰的人影、谦让的身姿、忙碌而有序的人流,感受到了和睦的人际关系、淳朴的民风。这声音、人影、乡情,学生都是通过阅读文本和观看图片得到的。

  【湖南省浏阳市淳口中心学校附属小学 王启明】

  〖走向课外,真实体验〗

  为了学生的安全,现在不提倡带学生到校园外去活动,这其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安全较近的地方带学生步行到校外去上语文课,反响特别好。这学期我准备带他们去外面上《搭石》一文,因为离学校不远有条小河,那里真的就有搭石,而且现在河里的水很浅,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过搭石。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的确很简陋,但只要我们肯动筋、肯想办法,变不利为有利,语文教学一样的会精彩,甚至某些方面比现代教学手段还实用。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中心小学 周红芬】

  〖看图写话〗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即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形象思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更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素材。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展开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把画面仔细地描绘出来。也可以是老师提供和课文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片,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加以想象,只要想象合理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教学《搭石》一文,我就从网上搜寻了几张与搭石有关的照片,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并给这张照片起一个名,孩子们起的名有“协调有序过搭石”、“携老扶幼过搭石”、“无私无畏修搭石”等,课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依据图片,围绕自己起的名字,写出一篇文章来。同一画面,通过学生的想象,演绎出一篇篇富有创新性的各具特色的好文章。

  【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第二小学 陈芳秀】

  〖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捕捉寻求美〗

  运用电教媒体,出示电教课件,不仅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寻求一种特殊的美。如:我在教《搭石》一文时,首先,我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赏刘章爷爷家乡的风景,正在学生兴趣怏然之时,我趁机话锋一转:“然而,刘爷爷家乡更美的要数搭石了。”并随机板书“搭石”,于是,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想从文中寻找搭石之美。此时,我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搭石美的中心句后,又让学生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去文中捕捉人们走搭石的语段,并理解感悟,发现了图画中不曾见到的人们走搭石的心灵美、人性美。这样借助电教课件,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捕捉到了作家想赞颂的那种画面中见不到的美,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旨。

  【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 容文伶】

  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离开语言,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明显减少。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搭石》教学杂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1、(出示课件首页:流水声响起)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小溪边。听,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这是什么?(指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什么是搭石呢?

  4、哦,原来这就是搭石,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一些石块。这么普通的搭石,却吸引了作者的眼球,他从中看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刘章去乡村游览一番,去“触摸”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搭石。

  二、发现美(5分)

  1、(课件:打开“读一读”)

  (1)这小溪,这搭石,这乡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小村庄,去细细地体会文中流淌着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分钟)

  2、讨论交流: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美丽风景)(课件:打开“讨论与交流”)(板书:景美)那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呢?过渡: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发现。

  三、品味美(22分)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我们的心灵去品味这道风景里的美。

  2、把自己品味到的美,与同学交流、体会。(提出具体学习任务:默读2-4自然段,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边读边划) (2分)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7分)(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些美吧!依顺序交流)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读重强调了什么呢?(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师: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表情会怎样?

  4、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地想着,还会这样做着,他是怎样做的?

  5、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奉献美或心灵美) (板书: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师引读:当大爷早上去喝茶,经过搭石时,只要……当大爷傍晚接孙子放学回家经过搭石时,只要……(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6分)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齐读“一行人”)

  3、体会“协调有序” (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板书)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竟也能构成一幅如此和谐的美景图,你就不想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幅画再现出来吗?(指导朗读)(如: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6、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8分)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板书:谦让美)

  ②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读懂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伏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假如你是那位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敬老(板书:敬老美)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你们看,这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乡亲们的写照吗?(课件:打开“体会语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文意。(你读懂了什么?)(看板书,从人们走搭石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板书: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1、是啊,这搭石构成的道道美丽风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使我们的生命也更有意义。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竟看见了美的画面。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课件:打开“发现美”)

  2、指名说说身边这样平凡事物中的美。

  3、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五、分享美(2分)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你看他们……(课件:打开“分享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景人奉献美

  搭石和谐美

  谦让美

  美美敬老美

  “分享美”中介绍:洪占辉是20_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大学生,身边的女孩是他的妹妹,不过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是洪占辉那犯有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洪战辉读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4年。

  非典:20__年.中国出现了非典这一种传染病,当时疫情向全国扩散,死了不少人,特别是那些可亲可敬的医生和护士,为了治病救人,把自己却传染了,以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呀。

《搭石》教学杂谈 篇3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明白“什么是搭石呢?”:透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透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

  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透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能够更灵活。

《搭石》教学杂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看老师板课题。(生看师板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2、展示上节内容: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搭石》第一课时――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抄写了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品“美”

  过渡: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是啊!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动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出美,比如行为美、心灵美……“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样应该勾一勾,画一画。开始吧!

  (学生自读, 3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读后交流。学生说到哪段就先讲哪段。

  (一)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生:协调有序:轻快的音乐、美好的图画

  师:咱们继续交流。谁从第三自然段中发现了美?

  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两句话。第一,体会什么叫“协调有序”。第二,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吗?

  (2)脑子里浮现出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老师请同学代表自己与其他同学竞赛读、评――师范读――齐读)

  (二)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这儿讲谁摆放搭石?(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为方便乡亲摆放搭石非常细心、一丝不苟。)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师:同学们,“上了点年岁的人”这样做,他当时会怎么想?

  生:不把石头搭好,别人经过时摔下去,那多危险啊!

  师:孩子,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生:是小心翼翼地“踏”。(师点评:孩子,从你发言时的眼神,我体会到了小心翼翼。)

  生:是专心致志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时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专心致志。)

  生:是全神贯注地“踏”。(师点评:从你发言的语气,我感受到了全神贯注。)

  生: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师点评:好一个“试了又试,踩了又踩。”)

  生: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师:讲得真好!你觉得这小心翼翼地“踏”、专心致志地“踏”、全神贯注地“踏”、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美在哪里?

  生:美在行为,美在心灵。师:很好。我们体会句子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才能与作者心心相印。明白了吗?

  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让学生互相提醒怎样读好――学生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三)走过搭石,体会谦让尊老美

  出示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俩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表演一下。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演一演?(上台表演)同学们,家乡的乡亲们就是这样以礼相待,热情谦让,行为和心灵真美啊!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如果……乡亲们就……”或者“假如……乡亲们就……”,写一句话?(学生写话)

  展示交流。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吧。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上了年岁的人为了方便过路的人,精心摆放搭石,年轻人也把扶老携幼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

  (四)“搭石”,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还觉得作者仅仅在写搭石吗?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齐读――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小溪两岸的路靠搭石联结。)

  又为什么说搭石“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关心,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情感。)

  学生联系前文理解,汇报。(教师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

  (五)读中学写,布置作业

  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作者为什么能发现美?(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是的,美从细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

  同学们,只要你也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出示练习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如有时间,可采用让学生说的方式,抽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师:老师希望能从同学们今天的的家庭作业中,看到你们写下的令人感动的、各种各样的美,好吗?

  板书设计: (图粘不上来)

  课后反思:通过说课、两次试讲到最后的赛讲,我对《搭石》一课已烂熟于心。虽然第一次面对新同事及那么多的家长,但我没感到一丝紧张,因为我心里只有学生,看到一双双小手使劲向上举着,真想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可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

  由此我想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教学环节设计得好,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又怎么会走神呢?40分钟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虽然本次教学基本是成功的,但我觉得,教学评价是体现教师文化底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我在评价学生时受知识的局限,评价语不够丰富;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再有所创新。

  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关注教育书籍,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尽快得到提高,更好得服务于学生。

《搭石》教学杂谈 篇5

  教学实录:何楠

  教学评析:赵彦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记得)这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们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使作者刘章钟情于它,为它痴迷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板书课题)

  教师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研读交流

  师:(简笔画)在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学探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

  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山村的情景图,这里不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基本功,而且是透过简单的画面唤起学生表象。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师唤起学生的表象的同时,设置疑问“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这是顺情而导,由情而发,自然衔接。在这里教师还注重学习方式的提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师:理由呢?

  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阅读是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要把自己的体验交流出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的倾听,并且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师: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多媒体出示)

  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 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

  生:第一句话更合适。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

  师: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

  师: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

  师:读得确实不错。

  师: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教师出示两个不同的句段,让学生对比分析,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描写的具体和用词的精妙,这是在训练学生理解语言的基本能力,同时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无私美,这样孩子的感情世界就会得到升华。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样的感受,这里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师: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句话中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

  师:对,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种美。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必须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

  师: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

  师:好象不够轻快,听着有点沉重的感觉呢。试着轻快一些。

  (学生再次模仿)

  师: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师: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播放音乐,师读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生: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

  师: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

  师:对,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这个环节仍然是研读交流阶段,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间,走进文本,读出文本,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境界。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洋溢着自己的个性。比如学生发现了画面美、声音美、协调美、谦让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而这些是从文本中读出来的,不是靠教师讲解和琐碎的追问才发现的。在师生的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点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的引读时机恰到好处,中间又穿插了教师有情有色的配乐范读,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

  师: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师: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人过去,人人都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在一个村庄,如果人们把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的话,那你认为,在这个村子里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

  生:刚才说的那几件事,老人摆搭石,人们过搭石时互相谦让,这些在家乡可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刚上学的小孩过搭石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一起帮助她,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即使俩个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也绝不会大声吵架,我想这可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个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只有教师很好的解读了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抓住关键所在.读课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此环节的处理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还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在一切,有助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我看到了两人相遇过搭石时互相礼让

  师:所以说,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引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表象,达到知情义的统一,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如果学生既能读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这是教学成效的所在。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了多媒体演示了人们过搭石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诉说美。思维想像和文字表达密切结合,很好的体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拓展延伸

  师: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搭石无语心有情”,搭石对老人说:“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多媒体出示)

  搭石对老人说 (老爷爷,谢谢您在溪水中为我们摆搭石,可是秋天水凉,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

  搭石对年轻人说( )

  搭石对大家说( )

  生:搭石对年轻人说,你们背老人过搭石,谢谢你们!

  生:搭石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

  这是利用变换角色和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来体验文本价值。搭石原本是无生命的,如果给予它的生命,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去发现、去表达。把搭石赋予人的思维,这个搭石也就成了学生代言者,学生可以借助搭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得到充分地释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指板书)善良,无私,尊老,谦让等这些美好的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我想,这种美,不仅感动着搭石,也感动着你,感动着我。在作者刘章的家乡,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块块排列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妈妈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

  生:美是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

  生:美是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生:美是献给老师的一杯热茶

  生:美是和同学闹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视一笑的那一瞬间

  生:美是老师的微笑

  师:(笑)那你觉得老师现在美吗?

  生: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美,通过前面的研读与交流,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而文本的价值关键要唤起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学语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也要学做人。我们反对把语文上成情感教育课,但语文确实不能脱离情感教育,否则语文教学真是一潭死水了。语文教学要做到认知和体验融为一体,这和思品教学有严格的区别。语文教学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前提同时,还要关注情感的升华,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牵强,也不能没有限度,见好就收才能不失语文教学之本。此环节设计既不附赘,也不僵化。可以说自然得体。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最后,请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再一次回味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和美好的民情吧!

  同学们踏着搭石离开教室。(配乐《爱》)

  全课结束。

  最后处理也很独特。搭石在学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人们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个学生。最后让学生踏着“搭石”,离开教室,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去表现那种人性美,可谓是独具匠心的设计。

  综述: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教育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个小山村的搭石为背景,描写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按着“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通过对话交流方式深度解读文本,体验文本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富有诗意,评价性的语言富有激励,提问不琐碎,追问不盲目,归纳不牵强。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体验,同时加强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重语言的训练,又重情感的升华,张驰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语言美、想象美,音乐美,朗读美……构成可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搭石》教学杂谈 篇6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查字典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搭石》教学杂谈 篇7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课吗?

  生:(齐答)《搭石》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读读,想想,你看了课题想说些什么?

  生:我知道搭石就是把石头摆好。

  生:为什么要摆石头呢?

  生:谁会摆石头呢?

  [简短的课题,一个个小小的问题从学生脑袋里冒出来,而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恨不的马上找出答案。]

  师:大家真了不起。围绕课题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些答案呀,都藏在课文里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课文,看看聪明的你知道了什么?

  [生迫不急待的翻开书,有的小声读,有的大声读,有的边批画呢!]

  当教室安静下来,几乎所有的学生举起手来,一张张小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生:我知道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无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两岸,每年汛期小溪两岸的人必须脱鞋绾裤,在冰凉的水中穿行。

  生:我知道搭石就是家乡人从河的两岸找来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生:我知道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有了搭石家乡人过小溪不用脱鞋绾裤了。

  生:我知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生:我知道家乡老人心很善良,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问题解决,大家脸上充满着喜悦,让我受到感染]

  师:同学们找的太好了,知道了家乡有了搭石风景变美了,知道了家乡老人心灵很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家乡人心灵美呢?

  [学生兴致盎然的找起来]

  生:从234自然段中我知道了家乡人心灵很美。

  师:可见234自然段很重要,我们挑出来细细的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边读边画]

  师:读好了吗?让老师分享你们的喜悦吧!

  生:我喜欢第4自然段,我想读一读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生:你读的真好!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生:因为我从这段知道了家乡人若有两人同时过搭石,总会互相谦让,年轻人遇到老人过搭石,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我很佩服家乡年轻人,他们有爱心,懂的互相谦让,尊敬老人。

  生:老师 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特别是34句话,听我读一读,好吗?

  师:你读的太好了,从这一段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假如你是老人,您会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表情是什么样子?

  生:我看见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见到不平稳石块,一定会放下东西,摆好石块,才肯离去。我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他们一心想着别人,老师我真想模仿老人摆搭石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师:太好了!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生模仿老人的样子摆搭石,语言朴实,动作形象,真实再现了一位好心老人搭石过程]

  师:他表演的怎样?

  生:太精彩了,他真有爱心,心里想的全是别人,我要向他学习。

  随着角色体验,教学活动进入高潮,这个学生说要表演走搭石的工人,那个说我要演背老人过搭石的年轻人,另一个说我要演两人同时过搭石的那个人,课堂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创新的火花,从他们动作语言表情中,我感受到他们内心充满着对他人的关爱,爱的种子就在此刻悄悄的播种了,我欣慰的笑了。

  一曲《爱的奉献》结尾,唱出了孩子的心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搭石》教学杂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_______?收工必须_________?赶集必须_________?访友必须___________?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_________-?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___________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___?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

  三、品读文本

  四、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五、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______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4.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一个接着一个,动作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就是――(生:协调有序)_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7.听你这一描绘,,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请读读这两个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美读出来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家乡的人们走搭石,走出了真情,走成了风景,那家乡的老人摆搭石,又是不是一道风景呢?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六、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搭石》教学杂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4、启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多媒体出示课题),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能说说什么是搭石?(简笔画)

  3、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过渡: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睁大双眼,用心去发现美,欣赏美。

  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美的画面。(生读文,找句子)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2)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当搭石摆好了,此时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搭石已经摆好了,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行为美。)

  (3)指名读,再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4)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奉献美)

  年老的人调整好搭石,接下来就是走搭石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走搭石吗?能不能像我们上下楼梯、过桥那样悠闲、慢慢地呢?

  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谁来走搭石了?(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②师生合作读一读。

  小结得出:。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3)你们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①“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②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④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变成诗的语段)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

  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2)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

  (3)读句子。

  句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

  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

  (2)理解“理所当然”。

  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呢?(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胆小的孩子、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创设情境,说话训练。

  假如遇上怀抱宝宝的妈妈走搭石,年轻人总要________。

  假如遇上拿着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________会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会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会________。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四、总结升华――感受美

  面对这样的一排排搭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最后一自然段)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互帮互助)今天我们走进了刘章爷爷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搭石吗?(不是)那他在赞美谁?(借搭石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板书)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走向生活――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可以找到美?

  课堂总结:同学们,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还有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爱对待生活,对待他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作业设计:

  1、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2、小练笔: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写一写吗?

《搭石》教学杂谈 篇10

  一首和谐的旋律 一道别样的风景

  ——《搭石》课堂教学课例与反思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拖鞋绾裤 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

  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

  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

  生:……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先声夺人.]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指名读课文,呈现这道风景.

  师:课文读完了,这道风景也就出来了.(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 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的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3,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读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三, 交流深化

  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1,第三自然段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生:从这段话我感受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特别默契,走起来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师:默契也是一种美.想想这搭石本来并不好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一个人走还好说,如果很多人走,大家一个紧接一个,走得都那么平稳,又那么轻快,这就需要很高的默契度了,再看看脚下溪水潺潺,人影晃动,轻快的音乐加上和谐的画面,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 ?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

  师:感觉有了,但还不够,如果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就好了.

  出示文段: 

  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师:听着同学们的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加进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教师加上手势.

  [朗读指导具有层次性,特别是将文中的这段话改成小诗的形式,学生的读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虽然没有音乐,但每个人似乎都能感受到一曲清新,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回响.]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搭石是风景吗 ?

  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老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师(过渡):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请同学们找找,你还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2、第四自然段.

  生:从这段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生:我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理所当然"怎么理解 

  生:理所当然就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可奇怪的.

  生:大家觉得背老人过河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从这个次我看出这里的人很善良.

  师:是啊,正是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让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3、第二自然段.

  生:我勾画的是第二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们一定会重新摆放好.

  师: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

  (教师指一名学生发问)

  师:现在你就是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请问您这么急匆匆的是要赶去干嘛?为什么又停下来呢?

  ……

  师:多么细心的大叔哇,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

  教师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

  师:搭石连同这善良的老人一同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这勤劳之美,善良之美,人性之美.]

  4,第一自然段.

  生:从这段话我看出这里的人摆放搭石特别细心,挑选的都是平整方正的石头,并且都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排列,正好人们能够一步跨过,所以人们走在这搭石上才能那么协调有序.

  师:精心的挑选和摆放搭石,这种细心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全课的学习都是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进行,思路清晰流畅,每交流一段,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强化这种认识,相信这道特殊的风景已经深深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

  四,全课小结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 ?

  生:是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生:是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生: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搭石已不再是普通的搭石,它是善良平凡的家乡人的生动写照,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一句"搭石是什么"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师: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以它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蕴涵在"搭石"这一平凡事物中的美,写出了这么朴实优美的文章.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

  教师朗诵诗歌《乡村小路》

  师:记得有一句格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反思 :

  平时,我喜欢读各类的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们风格各异,甚至迥然不同.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常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篇篇不同体裁,不同语言风格的课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也应是不同的:或清新隽永,或慷慨激昂,或生动活泼,或简约朴素……

  散文《搭石》质朴纯真而又简约蕴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搭石在文中实际上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山民们的美德: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和谐共处,而这些和文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就让全篇文气贯通,气韵流动.我想,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景与人统一的和谐之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景美与人美割裂开来,也没特别强调某一方,而是以"风景"一词切入,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全课的学习,通过巧妙的师生对话,诗化的朗读指导,教师适时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道特殊的风景,努力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心间奏响这曲和谐的旋律.

《搭石》教学杂谈 篇11

  一、说教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说内容安排

  “美”是本文凸显出的最大特色,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细细咀嚼,慢慢体味。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课时我将主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创造美。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五、说教法

  本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文本中那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其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含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将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

  1、助人美

  (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句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指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2、和谐美

  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再变换文字的排列,点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的韵味。(课件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协调有序的和谐美。(板书:和谐美)

  3、谦让美、尊老美

  (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这一句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理所当然”一词。我问:当年轻人背老人到了对岸,他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不会)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句中找答案)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为什么?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样反复的理解,乡亲们的谦让、尊老的传统美德也会更深的印在学生的心中。(板书:谦让美、尊老美)

《搭石》教学杂谈 篇12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用朴实来诠释平凡,才能传情达意,所以教案设计得就像搭石一样普通,上传后很慌恐,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搭石

  文本分析: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设计思路:

  1、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2、 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 ,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3、 学习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     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  懒惰  俗语  伏下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自由读

  指名学生领读

  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指名回答,并注重对解词方法的指导(联系上下文、动作体验等)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课件出示: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三、     展读文本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四、     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五、     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 暴  猛  涨  裤  惰  稳  俗  衡  序  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  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 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4、          实物投影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六、     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第二课时

  一、画面导入

  板眼简笔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

  提问:这是什么?

  生齐答。(搭石)

  今天我们来继续品析这篇文章。

  二、寻找美

  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哪些文字触动了你,让你发现了美?用曲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以上句子也可以是文中原句。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找找、读读使美在心中增长。

  三、欣赏美

  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们有感悟美的心灵吗?

  点击课件。(在文中插图背景下把搭石做成按钮,点击出示相应的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体味美在哪(品词):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

  师小结:细致美

  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体味美在哪(想象):试补充老人的心理活动

  师小结:助人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样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体味美在哪:声音美   画面美    心灵美

  师小结:和谐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体味美:表演一下

  师小结:谦让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体味美。

  师小结:尊老美

  听听不同的声音,看看学生是否还有别的理解。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回味美

  再静静的默读全文,回味这种美。

  填空:本文美在(  ),美在(   ),美在(   ),还美在(     )

  五、发现美

  美无处不在,作者就是从一块块小小的搭石身上发现了美,关键是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会体味美的心灵,找找看,在我们身边那里可以找到美?

  提示:粉笔、小桥、路……

  学生交流汇报。

  自己找生活中身边的美,汇报交流。

  六、传递美(作业)

  请把你发现的平凡美用优美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把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美在心中开花。

  七、附:板书设计

  搭石的简笔画,每块石头上一个“美”字。 

  文章朴实,很难找到可渲染的语言训练点,但却创设了一种和谐的画面美。所以设计时决定抛开细枝末节,直奔中心,静心品味。

  教师以最巧妙的方式设计教学,也不能代替学生的由浅入深的感知过程。所以决定从学生角度出发,初读明白什么,再读理解什么,又读感悟什么,回顾读学习什么,拓展练习收获什么,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课件为文中插图的动画形式:美丽的村庄,欢快的小溪 ,静静的搭石和朴实的村人。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在于激活思维,利用画面,抓住初次感知的真切感受,汇报自己的独特体验,建立初步的认知――朴实、亲切。

  接触文本,递进认知

  ――好像美。

  我可以告诉孩子我读书的经验:我喜欢坐正身子,静静的默读或轻读,边读边画边思考,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遇到精彩的句子我还要摇头晃脑的诵读。下面用你的方式读一读。

  这些是要求会认的字组成的原文中的词语。

  本文难懂的词语很少,难度不大,所以放在此处解决,要尊重孩子对词语初步理解的思维成果,不必求全。

  在学习会认的字的同时,链接有关句子,初步感知文本中的美。只读一方面巩固识字成果,一方面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整体――词句――回顾整体,让美缓缓而来。

  练习合作与倾听,学习给别人恰当的意见,也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展读可以增长兴趣,积累读书的成功体验,保持孩子的读书兴趣。

  读时要恰当评价,读出氛围,读出兴趣,读出水平的同时还要给后进孩子成功的体验。

  比较容易的问题就作为阅读试题来处理,节约了时间,又进行了阅读训练。

  这些是要求会写的字,恰当指导,落实教学目标。

  示范复杂的字各部分如何摆放更美观。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要从每课抓起,分散指导,有练习,还要有及时的评价。

  这个环节要去掉枝节,静心品析文中的美。导语要简洁,直入主题。

  可以有更多内容的汇报,例如文章的结尾一段等。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

  汇报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用读表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自己读的文字是美的。深化对美的认识――我找到了美。

  课件为搭石的背景图。每块搭石上一个美字,点击会出现相应的文字便于品析。

  欣赏美是全文的重点,关键在于激发想象,引发思考,通过各种手段理解美、从心底里认同这种美、赞赏这种美。这里孩子与教师都有较大的思考与对话的空间,全在对课堂生成的把握与调试,因此教案写得比较简练。

  品析后,才赞叹:平凡中蕴藏美,搭石是真美!文章是很美!

  总结全文:美在景,美在情,美在人,还美在语言。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

  触发思路,细心聆听,及时评价

  以文本为例,进行练笔。

《搭石》教学杂谈 篇13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本案例中通过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并能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上发现美。

  片段一:

  师: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明搭石和与搭石有关的事情让作者觉得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呢?

  生:我从这里感受到美"家乡老人心很善良,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看见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见到不平稳石块,一定会放下东西,摆好石块,才肯离去。我从老人身上感受到他们一心想着别人。

  师:我们来模仿老人找搭石吧!老人遇到什么急事?

  生:小孙子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老伴得病了,需要找医生。

  生:乘车去给儿子做事情,晚了就坐不上车了。

  师:可是看到搭石不稳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表情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

  生模仿老人的样子摆搭石,语言朴实,动作形象,真实再现了一位好心老人搭石过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片段二

  师:谁来读读你发现的美。

  生:我发现的美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如此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确实发现了美。我们先来看看几个美的词语,出示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谁想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谁来说说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生:“清波漾漾”让我看见了清清的水面上微波在荡漾着。(师做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生:我知道“人影绰绰”就是人的影子在水里一晃一晃的。

  师:那么这幅画里除了绿绿的水和水里晃晃悠悠的人影,还有什么?

  生:有青青的山,。

  生:有高大的树。

  生:有野花和绿地。

  生:还有小鸟。

  师:确实是很美的风景。这幅画里还有声音呢?什么声音?

  生:踏踏的声音。

  生:像轻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出美。

  生读得有感情。

  师:就是这样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过搭石的时候,动作是如此的协调有序!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家乡的人很谦让。

  生:我感受到家乡的人很有纪律。

  生:我感受到家乡的人很有礼貌。

  生:我感受到家乡的人很和谐。

  师:是啊。过搭石的人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风景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和谐的人性美。

  师:你已经走到美的边沿了。如果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四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味就更美了。再读出轻音乐的美,我就像在音乐礼堂一般。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们把我带到了美的境界里。谢谢你。

  反思:

  1、读中悟,悟后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其意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读、体会,并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走搭石的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读、品的过程中感受美,在感受美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努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2、在读书方面,本着“以读促解,以解助读,创设情境,体验角色”的思路展开教学。如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几个词时,不是简单的理解就算了,而是通过反复的读来让学生理解,体会词语的内涵,感受句中蕴涵的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两人面对面过搭石的情境创设更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自演练来感悟故乡的景美,人更美。

《搭石》教学杂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的前前后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搭石》教学杂谈 篇15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 谴责 懒惰 伏下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间隔 猛涨 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 裤 惰 隔 衡 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 ”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3.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搭石》教学杂谈(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