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精选12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精选12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同学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同学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同学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同学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同学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同学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同学写字,教师和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生词卡片、矛和盾的图片、坦克的图片。

  2、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趣味数学题:

  出示:橡皮+铅笔=( )电风扇+取暖器=( )

  电视+电话=( )( )+椅子=轮椅

  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听一则寓言,准备好了吗?《自相矛盾》

  一、导入新课。

  1.知道刚刚我们听的寓言是叫什么名字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请同学观察图上哪个是矛,哪个是盾?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5.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书写“集”。)

  二、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3、巩固词语。

  4.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2、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要刺过来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你什么感觉?(难以招架。)

  经过一场激战,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挡”?(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

  3、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四、作业: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个别认读新词语:

  集合 招架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首次 长处 大显神威 乱成一团 合二为一 胜利者

  2、指名复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的盾难以招架。发明家想要自己的盾象铁屋子那么大。

  随机出示: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二、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师过渡: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吗?妙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又是怎么想的。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2、组织交流:

  师接(1)问:请大家看到第一句,发明家的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生接着说出这个办法的缺陷:补充第二句:

  (2)(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补充第三句话:

  (3)、(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那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很好,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说说吧。

  (出示句式)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于是想到:。可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4小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1、出示词语:合二为一。齐读。“一”指什么,“二”指什么?“合”又指什么?

  再读读这个句子。

  2、指导朗读。读好“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合二为一的坦克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句子,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2、句子中的“谁”指的是谁?换成它所指的那个事物来说说这个句子。

  3、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胜利者?(比如铅笔加橡皮就成了带橡皮的铅笔、轮子加椅子就成了轮椅……)

  4、你想成为一个“胜利者”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利者呢?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3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同学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同学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竞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 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4、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同学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誊写词语

  1、同座互相读词语。

  2、誊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2、自身设计一项作业。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这堂课中,我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学难点: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表中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坦克图,问:你们认识这些吗?认读:“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吗?有谁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认读生字“集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点)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现代武器坦克呢?(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它们。

  2、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4、谁能在课文中找出写了矛、盾和坦克三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5、质疑:学到这儿,你们最想研究什么?

  预设:1、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三、研读第2——4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来研究第1个问题

  1、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划出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并完成练习。

  2、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集体完成练习

  4、指名说说发明坦克的步骤。

  相机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学们,盾太小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课文中写盾难以招架的句子写得非常好,找出来读读。自由读。矛的强进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谁能既读出矛的厉害又读出盾的困境。指名读、评读。

  5、师:发明家的每一个想法都有他的思考过程,课文中有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了,有的没写,看谁也能当个发明家,把课文的思考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6、个体交流体会发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自己所用。

  7、指名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聪明的发明家就这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了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了矛的进攻——枪口或炮口。所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感受坦克的威力。

  四、指导书写

  接下来,我们来写几个生字。

  1、出示:矛盾集攻坦炮

  2、在这几个生字里,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书写,尤其要注意“盾”的笔画。

  3、学生书写,评议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学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认读生字

  2、我们还研究了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谁能说说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1、自由默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

  (首次、头一回、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

  2、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读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口语交际;师:坦克、坦克,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学生:因为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相机引导到这一组课文的主题)

  三、学习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主题

  2、学生默读,谁来说说这一组主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看问题想问题)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对待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1、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

  小结: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也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2、再读

  3、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等等。)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

  五、指导书写积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持般架龟战神兵退

  2、说说怎样写好它们。

  3、学生练写

  4、这篇课文里还有好多词语可以积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给记下来。

  六、实践题:

  1、读了课文,我积累了好多的词语:

  2、我们小组在生活中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还发现了(        ),它的长处是(          ),不足之处是(         )。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      )。它的长处是(      )。

  拓展: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并用书法纸写成漂亮的书法作品。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矛和盾的图片。

  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1、学生观察图片。

  2、学生齐读课题

  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2、 展示、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分组交流:每个生字都可以怎样识记,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怎样理解课文内容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3、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读词语,交流怎样理解的。

  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提出不懂的问题,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

  在自读、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 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1、 同座交

  流交流。

  2、全班交流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c.盾:右上方是两笔,不要一笔写下来。

  d.兵:注意笔顺

  3、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认读生字。

  2、 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重构1( ) 教学重构2

  一、复习检查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出示字词卡片指读。

  3、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 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认读字词卡片。

  3、学生思考。 复习引入。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看插图,思考并讨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组织班内讨论,相机出示并引导学生理解。

  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戳、固然

  3、引导学生理解坦克在战场上怎样大显神威,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4、引导学生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独立思考。

  2、分组交流,在谈清自己想法的同时,注意倾听、吸取他人意见,深化自己的认识。

  学生以组为单位,顺着发明家的思路谈理解。

  (1)、学生自己先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全班交流。

  (3)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坦克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的。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结尾的那段话。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学生举例。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来说明,拓展思路。

  四、拓展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1、学生将好词好句积累在“采蜜本”上。

  2、学生课下搜集故事。 积累好词好句。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6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

  一、谈话,揭题:

  1、看文中插图,用第一自然段做解说词:“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

  2、生汇报,是板书,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写“矛”和“盾”,

  3、请学生在插图上合适的位置处写“矛”和“盾”。

  4、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5、学生读题后,问:你猜想课文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词、句,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初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三、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齐读。

  四、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自卫――进攻   矛――盾

  2、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合二为一,把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

  3、读课文2――4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反馈:

  a、怎么集合?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我们课前收集了关于坦克的资料,来交流交流。是呀,你能从如此强大的坦克身上找回“矛”和“盾”的踪影吗?

  b、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地自卫,又能更好地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

  5、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

  a读第五节,请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b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c、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五、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了点什么呢?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反复朗读这句话,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抄写这句话。

  板书:       矛     盾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     自卫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

  3.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 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二. 学习生字

  1. 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2. 读音:坦,读“tǎn”,不读“tǒng”;

  持,读“chí”不读“cí”;兵,读“bīng”,不读“pīng”或“bīn”。

  3. 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诗、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三. 学习课文:

  1. 读课文1至4自然段,想一想,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可以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

  2.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主要写的什么?

  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3.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4. 小结: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凌晨,在英法战场上,英军的18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是的,坦克的确威力无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课文――揭题

  板书,强调“矛”与“盾”的写法。

  3、读题,看图了解矛和盾的作用。(自卫   进攻)

  4、那么坦克的发明与“矛和盾”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正音。

  ②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三、仔细阅读,感悟探究

  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啊?画出相关句子。

  研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这是场怎样的比赛?

  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看出什么?(矛来势凶猛)

  面对矛雨点般的进攻,发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挡”?(做做动作)

  尽管身手相当敏捷,可还是“难以招架”。“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③你能把这种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吗?

  2、在这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了什么?

  ①画出句子读一读

  ②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明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③像铁屋子一样的盾确实安全,但是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读句子

  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卫,不能进攻,要想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于是发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引读――第四段

  ②出示坦克图。找找什么像坦克的盾?什么像坦克的矛,随机理解“履带”。

  ④说说坦克比起铁屋子来的进步:坦克不仅能――――而且能――――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那么它在战场上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自由读。

  ①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坦克威力巨大?

  ②如果你是德国兵,头一回见到坦克,你会怎么说呢?

  ③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一身,发明了坦克,帮助英军大获全胜。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终结延伸

  1、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3、让我们来做做趣味数学

  矛+盾= 坦克   铅笔+橡皮=

  电视+电话=轮子+椅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堂作业

  3*、模仿课文,举一个例子说说新产品发明的过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在用个性化语言说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并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较体会作者文章结构的严密。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9

  一,聚焦文眼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矛和盾的集合》,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还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发明家将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了――(生接:坦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接:矛和盾的集合)

  二,活化战斗之境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课题的意思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划出来!

  这里的"合二为一"就是课题中的――(生接:集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生接:大显神威,师板书)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呢 请自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坦克的"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②你能用些成语形容德国兵当时的惨状吗 (课件出示)

  ③总结朗读

  3,坦克从发明到现在将近100年的历史了,可至今它仍是陆战之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生齐读

  三,洞察发明之思

  1,多么厉害的坦克呀!发明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呢 矛和盾又是怎样集合的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交流,出示:

  插图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指名读

  ②同学们,有些句子读着读着可以读出一幅画面来,请同学们自由地反复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重点理解:左抵右挡

  ③演→读

  让我们来演演那紧张危急的时刻吧!请拿出你的双手当作盾,老师的矛要进攻了,准备好了吗 我的矛刺向你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上,左,下,右――左上下右……(生做动作)

  重点理解:难以招架

  指名读2-3个,点评→齐读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在想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并划出相关句子!

  根据回答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发明家的第一个想法.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这个想法,边读边想想: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生:好,因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生:……

  师:这样就完美了吗,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生:不足的地方是这样不能进攻了,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生:……

  师:你跟发明家想到一块儿去了,请你读读这段话

  师:这可怎么办呢,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发明家的这个新想法好不好,为什么

  生:好,这样就可以进攻了!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发明家的思考过程吧,请看大屏幕!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接: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转念一想,可是(生接: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这可怎么办呢 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到了绝妙的办法,对了(生接: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①课件出示坦克图:让我们来看看坦克图,哪里是坦克的"矛",它的作用是 (生接:进攻)哪里是坦克的"盾",它的作用是 (生接:自卫)

  生齐读:

  ②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发明家呀

  是呀,这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发明家呀!

  他这种勤于思考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

  ③说话训练:

  因为有了这个爱思考的发明家,坦克横空出世了!这可是举世瞩目的一项重大发明呀!科学界为发明家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成果发布会(播放课件).

  小朋友们,你能当当发明家,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吗 为了使你的介绍更引人入胜,老师为你准备了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吧!

  四,品味作品之道

  1,师过渡引导: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比如说坦克)

  生齐读: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②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享受着集合带给我们的便利.比如说这枝铅笔,它就集合了橡皮的优点――可以擦,笔的优点――可以书写.请与同桌讨论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集合的产物

  (充气雨衣,电动自行车,卷笔机,拉链衫……)师点评

  ③句中的"谁"除了指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 (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请再与同桌讨论讨论: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将哪些同学的优点集于一身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有一天,我……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

  我转念一想:可是,( )

  我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想到了绝妙的主意:对了,( )

  落荒而逃,溃不成军,抱头鼠窜,哭天喊地,丢盔弃甲,魂飞魄散

  【反思】

  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的3、4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开发智力无凝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学生写。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词语,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紧张危急”。)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第一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矛队读。第二个“!”是什么感情?指名盾队读。(板书: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先是对盾的不满,继而是想到盾可以改变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大屏幕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发明家一起思考,认真读书,潜心涵泳,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勾画,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显神威的录象片段),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感悟,感受坦克集别人的优点于一身的威力,与文本进一步交流。)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对文本重点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设计意图:让贯穿始终的学习活动矛队、盾队的划分有个交待,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体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